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性眼病(肥胖对眼睛的危害)

华阴科协 0
文章目录:

高血压竟能引起眼病?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吴建华院长呼吁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便更好地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等器官受损,还可能导致眼睛看不见。

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高血压眼病吧。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很多高血压患者只知道吃药控制血压,但没想过高血压也会带来眼睛的病变,因而从未到眼科就诊,检查眼底。

随着病程的进展恶化,长期控制不佳的慢性高血压会引起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分为4级:

Ⅰ级 视网膜小动脉出现轻度狭窄、硬化、痉挛和变细,动脉反光增强;

Ⅱ级 小动脉呈中度硬化和狭窄,反光增强,呈铜丝状或银丝状,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症,视网膜静脉阻塞;

Ⅲ级 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伴局部收缩,视网膜有棉絮状渗出、出血和水肿;

Ⅳ级 视神经乳头(视盘)水肿并有Ⅲ级眼底的各种改变。

哪些人要警惕高血压引起的眼底病变?

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吸烟的人群、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等,应特别警惕高血压引起的眼底问题。所以有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时,应及时做眼部检查。

如何预防高血压眼病
  • 做好四点预防高血压眼病

虽然高血压对眼睛有一定危害,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多数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保持在理想的范围而且平稳,对高血压眼病的预防和恢复都有明显效果。在预防上,可以注意以下四点:

(1)控制血压

血压控制良好,能减少眼底病变的发病率。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降压药物,不规律用药会使得血压不稳定,从而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了解血压情况。

(2)生活习惯

尽量避免低头提重物,便秘时不要太用力,以免引起眼底血管出血。此外,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

(3)注意饮食

多吃蔬果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限制钠盐和脂肪的摄取,还要戒烟戒酒。

(4)控制体重

避免过于肥胖,掌握生活小细节,不要把内衣、衬衫领子系得太紧,使得颈部宽松,这样才能让大脑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

吴院长提醒,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很多高血压患者有相关家族史。因此,家族中有高血压病成员的朋友,即使在未发现血压异常时,也应定期体检,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有黑影或闪光感等,就应立即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眼底,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守护好我们的眼健康。

来源:科普中国

高血压还能引起眼部疾病!小心,严重可致失明→

在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中,多数患者都会产生眼底病变,很多人不重视,可是一旦病情加重,救治不及时,会有失明的危险。

张阿姨的视力最近每况愈下,医生让她先降血压再治眼睛的建议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多次与儿子就降血压的问题发生矛盾。最近,张阿姨的儿子带着她来到《职场健康课》节目,让医生进行现场诊断,希望给母亲的眼睛带来光明。

您知道吗,在家自己量血压,很有可能量错?为什么高血压会给眼睛带来伤害呢?高血压所引发的眼部病变在不同阶段又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血管就像橡胶管一样,正常是有弹性、软度的。心脏是人体的马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主水泵。血液的良性循环,要看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血管壁的承载能力。当血管壁出现狭窄,血液的流速就没有之前快了,通过的血量也没有以前多,心脏就要增加射血量,使出更大力气,血管壁的压力提高,血压就升高了。

高血压主要有哪些成因?

老龄、不健康饮食(盐多、喝酒)、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精神紧张。

什么是高血压眼病?

医学上称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简单讲,就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眼底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失明。

血压在什么时间测量比较准?

建议早上6-8点之间,叫清晨血压,一般情况下,以7点钟吃早餐为准,最好测量时间是早餐前、小便后。第二次最好测量时间,是在晚饭后、睡觉前。

为什么冬季血压容易上升?

冬季气温变低,由于热胀冷缩,人的血管会收缩变窄。为保证内脏主要器官供血,心脏射血量会增加,增加对血管壁的压力,从而血压会更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主要依靠拍眼底照片。当血压升高之后,根据轻重程度,会对眼底的动脉血管产生不同影响。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不同症状。

为什么从眼睛里会发现心血管的健康状态?

因为眼底血管是人体血管的末梢,全身血管的变化,都会反映在眼底血管上,并且只有眼底血管是唯一可以用仪器看到的血管。

高血压眼病怎么治疗呢?

它主要还是高血压所引发的,治疗高血压眼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压。

洋葱泡红酒可以降血压?

红酒里面含有酒精,酒精进入肝脏,代谢中产生乙醛促使肾上腺素分泌,从而使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尽量不要饮酒。

拍打人体的百会穴可以有效降血压?

百会穴在很多疾病当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仅拍打百会穴不能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

慢跑可以代替降压药?

坚持锻炼不能代替降压药,但是慢跑和降压药搭配对控制高血压非常有好处。

到了冬季应该怎么吃降压药?

天气变凉后适当增加测量血压的频率,有规律记录血压值,血压波动大时,及时告诉医生调整用药,服用降压药必须遵循医嘱。

多看绿色可以降血压

颜色改变不了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是情绪。

今天22:00,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栏目播出《冬季警惕高血压眼病》,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进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志强,为您一起解答怎样从眼睛发现心脏健康状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世界肥胖日:肥胖这种病,牵动了医院近20个科室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5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

5月9日,身高1米66的李亮(化名)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的减重联盟大型义诊现场。李亮通过一年体重减了60斤,在谈起减肥带来的改变时,他觉得感受最明显的是:“精气神比以前好多了。”

在没有减肥之前,李亮的体重曾一度高达230斤。他曾经也尝试过运动减肥,还没有跑步,只是在小区快走,走15分钟,膝盖就开始疼了。除了影响生活之外,李亮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他当时只有38岁,但餐后血糖已经达到了20多毫摩尔/升。也正是因为血糖的关系,李亮找到了中日医院的内分泌科,确诊为因肥胖并发了严重的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医生建议李亮进行手术治疗。他的两个姨都是医务人员,知道情况后也劝他接受手术治疗。

当时李亮还对手术有保留态度,希望进一步观察。2018年的春节假期,李亮连续参加了两个朋友的葬礼,都是和他同龄就发生猝死。这给了李亮很大的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深入了解手术的细节,节后他急迫地找到了减重医师孟凡强大夫进行手术治疗。

做了袖状胃切除手术之后,李亮的体重很快就降到200斤以下,现在他按照营养科大夫给他的食谱进行规律饮食,以控制好体重。除了体重减轻以外,更让李亮欣慰的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这让人喜出望外。

李亮所参加的大型义诊由中日医院多学科减重联盟举办。参加的专业有内分泌科、普外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呼吸科、消化科、肾内科、心理科、重症医学科、外科护理专业等多个科室多个专业。此次义诊由中日医院内分泌科党支部、中日医院多学科减重联盟联合主办,中日医院内分泌科党支部、普外一党支部、营养党支部、康复医学党支部协办。

义诊现场 刘昶荣摄

减肥不应该只关注体重

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是目前评价肥胖程度、进行肥胖程度分类最常用的方法,反应了某人体重和身高平方的比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根据2016年美国AACE/ACE《肥胖患者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BMI在25.0~29.9之间是超重,BMI超过30则是肥胖。因为人种的差异,我国的标准是BMI超过24就是超重,BMI超过28为肥胖。

中日医院减重多学科联盟召集人、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晓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并不是所有的肥胖患者都要进行手术治疗,李亮的情况属于肥胖比较严重的患者了。临床上对肥胖严重程度的判断不完全依据体重,而是要看肥胖引起的并发症是否严重,如果一位患者很胖,BMI可能34、35了,但他没有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表现,其面对的健康危险等级不高,“所以我们要看肥胖带来的代谢异常对全身的影响等因素。”陈晓平说。

陈晓平推荐想要减肥的患者,可以先尝试半年减掉体重的5%~10%,这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个临床研究结果。减肥要循序渐进的来,如果快速减重的话,很容易反弹也不容易坚持。

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并发

当天参与义诊的肾内科副主任卓莉医生告诉记者,肥胖除了外表看到的以外,也会加重内脏的负担,肾是水盐代谢、调节血压的器官,如果体重大了以后,肾脏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血尿、蛋白尿,甚至肾功能异常等问题。近些年,因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和肥胖相关的肾脏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卓莉说:“从临床随访效果看,如果可以控制体重,将体重减下来,相对其他需要激素和免疫制剂去治疗的慢性肾病而言,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愈后效果相对而言好一些。”

中日医院减重多学科联盟召集人、普外科医生孟凡强补充说,肥胖导致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是肥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呼吸科对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所致哮喘进行评估及诊治;肥胖导致的各种代谢异常可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心内科对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治;肥胖亦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科可对其进行针对性诊治;眼科对于肥胖及其代谢异常所致的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动脉硬化、晶体疾病等)进行诊治;妇产科对于女性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月经紊乱的病因、卵巢功能等进行评估和相关治疗;此外,还有营养科、康复科、脊柱外科等等也会有所涉及。

陈晓平医生建议首诊的肥胖患者,可以先去内分泌科就诊,让医生诊断一下是单纯性肥胖还是内分泌疾病引起的,90%的肥胖是单纯性肥胖,10%的肥胖是甲状腺疾病、下丘脑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然后再确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健康中国)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