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尿潴留(严重尿潴留)
- 1、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 2、名方五苓散可治肥胖
- 3、失眠辗转反侧,试试这三个穴位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并非全是这幅“模样”。
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糖友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以并发症相关症状为突出表现,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非典型症状”呢?
存在这17种情况,需警惕糖尿病
1.餐前低血糖
在2型糖尿病早期,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当餐后血糖升至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尚未达到峰值,等到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才达高峰,从而导致下一餐前低血糖,患者往往在餐前有明显的饥饿感,出现“餐前低血糖”。
2.乏力、消瘦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致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由于产能不足,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另一方面,由于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患者体重往往有明显下降。
3.脖颈、胳肢窝发黑
在某些重度肥胖者的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常常会发现皮肤黢黑,怎么洗也去不掉,临床谓之“黑棘皮症”,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早期表现。
4.生过“巨大儿”的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偏高,胎儿在这种高糖环境下生长发育特别快,出生时体重往往在8斤以上,被称为“巨大儿”。
因此,凡是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
5.视物模糊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晶状体增加水分含量,引起光反射变化,导致一过性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等。
6.胃肠道不适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为腹胀、摄食量少或顽固性便秘,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这类患者腹泻并不是因为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7.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及排空,患者表现为小便困难、尿潴留及“张力性尿失禁”。
当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不仅要想到前列腺肥大,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8.异常出汗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导致患者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特点是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不出汗。
9.直立性低血压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可造成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当患者久坐、久卧后突然站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下降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省中医院提供)
来源: 海南日报
名方五苓散可治肥胖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多阳虚。所以,五苓散减肥的效果主要通过温阳化气、健脾化湿的作用起效。名方五苓散可治肥胖
文/徐文华 万凌翔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等症。本方为利水之剂,常用于肾炎、肝硬化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近年来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的应用范围较广,符合阳虚气化不利者,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单纯性肥胖、尿潴留、前列腺炎、小儿遗尿、手足多汗症、乳腺增生、荨麻疹、湿疹、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中医如何认识肥胖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甘、疏于劳作、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
1.体形的胖瘦受先天禀赋的影响明显。中医认为体质有阴阳刚柔的差异,由先天禀赋决定的。
2.过食肥甘,饮食不节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3.脏腑功能失调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与脏腑功能有关,其中与脾胃关系尤为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维持人体营养物质代谢正常进行的根本。中年以后,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退,对肥甘厚味的转化功能也逐渐减弱,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输布,蓄积体内而为痰湿脂浊,躯脂满溢,再加上年高以后好静少动,形体遂渐渐肥胖。
4.痰浊水湿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肥胖人多食膏梁厚味,日久必致脾虚,脾虚不主运化,若再多饮酒醇,必然痰湿内生,湿浊积聚。
5.好逸少劳,若过食肥甘,又疏于劳作运动,甚或久坐久卧,使体内营养精微不能消耗,日久必积聚而成肥脂。
五苓散首载《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五苓散主之”,历代医家借其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在治疗小便不利证有良效。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多阳虚。所以,五苓散减肥的效果主要通过温阳化气、健脾化湿的作用起效。温阳可以化气,气化正常则三焦气机条达,水液代谢正常;健脾可以消导、祛湿,起到消脂祛油、化痰的效果;二者共同作用使津液布散复常,保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故五苓散本义是使气化得通,方中桂枝是助气化之灵药,用量不大,却调理三焦气机使之条达,使之调气而能遍于全身;茯苓、泽泻、猪苓、以行水而通利上中下三焦之枢机;白术以补脾助运,以上众药合用使气行不滞,运化得畅,总使津液布散复常。气化是人体生命的动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苓散不仅能调节水盐代谢,还能改变血管通透性,其作用几乎涉及水液代谢的全过程 。
三类人属于五苓散体质五苓散体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实胖型,颜面多油光,腹形肥胖,按之饱满但无疼痛,食量大,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虽然胖,但没有力气,易疲劳;这种实胖型多见于中年男子。
第二种是虚胖型,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但肌肉松软,腹部按之无抵抗感,软软的像棉花枕头。这类病人容易浮肿,下肢按压有凹陷,自觉易疲劳,身体困重,而且多汗。
第三种是瘦弱型,但脸色发黄,有的黄白,或黄暗,多无油光,这些人出现的症状较多。很多是自觉症状,比如说头晕、心悸,一般都在心下或脐下动悸;也出现浮肿,很多人都是眼袋很大,但人是瘦瘦的。脸上有种虚浮的感觉,特别是眼睑浮肿。容易头晕、头痛,出现腹泻、心下痞、腹中有肠鸣音,按压有振水音。严重者多有肝硬化、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容易出现胸水、腹水。所以这种瘦弱的人要注意,出现五苓散证的要尽快检查,明确有无心、肝、肾的并发症。
临床上五苓散体质有共同特点,舌质淡或暗紫,舌体多胖,常有齿痕。舌头暗是使用桂枝、肉桂的一个重要指征,我们称之为桂枝舌;舌头出现齿痕是使用白术、茯苓的重要指征,尤其是茯苓,我们称之为茯苓舌;胖胖的舌头,还有齿痕,用茯苓最好,加上白术更好。五苓散体质的人大多会出现内分泌和代谢方面的疾病,水液代谢障碍、糖、脂类代谢障碍,会导致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嘌呤代谢障碍易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这些疾病,应用五苓散的几率非常高。
总之,五苓散本义是使气化得通,治疗肥胖属于中医脾肾阳虚,气化无力者。如阳虚较甚,可加附子;气虚者加黄芪;痰湿较重者,加二陈汤;合并血瘀者加当归、赤芍、桃仁。临证时只要掌握五苓散本义即能灵活运用。
徐文华,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痛风、骨质疏松症、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医体质调理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治未病中心亚健康门诊:周一、周三全天;
内分泌门诊:周二下午。
失眠辗转反侧,试试这三个穴位
手机刷过头了,睡不着;第二天考试,睡不着;工作压力大,睡不着……睡不着的机会,好像还真挺多的。与其数羊,不如试试这几个方法↓↓↓
1. 横擦涌泉穴
每晚睡前用手掌心横擦足心涌泉穴,以局部涌泉穴透热至足背为度。每晚坚持,可以起到引火下行、镇静安眠的作用。
2. 艾灸神门穴
艾灸神门穴具有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的作用,尤其适合心胆气虚型失眠或者伴有心悸、胆小、健忘等症状的失眠人群。每次每穴艾灸10-2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3. 按揉内关穴
按揉内关穴可以起到很好的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的作用,对于失眠伴有情绪不畅、胸闷不适人群尤其适合。每次每穴可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不宜按揉过重。
如果以上这三个方法都不管用,那不妨试试针灸。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针灸推拿科,借鉴民间经验,结合传统脏腑经络理论,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治疗失眠的高效针灸处方——阴阳交泰针法。
据说这种针灸方法,只需要扎四针,并且取穴位置都在膝关节和肘关节附近,非常方便。每次45分钟,12次为一个疗程。具体疗效如何?5月19日晚6:00,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健康山东》与您一起见证针灸治疗失眠的神奇。
特邀专家:
白田雨,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卵巢早衰多学科诊疗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妇科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针灸学会耳穴诊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治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穴位贴敷副主任委员、小儿推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针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颈肩腰腿痛防治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济南针灸学会特殊刺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兼职。
擅长应用针灸、浮针、艾灸、埋线、贴敷等手段治疗颈肩腰腿痛、偏瘫、面瘫、失眠、腹泻、肥胖、尿潴留、尿失禁、遗尿、体质虚弱、亚健康、临床疑难杂症等疾病。近年重点研究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阳痿、早泄的中医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