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女孩(肥胖的女孩子排卵不正常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初一女生仅30公斤仍在减肥,最终确诊……医生紧急提醒!

身高160厘米、体重42公斤

在大多数人眼中已经是偏瘦身材

但13岁的小燕仍不断通过节食来减肥

甚至体重降到30公斤

但她依然不吃肉,只吃素食

结果

她“真的不想吃饭了”

性格大改变,月经也停了

……

近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接诊了一名因过度节食减肥导致

“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的少女

医生表示

神经性厌食症

是一种与心理相关的进食障碍

严重影响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健康

女孩过度节食减肥

导致性格改变、月经停止

今年13岁的小燕(化名),是一名初一女生,花样年纪的她和许多同龄的女生一样爱美,身高160厘米、体重42公斤,已经很苗条的她仍希望自己再苗条一些,于是选择节食来减肥。

随着进食量的明显减少,小燕的体重直线下降,很快就掉到了30公斤,在身边的人看来,小燕已经是“皮包骨”了,但她还是嫌自己胖,不吃肉,不吃油腻食物,只吃素食。

久而久之,小燕从一开始的“刻意不想吃饭”,变成了“真正不想吃饭”,甚至稍吃点东西就呕吐。时间一长,小燕觉得自己总是精力不足,情绪也日趋不稳定,时而脾气暴躁,时而沉默寡言,性格改变的同时,还出现了月经停止的情况。

伴随着进食量的逐步减少,体重的急剧下降,小燕家人经多方打听,带着小燕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心理健康门诊就诊。

经过专业的营养评估和心理健康等量表评估,结合女孩的病史,小燕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

与心理相关的进食障碍

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黄玲英医师介绍,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种进食障碍,是以患者有意通过严格限制能量摄入、清除和增加能量消耗的行为,使体重明显下降并低于正常水平为典型特征。

“患者有容易焦虑、追求完美的个性和强迫特质,常伴随情感不稳定和冲动控制困难。”黄玲英说,就像小燕那样,在自行控制进食,成功减肥后便逐渐变得无法控制。从当初自然地追求美的正常心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过度追求美,近乎妄想、偏执的病态心理,最终产生了一系列营养不良、停经、情绪障碍等诸多问题。

“神经性厌食症最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并严重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黄玲英介绍说,该病死亡率高达5%~15%,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

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管理、饮食调整、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等治疗,小燕的食欲逐渐改善,体重也渐渐涨了上来,原本黯淡无光的脸上也重新洋溢起了青春活力的气息。

医生提醒:

6个月内体重下降20%要当心

根据2022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修订版(DSM-5)和 2023年《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ICD-11)的诊断标准,目前诊断神经性厌食症的必要条件有3条:

(1)儿童/青少年低于体重的最低预期值(低体重:BMI低于与其年龄相对应的BMI百分位的第5个百分点);

(2)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害怕变胖的心理或有持续性的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

(3)对自我的体形评价不恰当和对低体重的严重性缺乏认知。如果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超过当前体重的20%,即使没有达到低体重的标准,也可视为满足这个诊断条目的要求。

黄玲英介绍,目前,神经性厌食症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营养治疗主要是为了恢复体重、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纠正营养不良导致的多种生理问题。而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首选的心理治疗是家庭的治疗,家庭对患者进行体重和饮食的管理,目的是通过家庭功能来支持患者康复。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共患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的处理和出现严重干扰治疗进展的精神症状时的对症处理。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

来源: 海峡都市报

初一女生仅30公斤仍在减肥,最终确诊……福州医生紧急提醒!

来源:海峡都市报

身高160厘米、体重42公斤

在大多数人眼中已经是偏瘦身材

但13岁的小燕仍不断通过节食来减肥

甚至体重降到30公斤

但她依然不吃肉,只吃素食

结果

她“真的不想吃饭了”

性格大改变,月经也停了

……

近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接诊了一名因过度节食减肥导致

“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的少女

医生表示

神经性厌食症

是一种与心理相关的进食障碍

严重影响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健康

女孩过度节食减肥

导致性格改变、月经停止

今年13岁的小燕(化名),是一名初一女生,花样年纪的她和许多同龄的女生一样爱美,身高160厘米、体重42公斤,已经很苗条的她仍希望自己再苗条一些,于是选择节食来减肥。

随着进食量的明显减少,小燕的体重直线下降,很快就掉到了30公斤,在身边的人看来,小燕已经是“皮包骨”了,但她还是嫌自己胖,不吃肉,不吃油腻食物,只吃素食。

久而久之,小燕从一开始的“刻意不想吃饭”,变成了“真正不想吃饭”,甚至稍吃点东西就呕吐。时间一长,小燕觉得自己总是精力不足,情绪也日趋不稳定,时而脾气暴躁,时而沉默寡言,性格改变的同时,还出现了月经停止的情况。

伴随着进食量的逐步减少,体重的急剧下降,小燕家人经多方打听,带着小燕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心理健康门诊就诊。

经过专业的营养评估和心理健康等量表评估,结合女孩的病史,小燕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

与心理相关的进食障碍

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黄玲英医师介绍,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种进食障碍,是以患者有意通过严格限制能量摄入、清除和增加能量消耗的行为,使体重明显下降并低于正常水平为典型特征。

“患者有容易焦虑、追求完美的个性和强迫特质,常伴随情感不稳定和冲动控制困难。”黄玲英说,就像小燕那样,在自行控制进食,成功减肥后便逐渐变得无法控制。从当初自然地追求美的正常心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过度追求美,近乎妄想、偏执的病态心理,最终产生了一系列营养不良、停经、情绪障碍等诸多问题。

神经性厌食症最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并严重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黄玲英介绍说,该病死亡率高5%~15%,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

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管理、饮食调整、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等治疗,小燕的食欲逐渐改善,体重也渐渐涨了上来,原本黯淡无光的脸上也重新洋溢起了青春活力的气息。

医生提醒:

6个月内体重下降20%要当心

根据2022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修订版(DSM-5)和 2023年《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ICD-11)的诊断标准,目前诊断神经性厌食症的必要条件有3条:

(1)儿童/青少年低于体重的最低预期值(低体重:BMI低于与其年龄相对应的BMI百分位的第5个百分点);

(2)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害怕变胖的心理或有持续性的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

(3)对自我的体形评价不恰当和对低体重的严重性缺乏认知。如果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超过当前体重的20%,即使没有达到低体重的标准,也可视为满足这个诊断条目的要求。

黄玲英介绍,目前,神经性厌食症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营养治疗主要是为了恢复体重、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纠正营养不良导致的多种生理问题。而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首选的心理治疗是家庭的治疗,家庭对患者进行体重和饮食的管理,目的是通过家庭功能来支持患者康复。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共患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的处理和出现严重干扰治疗进展的精神症状时的对症处理。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

暴瘦12公斤!福建13岁女孩确诊了!医生:严重可致死

许多爱美的女孩

为了追求苗条身材选择节食

却未曾料到这可能给身体带来诸多麻烦

13岁福建女孩燕燕(化名)

就因节食减肥

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燕燕原本体重42公斤,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太胖,并在半年前开启了节食之旅。随着进食量的大幅削减,燕燕的体重迅速降至30公斤。

尽管在旁人眼中,她已瘦成皮包骨,但燕燕依旧对自己的身材不满,坚决不吃肉和油腻食物,只吃素食。渐渐地,她从“刻意不想吃饭”变成了“真正不想吃饭”,身体也频繁发出警报:总是感到精力匮乏;情绪如同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时而暴跳如雷,时而沉默不语;更为严重的是,月经也停止了。

忧心忡忡的家人四处咨询后

带着燕燕到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心理健康门诊就诊

医生为燕燕进行了营养评估

以及心理健康等精神量表评估

并结合病史

最终确认她患上了

神经性厌食症

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

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综合治疗

燕燕的食欲慢慢恢复

体重也开始回升

曾经苍白黯淡的脸上

终于再次绽放出青春的光彩

那么

究竟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呢?

该科黄玲英医生说

神经性厌食症以患者主动严格限制能量摄入、采取清除行为(如催吐等)和增加能量消耗的行为为主要特征,导致体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是一种典型的进食障碍。该病在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中高发,男性患者则相对较少。值得警惕的是,该病死亡率高达5%至15%,在所有精神障碍疾病中位居榜首。

2023年,广东一名15岁女孩患神经性厌食症,最终呼吸衰竭死亡。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个性特征

如容易焦虑、带有强迫特质、过度追求完美

同时还常常伴随着情感不稳定

以及冲动控制困难等问题

就像燕燕一样,从最初正常的追求美,逐渐演变成在自行控制进食并减肥成功后,却无法控制自己对体重的过度担忧和节食行为,从正常心理一步步陷入过度追求美、近乎妄想和偏执的病态心理之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诸如营养不良、停经、情绪障碍等严重后果。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

神经性厌食症有三个必要条件

首先

儿童或青少年体重低于体重的最低预期值,即低体重(BMI 身体质量指数低于与其年龄相对应的BMI百分位的第5个百分点)。

其次

患者存在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变胖的心理,或者有持续性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

最后

患者对自我的体形评价不恰当,并且对低体重的严重性缺乏认知。若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超过当前体重的 20%,即便未达低体重标准,也可认定满足这一诊断条目要求。

目前

临床上针对神经性厌食症主要采用

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

营养治疗

重于帮助患者恢复体重、重建正常的饮食习惯,纠正因营养不良引发的各种生理问题。

心理治疗

对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首选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调整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促使家庭系统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改善患者个体的症状。

药物治疗

虽然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核心症状,但在处理神经性厌食症的共患病(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以及应对严重干扰治疗进程的精神症状时,能够起到有效的对症处理作用。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