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画像(关于肥胖的画怎么画)

艺术圈 0
文章目录:

②夸张造型、肥胖的体态、诙谐幽默的人物油画︱费尔南多·博特罗

费尔南多·博特罗

Fernando Botero

哥伦比亚著名雕塑家、画家,被认为哥伦比亚国家的荣耀和人民信仰之父,费尔南多·博特罗—拉丁美洲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以诙谐、幽默的“胖子”闻名于世。

美是艺术的最高原理,同时也是最高的目的—歌德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临走前,“艺术名画”这些值得一读的美文还请您多多关注哦

①夸张造型、肥胖的体态、诙谐幽默的人物油画︱费尔南多·博特罗

#肖像##美女##艺术##油画#

常遇春画像面世,身材壮硕挺着啤酒肚,如此身材为何能单挑万人?

常遇春,明朝开国将军。他勇冠三军,战功卓著,为大明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常说自己能以十万大军横行天下,因此也有“常十万”的绰号。

常遇春原本是个盗贼,一日他在田间闲卧,做起了白日梦。梦中,一位穿着盔甲、拿着盾牌的神仙对他说:“你的主君来了,还不下跪!”就在这时,朱元璋领兵从田间经过,常遇春醒来后纳头就拜。就这样,常遇春便成了朱元璋手下的悍将。

相比于足智多谋的徐达,常遇春是十足的武斗派,每次作战他都会身先士卒,破阵杀敌。当时,朱元璋带兵渡江,而元军以重兵驻扎于牛渚矶,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无法渡过。在这危急时刻,常遇春主动请缨,要求单独渡江击破敌阵。

朱元璋同意后,常遇春撑着一支小舟,向对岸的敌人杀去。元军见常遇春单舟杀到,于是拥挤在渡口,阻止其通过。常遇春将长矛伸向敌军,故意让敌人抓住。然后常遇春借势往前一跳,便上了岸。

到了岸上,常遇春就像杀入羊群的猛虎,围攻他的元军瞬间被打倒倒了一片。朱元璋见时机成熟,于是率领主力突进,最终大败敌军。牛渚矶之战,让常遇春名声大噪。其武艺、神力与勇气,居于明军之冠。

之后,常遇春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先是击灭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又帮忙大明驱逐鞑虏,恢复了中华,其功劳仅次于徐达。即使成了大将军,常遇春仍然身先士卒,喜欢单骑破阵。例如在洛阳塔儿湾之战中,常遇春单枪匹马杀入敌军,竟轻松打散敌军的阵型,随后大军跟随他的步伐掩杀,一口气击杀5万敌军。

对于常遇春的神勇,朱元璋曾评价道:“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明史》评价他:”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然而可惜的是,常遇春攻克元朝上都后,在回师途中罹患卸甲风,不幸暴卒,年仅40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悲痛万分,于是将他追封为开平王,同时还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为了纪念他,朱元璋还专门让宫廷画师为他画一幅画像。据说,这幅画像仍然存于安徽怀远常氏祠堂之中。每逢祭奠,就会将此画拿出来祭拜。

从画像中看,常遇春年纪约莫38-45岁,正好与其去世的年龄相同。他身着绛红色龙袍,也与其开平王的身份相符。除此之外,常遇春两耳皆着金环。而这个习俗,乃是蒙元时期百姓的旧习。由此可见,这幅画是相当写实的。即使不是真迹,但至少也是临摹之作,符合常遇春真实的样子。

从体态上看,常遇春更是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真乃是不世出的熊虎之将。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常遇春似乎挺着一个硕大的肚子,甚至连腰上的玉带都箍不住。常遇春是勇猛的将军,而他的肚子也是货真价实的“将军肚”。

以现代人的观点,“将军肚”不仅不美观,而且不健康,是肥胖病的表现。在现代,很多人因为不运动以及过量饮食,导致他们年纪轻轻就大腹便便。不仅不好看,而且行动也不方便。因此现代人健身,均追求八块腹肌,尽量减少肌肉中的脂肪含量。

那么,既然常遇春挺着个“将军肚”,为何仍然能神勇无敌、力敌万人、横扫天下呢?难道史书的记载,夸大了常遇春的勇猛?实际并非如此。

现代人认为,猛男就是应该全身肌肉分明,隆起地一块一块,像施瓦辛格那样。但实际在战场上,这种美观的肌肉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持续力。

古代战争条件恶劣,补给经常供应不上,如果没有脂肪作为支撑,根本无法持续作战。在激烈的作战中,将领不仅会因为苦战而脱力,甚至可能会力竭而死。

除此以外,古代将领的“肥胖”可不是“虚胖”,而是实胖。在脂肪之下,包裹地是雄健的肌肉。因此他们不仅能举起沉重的兵器,而且还能长时间将之挥舞如飞。也就是说,他们的肌肉既有力量,也有持续力。不仅如此,拥有这样的肌肉,还能为内脏提供保护,让他们很难被杀死。

被称为“六十亿最强男人”的菲多

冰岛大力士魔山

在格斗比赛中,我们会发现,大肚子格斗家几乎比比皆是。再如美剧《冰与火之歌》里的大力士“魔山”,同样有个大肚子。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肚子格斗家不仅力大无穷、动作敏捷,丝毫不受大肚子的阻碍;同时还皮糙肉厚,十分耐打。

在中国古代,经常将壮汉形容为“虎背熊腰”,而狗熊的肚子就挺大。因此,若想当个力敌万人的猛将,高体脂基本就是标配。例如东汉权臣董卓,他虽然长得很胖,却力大无穷,尤其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再如唐代叛将安禄山,体重达到330斤,但他在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动作仍快得像旋风一样。

而常遇春之所以经常能够单骑破敌,就是因为相比于常人,他肌肉力量更强,体脂更高。对于常遇春来说,将军肚非但不会阻碍他的行动,反而能让他打上一整天。

但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腹部肥胖很可能成为影响健康最危险的杀手之一,会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等疾病。而常遇春之所以暴死,就很可能是因为脑梗。正所谓成也“将军肚”,败也“将军肚”。

痛风患者画像:男性、爱喝酒、肥胖

广州天河区三成体检者被检出高尿酸血症,专家呼吁男性尿酸超过420单位即需治疗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古洁若教授

痛风可以在一夜之间突然让一个健壮的人痛得“发疯”,不能正常生活,只能靠拄双拐甚至坐轮椅行动。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常年追踪显示,近年来痛风发病率不断攀升,广州天河区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率竟高达33.4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古洁若教授指出, “痛”,只是冰山一角!痛风以外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危害是潜在、持续性的,长期危害性更大,必须引起医生和公众的足够重视。

统计:三成天河体检者“中招”

近年来,痛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迅速攀升,年轻化趋势愈加显现。1998年上海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0.1%,到2004年时,广州人群患病率高达21.8%。11年后,据2015年最新统计发现,广州天河区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率竟高达33.48%。

更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广东佛山体检人群调查显示,男、女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40.4和47.5岁,均比1998年上海调查结果中男、女患高尿酸血症的年龄提前了18.2岁。在经济更为发达、生活方式不尽合理的沿海地区,痛风、高尿酸血症蔓延形式更为严重。

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血清尿酸大于420 umol/L。古洁若指出,这个“420高地”,是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分水岭,也是抗击尿酸/痛风危害的最前线阵地。她呼吁公众重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早日筛查血尿酸、早日治疗,将高尿酸对重要内脏的损害降至最低。

发病:最青睐男性、嗜酒者、胖人

如果给痛风患者画一幅标准像,大部分患者符合以下六个特征:

1。男性。95%的痛风好发于男性。这是因为男性多喜饮酒,喜进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而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促进肾脏排泄尿酸以及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

2。中年人。痛风易光顾中年人。40~55岁是痛风的高发年龄。

3。肥胖者。60%~70%的痛风患者是肥胖者,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中85%的人体重超标。

4。痛风者的亲属。如父辈患痛风,其后代的发病率可达50%~60%。

5。经常超量进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痛风的发病率为30%,常吃火锅者、爱喝酒者的痛风发病也多。

6。其他疾病患者。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血液病、肿瘤放化疗及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亦可使痛风的发病率增高。

降尿酸

不能满足于“正常”

有些患者光顾着止痛,忽视降尿酸治疗。但是,将血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最有效措施,是真正的“正本清源”。

尿酸持续达标,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频率,溶解痛风石,延缓患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的地步。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度为400umol/L左右,就应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或女性超过360μmol/L,但尚未出现痛风发作的患者,如果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或代谢性疾病的,应开始降尿酸治疗。

古洁若指出,通常对于伴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严格控制在300umol/L以下,才能保证痛风石的缓慢溶解。对于没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360umol/L以下,以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针对难治性痛风患者,尿酸的控制更应严格保持在240umol/L以下。

不过,由于血尿酸也有一定生理功能,故血尿酸并非越低越好,一般维持血尿酸不低于200umol/L。

老痛风

需每天三次监测尿酸

罗阿姨的先生是位老痛风,她告诉记者:“我先生就是不能坚持吃药,每次痛了才吃,经常痛得受不了就去看医生。”

对于此类患者,古洁若提醒要“达标治疗”。病人应每日早、午、晚做三次尿酸监测,确保尿酸长期稳定保持在300~360umol/L,“早上达标、晚上不达标,饭前达标、饭后不达标”也是不行的。

她强调,痛风患者最重要的是从饮食控制尿酸,病人最好每天饭前测一次,饭后再测一次,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些食物会引起尿酸波动。此外,每日早午晚做监测还可以清楚地知道不良行为习惯,如熬夜、喝酒等对尿酸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自觉性很关键,要坚持监测、合理服药,才能有效控制尿酸平衡。”

运动不得法 尿酸反会升

很多痛风患者都注重饮食调理,实际上,合理运动锻炼同样重要,不仅能促进尿酸排泄,还能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把痛风的“同伙”一网打尽。

运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发作期不运动。待发作缓解之后再运动。

2。避免参加对抗性比赛运动,提倡低强度、有节奏和持续长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步走、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

3。运动量合适: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剧烈运动有害无益。例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旅游等,可使痛风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加,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可暂时升高血尿酸。(记者何家、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查冠琳)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