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真的不好(肥胖真的不好怀孕吗)
真不是吓你,肥胖也是一种病!九个危害了解下,早减肥早健康
说到肥胖,大家伙忍不住吐槽,我也不想这么胖,就是瘦不下来,再胖下去可怎么办啊?接着换个减肥的话题,大家又说,瘦不下来、控制不住嘴、好吃得太多,嘴上说着要减肥,有人喊吃饭,立刻欢快地跟上去,说好了只吃一小口,结果忍不住吃了一整碗。也就是说,其实大家都意识到自己胖,但就是没有办法瘦下来,甚至有网友自嘲“我说减肥就是为了吓唬身上的肉”。
还真不是吓你身上的肉,肥胖也是一种病!
一、肥胖的九大危害,了解一下
1、研究发现,肥胖和死亡率有关,BMI指数大于35的人,死亡风险比普通人高40%,预期寿命减少7年。
2、肥胖的人从10岁开始血管变硬,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更早地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血栓、脑梗的风险更高。
3、脂肪会包裹住心脏,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经常感觉呼吸急促、胸闷,心跳速度快,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衰。
4、肥胖就像糖尿病的代名词,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很高,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大胖子,BMI指数在23-31的范围内。
5、脂类物质会填满肝脏细胞之间的空隙,诱发脂肪肝,最后还有十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肝炎,并继续向肝硬化发展。
6、睡觉喜欢打呼噜,鼾声震天,有时会突然中断,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情况非常危险,说明有短暂的缺氧现象,容易损伤脑细胞发生猝死。
7、增加患癌风险,男性患前列腺癌、胰腺癌、大肠癌风险增加,女性患卵巢癌、胃癌、乳腺癌风险增加。
8、骨骼关节常年负担重,容易变形、疼痛,加快关节病变,而且随着身体衰老,对关节的压力进一步加重,骨折的次数也会增多。
9、进食的“三高”食物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破坏肾小球的过滤能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容易引起肾病。
看上这九大危害,身上的肉是不是吓得抖了抖,别慌,自己说胖不是真的胖,用公式算一算才知道到底胖不胖。
二、一个“合格”的胖子,要满足两点
①BMI指数大于28
BMI指数=体重(kg) ÷ 身高(m)的平方
如果得出的数字大于24,属于超重,大于28就是肥胖。
②男女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男:大于90cm,女:大于85cm,测量的时候身体放轻松,不要挺起肚子,也不要刻意地吸肚子,用皮尺贴着腹部最胖的地方测量。
如果以上两点满足了其中一点,就可以算是大胖子了,要尽快减肥,减少身上的危险因素,但是减肥不能盲目,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勿操之过急。总的来说,离不开“管住嘴,迈开腿”六个字。有的人可能会说了,我运动了,我也管住嘴了,为什么还是瘦不下来?原因或许在这里!
三、天天减肥,为何瘦不下来?答案揭晓
健身方式不对,太过单一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深蹲、瑜伽,如果体重基数大,应做力量训练,比如说举哑铃、仰卧起坐、高抬腿等等,刺激局部脂肪燃烧。另外,减肥不是一项运动练到底,可以三四个项目综合运动,有氧和无氧相结合。
健身频率不够,经常偷懒
简单来说就是你偷懒了,今天练,明天不练,后来想起来再练,这样肯定不会有效果,还容易导致减下去的脂肪又反弹回来,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才能减掉,所以,减肥一定要坚持,每天保持健身频率,不用过度,有些出汗即可。
睡眠时间少,会增加脂肪
这一点很多人忽略了,认为减肥就是饮食和运动的事,和睡眠无关,殊不知睡不好也会让你发胖。因为在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瘦素,睡眠少或睡眠质量差,瘦素就会减少,从而影响减肥效果,而且睡不着时更不容易感觉饥饿,会控制不住吃宵夜、零食。
瘦不下来是有原因的,同样是减肥,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坚持一年半载成功瘦下来,有的人半途而废越减越肥,减肥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付出行动才是关键。
如果你缺少减肥的动力,也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和好朋友一起减肥,谁先完成目标,就可以获得红包,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减肥,可别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让热量又超标了。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 /身高2(米)]超过35的时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更可怕的是,如果严重肥胖,BMI大于40的时候,男性的寿命会减少20年。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
对心脏的影响 并不是说高血压继发或者冠心病继发,而是它对心功能的直接影响。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脑血管病 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根据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为22-23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实是很低的;而23-31的时候发病风险就变成40%,增加了10倍;体重指数是35的时候,女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实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打呼噜 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小瞧打呼噜,这个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危害性也很大。肥胖人群中这个病的发生率高达50%-70%,而普通人群才2%-4%。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有明显的缺氧和一定的脑损伤,这部分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很多见。
肿瘤 肥胖跟一些肿瘤密切相关,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则是前列腺癌。肥胖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无论男女,肥胖以后直肠癌的发病率都会大幅上升。
这些癌里面有一些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但是像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这些癌症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的。
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逐渐老化了,重压无疑会促进关节发生疾病,再加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的障碍,使这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肥胖青少年血管十岁就开始变硬
《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动脉血管僵硬早已不再是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说。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的硬度增加、弹性变差、脆性增加、血压波动增加,容易产生血管的斑块,造成血管阻塞。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脑溢血、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等。
近年来,动脉硬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人群中,肥胖人群为主,且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是肥胖率攀升最快的人群。
“以前大家认为动脉硬化是中老年疾病。而现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肥胖的儿童、青年会出现动脉硬化。”许之民解释,一些儿童由于过度摄入营养且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进而肥胖,肥胖造成的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时间久了形成动脉硬化。肥胖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
天天健身,为何瘦不下来
吃得更多。很多人健身后食欲大增,尤其是晚上锻炼的人和女性。当摄入热量大于消耗时,还想减脂是不可能的。
健身项目选择不对。如果健身目的只是减重,那么卧推、深蹲等刺激肌肉增长的项目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训练会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重量,导致体重从整体上增加。建议选择一些小力量练习,比如哑铃弯举或无负重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来刺激小肌群,从而减轻对肌肉横截面积的影响、避免肌肉体积增长过快,也就不会出现体重减不下去的错觉。
静息代谢率降低。减脂方法不对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静息代谢率(当你什么都不做时消耗能量的速度)开始下降。减脂的正确方法应采取“有氧+力量+放松”顺序,才能保证肌肉含量不丢失,千万不要靠节食减脂,这样只会使肌肉含量大量丢失。当肌肉丢失速度快于脂肪时,肌肉就会萎缩,最终导致静息代谢率降低。
平时不活跃。不少人喜欢集中时间健身,导致身体筋疲力尽,回家后只想“瘫”在床上,不想动。这种行为被称为“运动稳态”,即人体在一个领域增加体力活动,在另一个领域身体就会变得不活跃,对所消耗能量做出自动补偿,十分不利于减脂。因此,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轻微到中度出汗即可。这样在生活中可以使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活跃状态,如上下班骑单车、走路去地铁站、上下楼走楼梯等。
四天没睡好,脂肪就堆积
美国《脂类研究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显示,4天没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堆积,体重增加。
缺觉对健康的影响,仅从体重变化就能看出来。早期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体内瘦素水平降低18%,而饥饿素水平则会增加28%。因此觉睡不好时,更容易饥饿,而且特别偏好高碳水化合物。睡眠不足时,人们会吃得更多(尤其是高热量食物),将其储存为额外能量。这会使胰岛素骤升、脂肪快速储存,进而导致体重快速增加。所以,要想减重减脂,除了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之外,还一定要“睡饱”。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应睡够7~9小时。还有研究发现,起床后接受光照120分钟,可促进体内瘦素分泌,降低饥饿素水平。因此,缺觉人群进行户外运动并晒晒太阳,可降低睡眠不足导致肥胖的风险。
长时间使用手机,肥胖风险增四成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不只是伤眼、伤颈椎。哥伦比亚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天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人的肥胖风险增加逾四成,且更容易出现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习惯,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向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拉丁美洲会议报告,研究涉及1060名19岁至20岁大学生,包括700名女生和360名男生。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对象一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5小时,肥胖风险增加43%,同时,摄入较多含糖饮料、快餐、甜品、零食的可能性翻番。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人们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长时间使用容易久坐不动、运动量不足,从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癌症、骨关节不适等风险。
很多人看着瘦,其实偷着胖
很多人常大吃大喝、不爱运动,却四肢纤细,看上去也不胖。这类人可能体脂并不低,有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美国《体形》杂志网站刊文,提醒这类“瘦胖子”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体重管理专家劳伦·克莱恩表示,“瘦胖子”的BMI值(体重指数)通常正常或偏低,但经过检查才发现,他们会有高血糖、好胆固醇低、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等问题。因为天生瘦,这类人往往吃饭不忌口,也不爱运动,导致肌肉量偏低、维生素摄取不足,还可能出现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新陈代谢差等问题。他们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比胖人还严重。
如果符合以下多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进行过力量训练;爱吃甜食、人工甜味剂、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蛋白质摄取不足;常感到疲倦、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苹果型身材,四肢瘦腹部胖;适量运动也会感到头晕眼花。
建议这类“瘦胖子”从三方面改变生活方式:1.练肌肉。肌肉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关键,还可避免糖分进入血管,引起高血糖。建议每周至少两次力量训练。2.均衡饮食。尤其要减少糖分摄入,均衡摄取蛋白质、油脂、蔬菜、碳水化合物,尽量少吃白米精面和加工食品。3.有压力及时释放。压力大,血压也会升高,可以试试瑜伽、锻炼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保证6~8小时睡眠,让身体充分休息。(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日报)
来源:人民网
提醒:肥胖除了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还有很多危害!减肥刻不容缓
“医生,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高血压呢?您是不是弄错了?”
周先生今年29岁了,虽然他身高只有174cm,但是体重却高达86kg。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觉得胖一点有什么不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逐渐意识到肥胖的危害。每次走路快一点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胸闷、气喘吁吁。
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感觉到头晕,本以为是最近太劳累了,结果好好休息了几天,头晕的症状并没有减轻。无奈之下,周先生就去医院就诊了。到了医院后,门诊医生在充分了解了周先生的情况后,就给他测量了血压。结果发现,血压高达164/96mmHg,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周先生得知自己得了高血压以后,他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就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门诊医生听到周先生的提问后,就解释道:单凭一次的测量值,确实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是您的血压是比较高的,基本也八九不离十了,误诊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朋友可能都有和周先生一样的烦恼。其实,肥胖会带来很多危害,虽然一时没有什么不适感,但是时间久了肯定会对健康不利。那肥胖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减肥呢?为了帮助大家瘦下来,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周先生年纪轻轻,为什么会得高血压呢?后来仔细了解情况得知,周先生除了肥胖以外,没有别的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基本上可以断定,周先生得高血压和肥胖有很大的关系。
可能大家不理解为何肥胖者更容易得高血压,这里我来解释一下。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在人体内,胰岛素要想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需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胰岛素抵抗,顾名思义就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因此,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是高于正常人的。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增高以后,就会造成水钠潴留。在血管容积不变的情况下,血液中的水分和钠离子增加以后,就会引起血压的增高。
2.没有健康的胖子,只是时候未到而已!肥胖的危害其实还是很多的,具体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❶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肥胖者得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其实,这个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肥胖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每天分泌很多的胰岛素,就相当于让胰岛细胞超负荷工作。
长此以往,胰岛细胞就会累死。当胰岛细胞衰竭到一定程度,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从而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它也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糖尿病患者吃多了,血糖高,吃少了又容易引起低血糖。想要长期控制血糖稳定,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患高脂血症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人。
一方面,高脂血症能破坏血管。另一方面,多余的脂肪会沉积在受损的血管表面。随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之后,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心脏,就可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就可以引起脑梗死。
❸增加关节炎的风险:
当人变得肥胖以后,就会增加关节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加速关节的磨损、老化,从而增加患关节炎的风险。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肥胖就相当于车超载。车超载了以后,那轮胎的磨损速度就会加快,车胎的寿命就会缩短。
❹增加癌症的风险:
权威医学杂志《国际流行病学》的一篇论文指出:肥胖会增加患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在1997-2014年期间跟踪调查了22万多人,在这个期间诊断出27881例癌症病例,并且发现9761例和肥胖有关。
对于女性来说,肥胖会增加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肿瘤的风险,而男性肥胖会增加膀胱癌、前列腺癌的风险。
❺其他:
很多的研究还表明,肥胖会增加不孕不育、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风险。
3.减肥,刻不容缓!客观来说,肥胖的危害还是有很多的,为了自身的健康,肥胖者应该尽快启动减肥计划。
然而,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比较难。不少朋友虽然每天坚持跑步,但是一个月下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变瘦。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减肥的方法不对,没有做到科学减肥。
其实,减肥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控糖”。这里说的“糖”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包括很多食物,比如米饭、面条以及相关制品、甜度高的水果、香蕉、饮料、零食等。在减肥期间,需要严格控制主食的摄入,每天吃150g左右的主食就可以了。控糖的初期,可能会有不适感,忍忍慢慢就适应了。如果在减肥期间不坚持控糖,那减肥的难度就会比较大,甚至根本就瘦不下来。
减肥期间,可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蔬菜的摄入,常见的优质蛋白包括鸡蛋、鱼肉、虾、牛肉等,像生菜、黄瓜这类绿色蔬菜是不限量的。与此同时,也可以搭配点豆制品,比如豆腐、豆皮等。
每天应该至少保证摄入2000 ml的开水,切勿用饮料替代开水。摄入充足的开水,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这对于减肥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对于合并肾病、腹水、心力衰竭等的病人来说,需要限制水的摄入,具体的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减肥期间,应该注意不要否则,否则可能会因为影响瘦素的分泌而不利于减肥。
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坚持每天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是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可以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等。每次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应该不低于5次。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