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确定(判定肥胖)

劲来吧 0
文章目录:

肥胖的判断标准

成人与儿童、男性与女性、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肥胖标准各不相同,即便有专业人员为此设定了详细的计算方法,甚至还发明了貌似高端的测量设备,但依旧不够客观准确。

标准体重
衡量肥胖程度的一个简单的尺度就是“标准体重”。婴儿、儿童及成年人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各有不同,具体如下。
1、1-6月龄的婴儿,标准体重=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数×0.6。如:5月龄婴儿,出生时重4千克,标准体重=4 5×0.6=7(千克)。
2、7-12月龄的婴儿,标准体重=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数×0.5。同样是出生时4千克重的5月龄婴儿,10个月时的标准体重=4 10×0.5=9(千克)。
3、2-12岁儿童,标准体重=年龄×2 8。如,9岁儿童的标准体重=9×2 8=26(千克)。
4、身高低于165cm成年人的标准体重有男女之别,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5(千克);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10(千克)。
5、身高高于165cm的成年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5(千克);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7.5(千克);其他年龄段的成年人肥胖门槛略高一些,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千克),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10(千克)。
如果体重超过上述计算结果的10%,则表明超重,超过20%以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不过这个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忽略了个体差异,对肌肉数量较多和较少的成年人,以及身高发育较快的婴儿和儿童都不太适用。

BMI指数(体质指数)
与标准体重法比较相似的另一个方法是BMI指数法。BMI即“Body Mass Index”,中文称“身体质量指数”,可以用来粗略地衡量人体脂肪占体重的比例。BMI指数主要与身高相关,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身高)(米),计算结果的单位为百分比(%)。
例如本人身高1.75米,体重75公斤,BMI=75÷3.06=24.5%。
计算出BMI指数后,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别、年龄、性别的BMI对照表来查阅是否达到肥胖标准。总体来看,这个方法要比标准体重法更科学一些,尤其是对身高快速发展的儿童会显得更“友好”一些,但依然存在忽略个体差异的弊端。

腰臀围比值
基于脂肪更易于堆积与腹部的规律,也可以采用“腰臀围比值”来判断是否存在肥胖问题。这个方法很简单,分别测量腰围(肚脐处的腰围)和臀围(臀部最翘处的臀围),当男性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超过1、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值超过0.85时,就表明存在肥胖问题,腰臀围比值越大,表明肥胖问题越严重。
腰臀围比值法忽略了身高、年龄、性别甚至体重等一般性因素,更多地考虑了脂肪堆积程度这一指标,对个体差异的包容性更好,其科学性显而易见,但该方法对体重的忽略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重量占据体重的比例,男性的常规体脂率在15%-18%之间,女性常规体脂率在20%-25%之间。超过该标准10%即为超重,20%就为肥胖。运动员的体脂率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可以下降50%以上,这对于普通大众很难实现。
体脂率是用来判断肥胖的金标准,但不幸的是,准确的体脂率很难测定。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水下称重法、X光法、脂肪夹法等相对简便的方法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体脂率数值,但这类方法对于大众而言依然不够简便。
在这里介绍一个相对简易的方法:
1、测量腰围,单位为厘米,用腰围乘以系数0.74,计算结果设为参数a;
2、用体重(单位为公斤)乘以系数0.082,再加一个常数34.89(男性为44.74),计算结果设为参数b;
3、用a-b计算出脂肪总重量,设为c;
4、最后用c(脂肪总量)除以体重(以公斤为单位),得出体脂率。
讲得比较复杂,其实很简单,为了便于理解再举个例子:
例如本人腰围为86厘米,86×0.74=63.64,设为a;
本人体重75公斤,75*0.082 44.74(本人男)=50.89,设为b;
计算本人脂肪量,63.64-50.89=12.75,设为c;
最后计算出体脂率:12.75÷75=17%。
该方法中的脂肪量数据主要与腰围、体重、性别及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常量关系相关,其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这两种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肥胖

【这两种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肥胖】1.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体重的公斤数(kg)/身高(m)的平方。当体重指数在18.5至22.9之间,为正常体重;在23至24.9之间为超重;在25至29.9之间为肥胖;在30以上为严重肥胖。 2.腰围法:女性腰围大于2尺4寸、男性腰围大于2尺7寸即为肥胖。若体重指数正常,但腰围超标,也属于肥胖。很多疾病都与肥胖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因此肥胖人群,要做好减肥计划,控制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合理的体重。(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少斤才算胖?其实肥胖有“标准”,不符合别着急减肥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上升,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据2019年2月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平均肥胖率达12%左右,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中国还是腰围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据2012年的统计,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也达到了6.4%,比2002年足足涨了200%。

快速增长的肥胖数据,让人们不得不意识到并重视其带来的健康危害。

肥胖与癌症风险相挂钩!

肥胖是癌症的高风险因素,这点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在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过研究文献,该研究通过检索超过1000篇研究论文,证实脂肪超标跟13种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在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则通过一项4000万人的大数据研究中发现,体重超标会上升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患病风险。不单单只有癌症,肥胖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隐患存在于方方面面。

肥胖还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出现

·糖尿病

代谢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就是肥胖,而糖尿病就属于代谢综合症疾病,所以肥胖也就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腹型肥胖。

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很重,通常表现为内部脂肪增多,那么脂肪细胞表面对胰岛素受体的密度相对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下降。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周围组织,而过高胰岛素就产生高胰岛血症,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长期的高胰岛血症,就会产生β细胞功能的障碍,所以形成糖尿病,这也是肥胖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因为肥胖患者可能合并存在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小颌畸形,腭垂过长过粗等情况,所以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痛风

痛风患者多数伴有肥胖的情况,肥胖目前已作为痛风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患者多会出现带些综合征,像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类代谢异常等问题,而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冠心病

肥胖患者,身体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都要高于常人,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的形成。当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危害。

·脂肪肝

肝脏是能量物质的代谢中心,而肥胖患者的血脂通常会异常的升高,当血脂过高时,会降低肝脏对于脂肪的处理跟转化能力。导致患者肝脏脂肪堆积过多,最终引起患者出现脂肪肝。

肥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因素。合理的控制体重,不失为保持健康的一种好方式。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状态?

很多人可能对于肥胖的界限不太明确,只是通过自己的肢体或体重,主观的判断自己的胖瘦。但其实是有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告诉我们,自己是否属于肥胖状态,那就是BMI指数。

BMI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这是一种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BMI=体重(kg)÷身高^2(m))。

BMI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如果需要分析个体的体重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具体的使用方法示例:

假设一个人成年人的身高为1.70米,体重为80公斤,那他的BMI=80/(1.70^2)=27.7,属于超重范围。

对于中国成年人,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之间为体重正常,24≤BMI<28则为超重,BMI≥28为肥胖。

但BMI因为无法考虑到身体成分构成,所以对于肥胖相关风险的评价中存在局限性,所以肥胖人群在关注BMI指数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体脂率。

体脂率就是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同样的体重,脂肪占比高看起来可能会更显胖。通常情况下,成年男性体脂率(体脂肪量/体重)≥ 25%,成年女性体脂率 ≥ 35% ,就可以判断为超重或肥胖了。

去健身房或医院体检时,用专门器械来测量,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体脂率。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体脂秤,在家里就能大概的知道自己的体脂率数值。

长胖的原因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许多人意识到自己的体重上升时,会采取一些方法来保持身材,有些则效果甚微,可能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肥胖原因有多种,现代人肥胖,大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例如过量饮食、久坐不动、熬夜、高糖饮食等。此外还有药物跟基因,也对身体体重有着重要的影响。

想要避免肥胖,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身属于肥胖人群的,更应该注意适当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按时休息。如果是由于药物影响、本身有肥胖基因或自我减重无效果的人群,则需要寻求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减重。

可能很多人会想,减肥而已没必要到医院看,自己节食运动就是了。其实不然,在开启减肥计划之前,有任何健康问题的超重或肥胖者最好是咨询医生。这样能根据个人的体重、身体代谢率及合并的疾病评估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适合的减重方案,避免出现不合理方法带来的健康隐患。

肥胖的人群更应该注意体检

许多人在体重出现超重的情况是并没有重视,当肥胖严重的影响到健康,出现代谢性疾病才选择就诊。但其实,早期的重视跟干预才是正确的方式,毕竟预防比治疗更容易,也更健康。

建议肥胖人群最好是定期体检,体检后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健康数值变化,例如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数据与往次体检进行对比。在体检后积极与医生沟通,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做调整,减少潜在的健康隐患。#清风计划##真相来了##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健康时报.2020.6.9

2、太胖真的会要命,52国肥胖负担报告出炉.健康时报.2019.10.17

3、胖子者们注意:肥胖会增加18种恶性肿瘤风险!.健康时报.2018.12.15

4、李红娟.杨柳.张楠.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判别准确性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6):571-57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