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肥胖(宅家变胖)
天天宅家里,如何避免发胖?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好好吃饭 健康饮食”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2月12日讯(记者 赵秀红 欧媚)“疫情期间,很多人宅在家里,减少外出,没有心思好好吃饭。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告诉大家,疫情当下,一定要好好吃饭,要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在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赵文华建议。
赵文华解释,保证营养能够使人体的免疫细胞处于最佳的战斗状态。如果营养跟不上,不仅容易被感染,而且感染后也不易恢复。营养素对健康而言是预防、治疗和康复疾病的重要手段,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好好吃饭,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素。
如何让天天在家的孩子吃好,赵文华也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努力做到食物多样化,没有一种天然的食物能够提供孩子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要做到薯类、谷类成为膳食主体,不能不吃主食,而且要多吃粗杂粮,要保证鱼、禽、瘦猪牛羊肉、蛋类的摄入量,多吃大豆和豆制品,适当多喝奶,以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的需要。要坚持多吃蔬菜和水果,既要做到量多,也要尽可能的增加种类,要主动足量喝水,避免不渴不喝水,要控制油炸、火烤以及深度加工的食品,少吃过咸、过油、过甜、过辣的食物,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二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做到三餐有规律,会选择零食,不挑食、不偏食,会看营养标签。提倡和践行家庭分餐,或者使用公筷、公勺。三是要鼓励孩子们多参与,让孩子们参与食谱的制定,参与食物的制作,让孩子们学会做几道菜,从小学到的技能和培养的好习惯,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孩子天天在家,活动量减少,如何避免发胖?赵文华建议,一是要尽可能的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如果条件有限,不能到室外、公园、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去健身,除了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外,要创造性的在家多活动。比如原地走路、原地跑步、原地跳绳、做健身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在活动强度上要达到能够使心跳呼吸加快、出汗等中高强度水平。在活动时间上,每天累计一定要超过一个小时。二是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要控制静态行为,不要整天坐着、躺着、靠着,可以按照上学安排作息时间,每坐一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会儿。三是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儿童,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和减少食量,如适当减少主食,控制油炸和甜食等能量密度比较高的食物,适当增加高强度的活动时间,但是目前不要让孩子刻意减重。四是要经常给孩子测测身高、体重以及腰围,掌握判断标准,做到健康体重、心中有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天天宅家里,如何避免发胖?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好好吃饭 健康饮食”
【天天宅家里,如何避免发胖?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好好吃饭 健康饮食”】孩子天天在家,活动量减少,如何避免发胖?在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赵文华建议,一是要尽可能的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如果条件有限,不能到室外、公园、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去健身,除了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外,要创造性的在家多活动。在活动时间上,每天累计一定要超过一个小时。二是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要控制静态行为,不要整天坐着、躺着、靠着,可以按照上学安排作息时间,每坐一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会儿。三是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儿童,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和减少食量,如适当减少主食,控制油炸和甜食等能量密度比较高的食物,适当增加高强度的活动时间,但是目前不要让孩子刻意减重。四是要经常给孩子测测身高、体重以及腰围,掌握判断标准,做到健康体重、心中有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提醒」宅家发胖怎么办?快来看这份居家健康指南
来源:长城网
疫情当前,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大家甚至笑谈“躺着就是贡献”。没错,但长时间宅在家,手机、电脑换着玩,吃了睡,睡了吃,容易带来健康隐患。“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提高免疫能力”是主动预防的措施之一。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共同防控疫情。
健康饮食 增强免疫
科学搭配 主食可用粗粮替代
在疫情下,每个人都成为了大厨。除了保证了食物安全的前提下,市民可尝试丰富一下每一餐的搭配。专家建议,一般来说,每一餐都是由主食,肉类和蔬菜类组成。
主食方面,因为宅在家里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也会减缓,过年时期可能吃坚果类食物也会偏多,可以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白米面主食,例如放一些红薯、玉米、糙米、燕麦、藜麦等和米饭一起煮,增加纤维素摄入。肉类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超量,每一餐吃不超过半个手掌的量,红肉、白肉搭配,选择新鲜瘦肉类最好,过年吃的香肠、腊肉、扣肉则能少吃就少吃一点。蔬菜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多样化,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多种颜色,例如红色的番茄、胡萝卜,紫色的茄子,紫甘蓝;绿色的各种叶菜类,黑色的木耳、冬菇,每一顿的素菜颜色丰富一点,能摄取的微量元素就更多一点。
除了主餐之外,宅在家里缺少不了的就是零食。健康零食推荐的是原味坚果、新鲜水果及牛奶。两餐中间可以适量食用,以不影响正餐为准。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营养膳食给出六条建议: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宅在家里不等于干躺 每天半小时运动起来
除了注意搭配之外,专家建议,要注意烹调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是大多数人最难改变的。在疫情期间,饮食最好少油、少盐、少糖,酸菜鱼、烧烤、炸鸡块、奶茶,还是以后再约,因为在家宅着活动量下降,再摄入这种食物会对身体负担加重,容易感冒。专家表示,此时要以不添乱为重。
宅在家里,很多人表示睡觉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专家建议,生活习惯也要注意调整,在家宅着不等于在家躺着,最好还是保持规律的作息,在家里也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做相对应的活动,例如健身操、瑜伽、普拉提等等;家里有小孩子的,也可以动员起来,网上也能搜到很多亲子活动,每日最好能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时间,大人能保持身材,小朋友还能保护视力。最后,保证足量饮水,每日8杯水,对保持代谢也很有好处。
抗疫宅家期间怎么吃、如何运动?
一、尽量避免在室外公共场合运动,包括室内游泳。更不能参加如足球、篮球等群体性体育活动。
二、没有运动习惯的朋友,不要为了追求“健康”突然进行高强度、激烈的运动。而应该选择一些中低强度的、具有趣味性的运动形式。不仅活动了身体,还有益于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
三、居家运动应因地制宜,家里空间不大,建议做一些能够刺激到大关节、多肌群的整体功能训练,比如深蹲、弓箭步、平板支撑、开合跳、波比跳等,也可以借助弹力带、小哑铃或矿泉水瓶辅助进行力量训练。对于不了解各种运动要领的朋友,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选择合适的锻炼操课进行运动,如八段锦、瑜伽、太极、有氧操等。
四、对于长期伏案的人,可做一些肩颈腰背的功能训练,每组6至10次,重复2到4组。比如:
猫式伸展(扶椅背弓弓背,拉伸脊柱,可提高胸椎灵活性,改善肩背不适)
侧向伸展(双手上举两交叉,身体侧弯向旁拉,左右交替,可缓解腰部紧张)
五、一家人可以在客厅里做一些互动游戏,不仅活动身体,也增进感情。比如画一条线,准备一个气球,两边像打排球一样,用头顶气球。也可以两个人背对背夹一个气球,做侧向行走(螃蟹行走),锻炼下肢。
六、运动后不要立即通风,避免着凉。
这些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赶紧行动起来,不要放任自己。待疫情过后,春天来临,美美地出去呼朋唤友。
(据央视网、钱江晚报、四川新闻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