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审美(肥胖美学绘画)
肥胖从不是审美问题,一个“胖”字让全身受伤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内分泌主任医师 袁振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肥胖,拒绝负重前行”。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当前中国34.8%的人超重,即BMI(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大于等于24,小于28;14.1%的人有更严重的肥胖,即BMI大于等于28。目前,我国肥胖总人数已达1.84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胖人最多的国家!
生活中,每个人身边都或多或少有家人和朋友活在“负重”之下。今年刚28岁的果果称,上班3年,体重从55千克飙至68千克,本不觉得是大事,但身体的变化令她无比困扰:“突然有一天就睡觉打呼了,经常被憋醒,还口干舌燥、嗓子疼。”去年体检,她查出了轻度脂肪肝,一度下定决心减肥,但运动一小会儿就大喘气、咳嗽,半小时的中度有氧都很难坚持;饮食方面,一到饭点就“心慌”,情绪陷入低谷,什么事都干不了,“特别影响工作和生活。”30岁的娜娜是孕期长胖的,最大的感受是:“坐下时必须靠着点啥,一弯腰就肚子窝着难受,只有仰面瘫着才舒服。”本以为生育后体重会下降,可结果并不如愿:“孕前,工作日午间我都会在办公桌上趴着眯一会,但产后小半年重返工作岗位后,一趴下肚子上的肉就憋的难受。”
超重及肥胖,从来都不只是“审美命题”,更是“健康命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内分泌主任医师袁振芳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肥胖会增加200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从上到下影响全身健康。可以说,没有一个胖人能一直完全健康的活着。
呼吸系统疾病。袁振芳介绍,肥胖者的脂肪若堆积在呼吸系统,就会导致咽壁肥厚、软腭肥大、咽腔狭小,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有研究发现,肥胖会提高哮喘严重程度、影响药物控制的效率,严重的还会导致肺功能异常。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曾刊登一项研究显示,BMI值可以预测哮喘事件的发生率,即BMI越高,越可能发生哮喘。
心血管疾病。“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质较高,血液浓稠就会导致斑块、粥样硬化,降低血管弹性,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疾病。”袁振芳说,肥胖者体重较高,心脏负荷也比正常人大,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此前瑞典哥德堡大学此前针对138万余名育龄期(18~45岁)女性开展的一项研究称,与BMI在20~22.5之间的女性相比,超过35的重度肥胖女性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高了近5倍。
形成脂肪肝。肥胖者的脂肪在腹部堆积,大量多余脂肪无法通过肝脏代谢、转运出去,就会囤积起来,导致脂肪肝的形成。2018年的一项全球性研究称,普通人群中脂肪肝的比例约有25%;肥胖人群中这一比例可达60%~90%。
2型糖尿病。脂肪细胞会随着其体积的增大而逐渐具有胰岛素抵抗性,导致血糖调节过程失衡,从而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此前,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会刊《糖尿病学》发布的一项丹麦研究称,肥胖会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至少6倍。
肾功能异常。肥胖者大多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能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及滤过率,导致肾小球肥大,影响肾脏结构和功能。《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曾发表的一项纳入全国50多万30~79岁居民的研究显示,全身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肾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增加19%、27%。
生殖健康。男性方面,肥胖会导致雄激素下降、雌激素增多,导致成熟精子细胞的发育受阻滞和被吞噬,精子数量减少。有数据显示,临床上生育困难的男性中,肥胖患者约占1/5。女性方面,肥胖会阻碍胎盘发育,导致胎盘的血管密度和表面积下降,降低母亲与胎儿间的营养交换效率,还会影响其激素水平,导致胎盘功能异常。南非的一项研究发现,孕期肥胖会严重影响孕妇的胎盘结构和功能,增加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夫妻间性欲、诱发性功能障碍等问题,间接影响生育。
损伤肢体关节。肥胖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比常人负重更多,所以关节磨损问题严重,更易发骨关节炎。一项今年3月的研究数据显示,肥胖患者骨关节炎的发生率高达12%至43%。
增加癌症发生率。肥胖者往往饮食不均衡,消化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体力活动较少会导致脂肪堆积,而脂肪堆积就会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降低免疫功能,诱导癌症发生和发展。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中心,联合对17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400万人的调查研究发现,肥胖导致了3.9%(约54.43万)的癌症。
袁振芳说,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一胖生百病”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她呼吁,超重或肥胖者应积极做好以下3点。
1.进行肥胖诊断和风险评估。
减重前可先去医院看一次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有相关疾病,需先做好疾病的治疗和调理;若状况良好,可向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最佳减重方式,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内科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
2.“管住嘴”:注意热量和营养
要想减肥,先得了解怎么科学地吃。这里推荐2种饮食方法:高蛋白膳食模式,即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即在保证膳食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普通肥胖者一般建议选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肾病的患者可采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上述2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使用。
3.“迈开腿”:兼顾高效和安全
肥胖者制订运动计划前,要先做基础疾病情况、体脂分布、肌力、运动耐力、柔韧性的评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普通超重及肥胖者,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最好,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每天训练。每次训练可先用15分钟到20分钟做无氧,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半小时到40分钟的有氧,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此外,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中注意安全、运动后做舒缓整理。▲
6种肥胖类型,你属于哪一种?4个减肥动作,通通适用6种类型
胖之所以让人厌恶,大概就是因为胖所引起的种种不方便。在身材方面,肥胖让我们穿衣服没有美感,行动幅度大大缩减。在根深蒂固的审美中,不容易获得的纤细紧致的身材是美的象征,相反,肥胖的身材就让人嫌弃。
但是,大家都知道,肥胖易得不易丢,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脂肪。所以,可以大致分为六个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上半身肥胖。这种肥胖的出现,还不是因为你吃的太多又不想逛街。那么该如何解放呢?答案当然是跟上有氧运动,跑步游泳跟上,坚持每天三十分钟以上,倘若实在抽不出时间,快步走也算。戒糖处于首位,糖除了让人发胖基本没有营养。
第二种小肚子胖,也就是腰部一周胖。亚洲人瘦胳膊瘦腿容易,瘦肚子是比较困难的。俗话说好心情才有好身材,压力是肥胖的一大原因。压力催生皮质醇,皮质醇促进脂肪堆积,消灭大肚腩不是需要锻炼就行的,需要的是冥想和呼吸训练。在事务方面,绿茶是一大好帮手。
第三种就是大腿粗。有很多人特别是女生,腰非常瘦,确是有一对大粗腿。大粗腿减肥起来也是比较直接粗暴,不坐电梯爬楼梯,少坐汽车多骑车。多燃烧大腿脂肪,排除万难吃早饭。
第四种啤酒肚。啤酒肚最重要的就是戒酒。酒精会让脂肪细胞里的瘦素含量急剧下降,让人怎么吃也吃不饱!
第五种就是小腿粗。这个和基因有很大关系。男生容易胖肚子,女生很容易就胖腿,不过这次的凶手是盐分!摄入太多盐分的人,会发生水肿,有的水肿容易消除,但是有些难以消除,就会导致肥胖的错觉。有些甚至会引发疾病——液体潴留。应对方法可以是多喝水多走动,加速体内代谢循环,排除盐分,也可以通过高抬腿给小腿消肿。
第六种也就是最后一种,就是虎背熊腰。一个人一旦虎背熊腰,就会显得异常粗壮,特别是背部最显胖。这种就需要调整好睡眠作息,减缓脂肪储存速率摄入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牛油果等。
最后,六六归一,所有肥胖症状,一个对策,就是锻炼运动!下面,每天二十分钟,无器械全身锻炼,开始快速燃脂之旅。
第一个动作,半蹲上下跳,做20次,做4组
第二个动作,平板支撑双脚开合跳。锻炼腹部肌肉、大腿肌肉、臂膀力量等等,来回30秒,做4组
第三个动作,侧面支撑,一手呈向上抓的,一脚下蹬姿势,来回做30秒,做4组
第四个动作,超级英雄伸展式。一个类似于游泳的姿势,做20次,做4组
零基础减脂计划,10节课瘦10斤的课程。
唐朝真以胖为美?浅谈唐朝审美观,了解真实的唐朝审美
“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这是苏轼笔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这句诗歌的描述让我们不难得知,唐朝杨玉环是一位体态丰腴的美人。而出土的唐代历史文物中,女性角色也是刻画成了圆脸,高大,衣服宽松的形象。环肥燕瘦虽各有不同,但以胖为美俨然成了大众对唐朝审美的解读。
杨玉环画像
查阅史料才发现,历朝历代可能肥胖之人都不受欢迎。但任何论调的出现都有其引出的背景,唐朝确有以胖为美的时期,可那针对的仅仅是女性,在那个与外族对抗的尚武时代,男子仍需孔武有力才能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查证一番,结合唐朝政治和历史文化,与华夏传统审美产生冲突的“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从何而来?文章将从人文政治地理因素展开探索。
一、上层统治阶级的审美引导着时代审美的风向李唐王朝发迹于北方,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时期就是太原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与塞外的羌胡等善于骑马射箭围猎的游牧民族保持密切沟通,所以在唐朝初立,定都关中后也大力推广胡人风俗。北方尚武,所以健硕为美成了当时的主流,据史料考证贞观二十一年仅在长安的突厥贵族就多达破万人。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被游牧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游牧民族
初唐盛世除了胡人文化对审美有着革新之外,我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对女性审美变革有着更为关键的领导作用,《旧唐书·外戚传》记载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翻译过来就是太平公主长得丰满健硕,额头方正面颊宽大,有政治手腕,武则天眼中这姑娘身上的优点简直跟她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武则天执政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这无疑加深了以丰腴为美的审美导向。试想连女皇帝的样貌都是这样,皇宫内外谁敢说个不字?更何况武则天凭借样貌还有“媚娘”的称号,能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最终夺权,颜值相貌方面也绝非等闲。彼时的王公大臣肯定会对这样的身形样貌趋之若鹜。据传当时兴建的龙门石窟中被后世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卢舍那大佛”雕像,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加工刻画的。
女皇武则天画像
当统治阶级的喜好成为风尚时,也会迅速传播到社会地位偏低的民众中去。唐朝之前,百姓疾苦,隋炀帝劳民伤财,虐用民力。那时的老百姓想吃饱饭无疑难上加难。大唐后,百姓迎来了久违的休养生息,身材丰满无疑是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现。体态丰腴,便意味着有力气从事更多生产生活劳动,在生育方面也意味着能有更多精力抚养。故而上层吹来的丰腴之风也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当时民众的审美风尚。杜甫《丽人行》笔下的杨贵妃姐妹“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形容的便是杨贵妃姐妹俩人都是身材匀称,丰肌秀骨。以现在的眼光衡量都可以夸赞这是身材丰满,皮肤细腻的美女,而那种四肢粗短,腰身没有曲线的水桶身材。在古人眼中,相信也无美感可言。
二、西域文化冲击,佛教兴盛引导艺术风向唐高祖李渊家族据传是西凉开国皇帝后裔,家族扎根于此,自然长期同西域各族保持联系,甚至李渊的身上也流淌着游牧民族鲜卑族的血脉,在唐高祖推翻隋朝统治后,也自然将开放自由的思想延续到了对外政策上,对照现今蒙古族的审美,当时的游牧民族也一样会推崇健壮的身材,因为只有这样的身材才能在恶劣的北方环境下更好的生存,鲜卑的女子同样需要学习骑马射箭。而汉地的女子相夫教子的思想根深蒂固。西域自由的思想给汉地的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能走出闺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时期的女性也有了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比如骑马射箭。身体素质相较之前纤细羸弱便有了显著提升。
唐朝女性画像
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这些佛家古迹,唐玄奘西行取经为代表的佛教典故无疑向我们揭示了:由西方传来的佛教在当时是得到了何等程度的大力弘扬。佛相的塑造要让信徒感受到庄严,信服佛像可以给自己带来福气,所以在艺术加工时普遍将佛像塑造的圆润高大壮硕,这一点也在出土的文物身上得以印证,不管是陶俑还是壁画,大多以圆脸作为福气的象征。艺术尚且来源于生活,保留至今的唐代艺术形象自然也让我们可以从侧面观察出唐朝古人的生活风貌和艺术风格。
不管是现在的影视资源还是保存至今的唐代艺术,都可以发现当时女性着装特点是长裙系于腋下而不是腰间,这样的着装自然无法凸显女性的身材曲线,并且还会在视觉上造成臃肿的错觉。艺术总是带有夸张和放大的效果,之前所讲解的艺术加工,女性刻画的肥胖有福气成了当时的艺术风尚,让我们在解读时,无疑会有唐朝美人都是以胖为美的错觉。
唐朝女性陶俑
三、盛唐不再,南方势力崛起发迹于北方的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渐渐走向衰败。胡人安禄山一方割据,最终向唐朝反噬夺权,逼得文人纷纷南下逃离战火。未经战事的南方此时开始批判胡人风俗。在此时身居南方的白居易等汉唐文人眼中,北方胡、汉习俗审美早已相融不再纯正正统,需要摒弃。于是南方樱桃小口,杨柳细腰等审美风俗重回主流成为流行风尚。唐代诗人徐凝的《宫中曲二首》中写道:“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柘枝舞是唐代中后期非常出名流行的健舞,是需要身材纤细苗条,体力较好的女子才能掌握的舞蹈。刘禹锡也曾写到“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由此可以看出,腰身纤细,劲瘦有力的女子都要香汗淋漓地完成这支舞蹈,丰满的姑娘硬是要跳,估计结局十分狼狈。
柘枝舞
所以“以胖为美”在唐朝三百多年的统治中或许确实流行了几十年的时间,但并没有贯穿整个唐朝历史,更何况大唐盛世的景象没持续多久便有昏君不问政事沉迷后宫,西域虎视眈眈,作威作福。百姓便又开始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向南方迁移。动乱时期食不果腹是常态,没有闲适的生活想发胖也是难上加难,女子的生活状况哪怕是贵族也不会有盛唐时的悠闲,审美文化,终究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
视线转到当代,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齐东方教授也公开辟谣道:唐代出土的陶俑贯穿了唐初以及中晚期都是以清瘦为主,清瘦陶俑占比远高于丰满陶俑,只不过被媒体选取的陶俑大多以圆脸、体态丰腴为主,此等背景下的大肆宣传而让公众有了唐代以胖为美的误判,那些丰满裙肥的陶俑多为唐玄宗时期出土。
出土的唐朝陶俑大多以清瘦为主
这只能说明:仅在那一部分时期,那一部分人以胖为美,为何这样讲呢?有能力留下墓葬的不是王侯将相也得是达官显贵,当时的艺术工匠服务于这类人群自然要投其所好,百姓的生活也难以想象会像现在一样丰衣足食。所以唐朝以胖为美万万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写到这里不知您发现了没有,在解读以胖为美时,我们用的最多的词汇是丰满匀称,而并没有单纯的强调是“胖”。相信从古至今,普遍的女性审美在意的都是身材的匀称。当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纤细或者丰满是会有区别。但保持健康才是审美的关键,唐朝初期受到了胡人文化影响很深。西域那种高鼻梁深眼眶,身材高大且丰满的身材跟现在一样受到推崇。
最美源于自信
追求美自然是好的,但更深层的美来源于自信,对自身的自信、对民族的自信。隋唐终结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群雄割据分封而治的乱世,能够引得万国来朝的盛况。开放也引得西域文化对华夏传统产生冲击,以胖为美的观念也自那时诞生。
安史之乱后,开始有声音质疑与外族相融是否正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开始发声,于是文人开始不遗余力的批判胡人之风。“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那时的文人大力推崇纤细,却也让审美变得畸形,因为正是南宋开始,有了女性裹小脚的陋习产生,直至民国才将女性的双脚解放。生于古代的女性以现在的我们来看何其不幸。当下绝不会出现过分瘦弱或者过分肥胖的畸形审美成为社会主流,但也有了更多元的审美价值观念相互冲击交融。我们经历苦难才有了现在的和谐,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增强自信心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唐律疏议》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