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骨髓肥胖(红骨髓是否有造血功能)
研究发现肥胖和血癌之间存在联系
编辑推荐: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确定潜力克隆造血(CHIP),这是一种可能增加患血癌风险的血液状况,他们发现肥胖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
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确定潜力克隆造血(CHIP),这是一种可能增加患血癌风险的血液状况,他们发现肥胖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他们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CHIP是一种血细胞积累基因突变的疾病,增加了患血癌的风险。
尽管CHIP在衰老中很常见,但导致这种情况的风险因素却知之甚少。“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可能是CHIP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肥胖会引起体内炎症,改变造血的骨髓。这增加了一个人患血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发表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赫尔曼·B·威尔斯儿科研究中心的儿科学助理研究教授、IU梅尔文和布伦·西蒙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员Santhosh Pasupuleti博士说:“我们发现的重要意义为治疗CHIP和肥胖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新途径。”
研究人员分析了47000多名CHIP患者的数据,发现5.8%的人腰臀比显著增加。此外,研究中使用的肥胖和CHIP小鼠模型观察到突变的血细胞生长更快。因此,他们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找到保持健康体重和控制全身炎症水平的方法,可能会降低随着年龄增长患血癌的风险。
“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研究重点是确定治疗策略,以减轻携带CHIP的突变血细胞的扩张和快速生长,”该研究的合著者、 Herman B Wells儿科研究中心主任、IU Melvin和Bren Simon综合癌症中心造血和血液恶性肿瘤的联合项目负责人Reuben Kapur博士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初步发现表明,用于治疗血压和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可能在调节突变血细胞的生长方面发挥作用。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将集中在检查服用这些药物的个体及其患血癌的长期风险上。”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还测试了针对CHIP突变细胞的不同药物组合,并找到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方法。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更好地了解CHIP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助于识别有患白血病等疾病风险的个体,并找到未来治疗的方法。
来源:AAAS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骨髓大多吃的是口感
来源:人民健康网
大骨头、羊蝎子是很多人钟爱的美食,其中的“骨髓”滑腻醇香、味道独特,让人欲罢不能,在有些人眼中能够“补精填髓”,但也有人表示,那跟肥肉没什么区别,都是脂肪。骨髓里到底有多少营养?
骨髓本是一种好东西。与人的发育类似,幼年的猪牛羊等动物的骨髓腔中,是能够制造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红骨髓,其中富含铁元素和蛋白质。煮熟后,红骨髓会变成褐色。但随着动物的不断长大,红骨髓会不断转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黄骨髓煮熟之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色骨髓,吃起来有一种油腻感。
一般来说,食物越美味,脂肪含量越高,因为香味物质多数“蕴藏”在脂肪中,并且足够量的脂肪才能给食物滑腻醇香的口感。骨髓也不例外,其主要成分就是饱和脂肪、少量氨基酸,加上少量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等(没有蛋黄多)。如果说它补磷脂,勉强说得过去。怎么知道黄骨髓里饱和脂肪多?很简单。骨头汤熬好之后,只要稍微放凉点,上面就有一层厚厚的白色脂肪——和猪油一样,长链的饱和脂肪酸都有这个特点:熔点高,室温下容易凝固,加热后就会化开。
有观点认为,那些颜色白白的汤,看上去很有营养,肯定特别“补”。其实,一些久熬的浓汤之所以呈现乳白色,只是脂肪的乳化现象:脂类物质的微球均匀分散于水中,引起光线散射而变成乳白色。这只是乳化效果带来的光学现象。比如,煮棒骨、鸡皮、鲫鱼等食物时,会溶出一些胶原蛋白或其他可溶性蛋白质,还有各种磷脂,它们具有天然乳化剂的效果。在水滚动沸腾的条件下,蛋白质和磷脂可以帮助脂肪微球稳定分散于水中,汤就能煮成乳白色。脂肪越多,白色越浓郁,汤越黏稠。
还有人坚信,骨头汤能补钙。的确,动物体内的钙主要存在于骨组织中,但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不溶于水,很难煮出来。早在1999年就有研究论文探讨了骨头汤能溶出多少钙这件事,结果发现,正常熬煮时,汤中钙含量低到可忽略不计,即使用压力锅煮上两小时,也没能明显增加汤中的钙含量。所以,骨头汤和骨髓都不能补钙。
总之,骨髓以饱和脂肪为主,如果人不胖,可以少量吃。如果已经肥胖、高血脂,不可随便多吃。
你的骨头也会和你一起变\u0026#34;胖\u0026#34;
原创:曾楚凝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风流倜傥的少年们,慢慢变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身材窈窕的少女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套上了"游泳圈"的事实。而这些长在肚子上,影响我们身材的脂肪,叫做腹部脂肪。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变胖的不止有我们的肚子,还有我们的骨头。
原来骨头也会变"胖"?
事实上,变"胖"的不是我们的骨头,而是我们的骨髓。骨髓存在于骨松质腔隙和长骨骨髓腔内,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根据其结构不同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幼儿的骨髓腔内全部为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至18岁以后,正常成年人的红骨髓与黄骨髓各占一半。衰老和肥胖过程中都会伴随骨髓脂肪化,骨髓脂肪化与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密不可分,而骨髓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都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当骨髓脂肪细胞形成的多时,成骨细胞形成就会减少,这就会导致长骨的骨再生功能下降。所以,骨髓肥胖又会降低骨骼的坚硬程度。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最近的研究发现,肥胖和骨骼密度、骨头的坚硬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其骨髓脂肪水平就越高,骨骼因此强度降低,骨头就越脆。另有研究表明,体脂含量的增加会使骨量降低,也就是说,脂肪越多的人,骨髓脂肪越多,越容易因为骨质疏松而骨折,骨髓脂肪沉积是骨质疏松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一般来说,人从35岁左右开始,骨质就开始发生退化,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女性比男性更易骨质疏松。但现在的年轻人饮食不科学、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体育锻炼,体脂率增高,锻炼太少骨头得不到锻炼,正是这些改变,导致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而肥胖者的内脏脂肪高,骨质强度低,骨髓细胞中充满脂肪,会使骨头更加脆弱。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干细胞更容易变成脂肪细胞,如果再不加以锻炼,脂肪堆积的就越快,骨头就越胖,骨质就越脆弱。
图片源于网络
但也不要对此过于担忧,盲目悲观。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锻炼不仅仅能够减掉你的肚子,而且还能够有助于骨头的增粗,提高骨头的质量,以及清除骨组织内部的脂肪。运动,尤其是跑步,能够降低骨髓中脂肪细胞的体积,这一效应在胖小鼠以及瘦小鼠中都有体现。不过,仅仅在胖小鼠中会有脂肪细胞数量的下降。此前,研究者们都认为骨髓中的脂肪组织于机体其它部位的脂肪组织并不相同,它们并不能作为能量供给锻炼时的消耗,但最近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年龄为4个月时,一半的肥胖小鼠以及一半的瘦小鼠都接受了跑步机训练。六周之后,通过检测小鼠的骨骼,科学家们发现经过锻炼之后,小鼠的骨质上升了20%,在两组小鼠中均有体现。另外,接受锻炼的小鼠脂肪细胞的体积也有明显的下降。然而,对于瘦小鼠来说,锻炼并不会减少骨髓中脂肪细胞的数量,相反地,对于胖老鼠来说锻炼则有明显地减少骨髓脂肪细胞数量的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无论胖瘦,我们都可以通过运动,尤其是跑步,来提高骨头的质量。而胖的人不仅可以提高骨头的质量,还可以减少骨髓脂肪细胞的数量,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燕慧,郦忆文.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02):104-106 118.
[2] 张晓东,赵银霞,赵文吉,张灵艳,严杰文,郝帅,卢雄光,赵静,李绍林.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02):286-289.
[3] BLACK D M,CAULEY J A,WAGMAN R,et al.The ability of a sin- gle BMD and fracture history assessment to predict fracture over 25 yea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J].J Bone Miner Res,2018,6( 33) : 389-395.
[4] KAWABATA T,TOKUDA H,SAKAI GO,et al.Repression of IGF -I-induced osteoblast migration by(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through p44 /p42 MAP kinase signaling[J].Biomed Rep,2018,9 ( 4) : 318-326.
[5] 陆丰,倪建明,姜宇,赵艳军,吴文娟,张追阳.基于VIBE-Dixon技术的女性腰椎脂肪测量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09):1287-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