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肥胖(人体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肥胖也是种病,怎样防治?专家来支招
2024年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月8日,株洲市中心医院举行多学科联合义诊,促进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中心、代谢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有关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营养指导和减重咨询;营养师、运动治疗师现场支招,教大家如何科学有效减重;现场还有免费测量身高、体重、血糖、血压,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人体成分分析等项目。
肥胖作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提醒,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造成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多囊卵巢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引起猝死。此次义诊,旨在让大家了解什么是肥胖,如何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正确进行治疗,让更多群众知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健康宣教,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株洲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肝胆胰中心主任唐才喜介绍。
如何如何防治肥胖?专家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规律
要知道,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比如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限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养成食物的合理搭配以及科学饮食的习惯,包括进食时间、次数以及进食速度等科学性。
二、及时补充水分
及时补充水分,能够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基础代谢。
不仅能提高脂肪的燃烧率,同时还可以让身体变得易瘦。每天喝温热的水在2升左右,既能够有饱腹感,还可以限制饮食和改善代谢。
无论是否在减肥瘦身期间,每天多喝温热的白开水,还能够起到美容护肤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一次性不能够喝得过多,饮水的时候可以分次慢饮。
三、定制一份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每天运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定制适合的运动方式。在刚开始的时候,运动量不要太大,可以慢慢地循序渐进提升训练强度,同时要做到每天坚持。
四、保持作息规律,以及睡眠时间充足
睡眠不够会导致皮质醇的增加,进而导致人体无法很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继而导致脂肪的储存以及肌肉的消耗。
保质保量的睡眠能促进肌肉高效生长。同时,人在熬夜后还会触及食欲相关激素,从而会偏向于渴望吃高热量的饮食,同时还会失去人体宝贵的肌肉,让人进入易胖体质。
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依然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法宝。只有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才能收获健康。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来源: 潇湘晨报
健康科普 | 关于“肥胖”那些事儿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脂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一般用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判断。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大于消耗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肥胖是百病的温床,与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胆道疾病、乳腺癌等)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超重是一种体重偏高的状态,指18岁以上成年人BMI在24kg/m2至28kg/m2之间。BMI计算方法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它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衡量体重情况的指标。超重并不等同于肥胖,但它已经表示了体重在正常范围之上,这可能会增加许多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1.体重指数(BMI)
是测定肥胖的最常用指标,BMI(kg/m 2 )=体重(kg)/身高(m2 )。依据现行《成年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行业标准:
2.根据腰臀比(腰臀比=腰围/臀围)来判断中心型肥胖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3.评价体内脂肪分布的指标
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数,是体内脂肪总量(包含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所占人体重量的百分比。同等重量下,脂肪的体积大约是肌肉的1.4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体重并不算重,但是体型上一点都不苗条。可以说,体脂率,才是判断胖瘦标准的硬指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占体重的10%~20%,女性占20%~30%。目前将成年人体脂比超过25%(男性)或者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目前医院营养门诊有专业的体脂秤进行人体成分分析。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生活指导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医生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调控:
食物多样,以全谷物等低升糖碳水化合物为主,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类;
控制食物量和进食速度,细嚼慢咽;
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油控制在25g/天,盐控制在5g/天。
运动调控:提倡运动方式:慢跑、游泳、瑜伽、五禽戏等,运动强度:每周2-3次,每次1-2个小时。
定期监测体检:检测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等情况。
注意:肥胖或/和合并相关代谢并发症者,经饮食控制和恰当运动后无改善,可以考虑微创减重手术治疗。(通讯员 吴丹 何宇琴)
身体很容易发胖,是身体的“警告\u0026#34;?身体有4个异常表现要警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公园里传来一阵阵愉快的笑声。树影摇曳,鸟儿欢唱,正是练习八段锦的好时光。
一位中年男子,名叫李明,正全神贯注地跟随音乐节奏,抬手、收腿,仿佛身心都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正当他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舒适时,突然,耳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叫唤。
“李明!你怎么在这儿?”
回过头,李明发现是久违的老朋友王磊。王磊一身运动装,满面红光,似乎也刚刚结束了一场晨练。两人相视而笑,那一刻,仿佛岁月停滞,时光凝固。
“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李明一边收起八段锦的动作,一边问。
“还不错,听说你最近工作压力大,有点发胖了?”王磊调侃道,笑得有些夸张。
李明抬手捋了捋自己的肚子,笑着说:“哎,最近确实有点走形,医生说这是身体在给我‘警告’呢!”
“警告?什么警告?”王磊好奇地问。
李明坐下来,开始娓娓道来。
“医生跟我说,身体发胖可能不是单纯的饮食问题,有四个异常表现要特别注意。”李明神秘兮兮地说,仿佛在揭示一个重大的秘密。
“快说说,我可不想也变成‘胖子’!”王磊着急地催促。
李明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第一个表现是疲惫感。如果你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疲惫,特别是在午后,这可能是身体的警报信号。
研究表明,超过70%的肥胖者都有这种现象,身体在告诉你,你的代谢可能出现问题。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像一台机器,如果机器的燃料不足,运转自然会慢下来。对于那些常年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来说,疲惫感尤为明显。”
“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王磊问。
李明接着说:“其实,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像是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听起来简单,但很难做到啊。”王磊感慨。
“是啊,尤其是对我这种工作忙碌的人。”李明接着聊到他的职业——一名软件工程师,长期久坐让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他向王磊推荐了一些轻松的运动,比如在工作间隙做几个深蹲,或是在下班后抽空去散步。
“第二个表现是情绪波动。你知道吗?情绪问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研究表明,情绪低落的人更容易选择高热量的食物来改善情绪,而这些食物往往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李明兴致勃勃地继续。
“真的吗?我总觉得吃点甜食能让我心情好一些。”王磊一脸惊讶。
“是的,虽然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情绪波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慢性压力会使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造成脂肪堆积量增加。尤其是在腹部,形成‘啤酒肚’。”
“哇,那我得想办法控制情绪了。”王磊点头,显然有些触动。
“对,第三个表现是消化不良。你知道,很多肥胖者都会面临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腹胀、便秘等。
这是因为饮食不当或缺乏运动导致的。数据显示,约60%的肥胖患者都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李明认真地说。
“我确实有时候会腹胀,难道这也是个信号?”王磊皱起眉头。
“没错!这说明你的身体在对你发出警告。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比如多吃一些益生菌食品,可以帮助恢复肠道健康。此外,规律的运动也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最后一个表现是皮肤变化。”
李明继续说,“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一点。肥胖往往伴随着皮肤的变化,比如出现痘痘、湿疹等皮肤问题。这是因为体内代谢紊乱,导致毒素堆积,最终反映在皮肤上。
有研究发现,超过50%的肥胖患者会出现皮肤问题。”
王磊听得目瞪口呆:“这也太复杂了吧!”
“其实不复杂,了解这些表现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
李明说着,眼中闪烁着光芒,“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是依赖医生的建议,也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做?”王磊问。
“我准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频率,尤其是午餐后可以散步。还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毕竟心情愉快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李明满怀信心。
正当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时,路过的一位老年大爷忍不住插嘴:“小伙子们,听你们说这些健康话题,我也有一言相劝!你们要注意,过度减肥反而会让身体失去抵抗力,反而更容易发胖!”
“您说的对,适度是关键。”李明恍然大悟,似乎在老人的话中找到了答案。
这时,王磊笑着说:“看来我们得制定一个健康计划,不仅要练习八段锦,还要好好吃饭、保持心情愉悦。”
“没错,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李明说。
随着阳光渐渐高升,两人继续在公园中畅谈,笑声不断,仿佛这一刻,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烟消云散。
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往往是一个信号。在面对这些信号时,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身体的警告?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控制体重,而是全面关注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首先,从饮食入手,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快餐和高糖食物的诱惑。
其次,合理安排运动,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加身体的活力。
此外,积极应对情绪波动,尝试通过冥想、社交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最后,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变化,及时就医,获取专业建议。
身体的警告不容忽视,学会倾听,才能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健康。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玫瑰]
资料参考:[1]杨威.中年肥胖注意“保胆”[J].医药与保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