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肥胖(肥胖不利于健康教案)
脱脂牛奶、酸奶能瘦身?专家:喝得不对反而会发胖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王忻)对于很多注重身材管理的人来说,减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减肥方法更是五花八门。除了多运动,合理膳食也是减肥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喝脱脂牛奶能瘦身”“喝酸奶能减肥”等说法,这些说法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呢?近日,在新华网举办的2020世界牛奶日·关注儿童营养健康研讨会上,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等营养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解答。
“脱脂牛奶”,顾名思义就是脱去脂肪的牛奶,更专业的解释是将正常原料牛奶中的脂肪通过加工工艺去掉,使其含量达不到普通牛奶脂肪量1/7的一种奶制品。相对于全脂牛奶而言,脱脂牛奶的脂肪含量小于0.5%,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脂肪含量少就意味着不会发胖,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
但实际上,“喝脱脂牛奶能瘦身”这种说法在科学上并不成立。钟凯表示,由于脱脂牛奶在脱去脂肪之后,里面的能量物质或者营养物质也会流失,所以脱脂牛奶的消耗速度也比较快,更容易使人产生饥饿感。而全脂牛奶所含的脂肪和热量会让人的饱腹感更强,可以长时间提供能量,使得在短时间内不想进食其他的食物,更利于控制能量的摄入。
此外,经过脱脂的牛奶会变得稀薄,而且会失去香醇的气味,口感较差。一些商家为了照顾口感,需要通过添加剂来调节口感。虽然添加蜂蜜或及其他添加会使脱脂牛奶的口感有很大提高,但同时也会提高热量。脱脂牛奶本身是安全的,但如果每天食用添加了过多添加剂的假脱脂奶,反而需要注意肥胖概率和安全隐患。
同样,关于“喝酸奶能减肥”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钟凯解释,本身酸奶的蛋白含量比较高,如果酸奶是没有加糖的,喝酸奶对于减重增肌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但如果觉得无糖酸奶太酸,在食用时加了糖或蜂蜜,那这样并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所以喝酸奶减肥这个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真正科学的减肥方式是合理膳食加上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吃动平衡。”钟凯说,“吃”就是摄入的能量,“动”就是消耗的能量,只要消耗的能量略微多于摄入能量,那么自然就能瘦身。多运动再配合合理膳食,这样的减重才是健康的减肥方式。
每日科普||小零食大学问!吃不对发胖又伤身
信息来源:科普中国
肥胖是因吃得不对,而非吃得多!美17学者发文
人们普遍认为,肥胖的流行,是由于吃的过多,动的太少。
美国饮食指南建议,减肥“要减少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得的热量,并增加活动,消耗热量,但目前肥胖及相关疾病依旧稳步上升。
近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17位学者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肥胖不能简单视为能量出入不平衡,而认为“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更能解释肥胖问题。
“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将肥胖归咎于现代饮食模式,其特点就是吃了过多的高糖负荷食物,尤其是过度食用精加工过碳水化合物,导致脂肪储存、体重增加。
吃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时,机体就会增加胰岛素分泌,对脂肪细胞发送“囤热量”的信号,减少了为肌肉以及其他代谢活跃组织提供能量。
而这种错误也让大脑“犯了迷糊”,认为机体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能量,就刺激产生了饥饿感。另外,机体为了“节能”,新陈代谢也可能会减慢。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人老觉得饥饿,即使脂肪已经“越囤越多”。
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并没有高碳水化合物带来的问题。
但作者认为,当时人们体力活动多,食物供应受限,可能抵消了饮食对体重增加的影响。最近,进入高糖饮食的中国人中,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已经大幅增加。
作者认为,采用“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更为关注吃什么。少吃高糖负荷碳水化合物,就会减少机体“囤脂”的动力,进而机体就会减少饥饿感,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这对于管理和防治肥胖具有根本影响。
而限制热量的减肥措施,最初会导致体重减轻,给人一种能有意识地控制体重的印象。
但身体的反应则反对减肥,进而使代谢率下降,饥饿感升高,需要越来越严格的热量限制,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缺乏自制力。
通过低糖饮食,人可能会饥饿感更少,促进自发减重。一个可行的策略是吃全谷物、水果、豆类和非淀粉蔬菜,以及坚果、种子、鳄梨、橄榄油等替代高糖负荷食物(如精制碳水化合物)。
作者也很客观地表示,就怎么变胖的上述两种模型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明确,也许未来还会更为明确的新模型。他们呼吁,开展建设性讨论,促进不同观点学者间的合作。
来源:Ludwig DS, Aronne LJ, Astrup A, et al. The carbohydrate-insulin model: a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obesity pandemic. Am J Clin Nutr. 2021 Sep 13:nqab270. doi: 10.1093/ajcn/nqab27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