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心脏累(肥胖 心脏)
肥胖:心脏的“沉重负担”
肥胖可不只是身材走样那么简单,它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
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过多的脂肪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就迫使心脏需增强心肌收缩,使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心脏会逐渐变得肥大。就如同一个原本只能承载一定重量的机器,突然被要求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其内部结构必然会受到损害。心脏肥大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还会使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发生紊乱,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它们的不断增大和增多,动脉会变得狭窄甚至阻塞,狭窄或阻塞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引起冠心病,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则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而且,肥胖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肥胖与高血压也常常相伴相生。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血管的张力和肾脏对钠的排泄,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反过来对心脏造成损害,使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才能将血液泵出,久而久之,逐渐出现心衰。
肥胖还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的增强,炎症因子会在血管和心脏组织中积聚,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同时,肥胖者往往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种睡眠障碍会导致夜间间歇性缺氧,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在睡眠中也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积极预防和控制肥胖至关重要。应合理规划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制定规律的运动计划,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适当穿插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再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让心脏在规律的生物钟下有序工作。
西安市第九医院心血管病院一科拥有非常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开设有心血管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现有医护人员共59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5名,专业高级人才7名。本科室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心力衰竭诊治、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高血压病及心血管药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心血管病院一科开放床位120张,其中CCU床位18张,配备有先进的抢救及治疗设备,包括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呼吸机(6台)、除颤仪、心衰超滤治疗仪等各类仪器设备。
来源:心血管病院一科
审核:袁博
重度肥胖遭遇心肌炎,小伙心衰指标达正常值77倍,减重MDT团队帮他瘦身又护心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常宇
重度肥胖患者遭遇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进程加快,相关指标达正常值上限的77倍,再不干预将面临心脏移植。一个月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减重多学科团队为26岁的蒋先生实施减重手术,3月3日复查时他已减重15公斤。
蒋先生12岁时,体重开始逐年不正常地增加,如今身高170厘米的他体重达125公斤,BMI指数为43.3,属于重度肥胖。2019年他曾患病毒性心肌炎,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而重度肥胖进一步加重了心脏负荷,加速了心力衰竭进程。今年,蒋先生在心血管内科复查时发现,反映心衰程度的指标已经达到正常值上限的77倍,面临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长此以往,难逃心脏移植的命运,医生建议他必须马上减肥。
团队手术中(同济医院供图)
“减重手术本身并不难,但考虑到蒋先生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为了患者手术安全,我们进行了多学科讨论。”接诊的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介绍,因为蒋先生病情复杂,他召集了包括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呼吸内科和临床营养等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减重MDT团队进行讨论。
讨论集中在是否必须开展手术和手术风险防控。大家认为蒋先生已经存在危及生命的肥胖问题,对于这种重度肥胖,非手术方式减肥相对缓慢、反弹率非常高,但他已经没有等待的时间,必须尽早手术减肥。但目前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情况较为严重,手术及麻醉风险大,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的风险较大,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他们为此制定了术前预康复计划,帮助他提高心肺功能。
2月8日,团队为蒋先生进行了腹腔镜垂直袖状胃切除手术,配合加速康复措施和个性化的术后饮食运动处方,蒋先生术后第一天即恢复饮水,下床步行,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
张鹏提醒,肥胖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久而久之易诱发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问题。肥胖患者抵抗力下降,也是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高风险人群。除此之外,肥胖还会给人带来多种健康威胁,包括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对于BMI已经超过32.5的中重度肥胖患者,或是超过27.5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非手术方式已经很难控制体重,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为什么总觉得心好累?心脏最怕这3件事,你却每天都在做
“心累”不仅是一种情绪,更可能是你的心脏在偷偷抗议。
有没有想过,那颗日夜不停跳动的心脏,其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强韧?
它也会累,也会发出求助信号,但往往被我们忽略。
心脏怕什么?先听它的“求救信号”
心脏是人体的核心器官,每天辛勤工作10万次,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如果心脏出现了问题,身体也会随之发出一系列的警告信号,比如:
胸闷气短:上楼梯时气喘吁吁,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心悸:心跳突然“乱了节奏”,像跑调的鼓点一样。
极度疲劳:睡了整整一晚却仍然疲惫不堪,稍微活动就累得不行。
这些信号并不是偶然发生,它们可能暗示着你的心脏正在经历“超负荷运转”。
第一件:久坐不动
现代人久坐的时间越来越长,无论是办公、玩手机还是追剧,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20%以上。
为什么久坐会对心脏如此有害呢?
久坐时,血液循环变慢,下肢的血液容易淤积,
导致静脉回流减弱,心脏需要更加卖力才能维持正常供血。
久坐还会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当动脉变得越来越窄,血液通过时就像水管被堵住一样,
需要更高的压力,这无形中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哪怕只是站起来伸展身体,也能帮助血液循环。
尝试使用站立式工作台,或在办公间隙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
心脏疾病的分期及早期识别
心脏疾病的发生并非“一夜之间”,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学上将其分为ABCD四个阶段:
A期:危险因素阶段,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这时心脏尚未发生结构性变化,但危险因素已经开始威胁心脏健康。
B期:结构性改变阶段,比如心室肥厚或心脏瓣膜病,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C期:症状性阶段,这时心衰的症状已经出现,比如气喘、乏力。
D期:终末期阶段,心衰症状加重,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或器械支持来维持生命。
早期的心脏疾病往往难以察觉,但如果能在A期或B期及早干预,就有机会避免病情发展到C期甚至D期。
定期体检和对身体信号的敏感至关重要。
比如,如果你发现自己爬楼梯比以前更容易气喘,
或者夜间经常因为咳嗽而醒来,就要警惕这些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
第二件:压力过大
“一着急,心就慌得厉害。”这不仅是心理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会显著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
这种激素在短时间内可以让我们应对危险,但如果长期分泌过多,
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工作负担大大增加。
更严重的是,慢性压力还会引发体内炎症反应,损害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
每天抽出10分钟进行冥想或深呼吸练习,帮助身体放松。
保持健康的社交圈,和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
学会情绪管理,通过运动、阅读或听音乐来缓解压力。
心脏“血管堵塞”的机制与防治
心脏最怕的一个问题是“血管堵塞”,这是一切心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
血管为什么会堵塞呢?这与一种叫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通常始于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的沉积。
LDL颗粒会附着在动脉壁上,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的LDL。
这些氧化颗粒会引发炎症反应,吸引白细胞试图清理它们,
但清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细胞”反而加速了斑块的形成。
当斑块逐渐增大,血管变得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心脏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可能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坚果、亚麻籽,
有助于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
适量运动: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骑车,可以显著降低LDL水平,同时提升HDL水平。
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和血管健康。
第三件:高盐高脂饮食
很多人习惯重口味,但殊不知,这种饮食方式正在悄悄威胁你的心脏健康。
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脂饮食则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
每天控制盐摄入量在5克以内,尽量选择天然食材,避免加工食品。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帮助降低胆固醇。
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替代油炸,比如蒸、煮、炖。
如何让心脏更强壮?
除了避免以上三件事,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保护心脏:
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降低血脂和血压。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比如动脉斑块的早期形成。
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熬夜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确保每晚7-8小时的优质睡眠。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
总结
心脏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但它也需要精心呵护。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减压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与其等到心脏发出“求救信号”,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让它跳动得更久、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