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湿衣(肥胖体湿吃什么药)
肥胖是一种病,专业医生教你这几招,轻松成就好身材
夏天到了,好多肥胖患者都在苦恼自己肚子上赘肉难以消除,跟着网上健身主播锻炼又怕不够科学,导致身体损伤,今天专业医生为肥胖患者提供减肥妙招,快来看看吧!
肥胖的运动防治
1.太极拳
长期中等强度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肥胖人群的体脂成分,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降低血脂,进而减重。肥胖人群可选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或四十二式太极拳。每天早上7:00~8:00锻炼1小时或下午4:30~5:30锻炼1小时。在太极拳音乐伴奏下,依次打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时间控制在5~7分钟)、四十二式太极拳(时间控制在10~12分钟),重复两遍,运动期间休息10分钟。多以无明显疲乏感周身微汗出、无额头或头发滴汗及湿衣现象为度。
2.八段锦
此项运动强度不大,但长期可以减少身体内部及表皮下过多的脂含量。本法具有强度低,时间长,连续性,有节律的特征。通过八段锦练习能够减少体脂,降低血脂,从而对体质量进行调整。八段锦应用肥胖治疗可主要练习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和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排出体内积累的脂肪。
3.五禽戏
本法是以调气调息和动静结合的一种养生方法,本法能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可练习鹿戏,首先伏地转头然后伏地后蹬腿,练习过程中可使腰部脂肪大量消耗,有益于治疗腹型肥胖。
4.有氧运动
此法是指人体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例如骑自行车、步行、慢速跑步、登山、跳舞、游泳等。但必须以有氧运动为主,要控制在中、低强度内,但时间要尽可能地延长。1小时以上最佳,强度逐步加大。
5.低、中强度有氧耐力运动
一般指走路、骑车、游泳等涉及大肌肉群的运动。慢速度长时间跑步是消耗热量最多、减脂见效最快的项目。建议青少年每天1小时以上的中强度训练,至少3天/周的大强度训练;成年人每周2.5~3小时的中强度练习,或每周1.5小时的高强度练习。看电视、玩游戏、电脑上网每天少于2小时。
6.低强度的肌肉力量练习
此法是通过锻炼某一部分的肌肉,来消耗局部脂肪以提高肌肉蛋白含量,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主要是练习四肢大肌群、躯干及腹部肌肉。常用动作有仰卧起坐、直上直下打腿、双下肢上抬式,俯卧位的腰脊肌及臀肌运动,双直腿后上抬等。
1.饮食疗法
肥胖的运动治疗应配合营养治疗,原则上应注重个体化,保持能量平衡,调整饮食,采用低能量平衡膳食,适量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应以减少热量摄入为目的。合理膳食包括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规律进食,七分饱即好,忌暴饮暴食;尽可能戒掉油炸品和零食,减少食盐摄入;养成喝白水、茶的习惯,尽量不喝碳酸饮料以及含糖饮品;尽量用少量油炒菜,做菜时可采用煮、煨、炖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
2.穴位疗法
1)穴位贴敷:将中草药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某些穴或特定的部位上,来发挥药疗和刺激穴位的双重功效,从而调整机能达到治病目的。
2)穴位埋线:在传统医学针灸知识引导下,将可吸收的外科缝线放置于穴位内,借助线持续刺激穴位以起到减脂的疗效。
1.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运动不可太过,以防难以耐受,贵在持之以恒。
2.减肥须循序渐进,使体质量逐渐减轻,接近正常体质量,不宜骤减,以免损伤正气,降低体力。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中年人难言之隐:肥胖与湿气,医生总结4大湿气重的表现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肥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以城市为主,远多于农村。在地域上看,从东向西,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由于肥胖可以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与消化系统疾病也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肥胖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
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脂肪的堆积,但脂肪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供能物质,它的代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牵涉到多种器官,但是究其根本,脂肪的堆积就在于摄入过多,利用不够,从而导致脂肪逐渐累积,造成肥胖。
那么在中医理论中,肥胖多是由于湿气过重引起。湿气是一种致病因素,是机体对于湿邪的运化不足从而导致湿气聚集,转化为西医的角度就是脂肪的代谢障碍造成的脂肪堆积。中医说:肥人多湿。意思就是肥胖者湿气重,那么到底是湿气重引起的肥胖,还是肥胖引起的湿气重呢?
郑医生认为,肥胖与湿气,应该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肥胖容易导致湿气重,湿气重也更容易引起肥胖。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来源于居住地、季节、气候等原因,内湿主要源于饮食摄入、脾失健运。但是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其最终的途径都需要脾来运化水湿,因此,肥胖与湿气重,脾虚才是关键。
那么,如何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和湿气重呢?肥胖很好判断,通过BMI指数就可以轻易得出结论。至于湿气,郑医生认为,需要从以下4点来鉴别:
1.睡眠质量。由于湿邪的致病特性,以粘腻为主,因此湿气重的患者睡眠通常不好,睡醒后仍浑浑沌沌,没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2.大便。湿气重,脾失健运,所以大便不成形,次数多,粘马桶,或者带较多粘液,常有排便不尽感,没有便后舒畅感。
3.舌苔。湿气重者,舌苔厚腻,泛白,粘腻为主,常有口吐清水感,口腔分泌物增多,吐不尽感。
4.精神状态。乏力,困顿,头重头沉,胸闷,四肢无力,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因为湿遏阳气,清阳不升。
如果常有上述表现,则说明湿气重,尤其是肥胖患者,多半有以上表现,那么就需要健脾化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外湿。雨天减少外出,居住地通风干燥,避免睡地板,避免穿湿衣。
2.减少内湿。主要是饮食摄入要控制,清淡蔬菜为主,减少肥甘厚腻摄入。
3.运动祛湿。运动出汗,有助于体内湿气排出,夏天少开空调。
4.健脾化湿。茯苓、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都是健脾化湿的食物,平素可多吃。
肥胖者如何预防关节炎
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与肥胖、年龄、外伤、内分泌、软骨代谢、免疫异常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肥胖是诱发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肥胖会加重关节面的负担,容易加速关节结构的磨损和老化,引起变形性关节炎。那肥胖者该如何预防关节炎呢?
注意走路和劳动的姿势 不要扭着身体走路和干活儿。避免长时间下蹲,因为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工作时下蹲(如汽车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为低坐位(坐小板凳),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而用力过大。
不穿高跟鞋 走远路时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造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其实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补充钙质避免钙流失 女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多注意,更年期女性要注意天然植物雌激素的补充,营养不良者要注意营养结构的平衡,多吃豆制品、奶制品、水果蔬菜及小鱼、紫菜、海带等海产品,防止钙流失
增强肌肉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通过针对性训练来增强股四头肌(大腿前肌群)和腘绳肌(大腿后肌群),如骑固定单车、步行、慢跑、靠墙深蹲、游泳等。在指导下的负重训练也是一种加强支持膝关节的腿部肌肉的方法,强健的肌肉是膝关节的天然保护伞。
崔昊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