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不是判断肥胖(不是判断肥胖的指标)

医生胡侃 0
文章目录:

世界肥胖日:肥胖=肥胖症?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还需结合这3点

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肥胖防控,你我共行动。”

据国务院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将近一半的成年人和1/5的孩子出现超重或肥胖,其引发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

过于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明确指出----肥胖是一种疾病,随后在其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中也正式给与肥胖一个独立的疾病编码。

肥胖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现,肥胖会诱发多种疾病发展,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肪、肝硬化等疾病。  

更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过于肥胖,就会增加多囊卵巢综合症疾病的风险,导致不孕、月经紊乱、小腹坠痛等。

此外,代谢综合征(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骨关节炎等,都跟肥胖有关。

另外,肥胖还跟肿瘤、尿失禁等有着并联的关系。

肥胖≠肥胖症!

肥胖这个词语在日常中是一种口头禅表述,而肥胖症是医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

据BMI指数标准来评判,如果一个人的BMI指数大于23时,称为超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肥胖;当BMI大于27.5时,就称为肥胖症。

体重,并不是判断肥胖的依据

日常中多数人的意识都是超重就是肥胖,从医学角度来说,肥胖主要是脂肪堆积过多,就会导致肥胖,仅靠体重来判断是否肥胖,不符合情理。

肥胖是因为体内脂肪过多或者分布异常导致的一些疾病,但肥胖常见的一种症状就是增加体重,脂肪堆积是造成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体重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要想判断是否肥胖,医学上可以通过哪几个因素来判断?

1、体脂比

计算方法:1.2*BMI 0.23*年龄-5.4-10.8*成人体脂率,男的15%~18%,女的25%~28%。当女性体脂肪率大于30%,男性的体脂率大于25%,均属于肥胖。

2、重量

重量只是作为一个标准重量的参考价值。

计算方法:重量=(高度-100*0.9)。普通人的体重都是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得出,如果超过标准体重10%,就属于超重,超过30%,就属于肥胖。

肥胖程度根据重量值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BMI

肥不肥胖主要由身高和体重来决定,体重并不是判断是否肥胖的标准。

BMI指数会使得数据更全面,进而检测出来是否肥胖更精准。计算公式:BMI=(身高体重)/2,得出体重指数在23的时候属于超重,大于25的属于肥胖。

肥胖症,该如何治疗?

由于肥胖症可以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症,要针对性治疗,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导致的情况不一,所以治疗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而对于超重者可以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减肥,但效果不理想。

一个人肥胖程度越高,饥饿感就会越高,让他们对饮食的控制欲就会下降,在运动中需要承受的体力也会随时增加,这类患者如果要减肥,要进行相关手术。

值得一提,饮食运动疗法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若没有饮食运动疗法来作为前提,单纯依靠药物减肥,一般无法达到减肥目的,或许即便体重下降后也容易出现反弹。

因此,充分合理的饮食、运动以及行为治疗,才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同时也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 营养学报, 2004, 26(1):1-4.

【2】傅祖植.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内分泌代谢疾病(5)[J]. 新医学, 2003, 34(9):580-582.

判断你是否肥胖,体重不是衡量的标准

文/营养师陈倩!

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想要去减肥,不控制饮食,只加大运动量来使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后觉得自己减得这么快多吃点应该没事,然后体重就又回弹回来,甚至比之前还多。

其实,减肥并不单纯是体重下降了,减肥是减掉身体中的脂肪,而有时体重的下降是水分的流失。所以,要分清体重下降和减肥的区别。

体型胖瘦和体重大小有关系么?‍

事实上,体型的胖瘦程度和体重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有些人体重很大,但他的肌肉很多,就显得身材很好。这样的人并不需要去减肥,而是去维护好自己的身材就可以了。如果这时还仅仅把体重大当成了自己很胖,那减掉的就是肌肉和水分,对身体健康是很不友好的。

怎样判断是否肥胖‍?

人体体重是有好几个组织构成的,比如骨骼,肌肉,水分,脂肪等。而肥胖是和脂肪有关的。所以,体重大,不一定是因为脂肪多也有可能是骨架比较大比较沉,肌肉比较沉等等。

因此,体重的大小并不是衡量肥胖的标准。那么怎么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根据标准体重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超重就和标准体重进行计算,然后把算出来的百分数和数值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正常身材是在标准体重的10%之内浮动,超出10%就是超重,大于20%,就是肥胖,需要控制饮食加运动来改善身材了。

骨架比较大的人群自身的体重本身就比较沉,如果单单只是用这个标准,那就不太准确了。所以,减重不如减脂,把多余的脂肪减掉,就会拥有完美身材。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再考虑是否需要减肥。

超重肥胖的人,如何锻炼拥有完美身材?‍

1.控制好每日的能量摄入

减肥的本质就是输出大于摄入,这样就会留出热量缺口,达到减肥的目的。所以在吃饭的时候需要计算一下自己所吃的食物热量有多少,一般选择低热量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都要吃到。碳水化合物可以选择粗粮,饱腹感强热量还少。蛋白质一般选择牛肉和鸡胸肉。脂类选择优质脂肪,可以多吃坚果类。

每天都有一个量,不吃多也不吃少,保证每天的能量供应,不超过身体的代谢需要,留出热量缺口,并且加上适当的运动来减肥就可以了。

2.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助于身体中脂肪的燃烧,可以起到减肥的功效,但是不能运动过度,免得肌肉跟着流失。有氧运动包括慢跑,跳绳,游泳等。减肥的同时可以提高体能,加强心肺功能,整个人会越来越有精气神。

3.力量训练也很重要

有氧运动虽然可以帮助减脂,但要想提高基础代谢率就需要加入力量训练。不加入力量训练的减肥,身体虽然会瘦,但会感觉虚弱和无力。

而力量训练可以带动全身各个组织进行运动,提高新陈代谢,使身体强劲有力,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比如可以举哑铃,分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即可。

不能为了减肥而运动过度,过度运动不仅不会减肥,还会使身体受到损伤。另外在减脂期间心情一定要稳定,不能因为昨天掉秤了今天没掉就心情不好,这样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减脂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直到放弃减脂。

有时不掉秤是因为身体在保护自己,这时来一顿欺骗餐,那脂肪就会听话的消失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营养师陈倩

有的人没有超重,却判定为肥胖,为什么?

来源:【健康湖北】

1

肥胖的评估指标

肥胖程度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m)²。其中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判定标准为: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腹型肥胖的判定

而BMI又不能完全准确的评判是否肥胖,腰围是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另一指标,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那么我们该如何正常测量腰围呢?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我国腹型肥胖的判定标准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 ≥85cm。

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体型呈“苹果型”。

3

内脏脂肪和腹型肥胖的关系

还有一个评价肥胖的名词就是内脏脂肪。而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是内脏脂肪超标。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上,尤其是肚子比较大,是内脏脂肪沉积造成的,俗称“将军肚”,这种人的体型称为苹果形体型;而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下,臀部脂肪比较多,是由于皮下脂肪沉积所至,又称为梨形体型;很多人认为体重正常,内脏脂肪就不会超标,其实不然。研究数据显示,体重正常或偏低(BMI

4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哪些呢?

可能是遗产因素、代谢紊乱、药物导致,但绝大多数是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

5

肥胖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

首先,脂肪异常分布、过渡堆积等引起的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有害物质,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使用发生障碍,进一步增加胰岛的负担。

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超重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5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肥胖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0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可见,超重和肥胖时明显增加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

肥胖可以诱发各种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病率,而且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型卒中的病理基础,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危险因素聚集是导致缺血型卒中增高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显示,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与超重和肥胖存在正相关性。

腹型肥胖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增加胰岛素抵抗,并且还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6

合理控制饮食

控制体重和腰围,就控制了健康要塞!

需遵循减少脂肪摄入,降低总热量,复合碳水化合物代替简单碳水化合物,个体化饮食方案的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且每餐的食物总热量减少15-20%。

尽量不吃自助餐,避免暴饮暴食。在外就餐可以用开水涮菜上的油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拒绝一些不健康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肥肉或动物内脏、奶油制品或冷冻甜品、烧烤类食品和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

7

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

在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时,具体要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爱好和环境条件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游泳30分钟、跑步30分钟、做家务120分钟、打网球45分钟和骑自行车95分钟的运动效果是一样的,大约消耗300千卡的能量。

8

监测并记录体重变化

减肥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定期称量体重,给自己监督和鼓励,达到目标给自己小奖励。

记录每次体重变化,并根据体重变化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案。

9

减重可以带来哪些获益

有研究表明,降低体重就相当于降低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每降低10公斤:

降低死亡率

20~25%的全因死亡,30~4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40~45%的肥胖相关死亡

降低血压

降低10mmHg的收缩压,降低20 mmHg的舒张压

心绞痛

减少相关症状91%

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10%,降低15%的LDL,降低30%的甘油三酯,增加8%的HDL

糖尿病

减少50%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0~50%的空腹血糖,降低15%的糖化血红蛋白

点击下方图片,

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

往期回顾:

深夜街头救人!这4名“准医生”,又帅又炫!

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治痛风?

2022年6月18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目前23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你还不来吗?

本文来自【健康湖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