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走路姿势(胖的人怎么走路)
康健园 | 肥胖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是减肥的最佳良药。然而,对于胖子来说,运动却是他们需要小心翼翼尝试的一件事情。大胖子本身体重过大,活动受到了限制,运动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伤害。那么,他们应该要避开哪些运动?又适合做什么运动减肥?
大胖子不适合做的运动
1. 跳绳
过度肥胖的人不太适合跳绳减肥,因为他们在跳跃时,体重很容易会对腿部关节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运动损伤,大家可以通过体质指数来判定自己是否适合跳绳。假如你的体质指数超过30,那最好不要选择跳绳运动,可以改用其他比较缓和的减肥方法。
2. 快跑
跑步,尤其是快跑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伤,普通人如此,过于肥胖的人则更甚。快跑时,落地时候,膝关节以及脚踝会承受过多压力,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害。因此,过于肥胖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快跑。
3. 瑜伽
瑜伽招式中大量的伸展运动,这些伸展运动能够活动人的关节,拉伸肌肉,提高人的柔韧性。大胖子们可以尝试一些基本的瑜伽招式,如冥想式,树式等来减肥,但是那些对关节灵活性要求过高的瑜伽招式,胖子们还是先别尝试吧。简单的伸展,肥胖者要做到跟别人一样,关节活动的幅度会比一般人大,容易造成关节受伤。
4. 呼啦圈
众所周知,呼啦圈是一种有效的瘦腰运动。那太胖的人是否也可以通过转呼啦圈来缩小腰围呢?可以,但是不太适合。转呼啦圈对腰部的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太 胖的人,腰围过大,腰部要转起来会相对困难,而且转得幅度不大,对他们来说,呼啦圈效果不太明显。
5. 高强度间歇训练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锻炼的一种运动方法,因其效率高——在15~20分钟达到中低等强度锻炼1小时左右的运动效果,对场地及器械无特殊要求,成为白领中最流行的运动方式之一。 但最好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再练习,并且要注意休息,否则可能伤身。过于肥胖的人做运动减肥应该循序渐进,从低强度运动做起。高强度间歇训练动作连续重复,运动强度较大,对于过于肥胖者来说,不易坚持。
适合胖人的运动
1. 游泳
游泳1小时可以消耗400~700大卡的热量,因为水浮力的作用,身体只承受10%的重量压力。
2. 走路
刚开始,每周走路2~3次,等身体适应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周4~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视身体情况而定。
3. 坐姿运动
例如普拉提、坐姿哑铃练习等。
4. 抗阻运动:
循序渐进的抗阻运动对于减重效果还是不错的,可等身体适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可以加至每周三次。
肥胖人群刚开始运动时,每天建议累计运动30分钟(单次运动不要少于1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即可。等身体适应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周300分钟的运动量,也就是每天累计运动60分钟,每周5天。
李丽(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俗语“虎步当大官,鸭步土财主”,走路姿势能看出一个人的命运?
视觉观察,是人们用来对他人进行判断的最直接方式。譬如想要判断一个人贫穷或富有,会看他的穿着是整洁贵气还是衣衫褴褛。
当然,除了外来之物的加持,个人本身表现出的气质也很重要。气质无形,却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有句俗语叫“穿上龙袍不像太子”,即真正的王者即使穿上素衣也是气度非凡,而假的即使穿再华贵的衣服也不像王。可见从言行举止来判断一个人,比用穿着来判断更加客观。
在古代民间的说法中,人们认为通过观察一个人走路的姿势,就能看到他将来的命运。因为肢体动作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习惯,而性格和处事习惯则有可能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为此,有句俗语叫“虎步当大官,鸭步当财主”,那么这句俗语有何讲究,走路姿势又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
一. 虎步当大官顾名思义,虎步就是如同老虎的步伐一般。老虎,额间有形似“王”字的花纹,在自然界中又十足的战斗力和气势,几乎可以说是丛林生物链的顶端,自古以来就有“百兽之王”的称号。
古代更是把老虎和龙看做是帝王的象征,赋予权利以及威严的形象。
虎步又叫龙行虎步,这当然不是指让人像老虎一样四脚着地的行走,而是这个人走起路来有一种睥睨众生的气势,尤其是当这个人迎面朝你走来时,更是像老虎一般有威严,使人不自觉的愿意臣服,接受他的领导,甚至会给人产生一些压迫感。
除了皇帝天子有这样的气质,很多常年征战沙场大将军,权势滔天的重臣,也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他们走路时往往不紧不慢却抬头挺胸,整个人是不露声色的却霸气侧漏,自带一身正气,有一种身居高位者才有的气势。
不仅是外在霸气,古人认为这种走着“虎步”的人还像老虎一样还拥有独一无二的处事智慧,在捕猎时不是扑上去一通乱撕乱咬,而是伺机而动招招致命,在与人相处时既不咄咄逼人也不失了体面。
还有这类人看事情的眼界,更加广阔,做事情的气度,也比常人更杰出。
当然,不是每一个这种性格,走路“虎步”的人都能做上大官,但不得不承认,这类人做起领导来确实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抛开前面的不谈,光是这周身的气势,就更容易让人主观的产生信任感。
而这种气势给人的信任感,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节点起到促进成功的作用。
如果说“虎步”是老虎一般的人,是坚定有力的严肃感,那么有趣的是,还有一种步伐,与“虎步”比起来则是截然不同的。
有了对“虎步”的理解,“鸭步”就更加容易想象了,“鸭步”即像鸭子一样走路。
与老虎走路的四平八稳不同,鸭子只能靠两只脚掌来支撑整副身体,走起路来一左一右的摇晃,其步伐的速度也是很慢。
除了鸭脚的构造特殊之外,鸭子本身的身体沉重也是他们走路迟缓的一大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一同饲养的鸡鸭中,鸭的身体明显的比鸡大了一圈,而鸭肉更是肉眼可见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这是鸭子在天然的生理构造上更容易囤积脂肪的原因。
重量大,脚掌的抓地面积又小,鸭子走起路自然是摇摇摆摆又慢悠悠。
这种走路姿势是和威风凛凛没有半点关系了,倒是显得有些可爱,十分憨态可掬。
人虽然也是只有两只脚支撑行走,但是由于支撑的腿更长更有力,所以正常人是可以自如的直立行走的,不至于像鸭子一样慢吞吞的左摇右摆。
人的走路姿势像鸭子一样,通常是因为过于肥胖。
一来是身体更多的重量容易使人重心不稳,故而有些左摇右摆;二来是肥胖往往伴随着心肺功能的下降,肥胖的人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更容易疲劳,所以肥胖的人走起路来会更慢。
圆润的身体,迟缓摇摆的步伐走起路来,可不就像鸭子一般。
在古代,由于农业技术的不发达,粮食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粮食少,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也意味着人的口粮有限,牲畜能得到的口粮并不多。
像肉类,细粮,水果等食物对于古代的普通人家来说是比较奢侈的,普通人家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因此,在古代能长胖的,大多数是不为生计发愁,不缺衣少食的人,而且这种人几乎不用干什么体力活,换一种说法这叫“富态”。
可见在古代,体态圆润给人一种富贵的形象。
像地主,财主一类的有钱人,更大可能会慢慢的走在路上,毕竟他们不赶着去劳作,也不赶时间,没有人会克扣他们的工钱,日常生活就是酒足饭饱后慢悠悠的去视察自家的产业,十分悠闲。
所以便有了“鸭步土财主”的说法,因为只有不缺钱也不缺时间的人,才能像鸭子一样圆润,不紧不慢的走。
结语“虎步“和”鸭步“都能一定程度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这是一种观察人的有效方式,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这个人未来会怎么样。
但我们日常看人的时候,并不能仅仅通过走路方式来肯定这个人,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个人,没有一种科学结论表明走路的姿势可以切实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相比起无由来的“走路姿势关系命运“之说,倒不如相信人生的路是在自己的脚下,今后何去何从是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决定的。
女性的膝盖更易“跑偏”,一个动作就知道它稳不稳
我们的膝盖上有一块叫「髌骨」的骨头,它就像一节磁悬浮列车,漂浮在膝盖上方,也就是北方人常说的“波棱盖”。
在行走、奔跑、攀登等动作中,髌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出于各种原因,女性的“波棱盖”很容易跑偏。
女性的膝关节为什么那么脆弱?《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延长膝盖的“使用寿命”。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主任 朱威宏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 曾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波
“波棱盖”是怎么一点点跑偏的
髌骨位于股骨下端的前面,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它的存在让大腿肌肉省去很多力气,膝关节屈伸活动更自如。
“波棱盖”跑偏,其实是髌骨关节不稳定或髌骨脱位,女性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且易并发韧带松弛,固定髌骨的结构不够强,很容易跑偏。
髌骨关节发育异常
比如关节轨迹不良,可导致双下肢力线不正,出现单侧或双侧髌骨外翻,看上去像是“K”型腿或“X”型腿。
髌骨慢性损伤
走路或活动时,髌骨会承受慢性损伤,引发炎症,继发软骨退变、膝前疼痛,甚至导致膝关节内结构功能紊乱。
软组织结构异常
股四头肌发育异常、髌骨内侧支持韧带松弛或撕裂、外侧支持韧带紧张等,均可造成髌骨关节不稳定。
一个动作快速自查髌骨
“波棱盖”跑偏后,最主要症状是膝前区的持续性钝痛,多出现在上楼梯、久坐或久蹲时,也可能有关节无力、弹响等情况。
半脱位时,患者在做某个动作、姿势时会有莫名的“恐惧感”。这是由于人本能害怕髌骨脱位,会通过限制动作,对半脱位的髌骨进行自我调整,使其归位。
生活中,想要快速自我诊断髌骨偏没偏,不妨摸摸自己的“波棱盖”。
向内外侧轻轻地来回拨动,感受有无髌骨内侧疼痛、活动度过大或“恐惧感”。
如果答案为“是”,或平时出现髌骨处疼痛以及屈膝负重时疼痛,应及时诊治,避免组织进一步受损。
女性膝盖更易出bug
除了“波棱盖”易跑偏,女性的膝盖仿佛天生自带不完美属性。
激素影响→骨质流失
女性40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再加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内的钙大量丢失导致骨质下降,骨质疏松会降低骨骼强度,骨质增生会增加骨骼磨损。
女性在排卵期时,膝关节附近的肌肉力量会变弱,发生关节意外损伤的概率是平时的2~3倍。
身体结构→稳定性变差
女性的骨盆往往更宽大、后倾,髋关节外翻角度较大,使膝关节的股四头肌夹角很大、关节外翻。
从骨骼力学角度看,随着股四头肌夹角的增大,向外侧牵拉髌骨的分力逐渐增大,髌骨稳定性也越来越差。
生活方式→关节劳损
有的女性喜欢穿高跟鞋,让膝盖承受很大压力,膝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久之易引起关节腔、肌肉、韧带等多因素的劳损甚至退变。
5件事让膝关节更稳
既然先天因素无法避免,为了延长膝关节“使用期”,最好的方式是预防和早期发现。
科学减重
跳跃动作中,膝关节瞬时承受的力量可达体重的6倍,肥胖人群膝关节承重更大,适当减重有助减轻关节的压力和磨损。
避免不合理运动
爬山、登高等运动不是人人皆宜,临床中不少患者是爬山后得了骨性关节炎,不得已需手术治疗。
猛然发力跳跃、转向奔跑等对膝关节有高冲击力,应该避免;随着年龄增长,大家要逐步调整运动方式,以游泳、骑车和散步为主。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女性尽量少穿高跟鞋,可换成软底鞋。
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发现,穿高跟鞋爬楼梯时,膝关节负荷的压力是体重的3倍。
锻炼肌肉“耐力”
平时可以做一些锻炼躯干、大腿肌肉的运动。尤其是女性,更应注意改善步态、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常练习仰卧抬腿、用脚挑枕头等。
及早发现关节损伤
注意膝关节炎的5个典型症状:关节痛、关节僵、关节肿、骨摩擦感(可听到较频繁的关节弹响)、关节无力。
要提醒的是,如果运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经休息4周后仍不缓解,可能是关节内损伤,比如软骨挫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需及时就医。▲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