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足癣(得了足癣怎么治)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你想知道的「足癣」干货都在这里!
#什么是脚气#
“脚气”是“足癣”的俗称,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浅部真菌病,具有传染性。中医又称脚湿气、脚烂疮、脚气疮等。它还有个时尚的小名叫“香港脚”。很多人感觉好冤枉哦,我连香港都没去过,怎么会得“香港脚”呢?这要追溯到鸦片战争后,清朝割让香港给英国,由于驻港英军习惯在相对干燥的欧洲生活,来到潮湿闷热的香港,穿着沉厚不透气的军靴,很多士兵的脚都患了不明皮肤病,有些长出很多水泡,有些红肿化浓,奇痒难忍,但欧洲医生未见过此种病,就将其视为香港的一种流行病,并命名为香港脚(Hong Kong foot)。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满足“温暖、潮湿”的条件,真菌就容易生长繁殖并致病,所以足癣也就具有夏季重、冬季轻的特点了。
得了足癣有哪些表现
足癣的皮疹多发生在趾间或足底,可伴有严重瘙痒和臭味。常见的临床类型有:
1)水疱鳞屑型: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这一类型最常见,大家也最熟悉。
2)角化过度型: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一般不太痒,有皲裂时疼痛明显。这一类型大家往往会忽视,认为只是一个简单的脱皮,自行涂抹些润肤膏,感觉无效果了才来看医生。
3)浸渍糜烂型: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这一类型大家也比较熟悉。
当然了,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以一种类型为主,多种类型同时存在,并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譬如夏季可能表现为浸渍糜烂型,而冬季则表现为角化过度型。
足癣怎么得的?
我们若把真菌比喻为小草或者种子,把我们的皮肤比喻为土壤,真菌想要在我们的足部皮肤扎根发芽要有合适的土壤和种子。在我们穿拖鞋或打赤脚的过程中,可能会沾染到这些真菌的种子(孢子),但一般条件下是不致病的,但若换上了不透气的鞋后,闷热潮湿的足底皮肤、肥厚的足底角质层,若有充足的水分,便可作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便利调节,于是足癣就发生了,因此,你身边的足癣患者还真不一定是传染给你的罪魁祸首。当然,足癣的发生也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譬如在如公共浴室、泳池的环境温暖潮湿,拖鞋上易有真菌寄生,使用公共浴室和公用拖鞋为足癣的重要传染途径。
哪些人容易得足癣
长期在高温、潮湿条件下工作,经常需穿不透气的鞋子是患足癣的重要原因,譬如运动员、军人等。特殊人群,比如妊娠期妇女由于内分泌变化,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足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另外一些卫生条件差或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也容易患足癣。
为什么足癣很顽固,难以根治
足癣容易复发具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足癣顽固、难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正规治疗和治疗疗程不够引起的。足癣患者常自行去药店购买药物,市面上的“足光粉”、“皮炎平”等药物,并不是杀真菌药物,只能短期改善症状,一旦停药立马复发。而在正规医院治疗患者出现足癣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治疗疗程不够,譬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奈芬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1周内可以明显消除皮损,但真菌仍然存在于患者角质层内,一般需用药1~2个月,一旦停药极易造成患者皮损复发,若患者在症状好转后不坚持用药则容易引起残存的真菌再次繁殖、致病,导致足癣复发,因此对于病程长、不能坚持足疗程用药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来降低复发率。再则,即使原来的足癣已完全彻底治愈,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真菌可以再感染,再次引起足癣。
为什么春夏季足癣容易复发?
足癣本质上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而真菌最适宜在温暖、潮湿及中性酸碱度的环境中生存。春夏季,尤其在南方,气温高,雨水多,足部潮湿,为真菌创造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很多人对足癣认识不足,治疗不彻底,尽管症状好转了,但足部皮肤所感染的真菌并未完全被清除,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快速生长、繁殖并再次引起疾病发作;再则,部分人对真菌的危害认识不足,平日里不注意卫生,也为足癣的复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足癣容易传染吗?
还是原来“土壤”与“种子”的比喻,若真菌孢子(种子)遇到合适条件的足部皮肤(土壤)则可发生传染,有证据表明,袜子、鞋垫及皮鞋都参与了足癣的传播,这些物品一方面提供了皮肤癣菌赖以寄居和传播的良好媒介;另一方面又使足部处于一种局部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皮肤癣菌的繁殖和生长。譬如,使用公共浴室和公用拖鞋为足癣的重要传染途径,再则若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感染该病易造成足癣在家庭的交叉传播。
足癣有哪些危害和并发症
足癣患者常有足部瘙痒,如患过度搔抓可引起局部感染、丹毒或淋巴管炎,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水疱型或趾间糜烂型足癣还可出现癣菌疹,癣菌疹是机体对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过敏反应,表现为双下肢、躯干等远隔部位的湿疹样皮疹,伴瘙痒。足癣具有传染性,可传染到身体其它部位,譬如引起体癣、股癣、手癣、甲真菌病等,并且避免传染给家庭成员。所以,足癣患者应积极就医,避免传染及并发症的出现。
脚痒并且脱皮就是足癣吗?
脚痒并且脱皮并不一定是足癣,还可见于接触性皮炎、足部湿疹、汗疱疹、掌跖角化病等。所以,足癣患者外用抗真菌效果不佳时,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得了足癣如何治疗?
目前市面上治疗足癣的药物很多,鱼龙混杂,避免乱擅自购买;临床多推荐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特比奈芬、酮康唑、卢立康唑、阿莫罗芬……,如果确诊是足癣,则足疗程使用,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需坚持4~8周;足癣的治疗,往往还要根据不同的足癣类型来选择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如水疱鳞屑型应选择霜剂和水剂;浸渍糜烂型可给予粉剂;角化过度型可选择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必要时可采取封包治疗。对于一些严重或顽固型的足癣,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因此建议患者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怎么预防足癣?
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避免共用洗脚盆、擦脚毛巾及拖鞋;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
4)忌食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6)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皮肤科医生和你聊聊:足癣有什么表现?可以如何防治?
进入春夏季节,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潮湿,很多人都会出现“足部皮肤红斑、水疱、鳞屑、多汗、异味、瘙痒“等情况,甚至个别人还会出现”足趾缝皮肤浸渍糜烂”。
足癣又常被称为“脚气”、“烂脚丫”,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足癣是由于浅表致病性真菌感染足跖部、足趾间皮肤所引起,可以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脱屑、水疱、浸渍等情况。根据临床特点的不同,临床上常把足癣分为“浸渍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几种。
1、注意保持足部皮肤的干爽洁净,避免足部皮肤汗液浸渍。
2、足癣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毛巾。
3、如果有某些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肥胖等)要积极治疗。
4、如果有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手癣、体癣、股癣、甲癣等),也要积极治疗。
5、普通的较为轻微的足癣皮疹,可以适当外涂抗真菌药物治疗,而且用药时间要足够(建议用够3周以上);如果是症状严重的足癣情况,甚至出现了丹毒、癣菌疹等继发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进一步处理。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喜欢赤脚在家行走,67岁老人因此染上足癣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67岁
【疾病类型】足癣
【治疗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疗方案】予以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卢立康唑乳膏药物治疗并定期观察。
【治疗周期】门诊药物治疗,约1周后症状缓解。
【治疗效果】右足趾的红肿、瘙痒、皮损症状减轻,仍处于巩固治疗阶段。
一、初识患者患者今年67岁,第一次与患者相遇是在皮肤科门诊,当时患者走进科室对我说:医生,我最近右足趾有丘疹,且伴瘙痒、皮损。我连忙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既往有“疣状赘肉”的病史,平时在家习惯赤脚,最近脚尤其痒,也不大清楚是原因造成的。
我听了患者的描述,给患者查体时发现患者右足趾部发热,有红斑、丘疹,脱屑并且伴瘙痒等情况后,便考虑患者所患的疾病可能是足癣,因为足癣的常见症状为脚缝、脚底会起水疱,脱皮,瘙痒难耐。
为了明确诊断,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我在患者入院时为患者进行了皮肤镜检查,患者的皮损边缘可见少量灶状分布的点状球状血管征,可见大量脱屑,在伍德灯照射下可见患处有少量的黄色荧光。提示为皮炎及真菌感染,因此明确诊断为足癣。
经检查后,发现患者足癣的症状较轻,便给予患者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以及卢立康唑乳膏药物抗真菌治疗。
一般而言,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足癣,如浸渍糜烂型和水疱型的足癣以外用药为主,外用药有几大类:一类是唑类,主要有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另一类为丙烯胺类,比如布替萘芬和特比奈芬等。丙烯胺类药物与唑类药物作用机制都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无论是唑类还是丙烯胺类药物,用药时间都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有效控制足癣。如果想要彻底根治足癣,患者需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此外用药时间需要依据病情加减。
对于鳞屑角化型足癣的患者则一般结合口服抗真菌药物与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通过剥落皮屑从而达到抗真菌的作用,比如复方苯甲酸搽剂和复方间苯二酚搽剂。
因此,在给予药物后,也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告知其生活中要做好局部清洁卫生,穿着透气的袜子,避免搔抓患处。
1、患者在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腹胀满、食欲降低、消化不良、恶心、轻微腹痛、腹泻等,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或使用该药物后有不适感,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2、患者在外用卢立康唑乳膏后,有可能会出现红斑、水疱、大疱,剧烈瘙痒,这种情况要停止用药,并且积极治疗。
3、患者需遵医嘱应用抗真菌药物,不能私自使用激素类药物。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在应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与卢立康唑乳膏后,无过敏现象等不良反应发生,一般情况良好,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右足趾的红肿、瘙痒、皮损症状减轻。
为避免足癣复发,我嘱咐患者不要用赤脚走路,平时注意足部卫生,注意经常洗脚。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1、患者若要去公共浴池洗澡,需要做好消毒防交叉感染工作,检查确认公共拖鞋、公共浴巾均已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
2、患者每日睡觉前需用热水泡脚,用肥皂擦洗脚后应用毛巾擦干脚趾间隙,不要与家人混用洗脚盆、擦脚巾等;
3、患者若是感觉瘙痒难耐时,也不要用力过猛抓挠患处,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感染。
该患者右足趾有丘疹,且伴瘙痒、皮损,平时习惯赤脚走路,最近脚尤其痒,患者自身并不大清楚足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足癣呢?据我判断可能是因为患者赤脚走路,平时不注意卫生造成感染真菌导致的,足癣的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除了平时不注意卫生的人群,其实下面这些人也容易患上足癣:
1、足跖部易多汗者,因为汗液蒸发不畅,会使表皮呈白色侵渍状,尤其以趾间最为明显,多汗可导致水疱,溃烂或是甲化过度,很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导致足癣。
2、孕妇,因为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从而诱发真菌感染。
3、肥胖者的趾间窄且容易潮湿,易诱发间足癣。
4、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也易患足癣,如寓居密闭、湿润、卫生条件差,又没有消毒设施等,喜爱搓揉手,抠脚趾,袜子替换不勤,清洁不洁净,鞋袜太紧等习惯,容易滋生真菌,从而诱发足癣。
因此,在给予患者药物后,我也告知患者平时应注意足部卫生,保持足部干燥,加强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足癣再次发生。
姓名:黄玲娟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皮肤科
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