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性理论(肥胖症的行为疗法包括)

广东省中医院 0
文章目录:

哲学中医 | 胖生“百病”,多法齐用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引言

当前,全球约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肥胖增加多种慢性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糖尿病、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焦虑抑郁、骨关节疾病等,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控制体重十分重要,可积极防治相关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范冠杰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丰富,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纯中医方法治疗肥胖,临床效佳。让我们来看一个减肥的案例。

验案举隅

梁某,27岁,男,于2022年1月6日就诊。

初诊:

主诉:形体肥胖,平素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不节制,喜肥甘厚味,平素运动时间少,因肥胖、工作压力等原因时常情绪不佳。身高:173cm,体重:138kg。

就诊时症见:形体肥胖,情志不畅,胃纳好,眠一般,二便如常,舌红,苔黄腻,脉沉紧。

诊断:中医:肥胖(湿热内阻);西医:肥胖症

治法:清热祛湿

治疗措施:

1.生活方式宣教,保持每日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2.制定治疗目标:标准体重=身高-105,即68kg。

3.中药:

苍术10g,黄柏15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绵茵陈30g,丹参30g,牡丹皮30g,赤芍30g,白术30g,野菊花30g,虎杖30g,甘草5g。共14剂,日一剂。煎服法:用4升药煲,放3升水,煮1小时,剩2升药液,频频代茶饮。

二诊:2022年2月17日。服用上方后体重下降14.5kg,情绪较前好转,纳眠可,小便可,大便质烂,无黏滞,舌淡红,苔黄微腻,脉沉紧。

考虑湿热减轻,气血运行得复,但为免祛湿伤津,故加生地30g生津润燥。共14剂,日一剂,煎服法同前。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鼓励患者增加运动量。

三诊:2022年3月3日。体重继续下降,共减重18.5kg,减重后情志舒畅,恢复自信,纳眠可,二便如常,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紧。

病机不变,上方加柿蒂10g降胃气调畅气机。共14剂,日一剂,煎服法同前,维持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随访:患者定期在范冠杰教授门诊治疗,服用中药半年,维持饮食及运动治疗,体重下降至96.5kg,共减重41.5kg。嘱患者继续坚持治疗,目标体重控制在68kg以下。

按语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因素,对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目前西医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但缺乏针对病因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在治疗肥胖方面理论丰富、疗效显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肥胖的发病并非单一因素,临床病因病机存在复杂性,且在诊治过程中病机时常出现变化。因此临床治疗要扣准肥胖的直接病因、关键病机,抓住病因、病所、病机即可把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范冠杰教授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丰富,并提出“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强调运用多维度、多层面及动态视角去观察、辨析、把握、干预复杂恒动的疾病特征,要变中有守、定中有动地动态把握疾病核心病机的演变规律。根据对既固定又演变的核心病机的把握,从而有规律地使用相应的药串来治疗。

本案患者长期过食肥甘,胃纳太过,脾运不及,壅滞中焦,形成中满,湿浊内停,加之情志不畅,郁而化热,形成湿热内阻。发病的关键是饮食不节,因此首先要与患者积极沟通、宣教,制定科学、执行性强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并确定治疗目标,即范冠杰教授常用的“双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降低规定的体重,这不仅让患者有治疗的方向,同时也是对患者的强化管束,避免长期的治疗中患者懈怠引起体重的反弹。

中医的辨证治疗立足于核心病机——湿热内阻。中药处方以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薏苡仁、车前草、茵陈、野菊花、虎杖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在后续的治疗中,紧抓核心病机,根据患者证候的变化,动定结合,序贯辨证调整治疗药串。本案患者关键环节是湿浊内停,郁而化热,“审因论治”,治疗首要解决湿的问题。三焦是水液代谢通道,其运转需要上焦宣发、中焦运化、下焦通利、温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范冠杰教授鼓励患者加强运动,目的是通过运动达到上焦宣发的作用,配合代茶饮的方法服用中药健脾清热利湿,使湿浊从二便分消而去。通过三焦水液代谢运转,使内停之湿浊渐去。格物致知,审查病因病机,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核心病机实施饮食、运动及中药治疗,多管齐下,实现长程有效的体重控制。

范冠杰教授强调肥胖的临床辨证治疗必须要坚持遵循疾病变化的自身规律,动态把握病机特点,采用科学、简便易行且与核心病机对应的治疗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执行个性化的整体诊疗方案和长期的疾病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哲学中医 | 调经减重见成效,“动-定序贯”治多囊

哲学中医 | 健脾疏肝畅情志 动定序贯消结节

哲学中医 | 先难后获施仁术,动定序贯起沉疴

医学指导:

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下午(13:30-16:00)

大德路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芳村医院

周日下午(13:30-15:00)

固生堂门诊部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固生堂悦心门诊部: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99号中庸金寓4楼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姚佳 卢绮韵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为何你总是减肥失败 关于食品扰乱大脑感知的肥胖新理论

【环球科技】

撰文:埃伦·拉佩尔·谢尔(Ellen Ruppel Shell) 翻译:倪大伟

肥胖已被WHO界定为影响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许多营养学家将如今全球增长的肥胖率,归因于食用了过量的脂肪和糖等碳水化合物。

但一个新的理论认为,肥胖与特定的营养素无关,而要归因于当今流行的过度加工食品。

1.警惕“过度加工”的食物

在容易引起争议的研究领域,营养学家凯文·霍尔总是会尽力保持平静。对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他更多感到的是困惑而不是沮丧。“他们坚持自己的‘宠物理论’(理论与研究者的想法越贴近,他们会越认为它是对的),尽管大量的证据证明他们是错的。”他微笑着说,“但其中的一些专家却有着惊人的能力,能够将那些不支持他们观点的研究合理化。”

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些营养成分,如脂肪、碳水化合物或糖类等是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全球的肥胖率在1975年至2016年间增加了近两倍,导致了大量的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但是,作为美国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综合生理部的主任,霍尔通过实验提出,肥胖症的流行另有其因。

他的研究表明,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发生巨大改变,各种成分会被分开,然后重新组合,制成糖霜蛋糕或速冻食品之类的产品。而过量食用这些“过度加工”的食物,正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霍尔和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类食物会扰乱提醒人们已经饱腹的肠脑信号,导致过量饮食。

霍尔开展过两项严谨的小规模研究,得到的结果并不支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肥胖的传统观点。在这两项研究中,志愿者需要住院几周,并严格控制饮食。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典型的饮食研究中会出现的多种偏差:志愿者自己报告的饮食情况与他们真正摄入的饮食并不一致。作为物理学博士,霍尔对实验的精确性要求十分严格。他的第一项研究发现,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实际上会减慢体内脂肪消耗的速度,这个结果与之前的多种预测截然不同。而在第二项研究中,他发现了导致体重增加的新原因。当志愿者根据他们的意愿,随意摄入他们喜欢的食物时,霍尔发现,吃过度加工食物的志愿者摄入的热量,会比吃未加工食物的志愿者多数百卡路里。在短短两周内,前者的体重就会增加一千克左右。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巴里·M·波普金(Barry M. Popkin)教授一直在从事营养和肥胖相关的研究,他说:“霍尔的临床研究确实很出色。他首次证实了过度加工的食物不仅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而且会使人吃得更多。”尽管精心控制饮食的试验,可能并不符合于实际生活中混合食用各种食物的人们,但这项研究依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设计了这项试验的霍尔表示,他无意去改变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他坦白地说,他四岁的儿子依然十分喜爱鸡块和比萨,而自己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改善。尽管如此,霍尔认为这些研究有力地证明,肥胖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商对食品的过度加工,而与营养成分的关系不是太大。霍尔坚称自己不支持任何饮食方式,只是以研究结果为依据。他说:“一旦你进入某一个饮食阵营并被其中的选择性偏见所禁锢后,就很难摆脱这些偏见。”由于霍尔的实验室和研究都是由国家背景的研究所支持的,他表示:“无论研究结果如何,我都有改变自己想法的自由,但会优先以研究结果为基础。”

2.是碳水化合物的错吗

霍尔曾经一度非常认同,某些营养成分会导致肥胖,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使血液中的胰岛素增加,而胰岛素水平会影响脂肪的储存和脂肪细胞,”他说,“因此,与其他的营养成分相比,碳水化合物对体重的影响更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道理不是事实,所以我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霍尔选择了10名男性和9名女性志愿者,他们皆为肥胖患者。这些志愿者生活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个医院病房内。在连续两周的时间内,他们的食物主要是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的饮食。随后,他们会离开一段较短的时间,并再次回到病房,继续吃两周这种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的饮食。

在每个试验周期的前5天,志愿者每天会摄入占比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和15%的蛋白质,而能量的摄入量需要与消耗量保持一致,并会在特别建造的代谢室内进行检测,以确保志愿者的体重保持不变。在每个试验周期结束后的六天里,志愿者会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而减少30%的卡路里摄入。

霍尔说:“在控制志愿者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量时,我们确实发现,志愿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他曾预测,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活性,但是让他感到诧异的是,“胰岛素水平降低后,并没有对卡路里和脂肪的消耗产生明显影响。”传统观点认为,降低胰岛素的水平会影响脂肪细胞消耗卡路里。然而,霍尔说:“我们发现,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会轻微减缓脂肪的消耗。”这种饮食方式,也会导致去脂体重(即人体非脂肪部分的体重)的轻微降低。一年后,霍尔和同事做了一项类似的研究,这次他们将试验周期延长到了8周,并将志愿者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他们发现,与高碳水化合物或高糖饮食相比,志愿者在体脂的减少和卡路里的消耗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如果全球肥胖率的升高不是因为碳水化合物,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当然,与几十年前相比,如今食物的种类更加丰富,大部分人每天会摄入更多的食物和能量。食物的诱惑如此巨大,以至于绝大部分美国人都可能过量饮食——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会过量。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人体天生的控制饱腹感的机制,从而使人们无法控制饮食?霍尔认为,这个问题才是营养学的难题。

3.多吃的500卡

霍尔喜欢将人和汽车进行比较,二者都需要消耗多种形式的能源。对于汽车来说,能量的来源可能是柴油、汽油或者电。而人类能适应多种饮食习惯,这和文化氛围和获取食物的难易程度有关。比如,北极的因纽特人传统的饮食形式是高脂和低碳水化合物,而日本人更喜欢低脂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尽管人类通过进化已能适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饮食环境,但近几十年来,人类食物的供应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人体内的基因和大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毫无意外,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挑战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反应。

19世纪末期,大多数美国人还生活在农村,其中一半的人在农场务工,他们日常的饮食都是新鲜或粗加工的食物。如今,大部分美国人生活在城市,饮食形式由种植转变为购买,特别是购买即食食品。据统计,目前人类每天摄入的58%的卡路里和90%的糖分,来自工业加工的食品。而组成这些食品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营养成分、纤维或者化学添加剂,在自然环境中并不存在类似的单体和化合物。而这些过度加工食品,包括垃圾食品,如薯片、含糖早餐谷物、糖果、苏打水和某些糕点等,以及那些看似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如面包、加工肉制品、风味酸奶和能量棒等。

过度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糖、脂肪和盐,导致美国人自1970年以来每天至少多摄入了600卡路里。尽管这类食品的增加与增长的体重相关,但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很多美味但加工少的食品,如奶酪、肥肉、植物油和奶油等,可能对体重的增加产生相同甚至更大的影响。因此,霍尔想知道过度加工的食品是否导致了体重的增加,但是了解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营养学研究依赖于志愿者自己提供的报告,这些报告来自于他们的饮食记录或根据记忆填写的饮食问卷。但霍尔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具备说服力。一方面,参与调查的人中经常会作弊,会宣称自己吃了更多的西蓝花,吃了较少的奥利奥饼干,甚至会忘记自己和朋友喝了三杯啤酒。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国人的日常饮食都是食用过度加工食品,很难找到具有明显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作为对照。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2018年,霍尔再次利用代谢室,将20名成年志愿者隔离,并在两周的试验期内,分别提供过度加工和未加工食品。然后,研究人员会更换志愿者的饮食方式,继续两周的试验。显然,由20位志愿者的情况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公众,但这项初步研究旨在获得一些证据,为后期的大规模研究奠定基础。霍尔说:“在初步研究阶段,严格控制很多人的饮食是不人道的。”营养师将过度加工的和未过度加工的食物进行严格匹配,包括卡路里和食物的能量密度,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糖、钠和纤维的含量。他们还确认了志愿者对他们提供的两类食品都没有特殊偏好。在两种饮食方式中,志愿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吃多少主食和零食。

今年春天,霍尔在办公室里向我分享了每种食物的彩色照片。其中,过度加工的食品包括罐装馄饨、热狗、奶酪汉堡、白面包、人造黄油、包装饼干等。而早餐涉及的食品有火鸡培根、含糖的谷类食品、鸡蛋替代品、炸薯球、果味饮料(主要是人造甜味剂)和斯帕姆午餐肉。未加工的食物包括烤牛肉、杂烩饭、蒸丸子、意大利面、坚果早餐、油炸蔬菜蛋卷、黄油煮土豆饼、全脂酸奶等。

对很多人来说,烤牛肉、意大利面和煎蛋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似乎可以猜到,人们吃掉的这些食物的数量,会多于过度加工的食品,比如午餐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霍尔的研究结果表明(今年年初,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食用过度加工食品的人,每天会多摄入500卡路里的能量,并且两周内体重增加1千克左右。巴西圣保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公共卫生专业教授卡洛斯·古斯托·蒙泰罗说:“霍尔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他发现了人们吃过度加工食品时,会多摄入多少卡路里。”

4.扰乱肠脑信号

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对过度加工食品情有独钟,而不选择吃真正的食品?耶鲁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精神病学教授达娜·斯莫尔通过研究过度加工食品对大脑回路的影响找到了一些线索。她提到,肠道中的神经细胞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发送信号。这些信号包含了胃和肠道摄入能量多少的信息。如果信号发生紊乱,混乱的信号可能导致人们暴饮暴食。斯莫尔说:“如果大脑没有获得来自肠道恰当的代谢信号,大脑甚至不知道食物在哪里。”

斯莫尔和其他科学家通过成像技术对大脑研究之后发现,高热量的食物含有的气味、颜色和口感会激活大脑中起决策功能的纹状体,而在与纹状体有关的决定中,就包括吃多少食物。这就是过度加工食品的问题所在。食用这些食物时,人体消耗的能量与感知摄入的能量不一致,这会造成大脑信号的混乱,导致人们摄入更多的食物。例如,蜂蜜、枫糖糖浆和食用糖等天然的甜味剂,都具有一定数量的卡路里。它们会促使大脑产生对甜味的预期,并向身体发出还需要摄入多少卡路里的信号。但是,像糖精这样的人工甜味剂,在不增加能量的情况下,会让大脑产生对甜味的预期和体验。当预期卡路里没有摄入时,大脑会感觉少了点什么,会促使人们继续进食。

更加复杂的是,过度加工食品通常含有由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组成的复合甜味剂,这会对代谢产生惊人的影响,导致一种特别强大的强化作用。换言之,食用这些食品后,我们会想吃更多。“显然,食用含有这类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时,其中的能量值并没有准确地传达给大脑,”斯莫尔强调说,“而霍尔已经证实食用过度加工食品会吃得更多。我的观点是,过度加工食品不会让大脑获得食用低加工食品时的代谢信号,因此不会记录摄入的总热量,因此会导致人们吃得更多。”

斯莫尔表示,动物试验证实了一个理论,即食用过度加工食品会阻断肠脑信号,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大脑对食物和总摄入量的感知。“我们曾坚信,摄入一份卡路里就是一份卡路里,但很多食物会导致无法预料的结果,”她接着说,“比如自然界中碳水化合物总是和纤维一起存在。而在过度加工食品中可能不存在纤维,或者其中的纤维完全是人造的。天然的食物中很少同时存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过度加工食品中二者经常共存。我们用脂肪、糖、盐和添加剂等制作了数不尽的美味食物,而我们也喜爱它们。但它们不一定会产生饱腹感,反而会挑起食欲。

斯莫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过度加工食品像容易上瘾的药物,因为食用这些食物不会产生满足感,会促使人们想要更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安·格雷比尔也是一位研究习惯形成的知名专家。她提出,看到一根棒棒糖这种外界信号就能引发一种条件反射,使大脑自发鼓励一种行为。她接着表示,“在学习行为模式时,大脑会对包括开始和结束标记在内的整个程序打包学习,以便以后不需要考虑它。”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肯特·贝里奇补充道,食用大量的过度加工食品会改变脑回路,并增加大脑对食物信号的敏感性。“当给大鼠喂垃圾食品时,有些大鼠体重会增加,而另一些不会。那些体重增加的老鼠的多巴胺系统产生了变化,会对食物信号更加敏感,特别想吃垃圾食品。它们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愉悦,但确实有更多的渴望,这会驱使它们出现更多的觅食行为。”

5.与食物的战争

并不是所有研究者都同意霍尔的观点,认为过度加工食品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普渡大学营养科学教授、美国营养学会新任主任里克·马特斯表示,他担心霍尔在没有充分原因的情况下,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他说:“过度加工食品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个结论。我认为,食物的制作方式,可能不是大脑对此做出反应的主要原因,反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更相关的驱动力。”

霍尔指出,在研究中他确实考虑到了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但马特斯依然有一些反对意见。其中最突出的是,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志愿者都只食用过度加工或未经过度加工的食物。他在一封邮件中提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混合食用多种不同的食物。研究本身没有错,但试图将研究的结论扩大到公众身上,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另一个导致过度食用过度加工食品的原因,是这类食物吃得很快,以至产生饱腹感的神经机制起作用前,人们已经吃了很多。而过度加工食品往往能量密度很大,即使很小的包装也含有大量的卡路里,这也可能促使人们快速进食,进而绕过了饱腹机制。尽管如此,吃得快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下一顿仍然能吃很多的过度加工食品。至少理论上,他们不应该那么饥饿。

如果过度加工食品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对此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当我向霍尔提出这一问题时,他表示不会要求对这些食品采取类似增加税率之类的严厉措施。“我们每天60%的能量摄入来自过度加工食品,如果对这些食品提高税率,可能会引起一些人对食品的恐慌,”他说,“我们发现了过度加工食品与过量饮食之间的联系。目前,也有大量关于其中的因果机制的假设。但是,在完全厘清机制之前,干预还为时尚早。此外,食品添加剂和人造的风味物质也可能会产生影响,或者过度加工食品中缺乏的一些微量元素会被身体感知,并引起过量饮食。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但目前不得而知。”

同时,霍尔认为已有的有关过度加工食品对肥胖影响的证据依然值得关注。他说:“我们应该改变饮食习惯,将危害最小化。这才是目前需要关注的地方。”食品加工厂可以生成更多粗加工或不加工的食品,但人们也要有购买更多这类食品的意愿。霍尔说:“我不是一个布道者,但我相信公众对食品体系的要求会比政府的规定更有效。”在霍尔看来,他所做的这些研究,是为了让科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作者埃伦·拉佩尔·谢尔是波士顿大学的科学新闻学教授,著有营养学相关的作品《饥饿基因:肥胖产业的内幕》(Grove出版社,2002年)和《激进变革:时代的工作及其未来》(Crown出版社,2018年)。译者倪大伟是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新技术原理和酶工程理论与技术。《环球科学》杂志社供稿]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试用《黄帝内经》阴阳理论探讨肥胖的成因及减肥方法

点击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以订阅哦!

肥胖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肥胖不仅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形体美观。《黄帝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若想从中医角度深刻认识和剖析肥胖,需求之于本,从阴阳出发。笔者尝试运用《黄帝内经》的阴阳理论来解释肥胖形成的原因,运用阴阳理论来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减肥,以发挥传统中医防病治病的能力,使祖国医学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中华儿女。

1

肥胖的成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化气,阴成形”,肥胖者主要表现为形体发胖,而其实为痰湿脂膏积聚,痰湿脂膏在阴阳属性上属阴,故直观地讲,肥胖是由于阴类物质堆积所致,而“阴胜则阳病”,阴气过重时,就制约了阳气功能的正常发挥,故肥胖患者常见困倦乏力等症状。反观我国社会现状,新中国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前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多彩,然而却普遍存在着饮食过于油腻,口味过重,夜幕之后常多饮食的现象,加之西方饮食的入侵,部分人们常多食用不适合中国人胃的西方餐食,此外,当今社会多数人们户外活动减少,沐浴大自然阳气的机会减少,导致人们阴气较重而阳气相对不足,故肥胖多见。虽说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而中医亦常强调因人制宜,部分人群的体质决定了其更容易出现肥胖。

1.1阴性食物摄入过多

阴性食物包括寒凉之品和肥甘厚味,寒凉之品是指温度较低的食物和本身性味寒凉的食物,肥甘厚味是指过于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和味道浓厚的食物,举例而言,阴性食物有冰镇饮料、凉拌菜、蜂蜜、酸奶、猪肉、海鲜、巧克力、多数水果、多种食物佐料、各种食用油等等。由于冷冻技术的发展、种植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各种冰镇、速冻食品,非当季水果、蔬菜,各种鲜美食物等,刺激着当代人们的味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寒气生浊”,“味伤形,气伤精”,故过多摄入寒凉之品和肥甘厚味,必然导致体内浊气横生,痰湿脂膏堆积,形体损伤。

1.2阴时摄食过多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作发展的,昼夜更替、四季变换、阴阳消长,皆有法度。《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一日之中昼夜阴阳有其消长节律,而人体的阳气亦随着这种节律而消长,所以人的行为也应该符合这种节律。但是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往往早餐随便吃甚至不吃,午餐凑合吃,下班之后,时间较充裕,晚餐就放开吃,然而人身之阳气多白昼运作,夜晚潜藏,所以晚上吃的食物多不能被机体完全运化吸收变化而成水谷精微,而是在体内堆积生成浊气,酿湿化痰,成为人体的负担。

1.3阴性行为较为突出

阴性行为包括喜静少动和夜晚活动较多。现代人们到田间耕作的比例大大减少,而由于工作繁忙又常常缺乏户外活动,一方面肢体少动,另一方面难得沐浴天之阳气。此外,现代人们不像从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晚上亦可灯火通明,人们常常晚上加班工作或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难免感受天之阴气。长此以往,人身阴气较重而阳气又不得伸展,阴阳不调,终酿成疾。

1.4阴性体质

《黄帝内经》按体型将人分为肥壮人、瘦人、肥瘦适中、壮士和婴儿五种。《灵枢·阴刚二十五人》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型,每一型中又分为五类,共二十五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土型之人与水型之人易得肥胖病,因为土型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而水型之人“其为人黑色,面不平,人头,广胸,小肩,大腹,大手足”。土、水皆为阴类之物,再观土型人、水型人皆具阴之特点,故土型人、水型人皆为阴性体质。同气相求,同类相召,阴性体质的人阳气相对不足,更容易生痰生湿,导致痰湿脂膏积聚,形体肥胖。

2

减肥方法

从上述肥胖形成的原因可知,肥胖者体内阴类物质过多,阴气较重,然而阴阳可互相转化,寒极则会生热,人体是复杂的有机体,病因病机常有多个方面,病变表现亦复杂多样,如《素问·风论》所言“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可见肥胖者亦常见热中。此外,痰湿多困阻脾胃,阻遏阳气,肥胖者亦常见气虚、阳虚之证。肥胖之本是阴重,所以需要以化阴气为主,兼顾其他方面。主要措施有少食阴物,昼夜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若自身调整效果不理想,当合理使用药物和针刺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2.1少食阴物

肥胖者当少食阴性食物,但也不能因此经常食用大辛大热之品,大吃补阳之物,肥胖人虽可见气虚、阳虚之症,但常常并非气、阳真虚,而是痰湿困遏所致,过用辛热反而会耗气散气,不利于痰湿的祛除。三餐饮食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适当食用当季的瓜果蔬菜,口味不宜过重。五谷禀土气,养人之脾胃,脾胃健,则痰湿脂膏易去。

2.2昼夜均衡饮食

人体当顺应昼夜阴阳消长之变化,按时合理地进食,“平旦人气生”,当平心静气食用精致的早餐,以充养人身之阳气,“日中而阳气隆”,故午餐需要足够的能量供应机体的需要,“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故晚餐当少食、粗食,夜幕之后当不再进食。

2.3适当户外活动,减少夜间活动

肥胖人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爬山等,但不应过于剧烈地活动,以免耗气散气。《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故当减少夜间活动,静养阳气。

2.4合理使用药物针刺

肥胖的治疗当从阳明、太阴入手,调理脾胃,调畅气机,补虚泻实,以补气开郁消膏为大法。[4]肥胖人又有肌肤强弱之辨,寒热之分。后人以《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肥胖偏寒者;以防风通圣散为主,治疗肥胖偏热者。虞抟《医学正传·妇人科上·月经》中说“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可见肥胖之人因痰饮较盛,还常导致瘀血产生,而见痰瘀互阻,治疗时除化痰湿之外,还需活瘀血。《灵枢·逆顺肥瘦》中说“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故对于肥胖人针法应以深刺为主。

(作者学校: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