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性自汗(肥胖盗汗多属于什么体质)

老神中医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总是大汗淋漓,自汗、多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很多人有容易出汗的毛病,没有感冒,也没有慢性病,明明天气很凉快,坐在屋里不动却总是大汗淋漓,稍微一活动则出汗更为严重,这种天气不热而异常出汗的情况中医称之为自汗症。

自汗是指不因炎热、劳累、穿衣过厚、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加重的病症。自汗症多见于感冒后、肥胖、久病体虚的病人。

自汗症的病因病机:自汗症有虚有实,虚证多见气虚、阳虚之后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自汗;实证多为风热、湿热、痰饮等邪气迫汗而出。

自汗症,安静状态下出汗,运动后加重

自汗症的辨证论治:

虚证:虚证自汗,以补固为主。

1、营卫不和:

主要表现:汗出,恶风,或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肢体酸痛,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组成: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咳嗽加厚朴、杏仁,汗多加龙骨、牡蛎,心烦失眠加生地、百合、炒枣仁。

营卫不和的自汗多见于产后和感冒后

2、气虚:

主要表现:安静时汗出,微恶风,劳作后加重,平素易感冒,乏力易累,神疲倦怠,面色无华,舌苔,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加减:气虚严重,重用黄芪加党参、黄精;出汗甚,加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舌红,脉细数,合生脉饮。

气虚自汗多见于皮肤偏白的肥胖者

3、阳虚:

主要表现:时时汗出,乏力易累怕冷,肢体倦怠;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亡阳急症。

治法:温阳止汗

方药:轻者芪附汤,亡阳证用参附汤

组成:芪附汤:黄芪 黑附子; 参附汤:人参、黑附子

加减:汗出多加龙骨、牡蛎;口渴舌燥合生脉饮。

阳虚自汗多见于慢性病后期和垂危病人

实证:实证之汗以疏泻为主

1、风热:

主要表现:微汗,汗出频频,口渴咽痛,咳嗽,发热,微恶风,头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 连翘 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薄荷 甘草 芦根 桔梗

加减:咳嗽合桑菊饮;咽痛明显加玄参、生地、蒲公英;

风热自汗多见于热感冒

2、风湿

主要表现:自汗,恶风发热,身体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方药: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 黄芪 炙甘草 白术 生姜 大枣

加减:身体重痛加羌活、防风、白芷;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苏叶。

注:本方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补气扶正,防己行水祛邪,属扶正祛邪兼顾之剂。

风湿自汗多见身体酸痛

3、湿热:

主要表现:头颈部汗出,沾衣而黄,口中粘腻,口渴,身体困重,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

组成: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半夏 厚朴 竹叶 通草 滑石

加减:腹胀、大便不爽加苍术、大腹皮

湿热自汗,多见于皮肤偏黑偏红肥胖者

4、水饮

主要表现:自汗出,口不渴,小便不利,食少,心下悸,或心胸气满,或胃脘部按之辘辘有水声,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饮

方药:茯苓甘草汤合外台茯苓饮

组成:

1、茯苓甘草汤: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2、外台茯苓饮: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生姜 橘皮

加减:咳喘加杏仁、厚朴;心下按之微痛,舌苔黄合小陷胸汤。

水饮自汗多见于老慢支、老哮喘

总结:多汗、自汗多见于久病体虚、体质虚弱者,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中医的补气、温阳、固表、祛风、除湿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扩展阅读:

1、风热感冒、风热咳嗽,中医治疗指南;

2、流感季节,拒绝输液抗生素,看完这篇文章人人都会治感冒;

3、震惊!感冒居然可以诱发3000多种“不治之症”。

胖子爱出汗其实不是因为怕热,是因为气虚!

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特别爱出汗,运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天气热的时候即便是不活动,额头上的汗珠也扑簌扑簌地往下掉。这倒不是胖人有多么怕热,寻根求源是因为气虚。

气为津之主,对津液有固摄作用,能防止津液无故丢失。汗液也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汗液平常被气“封存”在人的体表之下,如果封存的力量不强,汗液就不能很好地被固摄住,自然像开闸的洪水四溢而出。

当然,除了胖人多虚外,一些大病初愈、过度劳累的人也容易气虚,自汗不止。

有个企业的老总找我看病,就是因为身体爱出虚汗。在诊室谈话的十几分钟内,他拿出纸巾不停地擦拭脖子、额头上的汗珠,而我比他多穿了一套白大褂也没觉得有多热。

观其体貌即为大腹便便,肌肤色白,容易倦怠乏力之人,当时就告诉他,这是因为身体气虚,肌表腠理不固,而致汗液肆意外泄,最根本的方法是补气。

若论补气,黄芪当属第一,同时还有敛汗的功效。明朝的医学家张景岳就称赞它:“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黄芪味甘、性微温,性味虽然温和,但效果却一点也不比人参差,而且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是最常用的补气药。

于是,我向他推荐一个补气的小验方:黄芪20克,大枣5枚,浮小麦30克,每日煎一大碗,就像喝茶一样,渴了就喝几口,补虚止汗的效果很好。方中除了黄芪外,浮小麦味甘、性凉,也具有除虚热、止虚汗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这三味药都是生活常用药,价格也不贵,像方中的君药黄芪,一斤也就40多块钱。这位老总服药一个星期,总共花费不到30块钱就把问题解决了,连连称赞这个方法神奇。

黄芪除了补气效果好外,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大剂量每天用30克以上,泡黄芪茶饮,对于体质虚胖的高血压患者,还可以降血压,有效防治中风和高血压。

现在男性应酬多了,运动少了,身体逐渐发福,体力越发不足。不少人看起来五大三粗的,但爬几层楼梯、搬几箱东西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就是气虚的表现。气主动,人不运动就不能顺应气的本性,气就得不到固养。要想让自己阳刚起来,除了用黄芪补气,关键还要多运动。

此外,黄芪性微温,补气的同时易上火,所以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或大便干燥者,不宜使用。普通人在服用黄芪前也应该先请医生诊断是何体质,是否适宜用黄芪。(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 李俊涛)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虚汗、盗汗、动不动就出汗?1味中药煲水喝,健脾补气、收敛止汗

“不知怎么回事,就像在梦里洗了个澡一样。”今年67岁的王婆婆身体状况一直保持得不错,但就是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冷不丁的出了一身的汗,每天起床都得更换被褥,让王婆婆有些烦心。

一、睡觉时虚汗频出,是怎么回事?

健康的人在高温环境下,或者进行了较激烈的运动后,汗腺分泌有所增加,这都是身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像王婆婆这样,睡觉都能出得满身大汗,那可能就是体内的阴阳平衡出现问题,引起虚汗淋漓。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当人体阴阳偏颇,脏腑功能也会随之失衡。“心主血,汗为心之液”,当心血不足或有余,均会引起病理性的出汗。如心火旺者,会心烦汗出;心气虚者,清醒时不自觉出汗;心阴虚者,会在睡觉时偷偷出汗。

一般而言,气虚所致的多汗,平日就喜欢出汗,而活动后尤甚,而阴虚导致的的多汗,通常是手心、脚心出汗,且在夜间睡觉的静止状态下也会出汗。正如王婆婆,就属于阴虚导致的多汗症。

对于老人而言,大多数人都具有阴阳极气血虚衰的体质特点,异常出汗现象更为普遍。老年人多汗症的发生,多是年老体衰,调护失宜所致。但不排除身体肥胖、不良情绪、其他疾病引起的可能。汗症成因复杂,尤其是某些异常的多汗,可能是疾病的警告信号,更要留意。

二、出汗也有学问?中医教你认识6种异常出汗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津液的疏布与代谢离不开脾的运化、肺的宣降、肝的疏泄,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的出汗量为一时性的,往往因某种外界刺激而增多,若排除是活动量、气候、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引起大量流汗,就属于异常出汗,也称之为“汗证”。

下面就给大家举几个异常出汗的例子:

1、自汗:不受早晚、活动量、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身体非常爱出汗,剧烈活动后更是汗如雨下,休息之后可以得到缓解。

2、盗汗:一般发生在夜晚熟睡时,身体大量出汗,患者往往会因汗流浃背而醒来,床单、衣服到处是汗液。

3、黄汗:正常的汗液是透明的液体,若发现汗液呈黄色,且容易沾染衣服腋窝处,可能是黄疸病的表现

4、半身汗:出汗只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病人,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

5、额汗:不论气温高低,全身除了额头之外,并无汗液。

6、头汗: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在这里,小妙要重点说一下盗汗。盗汗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状态,出现盗汗也可能预示着与6项健康风险有关:

心血管病:常盗汗的中年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升高

感染:身体抵抗感染时,会持续数周盗汗现象

甲状腺功能:夜间盗汗是甲亢的常见症状

免疫功能失调: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会引起盗汗

药物副作用:许多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之一会表现出盗汗
肿瘤:除盗汗之外,还伴有体重下降、总感到疲惫

三、虚汗不止,中医常用一味中药

上文小妙有说到,汗证与气虚有关,气为气为津之主,对津液有固摄作用。因此虚汗不止,需要“固气”。汗液犹如湖水,气犹如闸口,闸口巩固,液体自然无法溢出,汗液就能很好地被固摄住。

说到补气,最好的中药材一定有黄芪这一味。黄芪味甘、性微温,但补气效果并不比人参差,明朝医家张景岳就称赞它:“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蜜炙黄芪补中益气,可与党参为伍,主治中气不足。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可具有降血压、血糖,强心利尿与保护肝脏等作用。

日常补气,可参考一个补气的小验方:黄芪、大枣、浮小麦适量,每日煎一大碗水,把它当作水饮用,可起到补虚止汗的效果。方中浮小麦具有除虚热、止虚汗的功效。大枣可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黄芪虽好,但也容易上火,对于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或大便干燥者,并不适合这味药材,因此对于不清楚是何体质的人群来说,还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辅导下,配置药方。

脏腑即人体循环免疫系统,而汗液的分泌又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异常的出汗正是身体失调的反馈,需要及时进行有效调理,以达到身体内部巩固的效果。

#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 《出汗也有学问?中医教你认识9种异常出汗》.人民网.2020-05-11

[2] 《老年人出虚汗的中医调理》.中国保健食品[J].2016年6月

[3] 《盗汗预示的几种病》.人民网-生命时报.2017-05-10

[4] 《黄芪补气止虚汗》.健康时报.2018-08-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