中医健康网

肥胖生化(肥胖生化指标)

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肥胖危害大,减肥不靠“饿”!“3+N”模式可综合管理

肥胖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不仅关系到外形的美观,更影响到寿命的长短。除了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关联,肥胖还被证实与至少12种癌症相关,包括胆囊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近日,在“第四届羊城糖尿病与肥胖论坛暨减重联合团队系列学术活动”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联合团队正式揭牌,肥胖症患者有望通过联合门诊得到一站式的多学科体重管理。

本次会议聚集了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的肥胖减重临床或基础研究领域专家。会议围绕肥胖症与减重治疗,介绍了国内外临床新进展与基础研究前沿,旨在提高广东医学界肥胖减重的规范诊疗水平。

肥胖危害大,青少年更是不得不防!

肥胖已不仅仅是美观与否的问题,世卫组织认定肥胖属于十大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

据2016年的数据,我国肥胖人数超过9000万,科学减重刻不容缓。

怎么才算肥胖呢?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陈燕铭教授介绍,正常健康的成年人BMI(体重kg÷身高m2 )应该在18.5-23.9之间;如果BMI大于24,但小于28,属于偏胖体型;如果BMI突破28,就是肥胖症。

若肥胖患者是青少年儿童,其危害更大。“与成人相比,青少年儿童肥胖患者生化指标会更严重,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黑棘皮症、月经紊乱等问题,可影响孩子的学习乃至生长发育。此外,如果青少年时期的肥胖没有得到矫正,这部分孩子成年后出现顽固性肥胖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陈燕铭说,“因此,对肥胖症的规范治疗和管理刻不容缓,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更是亟需家长的重视。”

减重联合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有不少患者没有掌握正确的减重以及体重管理知识,错误地使用片面节食等方式减肥,不仅难以有效控制体重,反而还会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

为此,此次中山三院减重联合团队的成立,为的就是解决患者减肥难的“痛点”,肥胖患者只要挂一个减重联合门诊的号,即可在一间诊室完成多学科的诊治。

陈燕铭教授表示,很多人认为减肥就是靠“饿”,而中山三院减重联合团队强调综合诊治和全程管理,通过营养科、内分泌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中医针灸科及胃肠外科的多学科联合,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减重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

根据门诊对近一年47名肥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多学科的联合诊治之后的肥胖患者,体重减少5%-15%有37人,有效减重达标率为80%。

减重是科学问题,每个环节都需要专科的介入,减重联合团队治疗肥胖主要采取的是“3 N”的管理模式。

减肥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 (图文无关)

陈燕铭教授介绍,“3”指的是营养处方、运动处方和心理处方,由营养师和运动治疗师指导患者如何“管住嘴,迈开腿”。同时,心理医生还会介入关注患者心理问题,避免患者减重过程中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

“N”指的是多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包括中医中药、针灸埋线、减肥药物等,对重度肥胖或是结合多种代谢疾病的患者,有时还需要胃肠外科进行减重手术治疗。

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甄晓洲

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

新华社昆明5月9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学家用四年时间通过猕猴实验,揭示了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印证了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介绍,目前关于肥胖与糖尿病的研究,大部分使用啮齿类动物,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与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结构更为接近,是研究人类糖尿病的极佳动物模型。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历经四年时间,从2000多只猕猴中成功筛选出一批自发性肥胖猕猴和自发性糖尿病猕猴,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猕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人类肥胖、糖尿病非常接近。随后,研究团队对这些筛选的猕猴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自发性肥胖猕猴肝脏出现脂肪肝,脂肪酸氧化途径和脂肪合成途径明显上调,这与人类脂肪肝的表型十分类似;而在糖尿病猕猴的肝脏上,参与氧化磷酸化途径和支链氨基酸降解途径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糖尿病猕猴出现肝损伤,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肝细胞的凋亡。

“也就是说,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从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的转变。”梁斌说。

该项成果探讨了肥胖导致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为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完)

所谓肥胖,不过是痰湿排不出去,送你一方,排掉自然轻!

很多人觉得肥胖就是因为吃的太多,是他们太懒了

实际上不是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类疾病

肥胖人群的焦点不应该聚集在体重数字上,也不该聚集在肉上,而应该放在代谢上。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20多岁的男生,高大魁梧,看他走路气喘吁吁的,就知道身上的肉给他带来了多大的负担和压力。按照(身高-105=参考标准值)来计算,他足足超重了50斤。

了解过他情况,发现:有失眠、脾气差、汗多、乏力劳累、便溏、小便黄、食欲不好但体重却一直上升。另外:舌苔厚腻、湿滑。

于是我结合情况拟方:益智仁、肉豆蔻、神曲、血竭、桃仁、断续

他仅吃了八九天,失眠、汗多、乏力的症状就缓解了不少,让他又用了半月,大小便正常,饮食和运动习惯也固定了下来,期间体重轻了8斤。前后吃了2月,后面我让他停药,依靠生活习惯调节,最终体重回到140斤(患者是1米74的身高),随访了两三年,体重没有明显的波动和回弹。

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呢?

西医上认为,肥胖是内分泌疾病,由于代谢障碍引起。可很多人想不通,代谢障碍为什么会长肉?

对此,中医给出的解释则更具体,叫做“阳化气,阴成形”,血液、津液统称为阴液,阴液的运转需要阳气的推动。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吹空调、饮食无节制、不运动等习惯都会损耗阳气,阳气一旦不足,津液、血液就会被“冻”起来形成淤血和痰湿,二者互结凝结在皮下,变成了所谓的“脂肪”,让人的体重飙升。

节食,是暂时减少了痰湿的形成;拉肚子排泄,是暂时排出了一部分痰湿。这两个方法实施起来,对身体有更大的损伤,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何况,脾胃是后天之本,损伤之后阳气更难生化。

而上方中:

我用益智仁和断续,来持续滋补阳气;血竭又叫骐驎竭,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良药,血液通了,血瘀少了,不仅气色和代谢转好,体重也会有所下降;桃仁有泻火排阴的作用,那些沉积已久的痰湿已经没用了,需要排出去;肉豆蔻和神曲,可以强健脾胃,加速旧痰湿的运化,扼制新痰湿的产生。

写在文末的话——

大家好,我是杜文森主任,在内分泌临床诊治了近20年,对于大体重的患者,我想交代几句话,一、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二、为健康考虑,要尽快控制体重;三、不要盲目打针,这些针和节食的原理是一样的,打了以后让你恶心吃不下饭,想吐,以此达到目的。

感谢你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