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血检(肥胖验血哪些指标会高)

心血管罗建方教授 0
文章目录:

血脂检查易受诸多因素影响,体检之前,这9点要注意

一说到体检,大家脑海里的第一个印象一定是抽血,血脂检查如今已经成为了体检项目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它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饮食方面的。

因此,在做体检抽血之前,一般都要注意一些事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是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饮食,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查之前,一般都会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影响检查结果以及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血脂检查之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抽血前三天避免高脂饮食

检查前吃很多高脂食物是会影响血脂的检查结果。

因此,建议在体检抽血之前的三天,尽量不要吃高脂高油的食物,以免影响到血脂检查出来的结果,尤其是甘油三酯。曾经也是有过患者前一天大量吃高脂高油高热量的时候,第二天抽血的时候发现血的颜色都成乳糜状了,这肯定是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

第二、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即可

像有些人本身因为血脂异常服药治疗之后,她去做复查,心里太希望验血的结果正常,所以这段时间都不吃任何油腻相关的东西,只吃蔬菜。

这种方法就类似于“作弊”。你虽然可以得到正常的检测结果,但它却不是你身体真实的化验结果。等你又恢复正常饮食之后,说不定数值就不一样了。因此,建议在验血之前的2个星期内还是保持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即可,这样可以反映出实际的血脂状况,然后医生可以判断是否有必要继续用药还是调整用药方案。

第三、抽血前一天不要喝酒

除了吃东西会影响到血脂检查,其实饮酒也是会影响到血脂浓度的,喝了酒之后,也是会明显的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酸酯的浓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的,同样会导致血脂报告结果会出现差异。

因此,建议在抽血前3天内不要大量的摄入酒类或者含酒类的饮品,一天内的话,建议是不喝酒,少量的酒都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的验血结果。

第四、至少要禁食10~12小时

在血脂检查前一天晚上不要太晚吃饭或者吃宵夜,可能大家都知道血脂检查前要空腹,但是其实这个空腹是有时间要求的。

我们知道饭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酸酯的浓度将显着增加。一般而言,餐后2至4小时血脂浓度达到最高峰,而8小时后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代谢能力,因此为了精确起见,最好在空腹10小时以上之后再做检测。当然,也不是说饿越久越好,饿久了,就会使得身体储存的脂肪被激活起来,同样也会使得甘油三酯的浓度突然升高而影响检查报告中的数值。所以饥饿时间也不宜过长,禁食10~12小时这个时间段比较合理。如果您在早上8点抽血,那么,就是晚上8点以后不要再吃东西,可以少量饮水,当然晚上10点之后也不建议再喝水了。

另外,像血脂检查报告中的那个正常的参考范围,其实也是基于禁食时间约12小时的结果。因此,只有严格按照禁食时间的要求,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结果,并与标准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第五、早上一定要空腹,就算是喝白粥也不行

有些人在体检前怕长时间饿了会头晕,所以他在家里喝了一点粥顶一顶肚子,虽然粥只是碳水,但是它也是可能会影响到脂质代谢的。

在人体中,脂质,糖和蛋白质,这三个主要代谢系统相互影响着的。除油脂外,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也会引起血脂水平的变化。例如,在抽血钱,多吃糖也会导致甘油三酸酯水平升高。在抽血前的12小时内,除了少量的水外,所有食物都不能食用,以确保绝对的空腹状态,得到最贴近本身的血脂检查结果。

第六、如果运动了或者跑动了一下,建议休息5分钟后再取血

除了吃的喝的,身体一些运动,甚至只是小跑一下,都可能会对血脂有一定影响。

身体所处于的不同的位置,对于血脂的浓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站立5分钟的话,会使得血脂浓度提高大概5%,如果站立15分钟,可提高16%,所以,建议在抽血前建议让自己安静休息5~10分钟,再去抽血。

第七、如果身体有一些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建议改期去体检。

血脂水平会随着某些生理和病理状况而变化,例如感冒或者创伤,急性感染,发烧,心肌梗塞,女生的月经期,怀孕等等都可能会有影响。特别是在急性感染期间,血脂结果可能会变化的更明显。

因此,建议如果感冒了,或者有炎症,或者发烧的,在身体好转后再去抽血检查。另外像在生理期、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一般来说各项验血结果都会升高的,所以建议是生理期后去抽血或者哺乳期结束后3个月再去抽血化验。

第八、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还是要找专科医生解读报告

一般人拿到体检报告,都喜欢自己对照结果来研究,这个正常参考值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群是有参考意义的,但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有三高,或者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建议还是要咨询专科医生,每个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都不同,血脂的标准值也不同。它不能一概而论的。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例,对于正常人或心血管低风险人群来说,参考值是在标准范围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患者来说,可能这个数值就太高了,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降到更低的范围之内。如果同时还合并多种高危因素,例如糖尿病和肥胖症,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还要降到80mg/dl之内。

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有其他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要请专业的心内科医生来解读报告,将根据您的身体情况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然后根据分层情况确定降血脂的治疗的目标值。

第九、就算报告有异常,也不要自己紧张各种乱用药

有些人拿到了报告发现血脂有问题,就各种担心,各处询问该吃什么药,然后自己去买药吃。这个是不可取的,像遇到血脂异常的情况,至少要有两次血脂检查,才能判断是否有高脂血症。前面提及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到血脂的结果,尤其是甘油三酯,像有些人的验血结果可能刚刚超过那个参考值,建议是隔一周,再到同一个医院做一下抽血复查,不建议换医院去检查,尽量避免由于实验室差异造成一些假象。

一般来说,出现血脂异常,建议先做饮食控制,减肥,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一个月之后再做复查,如果已经正常了就不用药物治疗,如果还是异常,再做药物干预。#高血脂# #体检# #抽血# #血液检查# #健康科普排位赛#

这8项抽血检查,直接决定肾病患者如何用药及疗效,必须搞清楚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怀疑自己患有肾病,或者已经确定患有肾病,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前,都需要到肾内科作全面化验及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是哪一种肾病并指导进一步治疗。首先必须做尿液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蛋白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其次还需要做肾脏彩超或CT等检查。做尿液检查,主要是为了看尿中为哪一种蛋白(大分子或小分子?)及24小时尿蛋白总量到底有多少(少量、中等量或大量蛋白尿?);做肾脏彩超与CT检查,主要是为了看肾脏大小与结构及肾脏功能情况。

除了如上尿液、彩超与CT检查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化验,这就是今天笔者将要谈到的重点,即抽血检查。肾病患者抽血后的化验检查结果,不仅能帮助最终明确诊断,还将直接决定后续如何用药及治疗效果。

下面这八项抽血检查,肾科大夫及肾病患者必须搞清楚。

1.肾功能

抽血化验检查项目中第一重要的是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ysc)等,其中最能反映肾功能是血肌酐(SCr),并可根据血肌酐值,结合患者的身高与体重、24小时尿量及尿肌酐,算出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

根据如上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病史、肾脏彩超及CT情况,可作出肾功能完全正常、肾衰竭、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脏病分期的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与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2.血浆白蛋白

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浆白蛋白:肾病综合征(包括膜性肾病及微小病变肾病等)会出现低血浆白蛋白、慢性肾脏病合并营养不良会出现低血浆白蛋白、肾病合并肝硬化也会出现低血浆白蛋白等等。如若血浆白蛋白低至30g/L以下,同时伴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就可以作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确定为肾病综合征之后,一般来说其治疗会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另外,如果是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的肾病综合征,需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以抗凝治疗;确诊为膜性肾病的肾病综合征,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就应该加用如上抗凝药物。而慢性肾衰竭患者如若合并有低血浆白蛋白,多提示预后不良。即血浆白蛋白这一检测结果,不仅是诊断所需,也是治疗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判断预后的一项化验指标。

3.血脂水平

抽血检测血脂水平,其项目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等。不管是何种肾病,都可能合并有血脂异常,尤其见于肾病综合征、肥胖相关肾小球病及糖尿病肾病等。

其中诊断肾病综合征所说的“三高一低”就包括高脂血症,主要指的总胆固醇升高。虽说肾病综合征患者通常合并有高脂血症,但是高脂血症并非肾病综合征诊断必备条件。而血脂水平异常主要为治疗提供依据,选择他汀类降脂药,不仅可以降血脂,它还能降低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

4.血C3值

抽血检查血C3是肾病患者必做的一项化验,绝大多数肾病患者的血C3值都应该是正常的。一旦发现肾病患者的血C3低于正常,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号。

这是因为,出现血C3低下的肾脏疾病并不多,主要见于这三种肾病:一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即急性肾炎,99%可完全治愈);二是狼疮性肾炎(且多处于“狼疮”活动期,及时治疗效果好);三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一种非常难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预后差)。

当见到血C3低下时,需结果其它情况及相关检查,明确是如上三种疾病的哪一种,然后就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5.IgA/C3比值

肾病患者都会抽血查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及IgE等,其中血IgA值与IgA肾病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密切相关。既往认为血清IgA>350mg/dL是IgA肾病的诊断标志,后来研究发现IgA/C3值比单纯血清IgA对诊断IgA肾病更有帮助。

如果将IgA/C3截点定在≥2.1,其诊断灵敏度约为77%,特异性约为67%;如果将IgA/C3截点定在≥3.2,其诊断灵敏度下降,但是其特异性升高。IgA/C3这一比值还可以作为IgA肾病之病情转归的预测因子。

然而,确诊IgA肾病仍然以肾穿刺活检为金标准。IgA/C3这一检测结果可作为重要参考,并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

6.抗M型磷酯酶A2受体抗体

现如今绝大多数医院的检验科都能做抗M型磷酯酶A2受体抗体(PLA2R抗体)检测,这可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指标,因为在已知的特发性膜性肾病中,PLA2R抗体阳性率约为70-80%。在对膜性肾病的用药治疗时,血清PLA2R抗体水平下降常先于尿蛋白减少。

因此,PLA2R抗体这一检测项目,不仅为膜性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而且为判断疗效提供参考。但是,PLA2R抗体这一检测仍然不能完全替代肾穿刺活检。

7.乙肝两对半

发现患有肾病,一般来说,医生都会抽血做“乙肝两对半”检测,其目的:一方面为排除继发性肾脏病提供疑似或排除依据,比如慢性乙型肝炎会引起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另一方面可以为治疗用药防止肝脏受损提供帮助。

8.抗核抗体谱

抽血检测ANA抗体谱是肾病患者必做一检查项目,在排除继发性肾脏病中的结缔组织病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ENA检测中的Sm抗体阳性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狼疮性肾炎)特异性非常高,如若再结合抗dsDNA抗体及血C3水平,则更有利于确诊狼疮性肾炎,且可确定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以进一步指导治疗。

其它抗核抗体谱检测,分别有其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如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标志;抗SS-A与抗SS-B抗体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Scl-70抗体可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可检出抗PM-Scl抗体;等等,这些结缔组织病都可以引起肾脏损害,也应该抽血检测。

文章与《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为作者周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血糖高的人皮肤会有4种表现,若表现都占全了,建议去医院做血检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合并称为“三高”,是“富贵病”的象征。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三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年轻化。其中,高血糖症又称糖尿病,持续性高血糖和代谢紊乱不仅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状况出现。

随着生活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始了解糖尿病,例如:糖尿病患者生活中不能吃甜食等等,但是人们对糖尿病大部分的了解还是比较浅显的。

血糖高不高,皮肤先知道!皮肤出现这4处变化,可得最好做下血检

1、长小皮疹

皮肤丘疹通常出现在腰背或者腿弯处,形状多是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可以使暗红色,或者是是肉红色。这种小皮疹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问题,摸起来的手感比较硬,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会伴随有高血脂的状况,造成血脂在皮肤上沉积而形成皮疹。

2、皮肤出现瘙痒症状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多种皮肤损伤,并且皮肤损伤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皮肤瘙痒的现象。糖尿病患者体内过量的糖不仅会随皮肤排出,造成皮肤受到刺激引起皮肤瘙痒,而且由于皮肤含糖量高,造成乳酸增加,致使皮肤长期慢性脱水,出汗量减少、也会造成由于皮肤干燥而引起的皮肤瘙痒问题。

3、部分皮肤呈灰褐色

通常,这种灰褐色皮肤常见于皮肤皱纹处,主要在颈部和腋窝或身体左右两侧。这种灰褐色的皮肤看起来有点像皮肤上的污垢,但是却清洗不下来。这种症状最常见于肥胖者、使用过多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4、出现黄瘤

这里指的黄瘤是糖尿病性黄瘤,是指肘部、背部、臀部或者膝盖等位置突然出现的黄色丘疹或小丘疹,黄瘤表面偏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症状,摸起来也只是会比周围的皮肤稍硬,在医学上这种小丘疹被称为“结节”。

日常生活中,常做这些,预防糖尿病有两招

1、坚持锻炼

健康的人体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而锻炼则是增强抵抗力最实用、最实惠的方式。坚持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变得更健康。有了强壮的体魄,不仅是糖尿病,其他疾病也会绕道而行。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以及避免过度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2、健康饮食

大多数糖尿病是由暴饮暴食或吃太多糖引起的。特别是,对于肥胖者来说,患糖尿病的风险最高。由此可见,尽量做到健康、清淡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吃粗粮和新鲜的水果蔬菜,这不仅可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体内,而且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