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费德肥胖(费德勒简历)

参小透 0
文章目录:

《行走距离》:当我们与压力共存时,我们在做什么?

李安导演说,电影是跟人心灵相通的一种媒介,用一些戏剧冲突或一些不常见的环境把人性的某一面揭露出来,如同建立了一个秘密通道,抵达我们的内心。

虽然被贴上喜剧的标签,却令人泪光点点。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讲述了一个重度肥胖的宅男的故事。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着我们的生活。“肥胖”不再仅仅是对躯体重量的描述,而是作为一个字符叩问着我们的内心。

《行走距离》海报

01 肥胖限制了行走的距离,却不能阻挡梦想生出翅膀

影片的主角费德是一个400斤的肥男,沉重的躯体负荷将他压迫地几近废人,每一个脚步的迈出都要付出重重喘息的代价。

步履维艰,脚步蹒跚着丈量着房间,他如同困在房间的囚犯,每天听到的除了电视的声音,就是自己费力的喘息声。

肥胖限制了行走的距离,却不能阻挡梦想生出翅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虽然只是在室内拍摄椅子、桌子、电话和水果。

改变了行尸走肉般的日复一日的无趣生活,摄影让他的生活有了光芒和憧憬。

对于费德,去照相馆冲洗胶卷是一个庞大的目标。他如蚂蚁爬行,乌龟移步般踏上去照相馆的路,正常人几分钟的路程,对于他如愚公移山般艰巨。

摄影萌发了他“看世界”的想法,当他向家人表达了想去海边旅行的愿望时,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梦想一旦生出翅膀,大海便不再遥远。

虽然被旅行社拒绝、被医生禁止,被妹妹阻挡。费德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来到海边。

他拖着臃肿的身体走向沙滩,面朝大海,如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充满欣喜。

400斤的赘肉并没有成为他灵魂的枷锁。

我沉默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02 我们或许也是“肥胖症”

生存,仅仅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一种本能动作,属于无意识范畴。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直接区别开来,那就是生活。

每个人都是这个星球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独立样态,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追逐梦想,享受生命的权利。无论富贵与贫贱,无论健康或残疾,造物主的阳光普照于每一个生命。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有巨大的延展空间,有的人在这个空间将自己压缩成蚁蝼;有的人舒展筋骨挺立为一个巨人。

一个400斤的肥男,行走即喘息的重度体重残疾者,正在努力地挣脱蚁蝼的躯壳。

而身心健全的人们却往往把生活拧巴成一团乱麻,打包成重重的包袱扛在肩上,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

泰戈尔在《走向永新》中写道:

长大以后,

我头顶工作的重负,许多日子拥挤在一起,丧失各自的价值。

一天的忧愁蔓延到另一天,

一天的工作把自己的座椅扔到另一天。

混杂的时间向前翻转,毫无新意。

增长的年龄听着一成不变的复唱,找不到独特的人性。

生活的重负正在将我们变成400斤的“肥胖症”。

03 当我们与“肥胖”共存时,我们在做什么?

费德的肥胖症是躯体的问题,无法根治;我们的“肥胖症”是心灵的疾患,可以治愈,却又困难重重,于是,我们选择与其“共存”。

妥协于“心灵的赘肉”,是因为没有“减肥”的勇气。

在人生旅途中,梦想尚未抵达,便已夭折在半路上。各种付出的努力,挑战困难的勇气都抵不过人性的懦弱和惰性。

于是,当梦想和现实被拉开了距离,就有了诸多烦恼与困惑。

其实,“赘肉”是转化为能量的绝佳“燃料”,却被我们无视。

负荷,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海战中左手致残。又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他却在卑微痛苦的困境中写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堂吉诃德》。

32岁的贝多芬在事业接近顶峰的时候双耳失聪了,上帝竟然让一个音乐家的耳朵听不到声音,这是一个莫大的灾难。

贫穷、疾病、双耳失聪如一座大山,折磨着疲惫不堪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将重重苦难化作乐符,创作出史诗般的巅峰作品《欢乐颂》。

童话故事《丁丁历险记》中,面对追杀的敌人,丁丁对船长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我只有一颗子弹;好消息是我还有一颗子弹”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悲喜两重性的。

当我们在重负之下想要“躺平”的时候,可能在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感到压力了,就说明该奋斗了!

泰戈尔:

如今更新我旧岁的时候到了,

黎明将来打听我的新身份,

在空中目不转睛地问我

“你是谁?”

“我今天的姓名明天就不用”

你看,春光明媚,是让自己焕然一新的时候了。

400斤大胖子的日常生活,却把我给看哭了

最近因为疫情,大家都被迫困在了家中,导致每天步数就只有几百步。

低头一看发现肚子上的“游泳圈”都多了好几个……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墨西哥电影电影,男主人公很好地诠释了宅在家中的胖子的日常。

《行走距离》

Distancias cortas

豆瓣的评分8.3,电影讲述了一个胖子因为太胖而被困家中,为了出门这一愿望而努力的故事。

男主角费德里科,这里就叫他费德吧,是个400多斤的大胖子,一个人生活,没有朋友。

随着黑屏的沉重呼吸声,荧幕渐渐亮起,画面出现了一个肥大的背影,紧接着,随着镜头的推近,钢琴伴奏响起,费德的一天开始了。

艰难地穿上衣服,肚皮顶着在桌前,用面包蘸着果酱作为早餐,一个人洗碗。再抱着一堆珠子艰难地走到桌前,打开收音机,开始了他的工作(串珠链子)。

工作累了,再一步一喘地走到沙发前,打开电视,看到晚上,直到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时候,再回到床上睡觉,结束了这一天。

看到这里,感觉自己也跟着男主气喘吁吁地过了一天,全身无力。因为即使男主的生活简单到乏味,对于他来说,每件事情都会因为他的过度肥胖而显得很费力气。

这种无力感紧接着被一声刺耳的水沸腾的声音打破。几声敲门声紧接而来,是费德的妹妹罗绍拉和妹夫拉蒙的例常探望。

罗绍拉满脸嫌弃,对费德很是刻薄。拉蒙却很兴奋地给费德带来了照相机,给他分享自己和罗绍拉去旅游时拍的照片。

看着照片的费德一脸孩子般地兴奋,还回忆起小时候的故事,想和罗绍拉一起唠嗑,可是罗绍拉一脸不以为意,还催促着拉蒙离开。

罗绍拉和拉蒙离开之后,想着照片的费德,在昏暗的灯光,从床底下拿出了一个陈旧的盒子,盒子里有着他很久以前用的老相机。

第二天,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走出了自己的房间,去照相馆把旧相机里的照片洗出来。

他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走了很久才能从家门走出巷子。

到了照相馆他碰到了正在帮忙看店的杀马特小伙保罗,保罗是照相馆老板的儿子,喜欢听重金属音乐,爱看漫画。保罗帮费德把照片洗了出来,还卖了他一台店里压箱底的老式相机。

费德回到家后,拿着新买的相机开心地四处拍了起来。

可是没用多久相机就出了问题,他打电话回照相馆询问,保罗却在电话里装成自己的老爷子把费德忽悠了过去。

后来大概是保罗觉得内疚,到了晚上重新打电话回来,还到了费德家里帮忙修相机。但是保罗实际上也不怎么懂修相机,经过了好一番折腾,才把相机修好。

可是在保罗回去的路上,外面下起了大雨,他就留在了费德家和他唠嗑了好一阵子。

在一阵尴尬的唠嗑之中,保罗了解到了他每日单调乏味和孤独的生活。

在这之后,保罗就经常跑来费德家,蹭蹭饼干,唠唠嗑,和费德一起看电视。

给他安利自己喜欢看的漫画。

两人就这样成为了好朋友。

一天,罗绍拉和拉蒙像往常一样来到费德家,拉蒙因为不愿意过早地离开,在罗绍拉提出离开时和她起了争执。这次争执之后拉蒙就经常独自一人来找费德玩耍。

保罗在费德家与拉蒙相遇,从此变成了“三人行”。

有一天,费德和保罗谈心,得知费德有心脏病,又因为肥胖,过度运动会使他心力衰竭,所以他就一直没能减肥。

在一天天的“三人行”相处之中,费德的生活也在慢慢地被改变。费德很喜欢摄影,自拍,拍西瓜,把各种人偶摆出来拍。

一天他翻到在家的旅行广告册,有了想带着相机去海边旅行的念头。保罗和拉蒙就帮助他出门,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幕。

到了旅行社之后,旅行社的员工看着过度肥胖的费德,大概是担心安全和管理上的问题,不敢接待像他这样的客人。三人失落地回家

第二天,保罗和拉蒙发现费德不在家,也联系不上他。后来才发现,费德拿着相机出门拍照的过程中心脏病发作在外面晕倒进了医院。

医生对他说,他的心脏病对于肥胖症的他来说比常人会更严重,因为心脏的负担会很大。

从医院回到家后,罗绍拉在家里照顾他。保罗和拉蒙也会陪在他床边,边穿珠链子边唱着歌安慰费德。

在这段期间,保罗把费德拍的照片洗了出来,深刻感受到了费德对摄影的热爱。

于是保罗带着费德拍的照片来找费德,想带他出门看海,一开始费德很丧气,可是当保罗把他的照片给他看后,他又重新燃起了出门拍照的希望。

这个时候拉蒙也来了,虽然一开始反对费德出行,可是看了他的照片后,也答应了这一出行计划。保罗还从照相馆把最专业的相机带来,送给了费德。

罗绍拉回来了,坚决拒绝他们出门。可是看着费德坚定的表情,和眼神里透出的追梦决心。她还是心软了。

于是“三人行”便踏上了去海边的路。在路上,费德坐在货车尾,微风吹着他的堆满了笑容的脸庞。最后,费德终于能站在海滩上,拿起相机,面对大海,按下快门。

这里想简单唠几句我关于这部电影看法和感受。

电影的主要人物很少,只有四个,但正因为少,在电影的有限篇幅里才能做到对人物细节的阐述 ,使每一个角色的个性都突出,而且配角和主角费德之间的关系也被联系得更加紧密。

最明显的便是作为费德朋友的保罗和拉蒙,总是陪伴着费德,鼓励着费德,三个人在一起在一起会做很多开心的事情,像极了我们和傻雕朋友们相处的日常。

但是罗绍拉的存在却更值得被我们所思考。平日里的她表现得对费德很多抱怨,也对他很是刻薄,不支持拉蒙和费德分享拍照的快乐,不支持费德出门。

可是在费德生病在医院时,是罗绍拉第一个守着他从昏迷中醒来,也是罗绍拉在他最需要照顾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

这其实也可以让我们想起了身边最亲近的人,虽然可能会因为各种年龄上的代沟,或者价值观的冲突而各自无法分享快乐,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们不爱自己,因为他们总是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无私的温暖。

“很生活” 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没有很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令人影响深刻的冲突,但是整个故事却像莲藕一样,无法完全分离,因为每抽出一块都会连出数不清的细丝。

故事里的一些琐碎事件从始至终都与故事发展相互联系着,这些琐碎事件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影片里的蒙德,也治愈了屏幕外的我们。

其实真正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被一件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组成,可能这些小事并不会是我们的高光时刻,但依旧能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和温暖。

就像是影片里的费德,并没有拥有一个好莱坞大片式的“相片获得摄影展的邀请”之类的结局,而只是很简单的,实现了到了海边拍照的愿望,却已经足够让人内心很充实满足了。

最后还想提一点的是,真的很喜欢电影里油画般的色彩,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很温暖,舒服。

希望大家也能在宅在家的这段时间中,多发现一些小的满足,寻得点滴的安宁!

《夏洛的网》:一部童话故事藏着成年人的苦逼与自我抗争

  • 文|心语爱

这是我跟女儿一起共读的第一本文学名著,起初她很排斥字多图少的书,但这本《夏洛的网》里面的小猪威尔伯引起了她的兴趣。于是,便跟着我从开始读到了结尾。

当读完整本故事时,她的第一感受是感动。的确,夏洛和威尔伯的友谊令人动容。但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带给了成年人更深层的启示,它藏着成年人的苦逼与自我抗争。

出身只代表起点,努力代表你能否“活下来”

威尔伯出生时,比别的猪都小。在养猪人眼里,这种落脚猪太小太弱,不会有出息。因此,阿拉布尔先生打算把它杀掉,弗恩跑去追上爸爸,对他说:“请不要杀它,这不公平。”

阿拉布尔先生说:“养小猪的事,我比你懂,落脚猪麻烦大着呢,现在让开。”

弗恩叫到:“这不公平,小猪生下来小,它自己也没有办法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

阿拉布尔先生微笑了,“当然不会,不过这是两码事。女孩小是一回事,落脚猪小又是一回事。”

弗恩说:“我看不出有什么两样,我听到过那么多不公平的事,这件事是最最不公平的。”

阿拉布尔先生最终在女儿的坚持下,放过了这只小猪。并且还把这只小猪送给了弗恩喂养。弗恩每天给它喂奶,还给它搭房子,带它散步,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威尔伯”。

我们大多数人,都像威尔伯一样属于起点低的普通人。没背景,没优势。但这不能成为评判我们“生死”的依据,更不能成为我们堕落的缘由。因为,出身只代表起点,起点只代表过去。而真正代表未来和你“活下去”的筹码是努力和实力。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只读过高中,靠着销售医疗仪器为生,经济拮据,妻子不堪生活压力离他而去,留下他和儿子相伴。靠着对理想极大的信念以及脚踏实地地努力,他成功踏入金融投资行业,并最终成为百万富翁。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理想更不是唾手可得。那些看似云淡风轻的人,其背后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如今的光鲜和淡然,都是历经磨练后的积淀和领悟。

流量主播薇娅,从曾经的服装店老板到歌手艺人,从电商亏损到直播带货,从0到1。她成功转型,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逆袭之路。她的成交量曾经两个小时高达2.6亿,单件商品最高的销量额为2700万。她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试用产品,熟悉产品行业背景,每天跟团队熬夜加班等。她的成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她熬过了别人熬不了的苦。

因此,起点低不是不努力的借口,更应该是努力的理由。

你的认知和行动决定你能走多远

高晓松说:“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能否看到诗和远方,取决于认知。能否到达诗和远方,则取决于行动。

1.关于认知

曾听过这样一段大实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会靠实力亏出去,这是一种必然。”

我认为,认知与收获是正相关的,我们永远无法获得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包括钱、智慧、价值甚至理想。

正如威尔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只猪,都很难改变被宰杀的命运,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有句话叫:上帝为你关掉一扇门,便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是这扇窗,你能否看到,在于你的认知。

五个星期后,威尔伯被卖给了弗恩的舅舅。离开了弗恩的威尔伯,感觉很孤独,生活也很无聊。他在猪圈里走来走去,说:“我还没活到两个月,可已经活腻了。”它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当一只母鹅告诉它:有一块栏板松了,只要顶一顶就可以获得自由。它行动了,但当它被主人发现、追赶时,它犹豫了说:“如果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我情愿被关在猪栏里。”

在追求人生价值或理想时,如果我们碍于眼前的困难,不主动改变认知,拓宽格局,很难有所成就。就像威尔伯看不见自由的真正意义一样。

2.关于行动

要想人生有新的突破,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给行动找任何借口。可悲的是威尔伯经不住一桶泔水的诱惑,还自我安慰道:“我独自一个去闯世界实在太小了。”有句话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是对彼时的威尔伯的真实写照。

这好像现实中的行动废人,指那些“爱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

比如,很多人都喜欢写梦想清单。有人计划今年阅读50本书,一个月读4本,一周读一本。阅读的过程中却总忍不住去刷抖音、看微信,或者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理由经常中断计划。长此以往,导致月计划、年计划泡汤。总结:计划时信誓旦旦,行动时左顾右盼,结果是满眼迷茫和自我怀疑。

电影《行走的距离》中,400多斤的费德由于过度肥胖,导致行动不便,加上患有心脏病。因此,他无法长时间长距离行走。由于长期宅在家中,与世隔绝,孤独和枯燥充斥着他单调的生活。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去海边旅行,但过度肥胖的他并不被旅行社接待。妹妹也因为担心他的身体反对他去。即使这样,他还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坐上了皮卡车,去到了海边。

试想下,在通往理想或自我追求的路上,我们不正是“费德”吗?虽然没有400多斤的赘肉,但却有各种无形的负担和压力。只是有的是现实存在的负担,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负担。而阻碍行动的往往是后者。

同学玲玲想考公务员,但一想到自己已经31岁了,相比刚出校园的学生来说,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比不过别人。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备考。于是,她犹豫了。这正是她给自己寻找的行动负担。当我们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时,会想方设法地寻求出路,没有那么多顾忌。

樊登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我们犹豫、焦虑和彷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仔细分析,她孩子平时有父母带,除了工作,每天至少能抽出2小时来复习。31岁记忆力比不过学生,但也差不了多少,8年职场的摸爬滚打,智商还是在线的。考公务员对她来说并不是难事,最关键的是她是否能卸下思想负担,并行动起来。

人生没有那么顺遂,但也没有那么不济。当我们的过去因各种理由而充满遗憾时,不要纠结自责。当我们面对生活的压力和不堪时,不要忘了行走的意义。虽然你所付出的行动,不一定会收获你想要的结果。但你想要的,一定要付出行动。这就是生活本身。因为,前进的路上十面埋伏,如果不行动,就绝无可能。

改变“苦逼”状态的最佳出路就是让自己越来越有价值

当威尔伯得知自己在冬季即将变成“熏肉火腿”时,内心七上八下,不知所措。它忠实的朋友夏洛(一只蜘蛛)想出一个战略性的办法。它为威尔伯织字网,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变得超乎“猪”的价值,它就可能摆脱猪的命运。

很快,夏洛的办法奏效了。它先后为它织出“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威尔伯也因此成为“网红”,前来看它的人络绎不绝,这让主人朱克曼先生很开心,不仅提升了威尔伯的猪食品质,也从内心认为它“了不起,光彩照人”。

当然,光靠这些还不够,它要让自己真正变得了不起和光彩照人。于是,它开始练习,并在观众面前表演后空翻、跳跃等有难度的动作。了不起的表演,让观众赞叹连连,光彩照人的形象也愈发深入人心。

最终,威尔伯在集市大赛中,获得特别奖,朱克曼一家也因此在众人面前荣耀焕发,威尔伯也从此改变了“成为熏肉火腿”的苦逼命运。

当夏洛为威尔伯达成这个目的时,夏洛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对威尔伯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呀?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无论是威尔伯还是夏洛,他们都知道,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是人生自我追求的需要,也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最佳路径。

关于这一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

  • 当你越来越有价值时,你才有实力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 当你越来越有价值时,别人更愿意跟你交往,满足社交需求。
  • 当你越来越有价值时,才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满足尊重需求。
  • 当你越来越有价值时,你才能更接近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的需求。

这个过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无论你的现状处于哪个阶段,请记住,让自己越来越有价值是走出困境,摆脱苦逼的最佳出路。因为你拥有的价值,会赋予你与现实抗衡的勇气和力量。

写在最后

著名学者严锋说:“活着就意味着还能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活着是一切意义的前提,而努力和行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是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

当你抱怨命运苦逼时,想想那些外卖小哥凌晨一两点还在送外卖;想想那些建筑工人,夏日炎炎顶着烈日,仍在辛勤工作;想想那些奔走在大城市的奋斗者,为了梦想义无反顾的决心。就会明白抱怨有多幼稚,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对命运最掷地有声的回应。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轻松二字,都是负重前行,伤痕累累。愿你经历磨难却不失希望,愿你踏遍荆棘而不惧前行。愿暴风骤雨过后,归来的你,多了一份与现实抗争的勇气,与命运死磕的底气。

我是@心语爱 ,成长在路上!欢迎留言、评论和关注,感恩一路有你!

#闪光时刻 主题征文 二期# #分享美好生活闪光时刻#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