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孕视频(大肚子胖孕妇视频)

北青视频 0
文章目录:

11.96斤!一巨型婴儿降生,分娩过程惊心动魄!医生揭露原因

据成都商报消息,5月8日,州州(化名)在四川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实业街院区出生。据已退休的老助产士回忆,该院历史上最重的新生儿约5kg左右,州州或创下该院新生儿体重新记录。

州州(上)和其他新生儿对比5.98kg!产妇诞下巨婴分娩过程惊心动魄据该院主治医师张家佳介绍,州州妈今年27岁,5月8日凌晨出现了不规律宫缩、腹痛等产前状况,于早上6时许到院送入产房。州州妈刚怀孕时体重约75kg,产前达到100kg,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她曾经有过两次顺产经历,第一胎约3.5kg,第二胎约4.5kg。到院后,医生检查出州州妈的宫高约41cm,再结合腹围,预估胎儿约重5kg。

州州“如果顺产,我们担心州州妈在分娩过程中会有风险,例如产后出血,会阴三四度撕裂伤等;另外,胎儿会有风险,例如肩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医生介绍,医护团队建议州州妈剖腹产,但她经过充分考虑后选择顺产。

上午8点多,州州妈破水了,然后宫口开全,医护们不断鼓励她,指导她如何正确用力。“我们看到胎头娩出,胎儿头部明显比正常胎儿大很多。”医生说,“接下来的过程十分艰难,惊心动魄,我们全力保护,让母子平安。”

在医护的帮助下,州州妈屈膝曲髋,如有必要医护会实施耻骨联合上加压法。胎儿头部娩出后,助产士则帮助州州妈分娩机转,慢慢的,胎儿的前肩娩出,再慢慢娩出了后肩。“当看到州州顺利娩出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一上称,水墨屏显示重达5.98公斤。众医护惊呼:“这是我们见过最重的!”

为什么会出现巨大婴儿?

医生介绍,州州妈孕前体重失控,为75kg,应该控制到合适体重再怀孕;州州妈的孕期体重也未控制好,期间吃了许多面食、甜食,产前达到100kg。该院区产科主任杜彧华强调,对于孕妈妈来说,产检时医生会重点强调体重管理,依据州州妈的基础体重指数,她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在7~11kg,但是州州妈孕期长了25kg,因此超出了体重管理范围。孕期体重管理所涉及的宫内健康状况,常常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杜彧华那么孕期如何做好体重管理?杜彧华介绍,要通过饮食营养搭配和合理运动多维度地进行。我们提倡均衡膳食,即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要达到平衡。一般情况下,推荐鱼肉、瘦肉、鸡蛋等食物,含纤维素的也可以,碳水化合物不是不能吃,但要控制量。

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来说,更需听从营养科、内科医生的具体指导,做到均衡膳食、合理运动、正规产检等。做到这些,孕期体重是可控的。而一旦孕期体重失控,短期内会增加巨大婴儿发生率,增加难产、严重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等风险。长期来看,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难,巨大婴儿未来出现糖尿病、肥胖的几率会增加,继而引发更多的相关疾病。

248斤的胖女孩,因为婆婆一句话要冒险怀孕,专家都有些心疼她

248斤的胖女孩,因为婆婆一句话要冒险怀孕,专家都有些心疼她

女子发现怀孕仅4小时后生产,医生:个高体胖孕妇容易“没感觉”!

怀孕四小时生产,“大号”孕妇真的会没感觉吗?

听说过“怀胎十月”,也听说过“突如其来的分娩”,但怀孕34周竟然自己完全不知道,直到生产前4小时才发现的事,还真挺让人瞠目结舌。雯雯,这位身高体胖的36岁女士,就用她的经历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高血压住院治疗,本以为是普通病情,结果转头抱回一个四斤重的儿子——这剧情,是不是比电视连续剧还刺激?

不过,这件事让人又惊又疑:怎么可能有孕妇完全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毕竟怀胎这么久,大多数人会经历恶心、呕吐、肚子变大、胎动这些妥妥的“剧透”啊!医生的解释是:雯雯身材高大、体重较重,加上平时血压高,身体对怀孕的生理反应不敏感,所以才“毫无察觉”。乍一听这理由,好像挺有道理,但细琢磨下去,总觉得有点悬。

一个重要的细节是:雯雯整整一年没有月经。这放在大多数女性身上,恐怕早就警觉到不对劲了,但雯雯呢?直接“忽略不计”。更离谱的是,她的饮食习惯很差,爱吃高糖类食品,甚至还患有高血压,但这一年间她和家人从未怀疑过身体状况,直到医院的检查结果“重磅揭晓”。这不是没感觉,这是“没在意”吧!

当然,医生说的“胖孕妇怀孕容易没感觉”也不是完全没依据。研究显示,体重较重的人确实可能因为脂肪层较厚,导致腹部膨胀不明显,甚至胎动也没那么容易察觉。但话说回来,即便不明显,真的完全没有一丁点察觉吗?这就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日常健康管理的意识问题了。

雯雯的经历除了让人感叹“上天送子”的神奇外,更是给所有女性敲响了一个警钟:身体的异常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来月经、血压异常这些信号摆在眼前,拖了整整一年才住院治疗,这期间如果发生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后果会是什么?这次的“怀孕生产”是个惊喜,但如果不是怀孕而是某些重大疾病呢?谁能保证“剧情”还能这么圆满?

这件事也提醒了我们:健康的管理靠的不是“侥幸”,而是“日常留心”。医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孕期定期检查是常识,就算你觉得自己“没怀孕迹象”,身体有任何异常都不能“自作聪明”地忽略。比如月经不调,比如体重突然大幅变化,比如长期疲劳……这些都是身体在说“有事”,别装作没听见。雯雯这次运气好,宝宝母子平安,但她的重度子痫前期是非常危险的产科并发症,稍有不慎,喜剧就可能变成悲剧。

最后我有个疑问:在健康问题上,咱们到底该信“自己感觉没事”,还是该信医生和科学?毕竟,人类的主观“没感觉”可不等于客观“没问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