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泄泻(胖的人拉肚子)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6种中成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胃胀,腹泻,不想吃饭,气短乏力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动不动就说别人:“你这是脾虚,要补脾!”

但,究竟什么是脾虚呢?

脾在中医里称为“后天之本”,相当于我们的“再生父母”,主要有4个很重要的功能:

1、掌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2、主管运化水液——是“湿气”的开关

3、脾气有向上升散的作用——维持脏器正常的位置、气机的升降

4、脾主统摄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在脉内,不出血

脾虚,第一个导致的就是消化吸收能力变差,不想吃饭,或者吃得少,或吃一点就胃胀,经常腹泻,排泄物里有未消化的食物。

第二个会引起体内湿气泛滥,出现身体水肿,身体沉重疲倦,痰多,大便黏马桶,舌苔厚,以及肥胖(肥胖人多痰湿)等。

第三,如果脾的升清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第四,脾不统血,则会出血异常出血,如鼻出血、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女子崩漏等。

另外,还可能有少气懒言,一动就喘,白天出汗多,精神低落,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容易感冒等问题。

脾虚常用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白术、西洋参、山药、太子参等。

今天黄药师跟你聊聊脾虚常用的中成药,以下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参苓白术散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注意:

腹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2、资生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炒党参、炒白术、山药、薏苡仁、茯苓、莲子、芡实、炒白扁豆、陈皮、广藿香、六神曲、山楂炭等18味中药

具有健脾开胃,消食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不适,胃虚不纳,疲倦乏力,腹胀腹泻。

注意:

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健脾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党参、炒白术、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

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启脾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炒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泽泻

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注意: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泻次数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5、补中益气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腹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6、归脾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

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使用注意:有口渴、尿黄、便秘等内热表现者不宜服用。

7、黄药师小贴士:为什么补脾中药用“炒”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面的组成中的很多中药是用“炒”的,如炒白术、炒白扁豆、炒薏苡仁、炒山楂、炒麦芽等。

有的补脾药炒制之后,药物的燥性降低,更为缓和,能增强补气健脾、止泻的功效;消食药如炒山楂、炒麦芽等,炒后能产生焦香气,增强健脾消食的作用。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未经允许不得搬运,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健康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欢迎您一起探讨,我们一起长知识。

脾胃寒湿重,腹痛、腹泻还肥胖,中医只用四味药,排出腹部寒湿

大家好,我是刘医生。有的人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胖,但就是肚子比较大,而且肚子上的肉还比较松软,不管怎么去运动、减肥,效果始终不如意,其实这不是因为你太胖了,有可能是因为寒湿积聚在脾胃了,今天我教你四味药排出腹部寒湿的绝招。

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不吃凉的,尤其是夏天,为了缓解身体燥热,避免不了吃寒凉、生冷的食物,脾胃喜温恶寒,这些寒凉的食物吃的多了,就会损伤脾胃的运化环境,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缺乏运动,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经常是已做一整天,寒湿积聚在脾胃里,平常又不运动,时间长了,寒湿就会越聚越多,平常非常容易肚子疼,排出的大便也不成型,而且肚子这附近的皮肤摸起来都是凉的,包括腰背处的这些皮肤、关节,尤其是天气温度低的时候,就是又冷又疼,中医上认为,湿性重浊,水是有重量的,又冷,说明这和寒湿离不开关系,所以要想缓解这些情况和症状,就要把体内的寒湿给驱散,我建议大家考虑一下肾着汤。

它由白术、炙甘草、干姜、茯苓这四味药配伍而成,首先是干姜,和干姜相比,生姜味道更辣,所以它散寒的效果就更好,而且可以很稳重的把药性释放在脾胃中,配合上炙甘草,可以把药性发挥的更温和更持久,寒邪驱散以后,白术和茯苓这两味药就开始祛湿,白术可以燥湿,茯苓利湿,从不同的角度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排出去,除了祛湿以外,这两味药都有健脾的作用,恢复脾胃的运化环境,和干姜、炙甘草互相配合,既把寒湿给驱散了,又补足了这其中的阳气,还能改善脾胃的运化环境,腹部冷痛。腹部肥胖的症状就能改善。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内容,涉及到具体用药的问题,建议大家先咨询医生,不要盲目用药,最后给身体带来其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