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控制不住(太胖控制不了饮食怎么办)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u0026#34;我控制不了自己!\u0026#34;杭州姑娘读大学胖到200斤!查出元凶,她绷不住了...

来源:杭州日报

今天好开心啊

想要大吃一顿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经历

但有一群人

他们却不是在快乐时享用美食

而是在难过、郁闷时

大吃大喝!

并且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长此以往

不仅可能吃出“肥胖”

带来各种并发症

背后可能还藏着更危险的“凶手”

女大学生胖到200斤

心情不好就想吃东西,否则浑身难受

“医生,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心情不好时就控制不住地想要吃东西,尤其喜欢吃面包、蛋糕、奶茶……拼命往嘴里塞的时候,好像心情好了一点,吃完后就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但下次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门诊,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接诊了一位身高162cm、体重却达到200斤的女孩圆圆(化名),她刚坐下,就痛苦地倾诉道。

圆圆是个道地的杭州姑娘,小时候非常活泼可爱,然而从高三开始,她却突然得了“怪病”——经常控制不住地大吃大喝,尤其是在情绪低落、觉得压力很大时,更是满脑子都想吃东西,如果吃不到,就会浑身难受,甚至有自残的念头。

高考后,圆圆进入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然而“病情”却时好时坏。心情不好、感到压力很大时甚至可以一次性吃掉4大包500克的吐司、喝掉2杯奶茶,直到把自己吃到“咽不下一口水”才罢休。一段时间后,她胖到了200斤,而且出现了闭经等症状。

“你就是太馋了,自控能力这么差!”一向在学业上对女儿严格要求、却不太重视女儿身材的父母,这下着急了,带着她来到家附近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圆圆情况并未好转,再进一步对她的病情追溯后,医生建议她到精神卫生科就诊。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暴食症 精神障碍

与父母和学校里的“重压”有关

结合圆圆的病症,胡少华主任诊断她已患上暴食症,随后对她进行一系列测评评估后,确诊她还患上了双相障碍。圆圆很快被收治住院,在经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后,她的病情得到了较好地控制,随着情绪的稳定,她大吃大喝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出院后,圆圆持续服药,并定期到门诊复查,再加上营养治疗、加大锻炼,她慢慢地瘦了下来,状态也越来越好。

什么是暴食症?

暴食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性进食’,其实是进食障碍的一种。”胡少华主任说,“进食障碍包含神经性厌食、暴食症、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多发生在年轻的女性、甚至一些未成年女性身上,是一种心身疾病。”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BED),表现为反复出现暴食行为,进食过程有失控感,进食速度快、进食直到不舒适的饱胀感为止,当没有生理饥饿感时也大量进食,而且多为高热量、高脂高糖的食物。暴食多发生在独处时,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暴食症不伴随不恰当的代偿清除行为(如催吐)。至少每周要发生1次,严重者十几次,持续3月以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暴食?

“从我们临床接诊的病例来看,很少有单纯患有暴食症的人群,大部分的暴食症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所以治疗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要找出造成暴食的根本原因,才能更好地治疗。”精神卫生科胡婵婵心理治疗师说。

如上文所提到的圆圆,从小父母对她学习要求非常严苛,稍有退步就是一阵“狂轰乱炸”,同时她在校园内也遇到了不愉快的同学关系,在多重压力下,圆圆出现了精神障碍,偶然间发现“大量进食后,肚子暖暖的,能让自己放松片刻”,她便越来越依赖这种“解压方式”,最终发展成了暴食症。

由于暴食症又会带来内疚、羞耻感,让患者陷入“无法自控”的痛苦感中,加上肥胖造成自卑,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精神障碍,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在反复折磨中,圆圆的双相障碍也越来越严重,身体和心灵都遭受着巨大的创伤。

今天你好好吃饭了吗

美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好好吃饭这件事,似乎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难。且不说因为工作忙碌,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接受外卖的“投喂”,饮食结构非常不健康,对于患有进食障碍的人来说,“吃”甚至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比如我们曾关注过进食障碍中的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简称“贪食症”),除反复出现的暴食行为,这些患者还会服用泻药、自我催吐、疯狂运动、禁食等极端措施以消除暴食后引起的发胖。久而久之,还形成一个死循环:进食冲动——暴食——懊悔——催吐(或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进食冲动……致死率高达20%!

胡婵婵心理治疗师说,患有厌食症的人群,因为体型多为暴瘦,所以更容易被人识别,TA们自己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但暴食症患者却往往更加“隐秘”,一方面,TA可能自己并未意识到自己“患病”,而认为自己只是“不能自控地大吃大喝”,并未就医;另一方面,由于体型变胖,TA的自卑和羞耻感,也让TA不愿意对他人吐露心声。暴食症患者一般要到出现其他症状,如闭经等,或是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时,才会来医院求助。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暴食症患者的疯狂进食基本发生在郁闷、感到压力时,如果你只是在开心的时候想吃点好吃的犒劳自己,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爱吃并不是坏事,但当你发现吃成为你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而且反复出现暴饮暴食,又伴随着内疚、羞耻感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避免情况持续恶化。

无影灯下⑤丨专家解读:一些肥胖患者为何控制不住食欲?饥饿素分泌过度!

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张一帆 济南报道

“我和妈妈都爱吃美食,而且都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减重手术前,16岁的小雨告诉记者。

事实上,像小雨一样,很多肥胖患者也出现过难以控制饮食的情况。“肥胖有多种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或饥饿素分泌过度。”郑春宁介绍。

“人类为什么会出现饥饿反射,人为什么会去想找饭吃?”郑春宁告诉记者,人类的胃底会分泌一种饥饿素,饥饿素上传到大脑形成一个反射弧,人就会知道身体需要食物了,就会去找食物吃。肥胖患者因为分泌的饥饿素过多过量,就会不停地去找食物,他会老是觉得饿,而且他从食物当中会获得一种快感,就越来越爱吃。

“人越胖,分泌的饥饿素就越多,越想吃,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不是那种意志力特别坚强的人,很难打破这种循环的怪圈,靠个人意志很难戒掉。”郑春宁说。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小心“一高”控不好,“三高”都来找!肥胖人群要注意这几点

初秋时节,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三高”患者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和血脂升高的情况。另外,天气转凉后,人们胃口变好,进食较多肥甘厚味,也会加剧血压、血糖、血脂异常。

“三高”的危害不能忽视

在我国,“三高”有高患病率、高危险性的特点,许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放任不管,其实没有症状不代表对身体没有危害,长期“三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长期高血压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三大器官和全身血管,导致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可能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长期血糖过高,会使得全身血管发生病变,可能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异常,引发肾功能不全、失明、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长期高血脂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血液里的类脂质物质增加,堆积在血管内壁,久而久之会形成血管斑块,引起血管狭窄,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后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脂肪肝、脉管炎等并发症。

“三高”互相影响,害处叠加

“三高”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比如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可能同时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三高”之间还可能互相加重。比如糖尿病如果影响到肾脏,可能加重高血压。如果血脂增高,可能加重高血糖的病情。因此,发现患有“三高”,要针对病因进行及时控制。

减肥能逆转“三高”吗?

不一定。对于因肥胖问题引起的“三高”,可以用减肥的方法,并且减重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可能逆转“三高”。

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的“三高”人群,减重10%~15%可以明显降低甚至逆转“三高”。

超重和肥胖的“三高”人群,即便是少量减重,也会对缓解“三高”有积极作用。

减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坚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体育锻炼。

如果在减肥之后体重反弹,“三高”也往往会随之反弹。减肥后要注意体重的维持,避免反弹。

由于其他原因,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三高”,减肥没有明显效果,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空腹运动,真的比饭后运动更燃脂吗?

一些研究发现,与进食后相比,空腹运动燃烧掉的脂肪更多一些,但这种方法不是人人都适合。比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对于“三高”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重运动的安全性,选择适合的项目和强度。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BMI)是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方法。我国健康成年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在24~27.9kg/m2区间为超重,体重指数≥28kg/m2为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测腰围:腰围是衡量腹部脂肪蓄积程度(即向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按照亚洲人的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肥胖。

来源: 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