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导致肥胖(雾化导致肥胖怎么治疗)
说说“雾化吸入”那些事,孩子该用或不该用雾化吸入,谁说了算?
小儿咳嗽、喘息怎么办?
前言——
现在正值隆冬季节,全国各地大部分的气温已经降至冰点以下,不久就是冬至来临。家长们怕孩子受寒感冒而将孩子“宅”在家里,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一个个感冒、发烧、咳嗽,气喘,哎,泪崩……
几天前,病房里一名3岁患儿刚刚重症肺炎初愈,不几日,妈妈又领着孩子来到门诊。我一看这不是前几天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小家伙吗?这次生病可把爸爸妈妈内心煎熬的不轻。
妈妈说:“宝宝出院几天各方面还不错,就是咳嗽没完没了,嗓子里好像总有痰堵着,是不是病没好透?”
爸爸说:“医生交代说孩子太小,不让随便用止咳药,说是咳嗽是一种保护,可是雾化吸入听人说副作用也不少”。
现在国际、国内儿科学界一再建议,不主张2岁以下及6岁前的儿童服用止咳药和感冒药(至少2岁前不服用);就像儿童应用抗生素不可滥用,以防菌群失调。于是,家长们心里一直犯嘀咕,那孩子咳嗽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一、雾化吸入大家都有话说?专家对雾化吸入的指导意见是什么?家长的问题:
其实,这些年来,雾化吸入治疗的说法来来回回反转了很久,一直争论不休,到底哪方面说法更靠谱呢?
不是说,孩子咳嗽做雾化就能好得快吗?家长带孩子看病,医生大概率会让孩子做雾化吸入,雾化治疗效果有那么“神”吗?
最近,网上又流传雾化吸入,多是激素的作用,激素谁敢用?什么肥胖、水牛背、长胡须和感染?这副作用谁不“退避三舍”?
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并不比输液反应少,黏膜吸收药物快,那是不是药物副作用也会附体?雾化吸入时什么药都可以用吗?那抗生素也能用吗?呵,现在信息如此发达,谁谁一找“度娘”就会有答案,至于准不准就不得而知了。
雾化治疗有副作用吗?
权威性的指导意见:
其实,雾化治疗并不是什么“新疗法”,更不是因为人们图方便,而从静脉输液疗法中派生出来的。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英国的医学研究就已经使用雾化疗法,作为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我国临床也开展雾化治疗呼吸道疾病有20~30年了。
为了进一步规范及合理使用儿童用药、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组织全国儿科学界委员专家讨论,先后制定了多部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的临床指南与共识,最权威的有《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这就为我们雾化吸入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为孩子的雾化治疗提供了保障及用药规范,只要我们严格把握用药指南,雾化吸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二、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的作用是什么?何谓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和灭菌用水在专业的雾化装置中,通过雾化装置将其溶解并分散成可吸入性的微小雾滴(以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通过孩子的吸入将这些雾滴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雾化吸入装置
作用是:
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直接的疗效,而且雾化吸入安全性高、 操作简便, 具有剂量可灵活调节、 应用方便等特点, 且对儿童治疗的依从性无特殊要求, 尤其适于儿科的患儿, 因而在儿科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经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雾化吸入是充分利用呼吸道开放性的特点,在孩子呼吸的空气中加入一些经过处理的、可吸入的含有药物的雾滴,来达到缓解气道痉挛、抗炎及湿化、稀薄痰液的作用。
雾化吸入的作用
三、雾化吸入治疗与静脉输液究竟有何优缺点?首先,我们还是要强调二者之间的用药途径与治疗目的不同,雾化吸入更多的是用作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因此,相对静脉输液其用药范围可能就没有静脉输液广。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液体、电解质、药物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到身体各个脏器的方法进行治疗。
近些年来,科研部门不断对雾化吸入的驱动装置加以改进,使雾化应用的药物种类增加、安全性逐渐也增强。目前主要用于小儿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而且平喘、化痰效果很明显。
1、雾化吸入方便快捷且为无创操作:
雾化吸入便于操作,在家可以选择一个超声雾化装置,在医院则选择空气压缩泵或氧气驱动雾化装置,一般不需要特殊的专业培训,即可操作。而输液则必须是专业的医护人员穿刺输液,无菌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因此一般的人是不能操作的。
雾化吸入属于无创伤性操作,孩子不太有戒备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就好于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是有创性操作,因此,孩子见到针头就会哭,不愿意输液。
2、局部雾化用药则起效快:
雾化吸入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不需要经过全身的血液循环来运输,因此药物凑效快,尤其是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用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快。
3、药物的不良反应小:
由于雾化吸入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局部用药为基础,所以,雾化治疗的用药剂量就比全身用药,即静脉输液量小很多,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足输液或口服剂量的1/10,仅此一点用药安全性就比输液好,不良反应相对少。而静脉输液是通过全身血液运输,其血药物剂量及浓度大、药物半衰期长;因此就会给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加负担。
同时,尽管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输液反应的几率也在所难免,液体中的致热源性物质(过敏、凝集、抗原等),将引起孩子突然高热、寒颤、皮肤过敏等超敏反应,严重的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这是静脉输液最大的危害。
静脉输液的风险
四、雾化吸入常用哪几类药物?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过作用是抗炎,是目前专家共识的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气道发生的炎症高反应性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常用并推荐使用吸入性激素类药物混悬液有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儿科学会将【布地奈德】定为儿童抗哮喘类药物的唯一推荐的基础药物目录中,且目前了该药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而丙酸氟替卡松仅适用于4~16岁儿童的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2、β2受体激动剂:此类药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作为支气管哮喘的短期用药,一般为4~6小时。主要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狭窄,可按需使用、在数分钟内起效。一般是将此药与激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β2受体激动剂的雾化制剂常用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两种。
3、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主要用于喘息、 咳嗽和有痰的患儿疾病。该药起效慢,但是持续时间相对于β2受体激动剂持久,因此也常与沙丁胺醇类联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联合吸入。主要雾化药物有异丙托溴铵。
4、祛痰药:这类能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或者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改善痰液转运功能的药物。主要促进呼吸道管腔内积痰排出,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目前国内雾化吸入祛痰药有两种,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不过,经过临床用药调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进行雾化吸入。通常情况下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根据个体差异,诊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选择药物
五、雾化吸入不推荐的药物有哪些?1、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中成药注射液等。尤其抗生素高度过敏的孩子,即使有皮肤过敏试验,但是,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依然有过敏的风险。中成药制剂,由于药品种类复杂,药物的副作用并没有得到确认,也是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2、氨溴索注射液国内虽有临床应用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雾化吸入的安全性评价说明,2018版将其定为【超说明书用药目录】,并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因此,安全起见,不建议超范围应用。小儿多选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
注入药物
六、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首先要将雾化装置清洁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尤其是吸入用的面罩及蒸馏器及管道,要一人一用。
2、做吸入治疗时,教会孩子保持平静,做缓慢的深呼吸,这样才有利于药物的微粒在呼吸道内尤其支气管和肺泡内沉积,尽量达到药物较好的吸收。
3、小孩子要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尽量平稳呼吸,孩子哭闹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因为药物微粒主要是通过气流的惯性将药物送达口咽部。
4、现在适合孩子年龄的面罩,给孩子戴面罩,应尽可能舒适而密闭的贴合在面部,使之药物微粒均匀的吸入且不被喷入眼睛。
5、雾化吸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如果孩子烦躁哭闹,要停止雾化吸入,或者请教医生。治疗后要给或者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要漱口或喝水,避免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6、雾化吸入也是一种医疗行为,尤其雾化吸入均为处方用药,家长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吸入。
规范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雾化吸入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呼吸道疾病,其应用方便、起效快、副作用相对静脉输液少,但是,雾化吸入的治疗需要规范用药,药物均是处方用药,因此,一定要在医生诊断明确的情况下,指导雾化治疗,且不可滥用药及随意用药。宝妈宝爸们,关于雾化知识,听听医生怎么说
雾化全称雾化吸入疗法。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机器将药物打碎成极小的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内,达到治疗的目的,天气冷了,门诊遇到太多“咳咳咳”的小孩,很多家长会问,医生,我的小孩能做雾化吗?雾化有没有什么伤害?在这里我简单的对于雾化来一次介绍。
1.雾化药物有哪些?
答:雾化药物种类繁多,大致有那么几类:湿化去痰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平喘剂等等,在儿科,通常用到的主要就是祛痰的、抗炎的和扩张气管的,通过化痰有利于痰液排出,通过扩张气管平喘,通过抗炎减轻炎症反应。
2什么时候需要雾化治疗?
答:喘息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性喉炎、咳嗽比较剧烈的,气管插管相雾化等。许多家长看到小孩一旦咳嗽就雾化治疗,这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口服一些药物控制一下。
3.雾化不是有激素吗,这样对小孩好吗?
答:现代的家长普遍认为激素对小孩不好,当然,激素也是双刃剑,短期少量使用激素对小孩几乎没有多少副作用的,长期使用激素可以引起向心性肥胖,钙的缺失等,雾化治疗时通常很少量的药物,而且直达肺部,,也有一部分未吸入肺部在雾化时逃逸,所以这些少之又少的激素对患儿来说没有多少副作用。
4.雾化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答:患儿雾化前不要给患儿涂抹油性面霜,进食1小时再雾化,避免雾化引起呕吐不适等,雾化时尽量雾化面罩贴合面部,做完雾化,宝宝及时漱口,清洗脸部,避免药物残留。
5.怎么让小孩配合雾化治疗?
答:好多宝宝雾化时不能配合,表现出哭闹不安,不配合,这时有些家长会强制性让患儿吸入雾化,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小孩再哭闹中雾化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浪费了好多药物,在小孩不能配合时尽可能分散小孩注意力,比如让他看视频,照镜子。即使这样仍会有小孩不能配合,当然,原则上不建议患儿睡着时雾化,这样做效果不佳,但是实在配合不了,睡觉时雾化也是一种选择。
小结:雾化治疗意在帮助患儿减轻肺部症状,帮助患儿更快恢复病情,科学合理的雾化往往更好的帮助你的小孩恢复病情。
洗澡也会发胖?
什么?洗洗澡也会发胖?我不信!来,看过来,延安初中的学生就根据一项研究做了相关探究。
连同这个研究项目,长宁学子共有6个科技项目亮相了今年的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并获得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洗洗澡也会胖?沐浴产品中的这个成分你知道多少?
谈到肥胖的原因,人们往往联想到遗传、高热量食物和缺乏运动。延安初中学生方欣越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沐浴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并损害激素分泌,导致肥胖。受此启发,方欣越觉得可以做一个对沐浴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情况的探究。
为了了解大家使用和购买沐浴产品的习惯,方欣越使用微信小程序发布调查问卷,其中涉及大家购买习惯和对于沐浴产品的认识。接着,随机选取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四类沐浴产品(洗发水、护发素、洗面奶、沐浴露),方欣越在化学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检测,具体涉及样品制备、色谱条件、质谱条件等的设定及运用。让她惊喜的是,实验成功测得了样品成分表中没有标注的成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同类产品中,不同品牌的沐浴产品DMP含量不同。洗面奶、沐浴露的DMP含量高于洗发水、护发素。
有了研究成果,方欣越还不满足,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继续查阅资料,找到了欧盟的相关标准,欧盟委员会(EU)2018/2005:禁止含有四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DIBP)等于或大于0.1%的塑化材料用于玩具和儿童护理品。本次实验的所有产品均符合该标准;但是据欧盟REACH附录XVII(2019年1月):将邻苯二甲酸酯的管控范围,从玩具和儿童护理品扩大到所有物品中的塑化材料。方欣越说,根据实验结果,沐浴产品中的DMP成分需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好购买不含DMP的产品,或减少用量、降低使用频率。
记者了解到,方欣越是延安初中初二年级学生,平时就热爱科学。方欣越说:“对于心中的一切问号我都会想方设法地一探究竟,寻找答案。”桥梁设计、乐高机器人课程都是方欣越喜欢的课程。“我学到了丰富的科技知识,提升了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在老师们的激发和指导下,方欣越在2018-2019年完成了一项基于结构优化与人机优化的减震运输机器人研究,并制作了一台模型。之后,随着相关知识不断积累增加,又对研究报告及模型做了优化与完善,并带着最新的成果参加了2019“雏鹰杯”上海市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获得人工智能类项目初中组一等奖。
除了对沐浴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情况的探究这个项目,本次展示的还有以下五个探究项目。*
“电子香烟”油雾成分特征及其对免疫细胞的毒性探究
延安中学 杨臻霖
作品简介:
为了了解使用电子烟对身体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收集“电子香烟”的“烟油”和“烟雾”以及“传统卷烟的烟雾”加以比较分析研究,可以探明电子香烟油雾成分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电子烟对免疫细胞的危害性,并推动电子香烟危害性研究及控烟行动的开展。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电子烟油的主要成分为丙二醇、 甘油,此外还含有少量尼古丁、2,3,5-三甲基吡嗪、胡薄荷酮等;电子烟油经高温雾化之后,大量挥发性物质会从溶剂中游离出来,相比室温情况下化学成分明显增加;同时,电子烟油、雾成分可显著抑制264.7细胞的生长,毒性随其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剧;相较于电子烟油和传统卷烟烟雾而言,电子烟的烟雾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智能核桃:一种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预防设备
延安初中 金书易
作品简介:
阿尔兹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疾病。文玩核桃则是一项广受老年人喜爱的运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手转核桃”可以有效刺激手部穴位,加强大脑认知能力,对预防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有积极疗效功效。智能核桃外形与普通和核桃一样,内置运动传感器。可以主动帮助老人测量运动时间以及提醒运行。然而,单一传感器很难区分核桃的旋转和行走两种状态,我们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两种传感器,旋转时核桃会呈现自传和公转特性,对应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在不同的方向上均呈现了相关性,而行走时则没有。这个项目完成了一个的原型系统验证了智能核桃。
一管多色的反应条件研究
市三女初 卢易斐
作品简介:
这个项目来自于一次化学兴趣课上的实验。氯化铜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蓝绿色的溶液,产生水合络离子。在这之后再次加入清水,因为密度不同,液体就会分层,其中一层是清水层。每次实验,液体呈现的颜色与效果都有所不同。对此卢易斐很感兴趣,就想自己设计一个小课题,通过对照实验并控制变量,配置一定量的不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在相同温度下观察其颜色,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变色规律。再加入清水层,找出能产生一管三色的最佳配比值。
植物叶片神奇的散热特性
延安初中 曾俊陶
作品简介:
烈日暴晒下的植物叶面,有的热乎乎,有的凉爽爽,这令曾俊陶非常纳闷和好奇。带着这份好奇心,曾俊陶以植物学13个科目中的18种植物叶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散热特性研究,包括不同环境下叶片温度的测试、叶片微结构的观察以及不同散热特性与微结构之间的关联探讨。研究发现,不同植物叶片显示了不同的散热特性,其中紫苏叶、香彩雀叶、樱花叶等12种叶片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秋葵叶和乌桕叶的叶温与环境温度相当;而水稻叶、慈姑叶、水竹芋叶和蕹菜叶的叶温低于环境温度。其中蕹菜叶片其叶温远低于环境温度,温差达到-5.7℃,显示了较强的蒸腾作用和超常的散热特性,这与其叶片角质层的缺失、叶片大气孔以及气孔周围密集分布的褶皱微结构密切相关。蕹菜叶片独特的散热特性和散热微结构为我们认识植物叶片温度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启示,同时也为基于植物仿生的光电产品的散热结构设计提供了新借鉴。
绿荫停车场周边PM2.5等空气质量的探究
延安初中 陈家瑞
作品简介:
根据植物的种类,陈家瑞选择有乔木、灌木、草本绿化的停车场为采样点,以无绿化的传统停车场为空白对照组,对停车场周边的PM2.5等指标进行检测。实验采用HANDHELD 3016-IAQ粒子计数器(美国Lighthouse Worldwide Solutions公司)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段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地检测,测量时高度距离地面0.1m、1.5m。树阵、绿篱、植草砖,相较于无绿荫的停车场,能一定程度的改善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说明绿荫停车场对于改善环境有明显的效果。
记者:李晶莹
编辑:毕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