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起疙瘩(肥胖皮肤起小疙瘩)
吓人!27岁小伙拿饮料当水喝,手上竟密密麻麻长满……
天气越来越热了,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
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
是不是爽翻了?
但是饮料虽好,
不可贪杯哦~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风湿免疫科来了一位
27岁的病人小俊(化名)。
医生检查发现,
他右足反复溃烂,
四肢多个关节可见大大小小黄白色的疙瘩,
并且已经出现了关节畸形,
严重影响活动。
小俊双手这些黄白色的疙瘩就是痛风石,
果不其然,
一查尿酸竟高达597umol/L!
肾脏B超提示双肾椎体回声增粗增强,
已经出现了痛风肾的改变。
关节经常隐隐作痛
本以为是运动受伤
“很久以前就开始发现关节会突然隐隐作痛,以为是运动受伤,后来渐渐发现不对劲,发作越来越频繁。”小俊说,“特别后悔,当时家人也有提醒我可能是尿酸高引起的痛风,但自己一直没有在意,也没有控制饮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黄文辉主任医师指出,痛风石就是长期没控制好尿酸造成的恶果。“由于体内的尿酸水平太高,血液里溶解不下,就会慢慢地在关节、皮肤中凝结成结晶,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可不只是影响美观,它还会破坏关节和骨骼,让手脚活动不便,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对于小俊来说,必须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戒饮料、多喝水,坚持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当尿酸长期稳定达标(存在痛风石、肾脏结石的情况下,尿酸控制在300umol/L以下),痛风石可以溶解,阻止进一步的骨质破坏。
常年把饮料当水喝
引起尿酸升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严重的病变呢?
在不断的追问之下,医生得知,原来小俊“几乎不喝白开水”,从青春期开始就每天喝大量的饮料,如可乐、果汁等等!
殊不知,饮料正是引起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痛风出现年轻化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有很大关系。”据黄文辉介绍,痛风是一个跟饮食关系密切的疾病,其中,海鲜、大鱼大肉、喝酒会引起痛风,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高糖、碳酸等饮料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而痛风,简单来说,就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升高,继而引发的关节肿痛。
那么,人体内的尿酸
具体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人体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产物,经过酶的作用形成的内源性尿酸;食入的嘌呤类化合物等,经消化、吸收和酶的作用形成的外源性尿酸。
一个被忽略了的痛风元凶——果糖
果糖,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 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之一。与传统的天然糖相比,果糖最大的优势在于升糖指数低,口味和甜度也优于传统糖,只需要较少的用量,就可以拥有与其他糖类相同的甜度,进而满足味觉享受。
果糖进入人体后能转化、促进嘌呤的合成,也就说果糖的其中一种终产物就是尿酸。大量吃果糖,跟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都有关系。
那么什么食物中含果糖比较多呢?
主要是在水果和蜂蜜中,但只吃水果一般不会引起果糖摄入太多,除非大量的吃特别甜的水果, 比如夏季岭南佳果荔枝和龙眼,就可能会引起血液中尿酸过高了。
碳酸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果糖(高果糖浆) ,是常用的甜味剂,入口后给人一种爽口提神的清凉感,在口感上可以提高饮料档次。健康人每天果糖摄入量阈值为30~80g(平均40g),常规可乐每100ml中即含有糖10.6g,大量喝碳酸饮料,果糖摄入过多,尿酸显著升高也就在意料之中了。而零度可乐,虽然不含糖,但是人工甜味剂会增进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最终可能会摄入过量食物而导致肥胖,也是建议少喝的。
要降低尿酸
健康饮水饮食有学问
尿液是尿酸排出人体最为主要的形式,远离饮料,多喝水,勤排尿,白开水就是最便宜和健康的选择。正常来说,人体进出液体是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每天排尿量约为1000-2000ml,平均约1500ml,所见建议平常人每天尽量要喝够1500-1700ml。有痛风的朋友们,就更需要多饮水、多排尿了,每天建议饮水2000ml以上。我们应该养成没事多喝水的习惯,醒来喝水、睡前喝水、工作累了喝水、无聊时更应该喝水。假如你有喝茶的习惯,也可以喝一些淡茶水。
专家提醒,痛风可控可治,关键在于控制尿酸,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门诊可以帮助患者,切勿盲目相信各种偏方。
来源:信息时报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霍永宝 许咏怡
来源: 广州日报
为什么皮肤老长“小疙瘩”?医生提醒:暗示三个问题,别手欠抠掉
小书最近有一个小苦恼:她本身皮肤很好,25岁了却好像18岁一样,皮肤吹弹可破。但最近不知怎的,皮肤状态直线下滑——长了好几个米粒大小的肉疙瘩,她害怕极了,就怕是肿瘤。
去医院查过后,医生告诉她是软疣,她这才放松警惕,但小肉粒凸出皮肤,小书总会无意识地用手去抠,这样会不会引起恶变呢?
在生活中,皮肤上长疙瘩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遇到过,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这些疙瘩的存在是令人非常不悦的,于是就有人忍不住想抠掉,但是又害怕抠掉会影响健康。那么,皮肤上出现的肉疙瘩究竟是什么呢?
中老年最常见:皮赘
对于体型较胖的中老年人和孕期女性来说,皮赘是常见的肉疙瘩。孕期的女性除了体型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皮肤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肚皮上容易长妊娠纹,在颈脖或腋下等皮肤皱褶处还可能会出现米粒大小的肉色疙瘩,其实这就是皮赘。
皮赘的发生并不是外来感染引起的,所以不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不过爱美的人会觉得这些肉疙瘩不太好看而已。对于孕妇来说,如果产后体型恢复得好,可能这些肉疙瘩会自行消失。如果没有消失,而自己又实在不想看见它们,可以选择去医院进行激光灼烧或做个小手术就能轻松搞定。
HPV引起的:丝状疣
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颜色看起来是粉嫩的,跟肤色差不多,样子跟金针菇长得很像,通常在眼睑、脖子等皮肤比较薄的位置容易长这种疙瘩。
由于丝状疣这种疙瘩看起来比较柔弱,有的患者会忍不住试图抠掉这些疙瘩,结果发现想抠下来真的太疼了,而且没多久又会再次长出来。其实丝状疣这种疙瘩的一般数量不多,可以到医院进行激光灼烧或液氮冷冻,既快捷又安全。
会传染的疙瘩:软疣
传染性软疣属于比较光滑的肉疙瘩,疙瘩中央有点凹陷,稍微挤一下可能出现乳酪样的物质,软疣通常是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也能从身体的一个部位传染到另外一个部位。这种疙瘩即使不理它,通常也会在6-9个月自然消退。不过,由于这种小疙瘩具有传染性,最好还是去医院的皮肤科进行治疗,消除后患。
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发生在驱赶、腹腔、四肢等部位,大小不一,脂肪瘤是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的,并被纤维条索将瘤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叶。身材肥胖的人很容易长脂肪瘤这种疙瘩,还有爱吃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也容易长出脂肪瘤。
大部分脂肪瘤都没有任何症状,只要不影响健康,多数都不需要治疗,脂肪瘤这种疙瘩大多数发展缓慢,长到一定阶段后通常就不会再生长了。不过,也有一些脂肪瘤是主要注意的,因为有恶变的可能,特别是长在身体深部的脂肪瘤恶变的可能性更大。
判断脂肪瘤是否会恶变,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看脂肪瘤的生长速度,如果脂肪瘤在短时间内生长加速,相比之前大了好多倍,那么可能是恶变的表现;其次可以摸脂肪瘤疙瘩的规则和形状来判断,如果疙瘩的边缘不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一般来说就是恶性肿瘤;最后看脂肪瘤疙瘩表面有没有溃烂,如果脂肪瘤发生了溃烂,有可能是发生了恶变。
异常痣
我们身上还有一种常见的疙瘩,那就是痣,通常情况下,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一般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有些痣,形态异常,容易因磨损、感染、外伤等而发生恶变,最有可能是恶变成黑色素瘤,这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那么,怎么判断痣是否出现了恶变呢?
如果发现痣的体积或面积突然增大;近期痣的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变黑、变深;痣上突然破溃出血;痣四周两厘米内出现很多新长的小黑点,专业叫做“卫星灶”。这些异常痣都有可能是癌变的征兆,需要引起注意。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一种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皮肤病,也就是说皮肤受到损伤后,在愈合过程不停滞,导致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的组织不断浸润性生长。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中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
瘢痕疙瘩会又痛又痒,严重时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最关键的是瘢痕疙瘩容易破溃、感染,如果皮肤反复破溃,就容易发生恶变,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瘢痕癌。瘢痕疙瘩也会隐匿发病,并不是只有很大的伤口愈合才会发生, 有时候像毛囊炎这种普通的炎症也有诱发瘢痕疙瘩的风险。
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后背、四肢、耳垂等部位,目前,治疗瘢痕疙瘩主要是通过手术、药物注射、放疗等手段。
看来身上长出的疙瘩不能草率处理,千万不要去抠疙瘩,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医院,让医生来诊断和治疗。#清风计划##肿瘤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脂肪瘤多为良性 但长这里要谨慎》.广州日报.2019-01-17
[2]《愈合伤口长疙瘩,这种皮肤肿瘤可能癌变》.科技日报.2019-04-11
[3]郑必强.身上的“疙瘩”,别轻视[J].抗癌,2017,30(4): 9-10.
皮肤长了肉疙瘩,不痛不痒,或暗示了4个毛病,及早检查更安心
前两天,小艾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最近我的脖子上长了好几颗小小的肉疙瘩,好难看啊,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会不会得什么癌症的?要不要切掉?”
这位读者的三连问可能也是众多患者的疑问,不要着急,今天小艾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肉疙瘩”,这些小肉疙瘩不仅影响皮肤的外观,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那么这些小肉疙瘩到底是什么?可能与这4种疾病有关:
- 1.疣
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是皮肤表面的一种赘生物,种类包括丝状疣、传染性软疣等。
丝状疣,是寻常疣的特殊类型,主要是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它的外观颜色和肤色差不多,形状像一个小小的金针菇,多长在皮肤薄弱部位,例如眼睑,脖子等。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传染性疣病毒引起、外表面比较光滑、中央稍微凹陷的肉疙瘩。它不仅有传染性,还可以在身体各部位之间扩散,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虽然疣不是严重性疾病,但如果长期不治疗,有可能发生癌变。
- 2.皮赘
皮赘是一种多长于腋下,颈脖,躯干和乳房下部等皮肤褶皱部位,外表如米粒般大小的肉色小疙瘩,它多出现在怀孕女性和体型较肥胖的中年老人身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赘容易由一个很小的柔软肿块变成肉色皮块依附在皮肤的表皮。若皮肤不断受到外界的摩擦,容易产生疼痛感。
- 3.皮脂腺瘤
皮脂腺瘤主要是由毛囊阻塞或毛囊代谢物异常出现淤积引起的,当身体内的毒素无法排出就会堆积在毛孔中,最终撑大毛孔形成“肉疙瘩”。
它的外表比较光滑,一般是丘疹或结节,常发于老年人。
由于皮脂腺瘤是一种单发良性病变体,因此癌变的可能性非常低。
- 4.息肉
息肉是一种长在人体表面组织的赘生物,诱因可能和慢性刺激或遗传有关,常见的息肉有肠息肉、胆囊息肉等。
不少人担心肠道息肉会发生癌变,其实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和腺瘤性两种,非肿瘤性息肉通常不会出现癌变,但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而胆囊息肉则根据其是否会发生恶变的情况来进行手术,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不仅减少患者的创伤程度,而且有可能在术后当天就能出院。
因此,发现息肉也不要担心,息肉也分好坏,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辨别息肉的良性与恶性。
对症医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肉疙瘩”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1.治疗疣
丝状疣数量较少,一般通过液氮冷冻或激光灼烧即可去除。
而传染性软疣一般会在6~9个月后自动消退,最长的时间不会超过5年。
此外,还可以依据疣生长的部位、数量、大小以及有没有其他感染症状或治疗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医治。
- 2.皮赘通常不需要处理
皮赘不是感染性疾病,不会出现癌变,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它最多是影响皮肤的外观。
如果孕妇出现皮赘,产后恢复体型时,皮赘可能会随之消失。
当然,如果想要去掉这种难看的肉疙瘩,可以采用小手术或激光灼烧的方法。
- 3.治疗皮脂腺瘤,涂抹药膏即可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皮脂腺瘤的确切病因,但有医生表示,皮脂腺瘤是一种良性疾病通过涂抹丝状酸软膏可以治疗局部炎症。
此外,治疗皮脂腺瘤还需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不要让它受到其他刺激。
图源:人卫健康
- 4.长在体内的息肉需要及时医治
息肉不仅会出现在皮肤的表面,还可能出现在体内,例如鼻息肉、声带息肉、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阴道息肉等。
鼻息肉大多是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引起的,若鼻息肉增大后不治疗,容易导致鼻背变宽,引发耳鼻喉等器官并发疾病,甚至癌症。
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一般小于10%,但是如果出现增大或其他明显症状时,必须采取手术医治。
肉疙瘩不可怕,千万不要图一时美丽,着急用手去抠,但也不能忽视。如果身体在不明情况的状态下出现异常的“肉疙瘩”,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医治,避免出现病变,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治疗“肉疙瘩”还需要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皮肤年轻的状态。#清风计划##谣零零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 《肠息肉会不会癌变?》.健康时报.2019-12-09
[2]《1厘米的胆囊息肉咋办?》.健康时报.2020-08-04
[3]《皮肤上的“小肉疙瘩”很常见,长在这位置的会病变,一定要治疗切除》.Triste.2020-12-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