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绕口令(肥胖顺口溜)
捧腹大笑20句减肥搞笑文案,缓解减肥压力!
减肥是众多想要保持健康的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但有时候减肥可能会变得沉闷单调。为了缓解这种无聊的状态,以下提供了20句减肥搞笑文案,希望能够让你快乐地减肥。
1. 肥胖就像绕口令,每天重复了N遍,最后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绕口令。
2. 别担心脱脂奶,它永远不会打算离开你的胃。
3. 减肥开始的一周总是平淡无味,就像吃口感奇怪的生菜。
4. 食物是人类情感的寄托,再见了我的可爱汉堡,我们下次再见。
5. 传说中减肥前期特别痛苦,后期就会删掉比较容易。
6. 恭喜您成功击败了零食的诱惑,您的牙齿撑住了您的意志。
7. 的确有一种可以让人在瞬间减去十斤的办法,没错,那就是剪下双臂。
8. 每次吃完减肥餐就想赶紧去刷牙,还好我没有变成喜欢刷牙的人。
9. 最大的缺点就是贪吃,去:前天 今天 明天 唉,都没戏。
10. 这个夏天的目标是:从欧巴变成一堆螃蟹。
11. 点击两个按钮,开启健康体重之旅!这两个按钮是:关闭淘宝和美团。
12. 减肥第28天,我的手打从一秒钟延长到了五秒钟,继续加油。
13. 激素来的那天,谁都不是好东西,包括你的胃口。
14. 当每个人都享受更丰富、美味的生活,我却在苦苦地享受芹菜的真正滋味。
15. 当生命像一套篮球游戏,你需要亲身经历才能理解为何得分对你如此重要。
16. 不吃宵夜是个不错的主意,除非你打算睡觉。
17. 自从我开始减肥以来,我发现自己的荷尔蒙变化比我的体重还要频繁。
18. 巧克力不会问你是否足够,只是不停的吸收你所有的喜好。
19. 青菜像一位慈祥的大姐,随时准备着为你打下手。
20. 别担心那些电视上的减肥广告,他们只是在告诉你市场上有更多美食。
当然,这些搞笑文案不能代表减肥真正的含义。如果你真的想要减肥,请养成健康饮食和运动的习惯。希望以上的文字能够给减肥道路上的人们带来些许快乐。
紧急提醒:戒烟吧!别熬夜了!预防心源性猝死,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到80%。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约54万人,每天有近1500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有些人从未确诊与猝死相关的疾病,却猝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的小事却是猝死的可怕诱因。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发作之前会有这些痛!
近年来,中青年猝死人数逐年增加,在心源性猝死之前的30、40分钟以内有剧烈胸痛伴大汗,临床上常见的其他症状包括:腹痛、头痛、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呕吐。当有上述症状时,需要尽快拨打120救治,保持原地不动。
诱发心脏猝死的“黑三角”是什么?
●心脏结构异常:心梗、心衰、心肌病、猝死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三高、肥胖)
●心电异常:心律失常疾病
●导火索:劳累、压力大、情绪异常、熬夜、吸烟等
如果在有前两个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人一般是不会发生猝死的,可是如果在有前两个因素的情况下,再加上后面的导火索,就会迅速引发猝死。
为什么心源性疾病和猝死有很大的关联?
劳累、身心疲惫、情绪异常(吵架、愤怒、偏执、孤僻、孤独、社交障碍)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心脏作为发动机不光得不到休息,还损耗得更厉害,并且交感神经长期兴奋还会促进血小板激活,使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加速血栓的形成。
为什么过量运动会引发猝死?
马拉松、网球、篮球、网球等强度大的运动,如果过量,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病变。人在运动后,心跳加速可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引发猝死。心脏猝死是运动员和运动相关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存在潜在心血管病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运动的益处多多,而猝死属于小概率事件,对于患者能否参加相对剧烈的运动,需要权衡利弊。多数医学学会建议在运动前筛查心血管病,以发现心脏猝死的相关疾病,以及做一个心肺加压运动实验,检测一下摄氧量和运动呼吸功能。
为什么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猝死?
由伦敦国王学院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严重精神疾病(SMI),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健康对照组高53%,长期观察其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达78%,而死亡风险也比一般人口相似年龄的人高85%。有精神疾病的人是更容易发生猝死,这受遗传、生活方式、还有服用的药物(体重代谢增加)等因素影响。所以有精神疾病的人,要更加注意合理健康的运动,并且定期体检。
预防心源性猝死要从哪些小事做起?
●规律运动
●戒烟
●控制体重
●别熬夜
●保持大便通畅
●学会应对压力
●多和别人交往
●心理愉悦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本文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顺霖
来源: 央视财经
不是所有胖子都要减肥
阅读提要:由《健康时报》社主办,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支持的“健康中国2015•营养与健康科普城市行”活动成都站圆满完成。
健康时报记者魏雅宁/文李蔚海/图
主讲专家:陈伟,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
胖人减肥,瘦人增肥,追求健康体重是人人向往的目标。但是,在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陈伟教授看来,并不是所有的胖子都需要减肥,也并不是所有的瘦子都不需要减肥。看似有点像绕口令的一句话,反映出现在很多盲目减肥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评判肥胖的真正标准是什么。
是不是肥胖不能只看体重
在一般人看来,体重大就意味着肥胖,但是,在专业医生眼中,肥胖跟体重的直接关系并不是非常大。这是为什么?陈伟教授解释说:“肥胖是以体内脂肪细胞的增多或数量的扩大,而造成体内脂肪占体重百分比的异常增高。所以,肥胖是靠脂肪来看的,而不是体重。通俗地讲,也就是看你体内的脂肪量是否超标,而不是单纯看体重有多重。”
陈伟教授前两天在门诊就碰到过这样一对母子。“妈妈带着孩子来说要减肥,因为孩子的体重有230多斤,但我给这个男孩一测,体内脂肪只有10%,典型的肌肉男,我说你根本不需要减肥。”
相反,很多看上去娇小苗条的女孩,你给她一测体内脂肪,发现居然是超标的。很多中国女性特别善于“藏肉”,四肢纤细,但肌肉很少,都是脂肪,特别是肚子,里面藏着的全是”肥油”。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应该去减肥的。
所以说,不是所有的胖子都需要减肥,也不是所有的瘦子都不需要减肥。
真胖=BMI脂肪腰围都超标
要知道自己是真胖还是假胖,陈伟建议,先用体质指数BMI粗略判断,即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人是18.5~23.9,超过24算超重,超过28算肥胖。“之所以说,BMI只能做粗略的判断,是因为这个数字它没分男女,女性BMI到了24以上,基本上能看出丰满了。但男性达到24基本看不出来,所以男性非常容易超重。我的BMI在21到22左右,但稍微多吃点,马上奔着23去了,一到23就离24不远了,所以现在我也在减重。”
BMI算完以后,还要看身体里是油多,还是肉多,这里所说的肉可是肌肉哦!测量体成分,需要仪器的帮助,在很多健身房就有,医院的减肥门诊也有。如果测出来的结果是,男性体内脂肪超过体重的25%,女性超过30%,那就“恭喜”你加入到肥胖人群的队伍了。
如果一时找不到体成分检测仪,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量腰围。这里的腰围,可不是一吸气,量那个最瘦的位置。正确的方法是,保持站立姿势,肚子放松,然后测量肋骨下缘中点到髂前上棘距离的重点,称为腰围。如果实在麻烦也可以找准肚脐眼的水平线,用尺子量一圈,称为腹围。女性超过85厘米,男同志超过90厘米,就算中心性肥胖了。
为什么要量这块呢?陈伟教授指出,别看西方人比我们的胖子多多了,但因为人种不同,肥胖的部位也不同。西方胖子多数胖在外面,一看就是腿是粗的,胳膊是粗的,肚子也是大的。但中国人一胖起来,胳膊腿是细的,但是肚子很大,这就是腹形肥胖。世界卫生组织提示中国人的腰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而它给我们的健康带来的危险也是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