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肥胖(如何肥胖纹)
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一种病,8种因素导致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讲就是“我要瘦”。本期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讲述科学减肥,健康享“瘦”。
肥胖是一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指身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预计达到18%。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7%的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高脂血症:由于肥胖会导致人体的代谢障碍,所以会出现代谢综合征,造成高脂血症;
2、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会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且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及危险因素;
3、血管疾病:肥胖也是冠心病、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骨关节异常:肥胖会对膝关节、踝关节、腰椎关节造成压迫,导致负重的关节过早退化;
5、激素分泌异常:肥胖还会导致激素的分泌异常,导致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某些男性出现不育等;
6、胆囊炎、胆石症及脂肪肝。
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MI =体重(kg)/身高(m)× 身高(m)
BMI :24-27.9超重
BMI :≥28 肥胖
WC 腰围 ( Waist Circuit)
亚洲标准:男性 WC >85cm
女性 WC >80cm
WHR 腰臀比( Waist to Hip Ratio )
中心性肥胖:男 WHR>0.9
女 WHR>0.85
脂肪含量
体内脂肪占体重的%:
男 > 25%
女 > 30%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肥胖率70~80%
单亲(特别是母亲)肥胖者,子女肥胖率40%
2、饮食因素
脂肪和糖是导致肥胖的两个危险因素。
3、进食过量
4、进餐速度过快
5、丰盛的晚餐
晚餐吃得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在临睡前加一顿夜宵,这种吃法是肥胖的祸根。另外,晚上8点以后吃饭,容易导致内脏脂肪肥胖。
6、静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减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7、精神情志与肥胖病
人有一种“情感饥饿”的心理状态,由于情感需要未获满足,而以食物来补偿,结果过食,导致发胖
8、饮酒与肥胖病
酒精是一种产热很高的物质,仅次于脂肪。另外,酒精还影响酶类的活性,间接引起甘油三酯增多。
肥胖的治疗
1、外科治疗:空肠回肠旁路手术;脂肪切除术;局部注射溶脂药物;胃部切除术。
2、药物治疗:食欲抑制剂;口服降糖药;脂肪酶抑制剂;肉碱制剂;脂解素;中药。
3、饮食控制与运动:适合大多数人,安全、有效。
如何控制饮食与运动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低能量
男性:1400-1600Kcal/d,女性1200-1400Kcal/d
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Kcal/d
进食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能量摄入可相应增加。
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
2、控制脂肪的摄入
每天烹饪用油大约25克,不宜选择肥肉、动物内脏。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天主食200~300g,保证一半粗粮、全谷物。
4、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鱼虾类40g-75g;畜禽肉类40g-75g;蛋类40g-50g;豆腐每天50-100克。
5、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每天吃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至少应占一半;每日吃水果200g-350g。
6、确保膳食纤维的供给
蔬菜、水果、粗粮、薯类、杂豆、菌藻类是获得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另外,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豆类及坚果25g-35g。
7、注意三餐的分配与烹调
早中晚餐的热量比例可以按照30%、40%、30%的比例分配。
宜采用蒸、煮、烧、汆、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8、适当运动
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 60~70%,心率 年龄=170。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晚饭前两小时最佳。每周4~5次。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47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看到网友晒出减肥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照片,你是不是在默默流泪: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其实不只人有“易胖体质”,一些动物也有。例如,拉布拉多犬大多食量大、肥胖率高,这其实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有一种变异的POMC基因,导致其大脑无法接收足够的“吃饱”信号,这使得它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02
基因差异不是“摆烂”的借口
尽管“易胖体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摆烂”、偷懒的借口。
特定基因差异可能会诱导不健康的个人饮食偏好,但并不代表肥胖基因变异者一定会变胖。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减弱,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可使常见肥胖的遗传易感性降低40%。此外,饮食习惯与基因相互作用也可以调节肥胖的易感性。所以,记住六字秘诀:管住嘴,迈开腿。
03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多吃油炸食物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
- 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中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营养过剩。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缓。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为200~300克,并要注意粗细搭配。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饮食单一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也会影响减重效果。
- 不要断食成瘾:轻断食可加快瘦身速度,也有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 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
- 饭前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抑制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不建议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晚餐宜清淡:晚餐要选择营养丰富且能量较低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
- 少吃加工食品:减重期间建议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
-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重期间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否则减重效果会“打折扣”,建议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提高燃脂塑形效率。
- 不要相信快速减重:快速减重通常减去的是身体里的水分,减重速度以每月2~4千克为宜。
- 不要久坐:每伏案1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进行伸展运动或做健身操。
- 运动时长要充足: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并刺激食欲。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李金娟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肥胖?明白了这点你才能更好地开始减肥
很多人在减肥前,只是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减肥了,但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身体里脂肪的增加。
陈伟医生在门诊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这位女性患者身高160厘米,之前体重是80公斤,就医时达到了110公斤,而这30公斤是在一个月时间里增加的。
通过问诊得知,这一个月时间里,这位患者因为工作繁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吃得又都是火锅、烧烤等高热量食物,晚上还会补充很多饮料、薯片等零食,导致她体重快速增加,并出现了月经异常等症状。
这位患者就是典型的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肥胖,而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会导致肥胖的发生。在陈伟教授的新书《给国人的医学减重指南》中,就介绍了各种让人变胖的元素。
因素一|遗传
大部分原发性肥胖多为遗传因素导致的,是多种微效基因作用叠加的结果。当然,也有部分肥胖症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会导致家族聚集倾向的发生,也就是大家通常会看到的,肥胖的人,其家人也会胖,并且遗传给后代的几率也很大。
因素二|压力
紧张,压力大会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时,人的饥饿感往往会增加,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量小,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同时,持续的压力,还会造成焦虑情绪的放大,进而出现失眠,这也会造成肥胖。
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快速变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与工作压力有关。
因素三|代谢
现实中确实存在低代谢性肥胖,但基础代谢率低并不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者的脂肪量与基础代谢率呈负相关关系,脂肪量越多,基础代谢率越低。
有些病理性肥胖是由基础代谢率低导致的,但即便是生病导致基础代谢率低的人,也可以通过减少摄入来维持能量平衡,并不一定会出现肥胖。
因素四|疾病
疾病也会导致肥胖,这种由其他健康因素导致肥胖,也叫继发性肥胖。这类肥胖分别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疾病所导致,属于病理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代谢异常引起的。在症状上,要比单纯性肥胖要更明显。
因素五|大脑
人们什么时候想吃东西取决于一个完整的中枢神经结构:摄食中枢,包括“饥饿中枢”和“饱中枢”。正常情况下,“饱中枢”对“饿中枢”有抑制作用。
一旦这种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增强,人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食欲增加,进食增多,从而导致肥胖。
因素六|肠道
你没看错,人体肠道菌群的状况也会影响人的体重。当身体处于长期的低度炎症状态下时,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让肠道通透性增强,体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进一步加重炎症状态,从而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摄取量和能量代谢。
因素七|药物
一些精神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治疗药物确实能增加肥胖风险。如一些三环类抗抑郁、类固醇激素、胰岛素,甚至是一些女性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
除此之外,经济水平、收入等社会因素、气候差异等地理因素、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等文化因素,也和肥胖的发生相关。当然,永远不能忽略,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包括饮食和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因素,才是大多数发胖的最主要的风险。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