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检查(肥胖检查项目大概多少钱)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真的胖了吗?对照这三个标准查查看!健康“三减”,科学减重

最近坐着的时间多,运动的时间少,感觉自己又长胖了!

光感觉可不太准,胖不胖还是要看身高体重才算数~

这要怎么看呢?

一起来学学判断体重是否健康最常用的方法吧!

人体BMI指数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按中国标准来对照,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体重、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28.0的则为肥胖。

腰围

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都属于腹型肥胖。

人体体脂肪率

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当男性体脂>25%、女性>30%就是肥胖一族。

看清上面这三个标准,我们不仅可从外形上判断是否肥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查判断人体内脏脂肪是否超量。因为有的人虽然看着瘦,但是内脏脂肪高,是否肥胖还是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来判断。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长胖了

要怎么办?

在减肥过程中

有人常说要节食减肥

其实减肥贵在平衡

注意四个减肥误区

误区一:节食

有些人通过节食来减肥确实能收到短期效果,但这并不是科学持久的减肥方式。

节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短期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而节食因为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低。基础代谢率一旦降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

另外节食带来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让节食人群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陷入吸收高、消耗低的状况,反弹是必然的。

误区二:光吃素

水果、蔬菜被很多人视为减肥圣品,殊不知,有些水果和蔬菜比肉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特别是某些水果,其含糖量很高,完全不适合减肥人士。

吃过多的高糖分水果和蔬菜,不但不能减肥,还可能适得其反。相反,有些肉类,尤其是瘦肉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反而较低。

误区三:只吃粗粮杂粮

对于正常人群而言,粗粮是好东西,但只吃粗粮其实与只吃水果蔬菜来减肥是一个道理。大多数的粗粮不仅含有纤维,同样也含有碳水化合物。

单一营养物的摄入,一方面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另一方面不吃肉类和奶蛋类食物,蛋白质的匮乏会让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恢复正常饮食后,都容易反弹。营养摄入不能过于单一,均衡的饮食才是硬道理。

误区四:运动后喝饮料

“一瓶运动饮料的能量相当于小半碗米饭!”运动过程中应该多次少量喝水,以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不含糖的水为主,运动后不要马上进食、喝碳酸饮料及运动饮料、吃宵夜啤酒等,不然很容易把运动消耗掉的能量马上补回来,这是导致运动减重失败的常见原因。

科学减肥收好这三点建议

01

加强锻炼,坚持“五三一”法则

想减肥,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五三一”法则就是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每分钟心跳至少要达到110下。

慢走一个小时或散步对于想要通过运动来减重的朋友可能收效甚微,推荐快步走、游泳、平板支撑等。

02

运动过后这样吃

1.运动后喝白水、淡茶水等不含热量的液体。

2.运动后半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水除外),不要选择在运动完第一时间即身体最饥饿的情况下进食。

3.运动后大概30~40分钟,进食的欲望降低后,可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作为加餐,如鸡蛋、牛肉棒、牛奶等。

03

减盐、减油、减糖

1

生活中要注意“隐形盐”,比如调味料里的鸡精、酱油、蚝油,包括酱类,都是含有盐分的,要减少摄入;

2

烹饪的时候,把先放盐变成后放盐,在快出锅时撒上盐,这样口感既好,又能控制盐分的摄入量;

3

每人每日摄入不超过25克的食用油,相当于三小勺的油;

4

多用蒸煮炖烩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炸,减少油的使用;

5

烹饪时用葱、姜、蒜,或者胡椒等一些芳香配料来代替,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糖和盐的摄入。

6

在生活中,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物和饮料,减少糖的摄入;

7

减少在外就餐,点餐时可以让厨师少放盐油糖,达到“三减”的目的。

综合自人民网健康、中国疾控动态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标准身材?几个方法测量你是否肥胖

#如何才算标准身材#

苗条的身材是让人向往的,肥胖的身材容易诱发健康问题,身材也会显得油腻。不过,什么是标准身材呢?

其实,标准身材是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并且身体各项指标都处于健康水平。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标准身材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

什么是BMI?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是通过体重和身高的比例来判断身材是否健康的一种指标。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例如,一个人身高1.7米,体重65公斤,BMI=65÷(1.7×1.7)=22.49。

BMI数值在18.5以下属于偏瘦,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为偏胖,28以上为肥胖。但需要注意的是,BMI仅是一种指标,不能完全代表身材是否健康。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腰围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来说,腰围超过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存在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除了以上2个指标,我们还可以通过体脂率来判断身体胖瘦跟健康程度。

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的百分比,一般来说,男性体脂率在15~18%之间,女性在20~25%之间,被认为是健康范围。那么,如何测量体脂率呢?有3种方法:

1.皮褶厚度测量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皮褶测量仪器,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来计算体脂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精度有限。

2.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法

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法是通过电流通过人体,测量电阻来计算体脂率。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专业仪器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量。

3.DXA双能X线吸收法

DXA双能X线吸收法是一种高精度的体脂率测量方法,但需要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测量,且价格较贵。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量时需要保持身体稳定,避免饮食运动干扰测量结果。

总之,标准身材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内在健康的体现。如果你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在健康范围之内,那么你就是一个具有标准身材的人。

BRI:肥胖评估新指标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0月8日报道,身体质量指数(BMI)历来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肥胖测量工具之一。它将一个人的体重与身高联系起来,是流行病学诊断肥胖症的标准。

然而,就个人评估而言,BMI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阿根廷营养学家安娜·卡佩莱蒂认为:“BMI不是预测合并症风险的适当指标,因为其没有考虑全身脂肪的数量和分布等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

BMI可能会产生误导,因其测量的是体重与身高的关系,没有区分肌肉质量和脂肪。这也是为什么运动员等肌肉量大的人可能被错误地归类为“肥胖”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他们的体脂很少。因此,卡佩莱蒂强调有必要使用其他更准确的方法来评估个人的健康风险。

在这方面,近年来,认为腹围是更好测量指标的观点逐渐深入人心。这种测量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内脏脂肪,即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以评估严重健康风险。

据报道,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周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腹围大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腹围值正常的人高出163%。即使是BMI适中的“大腹便便”者,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61%。

专家们一致认为,BMI完全忽略了脂肪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中国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促进部主任钱云领导的研究表明,腹围测量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与肥胖有关的疾病。

正确测量腹围是准确估计健康风险的关键。为此,卡佩莱蒂建议在肋骨下缘与髋骨之间的中点测量腰围。这位营养学家强调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这种测量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裁缝腰围’(在躯干最窄处测量),以此评估与内脏脂肪有关的风险。”

一般建议是将腹围保持在身高的一半。超过这个比例会大大增加罹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由于BMI的缺点,专家提出使用新的指标来更好评估身体脂肪分布。其中之一便是身体圆度指数(BRI),也称为腹围指数(ACI),它同时考虑了腰围和身高,能更清晰地反映腹部脂肪和相关的死亡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3.2万多名美国成年人的数据,发现BRI与全因死亡率呈U型关系——其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发现,从1999年到2018年,美国成年人平均BRI从4.80上升到5.62,这证明了人口中内脏肥胖情况的增加。研究人员建议,该指数可成为预测死亡风险的无创筛查工具,并有助于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报道称,内脏脂肪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因为内脏脂肪会产生慢性炎症,长期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

钱云领导的研究表明,即使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等其他风险因素得到控制,腹围随时间增加的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这一发现强调了长期监测腹围的重要性。腹围不仅是身体脂肪的外在表现,也是内脏脂肪及其对长期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编译/刘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