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医院(肥胖在医院挂什么科室)

红网·红视频 0
文章目录:

“一对多”诊疗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肥胖代谢病综合门诊开诊

红网时刻新闻1月9日讯(记者 戴丹)“两周内目标减重2.5至4公斤,建议你在用药的同时,要调整饮食、科学运动,一日三餐吃了什么、每天的步数都要及时反馈,我们会进行跟踪监督。”1月9日下午3时许,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国际医疗部肥胖代谢病综合门诊,针对身体262斤的小李的问诊,多科室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发表见解,并有针对性地为他制定了减重方案。

跨学科综合门诊实施“一对多”诊疗

1月9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肥胖代谢病多学科综合门诊在医院国际医疗部正式开诊,来自减重代谢外科、内分泌科和健康管理医学中心的专家们强强联手,整合优势资源,为肥胖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综合减重方案。

23岁的小李是肥胖代谢病综合门诊开诊后接待的第一位患者。在经过各项检查后,专家组确定小伙患有原发性肥胖。“肥胖引起高血压,高压达到171,且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尿酸血症。”由于患者血压较高,医生不建议进行高强度运动,而是要求他坚持日常散步。

医生们与小刘现场建立了微信群,并叮嘱他将每天的饮食、运动打卡发布在群里,以便医生们实时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同时,专家团队每周会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反馈与点评。“将来如果体重顺利减下去了,高血压也可能会慢慢消失。”

半数以上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困扰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代谢病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减重外科主任医师朱晒红教授告诉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超重、肥胖会引起多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比例高达59.3%,近半数以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另一方面,中国肥胖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当前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

朱晒红教授还重点提到了身体质量指数(BMI),该指标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来,比值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身体肥胖程度。“通常BMI值超过24,就属于超重,超过28,就表示已处于肥胖状态,如果同步还有重度脂肪肝,建议要到医院看诊了。 ”

为改善当前跨学科综合管理缺失、个性化诊疗空白问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内分泌科和健康管理医学中心的专家们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肥胖代谢病综合门诊。

“每个科室的专长不一,内分泌科的专家可能比较擅长用药物,减重代谢外科的医生擅长用减肥的器械或者手术方法,健康管理中心就更擅长用运动或饮食的调整来为患者减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鹏洲副教授表示 ,这样一来,肥胖代谢病门诊就综合了各类减重方法,让患者得到更科学、全面、个性化的诊疗。

地坛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肥胖门诊,可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8月14日,北京地坛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肥胖及相关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该门诊可为超重、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或高血压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调养等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方案,指导规范减重。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肥胖及相关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男性超重比例为41.1%,女性为27.7%;男性肥胖比例为18.2%,女性为9.4%。肥胖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医师冯颖介绍,我国超重和肥胖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性肝病、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肥胖患者中有大量的年轻人,容易伴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患肥胖症老年人群,如果合并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多种老年病及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治疗更为困难。

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肥胖及相关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量身定制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因人施治的特点,利用中药饮片、颗粒剂、代茶饮、中医外治等多种方法内外同治,为超重及肥胖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好消息!舟山这家医院开设“肥胖门诊”,助你科学瘦身

来源:【竞舟】

近年来

一到暑假,医院的减重门诊

就挤满了前来看诊的患者

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许多高考结束的学生

选择在进入大学前前来减重

中小学生来减重的也不在少数

……

近日,舟山市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的“肥胖门诊”正式开诊,通过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处方,对肥胖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减重,抵御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影响。

记者了解到,该门诊的整治范围为超重肥胖及肥胖相关慢性疾病人群,比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医师将根据科学评估结果指导合理饮食、运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穴位埋线、中药内服、中药茶饮、中医特色外治疗法、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帮助“胖墩墩”科学减重。

有需要的市民注意了

市中医院“肥胖门诊”开放时间

为你打听来了

↓↓↓

周六上午:肥胖门诊

地点:门诊620诊室

周二晚上:中医内科门诊

时间地点:治未病中心 18:00-20:00

但在众多减重患者中

不少人对减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大家要注意了!

误区1

借助医学手段可帮助减肥?

减肥门诊经常会迎来不少苗条的姑娘,她们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再瘦一些?”“你这已经很标准了,还要减什么呢?”医生表示,再减可能会影响健康。可姑娘很执拗,说自己坚持节食减肥已经好几年,终于瘦了不少,但还不满意,希望通过中医的办法,再减掉一些。

医生提醒,过度减肥不可取,否则会引发闭经等其他健康问题。还有,即便通过医学手段,也不是想瘦多少就能瘦多少的。只要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都没有必要再减重了。

误区2

节食能减肥?

据介绍,门诊来的减肥者,90%以上的都曾采取过节食的方法,有的不吃中饭,有的不吃晚饭,即便吃饭,也吃得很少,饿了就喝水充饥。有的就更加极端了,采取辟谷的办法,接连好几天都不吃主食,只喝水。

医生提醒,这些都是误区,节食减肥一定不是科学且持久的减肥方法。节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短期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而节食因为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此外,由于人体的细胞具有记忆功能,节食会让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饥饿状态,一旦恢复饮食,细胞就会疯狂地摄取热量,导致吸收过多。

门诊中还有另一个极端的减重患者,那就是饮食方面一点也不控制,也不想运动,把减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希望用药后就能“躺瘦”。医生表示,这也是不现实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减肥,都需要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

误区3

只吃素不沾荤能减肥?

吃素减肥,也是很多肥胖者信奉的做法。

医师提醒,光吃素不能瘦,反而会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摄入100克瘦肉,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0%至1%,而米面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70%至80%,有些水果、蔬菜和奶类的碳水化合物都比瘦肉高,尤其是选择西瓜这类高GI水果,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得高,不仅不能减重,还有可能增重(GI指的是"食物葡萄糖生产指数",也称为"上升糖指数"。GI越高,糖的消化和吸收越快,糖化反应就越快)。

此外,缺少肉类的饮食方式,会让人体蛋白质缺失,长此以往不仅肌肉严重丢失,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

误区4

只吃粗杂粮能减肥?

粗杂粮不是只有纤维,还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可以用来代替部分米饭,但不可完全代替一日三餐,过多摄入无益于减肥。单一吃粗粮,一方面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另一方面不吃肉类和鸡蛋类食物,蛋白质的匮乏会让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恢复正常饮食后,就容易反弹。

营养摄入不能过于单一,均衡的饮食才是硬道理。

记者:吕雯卉

通讯员:石冰沁

部分综合: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蔡萍

本文来自【竞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