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易肥胖(儿童容易胖)
近三成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注意,切莫这样减肥
来源:央视财经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孩子肥胖?这个暑假,孩子如何科学减肥?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孩子发胖?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初步认定与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研究显示,肥胖具有遗传和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症状的概率高达七到八成。如果父母中一方肥胖,那么孩子有四到五成的概率会长成胖子。
孩子该如何科学减肥?
多吃少油少糖、纤维丰富的食物
专家表示,有相当多的儿童肥胖是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突出表现为:①喜食甜食、油腻食物;②喜喝稀汤、饮料;③暴饮暴食,常吃零食;④饭后静卧,缺乏运动;⑤夜间进食,过早饮酒。
要想减肥,以上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需要戒除,多给孩子吃少油少糖、纤维含量丰富的食品。专家表示,不建议让孩子用节食的方式减肥。
科学进行心肺锻炼、抗阻力运动
除了管住嘴,还得让“小胖墩”们迈开腿。孩子越胖越不爱动,专家表示,肥胖的孩子不爱动,可能与心肺功能不好有关,活动两下就会喘。他们的肌肉少、脂肪多,更需要科学锻炼。让“小胖墩”动起来,有什么好办法吗?专家来支招↓
家长切莫擅自给孩子用药减肥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未成年人是否也能通过药物来减肥呢?这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且对孩子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家长切莫擅自给孩子用药减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儿童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2016年4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收集了从1975年到2014年的数据,研究显示,全球肥胖人数从1975年的1.05亿上升至2014年的6.41亿,中国的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在这个不断增长的群体中,儿童肥胖群体也在持续增加,肥胖日趋低龄化。徐倩回忆,在自己的童年时代,物质相对不是那么丰富,身边肥胖的人并不太常见,等自己有了孩子后,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孩都超重了。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曾发布数据,目前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中国已经出现肥胖日趋低龄化、青少年肥胖率持续增长等特征。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也曾发表一项对山东省为期29年的肥胖跟踪调查,研究对象是1985-2014年间山东省一地的在校生。报告显示,29年间,超重的男孩比例从0.7%增加到了16.4%,女孩的超重比例则从1.5%增长到了将近14%。在进入治疗环节的肥胖症患者中,80%以上的群体需要生活干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等形式治疗,体重可以下降20—60斤。仅2018年,全国范围内的三甲医院就有多家开设了肥胖门诊,这背后是肥胖症患者的不断增加。
来源: 青岛早报
儿童肥胖问题该如何解决
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解决儿童肥胖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
从社会角度来说,食物环境是导致肥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前的研究显示,亚太地区是全球儿童肥胖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是由于儿童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廉价方便却热量更高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高盐、高糖、高脂肪,营养单调。针对这一现象,部分国家制定了相关规定禁止不健康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在一些学校禁止自动贩卖机出售膨化食品、含糖饮料。中国疾控中心也曾编制《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指导家长们更科学地为孩子选购零食。
从家庭与学校的角度,更新养育知识与养育习惯是更切实可行却也更需付出艰苦努力的功课。譬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超重是健康的表现,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给孩子喂食超过正常需求的食物;一些家长认为百分百无添加的鲜榨果汁是富含维生素的健康食品,但其实它的含糖量甚至高于可乐;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减少体力活动项目,有意避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如登山、足球、篮球等……这些错位的观念都需要及时扭转。
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