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节食型肥胖(节食体重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一胖就节食?有些肥胖查明病因更重要

肥胖不只带来身材焦虑,还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高血脂、乳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有小肚腩就是发胖吗

评价是否肥胖、肥胖的程度需要结合多个方面来综合判定,生活中可采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进行简单评估。

成年人BMI肥胖界值如下:

·BMI于18.5~23.9 kg/m2为正常;

·BMI于24~27.9 kg/m2为超重;

·BMI≥28 kg/m2为肥胖。

成年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肥胖是不是病

首先,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慢性病,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预防、筛查、治疗。

其次,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比较常见,很可能就是胡吃海喝、不爱运动的结果;而继发性肥胖可能是由内分泌疾病或服用药物等导致。

①引起继发性肥胖的内分泌疾病

下丘脑性肥胖、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库欣综合征、胰岛素瘤、性腺功能减退症等。

②引起继发性肥胖的药物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吡格列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阿替洛尔、己烯雌酚、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等。

因此,肥胖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发胖就盲目节食减肥,及时查明原因更重要。

为什么不推荐节食减肥

节食减肥易反弹。节食减肥完一旦恢复正常饮食,此时被长期抑制的脂肪细胞,就像紧绷的弹簧恢复原来的弹性一样加速扩张,脂肪又迅速堆积起来。

过度节食伤脏器。少吃甚至不吃的过度节食虽有减重的效果,但人体也会缺乏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从而导致身体虚弱、脏器衰老。

越节食也越健忘。大脑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脂肪。吃得过少,体内脂肪摄入量和存贮量不足,机体营养匮乏,会直接影响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健忘。

膳食干预的正确方式

超重和肥胖者需要调整膳食方案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合理的膳食方案包括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

限制总能量摄入

①建议肥胖男性能量摄入为1500~1800 kcal/d,肥胖女性为1200~1500 kcal/d;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5%~20%、50%~55%和30%以下。

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结构

①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含复杂糖类(如谷类);②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在保证充足蔬菜摄入的前提下,增加深色蔬菜摄入;③避免进食油炸食物,尽量采用蒸、煮、炖的烹调方法。

控制油、盐、糖和酒精等摄入

①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g,烹饪油不超过25~30g,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②戒烟戒酒;③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减少含糖饮料摄入,鼓励足量饮水。

不饿肚子的减肥方式--运动

超重或肥胖患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根据个性化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采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为主,还可以通过变换运动方式或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动收益。

儿童青少年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中高强度、全身性有氧运动至少150min,每天运动30~60min,每周运动4~7天。

抗阻运动:3~4次/周,隔天进行。

成年人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适当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至少150min,每周3~5天。

抗阻运动:2~3次/周,隔天进行。

老年人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150min,最好每天运动30~90min,每周运动3~7天,总共达到200~300min/周。

抗阻运动:2次/周,隔天进行,加强平衡锻炼。

孕产妇

有氧运动:每天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15~30min,每周运动3~5天,以步行、游泳、水中运动为主。

抗阻运动:2次/周,隔天进行。

肥胖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也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经评估有明显胰岛素抵抗,或其他相关代谢异常,可考虑用药。另外,对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

被忽略的心理支持

超重、肥胖或减重失败等经历会带来自卑、自责等负面心理感受,易诱发焦虑、抑郁障碍等精神异常,会进一步加重肥胖患者的过量进食行为。

此外,减重所引起的能量储备降低和负平衡也会使中枢和外周调节因素发生改变,导致减重者食欲的增加和能量消耗的减少,从而使减重成功后容易复重。

因此,建议肥胖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培养并投入兴趣爱好,以缓解减肥压力或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在肥胖治疗中应包括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对相关精神疾患(如焦虑、抑郁等)的针对性治疗。

来源: 吉林12320

过度节食可能饿出脂肪肝

喜欢熬夜的年轻人,经常把“爆肝”“肝不动了”当口头禅。其实,减肥太猛、不吃早饭、过量饮酒等坏习惯,同样可能成为“肝脏杀手”。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普通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5%。

BMI18,竟也得了脂肪肝

张先生平日工作繁忙,三餐不规律,应酬也很多,没时间运动,体重一年里就长了十几公斤,BMI指数(一般指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数值达到了34!在华山医院的消化科脂肪肝与肝功能异常专病门诊,张先生告诉接诊的潘亦达医生,他特别容易乏力疲劳,吃饱饭就很困,而且经常腹胀,有时还反酸,大便不成形,但因为忙也一直没有重视,最近医院体检,查出了“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胃食管反流病”。

“肥胖人群约半数有轻度脂肪肝,但在重度肥胖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潘亦达医生告诉记者,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和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脂肪肝绝对不是肥胖者的专利。

28岁的李女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工作,也是一名脂肪肝患者,但她的BMI数值只有18!

李女士说,自己身高165cm,原先体重有58kg,按理说是比较理想的体型了,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太胖,也加入了减重大军。她每天只吃两顿,每顿基本上以水果、奶昔、少量肉类和鸡蛋为主。3个多月的坚持后,体重减到了50kg。随后她出现乏力、月经紊乱的情况,到医院一查,腹部B超提示轻度脂肪肝,肝功能、激素多项指标也出现异常。

有部分人的脂肪肝是由于过度节食“饿”出来的。潘医生说,由于过度节食减肥,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者比例失调,比如李女士就存在高果糖低蛋白饮食,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导致肝内甘油三酯无法转运堆积在肝内,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脂肪肝需不需要治疗?

为什么随着年纪上升,体检单上提示“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了?潘医生告诉记者,正常的人肝组织就含有少量的脂肪,一般在肝重量的3%~5%左右,当脂肪超过5%的时候,就可称为脂肪肝。在过去,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富贵病”,不需要治疗。后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慢慢了解到,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都比正常肝脏脆弱,更容易受到酒精、药物和病毒感染的伤害,所以脂肪肝是需要治疗的。

潘医生说,门诊大部分患者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这类脂肪肝按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逐渐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单纯性脂肪肝危害度相对较小,临床上约75%的脂肪肝患者处于该阶段。剩余约25%的患者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这类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而4%左右的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肝癌。可以说,脂肪肝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病,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脂肪肝可以被逆转吗?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但脂肪肝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若出现重度纤维化乃至肝硬化,逆转相对困难。正如一辆开往悬崖的“汽车”,如果及时发现和干预,踩下“刹车”,进程可以中止,甚至还可以“倒车”,回到正常的肝脏。

长期饮酒、高糖高脂饮食(也包括高果糖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以及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相关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同时存在;常合并脂肪代谢异常,还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胃食管返流、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华山医院消化科开设了脂肪肝与肝功能异常专病,就遇到了不少合并其他疾病的脂肪肝患者。

对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的患者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增强运动、减重、改善生活作息等方式做到完全消除。潘医生强调,要想预防及改善脂肪肝,就要禁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补充优质蛋白,减少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零食饮料。

作者:左妍

来源: 新民晚报

250斤男子节食减肥险丧命 医生:肥胖者要当心酮症酸中毒

医护团队为患者进行抢救。

红网时刻1月14日讯(通讯员 刘锦文 罗盘)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小王今年23岁,身高169cm,体重250多斤。为了减肥,他开始节食。3天前,他感觉自己出现呼吸急促、乏力、头晕,在附近诊所输液2天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一直在慢慢加重。直到今日早晨已经爬不起床,于是拨打120自救,急救车将他送到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

接诊后,急诊科医生为其检查,发现血糖高达35.3mmol/L(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5.6mmol/L,小王超出上限6倍),医生判断小王出现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情况非常危急,立即转到重症监护室请内分泌科专家会诊进行治疗。

接诊的急诊科医生回忆:“小王到诊室的时候讲话有气无力的,而且气急很明显,随时有休克的可能。这个病相当凶险,致死率极高,如果拖延治疗,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湖南航天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文介绍,肥胖者尤为受到糖尿病的“青睐”,体重“超标”人群一定要控制饮食。因为糖尿病人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利用脂肪供能产生酮体。酮体增加,患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同时出现脱水的相关症状。减轻体重的方式,一方面是肥胖病人宜减少摄入量;另一方面,建议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

夏文提醒,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加重,乏力、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呼气时出现烂苹果味(丙酮的气味)等情况时,一定需要提高警惕,第一时间测量血糖并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