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垂性肥胖(垂体肥大)

周到客户端 0
文章目录:

世界防治肥胖日|减掉80斤,肚子上的松弛皮肤却垂到大腿上!减重和体型改变可以一站式搞定了

松垂的皮肤像“围裙”一样悬挂在他肚子上:曾经240多斤的小胖子小于(化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减重团队的帮助下,通过肥胖腹腔镜减重手术如愿减掉近80斤体重。不过幸福的烦恼紧随其后,伴随着体重下降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减少,小于腹部皮肤松松垮垮最低垂到大腿上。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也是传说中的全民减脂日。减重和体型改变已经能在仁济医院一站式搞定:仁济医院整形外科为他进行了二期手术——腹壁整形术,切取双侧余量腹壁组织共计420g。针对小于下腹部伤口,整形外科通过手术设计将切口隐藏于“比基尼线”内,术后切口会渐渐变成一条白线,最终“无影无踪”。

逆袭“男神 ”变身记,他告别了减重后遗症

“减重手术后的肚子形成‘壶形腹’,‘围裙腹’样,因为肥胖皮肤被撑大,瘦下去后皮肤没有脂肪的支撑,同时已经无法回缩,只能松垮垮地耷拉在身上。”减肥以后出现的烦恼是小于始料未及的,“每天面对这样的肚皮,内心非常郁闷苦恼。”

在仁济医院减重腹壁整形联合门诊中,专家们联手开展评估,为小于定制治疗方案。

不过,小于对此依然感到忧虑:

“从网上了解到腹壁整形手术切口通常贯穿整个腹部皮肤,创面大,而且自己因为肥胖,同时患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网上说会有术后积液、血肿、皮肤坏死、伤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手术风险是不是很大?”

针对患者的担忧,整形外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陈蕊解释到:

目前针对腹壁整形,除了大众熟知的饮食管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外;可以选择单纯脂肪抽吸术,腹部皮瓣整形以及脂肪抽吸联合腹部皮瓣整形等手术术式。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个性化设计。而手术治疗具有见效快、恢复迅速、疗效可控的优点,是目前减重术后体态雕塑的主要治疗方式。听了专业解释,小于打消了疑虑。

仔细检查发现,小于属于III型腹壁松弛,表现为腹壁呈现非正常比例特征的悬垂松弛性皮肤,深部腹直肌松弛肌肉筋膜松弛,下腹部皮肤松弛下垂造成局部糜烂,湿疹。考虑患者年纪尚轻,恢复良好的腹部形态对帮助患者重拾社交自信、提高社会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因此,经过胃肠外科、整形外科联合会诊后,考虑胃肠外科主任医师赵恩昊和整形外科主任医师陈蕊、副主任医师黄一雄同时主刀,以最快速度完成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

经过周密完备的手术准备,腹壁整形手术一气呵成,腹壁整形团队设计双侧下腹壁切口线,腹部浅表筋膜缝合术、大范围的腹直肌折叠缝合、直视下scarpa筋膜下脂肪切除。

小于经历了一次逆袭“男神 ”变身记,告别了让人头大的减肥“后遗症”。现在他整个人都轻松了。

为胖友们“一站式”搞定

仁济医院整形外科和胃肠外科联合推出的减重腹壁联合诊疗,可以为胖友们提供一次看诊、同期手术、多学科诊疗的“一站式”治疗。

很多人会为肚子上那些松弛皮肤而头大。“对于大量的多余的松弛皮肤,就只能通过手术切掉,不同的松弛情况手术方法有所不同。”陈蕊介绍,腹壁整形精雕的手术方式针对腹部老化松弛下垂的人群,有效改善减重术后或自然减肥后皮肤松弛、腹壁形态不佳的问题。整形手术切口设计隐秘、美容缝合术后痕迹不明显。

赵恩昊表示,

肥胖是一种与多种因素相关的代谢性疾病,肥胖症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分之一。根据我国指南,单纯性肥胖患者当BMI>32.5,推荐手术治疗;当27.5≤BMI<32.5,如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仍然难以控制,且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经过综合评估后也可考虑手术。

猫咪垂下来的肚子是因为肥胖吗?

不少猫咪的肚子(大腿附近)的地方都有一层软软的、垂下来的东西,很多宠主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么猫咪肚子下垂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正常的吗?

大部分铲屎官都知道,猫咪手感最好的还是软软的肚肚啦~很多人会以为猫咪肚子上垂下的肉食肥胖的肚腩,其实那是猫咪的原始袋啦~!

远古时候,猫的祖先生活在沙漠和丛林地区,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下一顿要过多少天才有。所以它们会像骆驼一样在身上储存粮食,但是骆驼是存在背上的,猫是存在肚子上的。

原始袋是指猫咪腹部的皮瓣,是多余的皮肤和脂肪层。在猫咪走路或奔跑时观察到的左右“晃动的肚腩”。

但是原始袋的大小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有的猫咪有大大的原始袋,但是有的猫咪却没有这个原始袋。

除了猫咪拥有原始袋,在其他猫科动物身上也能看见哦。

猫咪原始袋为什么叫原始袋,因为猫咪的祖先生活在沙漠,食物少的可怜,所以就需要一次尽可能吃多一点,储存足够的能量应对下一次捕猎。

毕竟野外的猫咪,除了捕食兔类鼠类,更是不折不扣的被捕食者,不能像家猫一样吃喝不愁无忧无虑~

而原始袋也能让猫咪腹部更大程度的伸展,从而能吃进更多食物,储存能量。

原始袋的松弛皮肤,增加了猫咪肢体的伸展能力,这可以让猫咪迈开更大的步伐,以提高移动速度。

所以短时间的高速移动,有助于猫咪保持能量,增加存活机率。
肥胖与原始袋

真正的肥猫肚腩其实手感异常厚实,一点都不柔软。而原始袋的手感是柔软且波动感很强的。

但并不是肥胖的猫咪一定就有原始袋,瘦的猫咪有时也存在原始袋。只是有原始袋的猫咪,如果发胖,或者发胖后又减肥,原始袋可能更加明显(毕竟还是有脂肪的)。
原始袋与疝气

猫咪疝气症状为猫咪的脐部出现了圆形的隆起、触摸柔软、无痛、挣扎的时候隆起增大等这是因为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了正常位置,进入到另外一个位置的现象。

判断猫咪是否得了疝气,铲屎官是可以摸出来的。如果猫咪得了疝气,铲屎官就可以摸到触感柔软的物体,而这个物体是可以移动的,并且顺着这个物体摸到根部会发现有小洞连着体内。

同时也有可能是生病的原因哦,如果猫咪的肚子下垂,是短时间内出现的,建议你尽快带它去医院检查。如果是圆鼓鼓的,很有可能是腹水、胃肠道阻塞、子宫蓄脓等等;如果是软趴趴的下垂,很有可能是肿瘤和疝。

如果猫咪吃很多也不胖,体重一直在下降,但是腹部却鼓鼓的,宠主要考虑猫咪是不是寄生虫了,猫咪肚子有虫,说明情况挺严重的,要赶紧给猫咪驱虫了。

大妈上厕所正用力,身体掉下一块“肉”,医生:这是你的子宫

刘奶奶今年65岁,一直经受着某种难言的尴尬——生养过多个孩子,又长年干农活,从50岁开始就感觉腹部下坠、腰酸,咳嗽几声就会有尿漏出来。

“上了年纪就会这样吧。”抱着这一想法,刘奶奶一直没去医院看医生。

上个月,刘奶奶上厕所时,由于便秘,在用力后感觉下面有一团肉掉出来了,由于年纪大,她觉得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去医院。直到被大女儿发现异常,才被拉着去医院检查。

最终,她被医生诊断为“子宫脱垂”,而掉下来的那团“肉”正是子宫。

一、子宫脱垂,你了解多少?

子宫脱垂是盆底器官脱垂的一种,盆底肌就像一张吊床,将我们的脏器承载起来,保持正常的位置。当盆底肌受到创伤后,支撑能力下降,那么原本被承载的膀胱、子宫和直肠就会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脱出

子宫脱垂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发病率为10%左右。但数据显示,真正能够及时就医的患者不到两成。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子宫脱垂呢?绝大部分的子宫脱垂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病因:

①妊娠、分娩

准妈妈和生完孩子的宝妈,由于孕期腹腔压力增加,激素水平变化,都会加重盆底组织的负担。同时,分娩过程中过度牵拉,会导致盆底肌肉、韧带等失去弹性,影响支撑功能

②年龄

子宫脱垂与女性年龄相关,女性衰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组织支撑结构萎缩,进而出现盆底组织松弛、脏器垂脱。

③盆腹腔压力

慢性、持续性、长期的盆腹腔压力增加,也会引起盆腔垂脱,如长期咳嗽史、身体过于肥胖、长期便秘等。

二、自查盆底肌损伤,不妨试试3个方法

盆底肌损伤会给女性带来很多困扰,尤其是憋不住尿,在公共场合让人尴尬。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刘小华教授提醒,若不及时治疗盆底肌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加重问题本身

刘小华教授指出,盆底肌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尿失禁、阴道松弛、子宫脱垂等。除了临床症状,盆底肌损伤给女性带来诸多危害,例如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压力性尿失禁、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等

想要自查盆底肌损伤,可以简单通过2个方法来判断:

1、观察小便,当呈一条线时,看能不能憋住尿流线,如果可以憋住,说明盆底肌收缩能力较好。

2、将手指伸到内部,收缩盆底肌,如果手指有紧缩感,说明盆底肌收缩能力较好。

当然,当出现憋不住尿、大便失禁、漏尿等情况,最可靠的方法还是去医院进行盆底肌检查,进行排查。

三、一不小心,得了“子宫脱垂”怎么办?

如果在自查或检查时发现有子宫脱垂的迹象,还“有得救”吗?其实,子宫脱垂是有分级标准的,不同级别,对应的方法也不同

1、POP-Q分级标准

POP-Q分期是利用各解剖点来确定脱垂的分期。以处女膜缘为0(参照点);以阴道前壁、后壁和顶部的6个点为指示点(前壁两点 Aa、Ba,后壁两点 Ap、Bp,顶部两点 C、D)

2、轻度患者进行盆底康复

参考上表,对于轻度的垂脱患者,首选治疗方案是盆底康复,主要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磁刺激、Kegel运动、阴道哑铃和行为指导锻炼等。

3、无法盆底康复的治疗方法

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脱垂患者,例如能看到或感觉到组织器官脱出,但可回纳者,以及分泌物增多、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异常阴道出血者,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了。

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要求,选择保留子宫的手术。

另外,若是没有性生活要求的老年女性,身体条件不佳,也可选择保留子宫的阴道封闭术。

四、子宫脱垂,预防重于治疗

子宫垂脱的治疗周期漫长,该病更重于预防。想要保持盆底肌的支撑力,以下几点要注意:

  • 重视产后康复

加强孕期、产褥期保健,定期做产前检查;孕期注意劳动保护,尤其怀孕晚期,避免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多休息;产后要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促进康复。

  • 中老年重视锻炼

从中年开始做盆底肌锻炼,控制体重,尽量减少提重物和增加腹压的锻炼项目。

  • 诊断后远离诱因

提重物、便秘、慢性咳嗽、肥胖等都会增加腹压,引起盆腔垂脱,建议肥胖者适当减肥,改善排便习惯;有尿失禁症状者可以进行行为调节、盆底肌训练和药物治疗。

小九建议,有盆底垂脱风险的女性,不妨及早对盆腔肌进行锻炼,避免未来的困扰。

参考资料:

[1] 「我才23岁,子宫却已开始『脱垂』,怎么会这样?!」.第十一诊室.2021-05-11

[2] 漏尿、阴道松弛、子宫脱垂……这些"难言之隐"可以治好吗?.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2020-11-16

[3]老年子宫脱垂问题,别再忽视了,健康报医生频道,2021-09-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