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深夜肥胖(肥胖半夜惊醒是什么原因)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最新研究表明:晚间有氧活动对肥胖人群的健康更有裨益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每天何时运动最为高效?最近,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可穿戴设备,历时近 8 年跟踪了近 3万人的健康轨迹,结果发现,对于肥胖人群而言,相比一天中其他时间,在晚间进行有氧活动可以为他们的健康带来最大效益。

相关论文近日已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

该研究由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员所领导,相关论文近日已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选取了近3万名 40 岁以上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其中 2995 名参与者被诊断患有 2 型糖尿病。在研究初始阶段,参与者需要连续7 天佩戴手腕加速度计测量,以观察他们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和晚间进行中度有氧至剧烈身体活动的情况,即那种令人心率提高并有点喘不过气的活动(MVPA)。为了控制偏差,研究人员还考虑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水果和蔬菜消费、久坐时间、总 MVPA、教育程度、药物使用和睡眠时间等差异,并排除了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参与者。

经过近8年的连续追踪与随访,研究人员共记录了 1,425 例死亡、3,980 例心血管事件和 2,162 例微血管功能障碍事件。他们发现,人们在晚间进行3分钟或更长时间持续的有氧MVPA,似乎也比全天的体力活动总量更为重要。在晚间进行MVPA的人,其过早死亡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最低。

对于糖尿病和肥胖者患者来说,这一结果也支持了此前研究的假设,即那些在深夜已出现过葡萄糖不耐受状况的糖尿病或肥胖症患者,通过晚间的MVPA活动可能可以抵消部分不耐受状况和相关并发症对他们身体所造成的影响。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由于观察设计,不能完全排除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比如一些参与者可能因潜在的或未确诊的疾病而导致有氧 MVPA活动水平较低。

“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导致罹患心脏病、中风和过早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悉尼大学运动生理学讲师安吉洛·萨巴格(Angelo Sabag)博士说。“虽然锻炼不是解决肥胖危机的唯一方法,但这项研究确实表明,将MVPA活动安排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对人们抵消其中的一些健康风险最为高效。”

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国家心脏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论文的联合第一作者马修·艾哈迈迪(Matthew Ahmadi)博士也强调,研究人员专注追踪耗时3 分钟或更长时间持续的有氧MVPA,“因为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与时间较短的非有氧运动相比,此类活动与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在研究追中中,我们对所有的有氧活动一视同仁,既包括像健走、跑步、爬楼梯等任何类型身体活动,也包括职业劳动,甚至大力地打扫房间等。

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麦肯齐可穿戴设备研究中心主任、论文的资深作者伊曼纽尔·斯塔马塔基斯(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表示,随着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研究日趋复杂,为研究人员深入观察对健康有益的身体活动模式并提出相关见解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以非常高的分辨率观察身体活动的模式,并将相关发现准确地转化为可在医疗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建议。虽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建立因果关系,但目前这项研究已经让我们了解,体力活动的时间可能成为未来应对肥胖、管理2 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一般预防保健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

半夜常饿醒留神糖尿病

58岁的张先生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胃口特别好,而且很容易肚子饿,甚至半夜都会被饿醒,同时伴有疲乏无力的情况,吃些食物后症状方能缓解。刚开始张先生还以为是自己晚饭没吃好或是吃的食物消化得太快所致,于是在晚上八九点左右给自己加餐。然而,饥饿感还是在半夜“如期而至”,让他无法入睡。经医生诊断后确定,他患上了糖尿病。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三科主任于勤提醒,人有饥饿感很正常,但如果总是在半夜感觉很饥饿,就要引起注意,这往往是糖尿病的征兆。

糖尿病患者容易半夜被饿醒,是由于他们的胰岛功能分泌与常人不同。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在刚开始进餐后15分钟就会有一个小高峰,进餐后1小时达到最高峰;而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得糖尿病的患者,其胰岛分泌功能虽然尚未出现严重问题,但会有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情况,可能从餐后1小时延迟到2小时,导致进餐时血糖升高,吃完后血糖偏低。而不合时宜的胰岛素分泌就会让糖友产生饥饿感或低血糖反应。所以,常在凌晨饿醒,可能是胰岛功能出现问题。

糖尿病患者除了容易出现半夜饿醒的情况外,餐前特别饿也是一个特征。如果常常出现餐前饥饿感强烈,伴有手抖、心慌等症状,也要警惕低血糖。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出现以上情况最好尽早进行血糖筛查。

已经确诊的糖友,若半夜饥饿,首先要关注用药:如胰岛素剂量是否过大,口服药物是否过强等。排除药物因素后,可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在晚餐时尽量避免吃深加工的食物,如精面粉、粥等,可以适当吃些燕麦、小米等纤维素含量高以及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需要提醒的是,并不建议所有糖友在睡前加餐,这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导致早餐前血糖升高。体重偏瘦、注射胰岛素、经常有夜间低血糖者,可以适当加餐,如睡前喝牛奶等。

作者:高嘉悦

来源: 甘肃日报

夜间高血压,你了解了吗?

夜间高血压

王阿姨是个有十余年高血压病史的老患者了,一直规律口服着降压药,平时自己监测的血压控制很好,但是今年体检做心脏超声提示有新发室间隔肥厚,医生说她血压肯定控制得不好,有可能为夜间高血压,让她背一个动态血压看看,王阿姨心里直犯嘀咕,“什么是夜间高血压,我怎么就夜间高血压了?”

单纯的夜间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指白天血压正常,单纯夜间血压升高。那夜间血压升高到多少算高呢?一般认为,夜间平均血压高于120/70mmHg就可以诊断为夜间高血压了。

小伙伴们可能会问,我们一般监测血压都是白天监测,晚上都睡觉了,怎么测量血压啊?不要急,我们临床上有专门监测血压的检查,可以发现夜间高血压的现象,这就是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一般背24小时,日间每半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夜间每一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如果夜间的平均血压高于120/70mmHg,就算夜间高血压了。

夜间高血压也会引起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但是夜间高血压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哪些人容易出现夜间高血压呢?肥胖的患者及打鼾严重的患者是夜间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那哪些人需要怀疑有夜间高血压呢?对于那些日间血压正常,但是新出现颈动脉中膜的增厚、心脏室间隔增厚、蛋白尿,或者既往有颈动脉中膜增厚、室间隔增厚、蛋白尿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还在进一步进展,在除外了其他因素后要警惕是否存在夜间高血压了。对于存在夜间高血压的患者,降压药不能像大多数患者那样晨起口服,一般应该睡前服用,这样才有利于控制夜间血压及晨起血压。

控制血压,千万别忘了使夜间血压达标!

来源: 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