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易上脸(胖的人脸容易发红的原因)
四大肥胖暗号 你出现了几个
肥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无论从养生角度还是美观度来说都是不被大家所喜爱的。没错,肥胖不仅会给身材造成困扰,更重要的是肥胖意味着你的身体更易受到疾病的侵犯。不仅仅疾病需要预防,肥胖也是可以预防的。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发胖,发胖之前一定有肥胖的暗号,本君今天就和大家分享4大肥胖暗号,一起来看一下!
四大肥胖暗号
1、脸色暗沉
近期全国的气温都在上升,很多人爱美人士开始抱怨自己的皮肤变黑了。同时,很多人会把脸色变黑归结于紫外线的“功劳”。但是,本君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不一定是被晒黑的,可能是我们身体内部的排毒功能正在退化。
体内器官的解毒功能下降了,那么体内集聚的毒素也就会不断增多。毒素是肥胖的根源,这一点我想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的。这些毒素聚集在人体内部,将会阻碍人体的正常消化运作,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形成肥胖。
脸是反应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我们可以从脸上看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隐患。脸色发黑,很有可能是肝脏部位的解毒能力在下降,导致体内毒素沉淀过多。进入人体的有毒成分大部分都要由肝脏来进行解毒处理。肝脏出现问题就会反映在脸上,脸色发黑就是毒素过多的外在表现。
所以,脸色发黑并不是“被晒的”,很有可能是身体内部的排毒代谢功能在退化。同时,它也是肥胖开始的征兆之一。本君建议大家,在脸色暗沉的时候就要及时做好身体的排毒工作,方可远离肥胖困扰。
2、便秘频繁
经常出现便秘现象,那么你要提高警觉了,便秘也是肥胖的暗号之一。很多人会问,便秘和肥胖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便秘也会造成体内毒素的堆积,本来应该排除体外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去,留在大肠内部被身体二次吸收。
经常出现便秘现象,特别是宿便对于身体来说更是百害无一益,最具有代表性的危害就是肥胖。所以,经常出现便秘的朋友们要注意自己的身材“危机”。
3、经常感觉到饿
经常感觉到饿其实也是肥胖的信号之一,因为胃部在没有食物可消化的情况下才会发出饥饿信号,此时如果进食的话,胃部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最好的,也是长肉的最佳时机。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饿的话,那么说明你的饮食习惯不是很好,没有在正确的时候进食正确的饮食。一日三餐一定要按时吃,三餐的饮食搭配也要做好,才能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不是“供不应求”。
4、吃饭速度变快
吃饭的速度和肥胖有什么关系呢?很对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本君告诉大家,关系大着呢。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吃多少食物和我们的生理反馈信号有关。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食量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有了这些调控信号,我们的大脑才能知道到底有没有吃饱。
如果吃饭速度过快,大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信号,明明所摄取的食物分量已经足够了,可是大脑却还没接到饱食信号,所以在“不知饱”的情况下,会不知不觉地继续吃喝,甚至最后过度摄食,长年累月如此过度吃东西,身体当然会肥胖起来。
所以,本君建议大家要控制好自己的吃饭时间和吃饭的速度,如果发现自己在餐桌上所花费的时间变短了,那就要注意自己的体重是否在不断“恶化”了。减慢吃饭的速度,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还可以帮助消化吸收。
结语:上述文章中,本君为大家介绍了4种肥胖的暗号,您都了解了吗?脸色暗沉说明身体毒素过多,将会导致肥胖;经常便秘也会导致身体内部脂肪堆积;经常感觉到饥饿说明你的身体正在囤积脂肪;吃饭速度加快也会加速身体的肥胖指数。所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信号”,都能够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千万不可以忽视!
江西13岁女孩脸越来越大,竟确诊这种病!医生紧急提醒
江西抚州
13岁女童小甜(化名)
正值青春期
近3个月来
体重突然飙升
骤增20斤达到140斤
孩子爸爸外出回家后发现
女儿的脸
越来越大
越来越胖
容貌身形
大变样
赶紧带女儿上医院检查...
2月13日
《都市现场》记者从
江西省儿童医院了解到
经医生诊断后
小甜确诊肾上腺肿瘤
这种病在青少年人群中有一定比例
江西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饶品德:经过我们完善的检查发现,她肾上腺区有个肿瘤,这个肿瘤它有分泌功能,我们叫功能型肿瘤,它可以分泌大量的皮质醇,引起小孩形成激素增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不仅如此
随着小甜体重的增加
还出现了高血压等并发症
经过医生评估,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由于肿瘤位于肾上腺区,紧邻肝脏、肾脏及腹主动脉等大血管,手术难度不小。
幸运的是
小甜的手术很成功
解除了因肿瘤
导致的激素紊乱、肥胖、高血压
等一系列困扰
江西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饶品德:手术非常顺利,通过腹腔镜手术打了三个洞以后,取出来的肿瘤大概在三公分。另外,我们通过后腹腔途径手术,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干扰消化系统。经过病理检查,我们发现这个肿瘤是良性的。
手术后小甜的皮质醇降至正常范围
血压也渐渐恢复正常
小甜的父亲告诉《都市现场》记者
女儿以前身形很匀称
因为生病后的身形变化
让小甜感到很自卑
小甜的父亲:起初因为小孩子在长身体,感觉是会吃饭了身体才长胖的,而且她去年也长高了蛮多,但年底我回老家看见她,就感觉不是那种自然的状态。
医生紧急提醒
当孩子容貌身形
突然发生变化
家长不要大意
应该提高警惕
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
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
非常有必要
可以排查不少隐藏的问题
早发现 早治疗
(都市现场)
肥胖的人更容易脑中风?6个中风发生前的信号不可不知!
最近30年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明显增长①。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高达16.4%②!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引起较多并发症。可怕的脑卒中就是其中之一,俗称“中风”③。
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王阿姨(化名)今年67岁了,特别喜欢吃美食喝奶茶,体重偏高,前几年查出了高血脂,可王阿姨没当回事儿,还是天天出去吃很多好吃的,体重是越来越重了……有一天,王阿姨突然出现了面瘫、说话说不清楚的情况,家人将她送去了医院,医生说,王阿姨得了中风……
王阿姨只是肥胖,为什么会得中风呢?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增加相关,同时脂肪组织的增加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肥胖可能会与慢性炎症有关,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发生风险④。
用我们熟悉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的话,数据显示,BMI每增长2 kg/m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即增高18.8%⑤!
中风危害大,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我国中风发病率更是不断上升,位居全球首位⑥。
我国约40%中风患者遗留中度功能障碍,15%-30%存在严重功能障碍,70%-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无法独立生活⑦。全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达188万⑤。
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大血管每堵塞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使患者永久性脑损伤、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⑧。研究发现,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治疗可以提高恢复的可能性。因此,及时识别中风、尽早就医非常重要!
中风常见症状包括:
1.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瘫痪;
2.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
3.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
4.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5.无原因的严重头痛;
6.昏厥或失去知觉⑨。
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以采取“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帮助患者早期、快速识别中风⑥。
【1】看到1张脸(是否口角歪)
【2】查两只胳膊(是否有一侧不能抬起)
【0】聆(零)听语言(是否出现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如果发现有可能是中风,一定要立即拨打120,前往最近可治疗中风的医院进行治疗。
远离中风,肥胖人群做好3点
1.营养干预②③
可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油炸食品,尽量避免饮酒和饮用含糖饮料,同时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2.运动干预①
建议每周运动3-5天,累计150 分钟以上。每周也可以进行2-3次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3.认知和行为干预③
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采取饮食日记、营养教育APP或小程序等自我管理方式,逐步学会识别食物的特性、选择健康的食物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控制进餐过程等。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经评估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或者减重手术治疗③。
温馨提示:
肥胖患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以及体重的自我监测等措施来减轻体重,进而减少中风风险。如果出现了中风危险信号,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正规医疗机构,避免危害发生。
参考文献:
①中华医学会,等.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2):95-101.
②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11):959-972.
③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5):321-339.
④曹娟,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12:917-920.
⑤王陇德,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217-224.
⑥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专家组,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713-718.
⑦张通, 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4):25-26.
⑧Sources: Saver,J.L(2006).Time is brain Quant fied.Stroke,37(1):263-266.
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慢病管理专业学组. 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层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稿)[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51-261.
审批号:SC-CN-14582,有效期:11/7/2026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