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压抑(肥胖引起的抑郁怎么治疗)
肥胖更隐秘的问题是被歧视和心理压抑
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异样的关注或揶揄,让他们陷入尴尬。
全国哪个地方的人最胖?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称,总体而言,北方人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人。其中,天津的超重率全国第一,为40.9%,西藏的超重率最低,为18.4%;北京的肥胖率全国最高,为25.9%,海南和广西的肥胖率均最低,为5.7%。
2017年5月上旬,上海市民办小学举行“幼升小”面谈,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把家长也列为考察对象,考题难倒了众多家长。家长的肥胖居然成了一些学校的考察目标。家长太胖,孩子就可能不被录取。这事引起了一些家长和公众的愤懑,认为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歧视。
如果考舞蹈学校,根据家长的身材预测学生发育走向,也无可厚非。但孩子考的是小学,也要看家长身材,就有些过分了。
但是,也有人支持学校这么做。理由是,生活和学习要求的是自律,自律就是积极主动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位家长很胖,体重超标,健康亮红灯,还是不肯减肥,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自己的身材都管不好,怎能管好人生?家长不自律,孩子怎会自律?
这种反驳似是而非。肥胖的成因太复杂,显然不只是人的不自律,管不住嘴,迈不开腿那么简单,至少是遗传、环境和和后天行为方式的复合和叠加。换言之,肥胖有难以控制的先天因素。
以家长在吃喝或锻炼上不自律,进而怀疑孩子也不自律作为肥胖的依据,就不录取肥胖家庭的孩子,有些强词夺理。不过,从另一面看问题,肥胖的确有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无节制、不愿意锻炼的因素。
让人伤心的是,肥胖者难以排解的自卑和自悲,可能导致隐性抑郁,慢慢地影响生活和工作。另一项最近发表的研究调查“肥胖歧视”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肥胖者感觉到自己由于太胖而受到他人的歧视,他们的锻炼和活动会比其他人有明显的下降。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长期追踪调查的50岁以上的5400名志愿者的相关信息。那些感觉到自己因为过于肥胖而受到外界歧视的人,每周参加至少一次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运动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低66%。
原因在于,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异样的关注或揶揄,让他们尴尬。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肥胖者会通过别人的异样关注而深信自己属于懒惰,不爱运动的那种人,除了自惭形秽,从而破罐子破摔,认为不必过分地锻炼身体以减肥。而且,他们认为,锻炼与否,结果也并不会有多少差异。
因此,面对肥胖,既要找到原因,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积极的减肥,也要有配套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他人应当克制对肥胖的歧视,给肥胖者创造宽容的健身氛围,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张田勘)
我为什么总是减肥不成功?身体的肥胖可能缘于内心深处的压抑
沙龙活动前的读书会上顾老师跟我们分享到,中国近些年有关心理的变化,20年的时间,中国几千年的消费原则从“量入为出”到“入不敷出”,超前消费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贷款买房,贷款买车,动辄三五十年的房贷压的人喘不过气了,人们在透支明天的焦虑来满足今天的欲望,所以最近几年中国焦虑的人群越来越多了,我一听顿时把内心藏着的这个普遍贷款买房的念头掐断了,这么苦,这么累,这是逆人性的,我想以后找丈夫宁愿租房,也不要驮着大山前行,想想就害怕。
活动中,我们先讨论了:如今的社会是钱奴役了人类,还是人类奴役了钱?
在身心交互训练中,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感受身体。在顾老师的引导语:“钱根本来说就是欲望,是欲望在控制你,欲望在膨胀,让你不停地在追逐。可是外界标榜着成功,成才,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几个?你是否也在拼命用你有限的精力去追求那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顿时我感受到了来自胃部的强烈不适,恶心想吐,这时我体会到了身体与情绪是相连的,自己潜意识里的情绪可以通过身体表达和发泄出来,身体都知道。
接着通过顾老师的引导想到,我们每天都是赚钱、赚钱,但钱是赚不完的,通过赚钱是没法让自己内心真正安定的。我想到我的生活变得无聊、没有意思。
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那如何让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呢?
想想你有多久没好好爱自己了
在接下来的身心交互中,说到我身体肥胖,我没有家族遗传,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去肥。
顾老师引导我站起身来在大家面前展示我自己,通过大家的提示我发现,在别人面前对于我的胖我并没有很自卑,落落大方,胖对我的工作生活也没有造成很大影响,那说明我的减肥外在动力不足。
问我为什么不停地吃,我说控制不住,顾老师引导我抛弃思维,避免陷入思维的陷阱,采用身心交互用身体感受,我感受到了压抑,具体什么,我选择不说。
顾老师引导大家感受这一部分,有人说感受到了不行不可以,有人感受到了难受,都不一样,顾老师反问大家,这是我的感受,还是他们心里的那一部分我在说话?我发现他们感受的我的感受并不是我的感受,那就是他们的感受,应该就是投射。而且我减肥不成功的原因应该是心理原因,听到后期要开设的减肥心理班,顾老师在这一方面很有研究,我心里摩拳擦掌。
沙龙活动结束后,我一直在思忖能不能参加顾老师组织的户外身心交互体验活动,很向往!
每周日下午15:00-17:00“身心交互、成长疗愈”沙龙再会!
顾亚亮心理医生致力于抑郁、焦虑、强迫、适应障碍、心身疾病等心理障碍的生理-心理-社会整合治疗。
有任何问题可私信或评论区留言。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
肥胖,月经不调,不孕……中医说:这都不是小事
“李医生,我来月经啦!”
昨天一大早,中医李翔刚走进医馆
32岁的吴小姐就把脑袋探进来,乐滋滋。
来月经?这件对普通女性来说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吴小姐来说,却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因为过去,她曾经收到过一份令人绝望的判决书——去年做的激素水平测试,报告上的数值指向一个明确的诊断“卵巢早衰”。
长期睡不好觉、皮肤松弛、经常停经……最重要的是,在和老公努力了一年多以后,吴小姐始终没能怀上期望已久的宝宝。
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终于在接受了中药调理和药灸两个月后,吴小姐第二次月经准时而至。
“身体感觉轻松多了,希望很快能怀上宝宝,”吴小姐第一时间赶来医馆,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李翔报喜。
今日服务:微坐诊
生为女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卵巢
卵巢负责女性的内分泌系统
对女性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今天,四川名医请到了李翔医生来到微坐诊,请他给大家讲讲:
●中医是怎样看待卵巢早衰的?
●中医怎样运用调肾、调脾、调肝的思路,来整体调理女性卵巢早衰的?
点击这里,直接预约来电咨询名额
不想做“更年期少女”的女性朋友们,别错过这个和他直接交流保养心得的机会哦!
卵巢早衰是什么?
“卵巢早衰,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卵巢这个器官过早地衰老了,承担的相应功能发生减退了,从而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李翔医生说。
西医这样说…
卵巢的主要功能除了孕育卵子之外,还有分泌孕激素、雌激素,两种激素协同促进才能维持月经的正常发生和妊娠。
而如果卵巢激素分泌异常,就会引起一列症状:
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失眠、易怒、抑郁焦虑……
②女性特征提前退化:乳腺萎缩、皮肤弹性减退……
③泌尿生殖道感染:外阴瘙痒、阴道干涩伴灼烧感、尿频、尿急……
④女性生殖功能异常:月经的停闭、不孕……
中医这样说…
而在中医理论中,卵巢早衰是“肾气衰落”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
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衰落都与“肾气”的盈亏有关,并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女孩子7岁开始换牙、第二性征发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4岁开始来月经,可以怀孕生育)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49岁后失去生育能力)
如果女人“肾气”过早地虚亏或不足,那么“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也会提前出现,也就是卵巢早衰的一系列表现。
为什么会卵巢早衰?
李翔医生认为,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发生卵巢早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人流,卵巢、子宫相关手术——损伤肾气
饮食生冷、煎炸烧烤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或节食、减肥——损伤脾胃
过于劳累、熬夜——消耗气血
思考、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压抑不及时疏泄,造成——气血瘀滞
所以,中医治疗卵巢早衰就可以针对以上这些病因,对症下药、下针、下灸……
李翔医生介绍,和西医采用雌、孕激素的人工周期疗法相比,中医调理是从女性体质入手进行根本性调理,调理后不易复发,也避免了长期使用人工激素的一些潜在危险性。
用心保养
愿你的卵巢永远18岁哦!
本文编辑:王欢
图片来源:Pexels 、pixabay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