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肥胖(便秘肥胖怎么办)
便不出来太烦恼,这样喝茶润肠通便、消脂减重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陈丽兰称,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便秘可见于各类人群,以老年人居多,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陈丽兰称,引起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
与年龄有关。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此外,高年老人常因老年性痴呆或精神抑郁症而失去排便反射,引起便秘。
不良生活习惯。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饮食过少或食物中纤维素和水分不足,肠道受到的刺激量不足;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因病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精神心理因素。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工作,或精神上受到惊恐等强烈刺激,导致皮层和植物神经紊乱,是形成便秘的主要原因。
疾病影响。肠道的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缺乏B族维生素等。
滥用泻药。由于长期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造成肠道黏膜神经的损害,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导致严重便秘。此外,引起便秘的其他药物还有如鸦片类镇痛药、抗胆碱类药、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
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过分用力或长时间排便,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陈丽兰解释,由于脑血流量的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如何防治便秘坚持参加锻炼: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因年老体弱极少行走者便秘的发生率占15.4%,而坚持锻炼者便秘的发生率为0.21%,因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走路或每日双手按摩腹部肌肉数次,以增强胃肠蠕动能力。对长期卧床病人应勤翻身,并进行环形按摩腹部或热敷。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为。可练习每晨排便一次,即使无便意,亦可稍等,以形成条件反射。同时,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及选择坐式便器。
合理饮食: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和蔬菜、瓜果。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多饮水,每日至少饮水1500ml,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预防便秘。此外,应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蜂蜜、香蕉等。
陈丽兰最后提醒,要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的药品,不滥用泻药,积极治疗全身性及肛肠疾病,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
双仁通便茶
功效:润肠通便、消脂减重
材料:甜杏仁10克,麻子仁10克,决明子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先将决明子、麻子仁、甜杏仁用冷开水清洗一遍;把麻子仁、甜杏仁捣碎。三种药材一起放进锅里加清水700ml,煮10分钟,将渣过滤,只取汤汁,然后加入蜂蜜,饭后两小时饮用。
适合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爱吃油腻食物、活动量少、容易肥胖、便秘的人群。老年性便秘伴有高血压及习惯性便秘人群。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达标时,可不加蜂蜜饮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雯玉
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
肠健康才能常健康,长痘、便秘、肥胖可能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
你是不是常常会有这些身体困扰?比如“肉肉”怎么也甩不掉、脸上总长“痘痘”、血糖升高、便秘等,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的“肠道菌群”大部队出现了问题。
肠道菌群是什么
顾名思义,肠道菌群,就是生活在我们肠道的一大群“细菌”微生物,它是自我们出生后,就与我们共生共存的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庞大到我们无法想象,每个人肠道菌群细胞数量竟然是我们人体全部细胞数量的10倍之多。
肠道微生物群主要位于结直肠上皮附近,由10~1000万亿、1000余种微生物组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主要为细菌,称为肠道菌群。人肠道菌群基因数量是人基因数量的100倍之多,在如此庞大的微生物库中,仅有少部分菌群被鉴定出。
肠道菌群有什么作用
他们的作用非常强大,大到会影响他所寄居人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的消化吸收、机体的免疫和代谢、人类的性格特征、所思所想,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皮肤外貌,许多夫妻越长越像,是与他们的肠道菌群越来越相近有很大关系。
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因此它也被称为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肠道菌群中最多的是专性厌氧菌,常见的菌种有类杆菌、优真杆菌、消化球菌及双歧杆菌等等,这些专性厌氧菌群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军队”一样,在肠道形成防御屏障,预防感染、增加免疫力;当肠道菌群中某些“坏分子”超标时,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可引起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常见的疾病有各种肠炎、肥胖症、糖尿病、痛风、多囊卵巢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脂肪肝以及肿瘤、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等等。
所以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我们要关注我们的“肠道菌群”健康。健康的饮食,富含有纤维素的食物是我们的肠道有益菌最好的“朋友”。
据了解,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目前可以进行肠道宏基因组测序(mNGS)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得人体整个肠道菌群的基因组信息。只需要留取一点“便便”,就可以知道全部肠道信息。如果有糖尿病、肥胖、便秘与腹泻、失眠抑郁等等疾病困扰,也可以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干预来获得健康。
头面易出油、便秘、硬肚子,脾虚型肥胖教你如何改善
想象一下,每天早晨醒来,镜子中反映的自己总是面带油光,即便是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护理,头面部出油的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消失。同时,你可能还会发现自己经常感到便秘,腹部硬邦邦的,这些不仅仅影响了日常的心情和生活质量,更是你身体正在向你发出的警告信号。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实际上可能是脾虚型肥胖在向你敲响的警钟。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虚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消化吸收,还会导致身体代谢失调,长此以往,不仅体重难以控制,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许多人可能会忽略这些信号,认为只是生活中的小波折,通过暂时的调整就能恢复正常。但实际上,这些症状是身体在告诉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调理和改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体态,更能提升生活质量,享受每一个美好的日常。
脾虚型肥胖不单是体重增加那么简单,它是身体告诉我们的一个信号:消化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转化食物精华供给身体。脾功能不足时,身体不能有效地转化和运输水湿,导致水湿内停,形成肥胖。特别是当你发现自己即使不多吃,体重还是不断上升,同时伴有易出油、便秘、硬肚子等症状时,这可能就是脾虚型肥胖的表现。
1. 选择对的食物,启动内在动力
适宜食物的选择是改善脾虚型肥胖的关键。推荐富含纤维、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红薯、南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长时间的饱腹感,还能帮助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现象。同时,它们能够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帮助身体有效地去除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减轻体重。
2. 远离加重脾虚的食物
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还可能导致水湿内停,加剧肥胖症状。例如,冰冷的饮料和食物会降低胃的温度,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油腻的食物和高糖食品则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和糖分过剩,从而影响脾的正常运作。
3. 实践中的饮食建议
定时定量:保持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量或不吃早餐的习惯,以稳定身体的代谢率。
温热食物:选择温热的食物和饮品,帮助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食物搭配: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必要的脂肪,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促进脾胃健康。
动起来:适度运动的魔法
对抗脾虚型肥胖,运动是不可或缺的疗法。不需高强度训练,每日坚持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如30分钟快走、太极或瑜伽,就能显著提升脾脏功能,促进消化,减轻体重。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提升整体代谢率。关键是持之以恒,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规律作息:夜深不是美
脾虚型肥胖者常伴有睡眠问题,而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恢复脾脏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每晚10点前就寝,保证每日7至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晚上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因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早睡早起,符合人体生物钟,有助于脾气的调和与肠道的正常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和硬肚子的症状。
药食同源:健脾养胃的良方
中医理论认为,脾喜温恶湿,因此推荐食用一些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的食材和中药。如黄芪、茯苓、白术、炒谷芽等,这些药材不仅能够健脾益气,还能帮助改善消化吸收。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中药进行调理。
穴位按摩:触摸健康的艺术
中医认为,穴位按摩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改善脾胃功能。特别是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四横指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骨最高点上方三横指处)等穴位,通过每日轻柔按摩,不仅能够促进脾胃的健康,还能帮助缓解便秘和肠胃不适。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我调理方法,可每日坚持,以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采纳中医调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脾虚型肥胖状况。这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但长期来看,这种综合调理方法将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