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肥胖(古代关于肥胖的记载)
肥胖古代就是病
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教授 杨晓霖
肥胖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减少寿命,是全世界主要的可预防死因,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的英文“obesity”来自拉丁语的“obesitas”(过度进食)。据牛津辞典记载,1611年,英国语文学家兰德尔·科特格雷夫首次使用这个词来形容“肥得不像话”,1620年,托拜厄斯·温纳提出肥胖是上层人士的“职业病”。就如《雾都孤儿》里的一句歌谣所云:“有钱的老爷都是吃到消化不良呀……”
事实上,从古埃及文献和古希腊医学可以看出,那时的先贤就已将肥胖和疾病联系到一起,并积极控制体重。公元前6世纪,人们还不了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但印度外科医师苏许鲁塔已经认识到,肥胖与这些疾病有关,并建议通过运动治疗肥胖。西方医学奠基人、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在谈论肥胖时提到:肥胖本身不是病,但它是虚弱的象征和疾病的前兆。希波克拉底还赞扬斯巴达人每天运动健身的好习惯。
在过去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肥胖的角色十分常见,他们通常都是被嘲弄的对象。例如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约翰·福斯塔夫,被形容成“肿胀得像一个疖子”。此外,“胖子乔”是狄更斯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喜剧人物,这个连走路都能睡着的胖子,竟促成了睡眠科学的突破。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胖子乔”嗜睡是肥胖导致的症状。1956年,一名极度肥胖的扑克玩家获胜后竟然举着手睡着了,美国医生遂将这种无法控制睡眠的症状命名为“匹克威克综合征”,即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18世纪,威廉·卡伦指出,过胖会使人容易疲累,增加痛风风险,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只是到底多重才算“肥胖”,他拿不出标准。到了20世纪,威廉·奥斯勒在其医学教材《医学原则与实务》中提出“肥胖由过度饮食引起,不比酗酒好多少”。但两位医生都说不出肥胖为何不利健康。
远古人类普遍崇拜脂肪,但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肥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追求好身材的名人轶事。古印度波斯匿王曾因发胖而苦恼,要求释迦牟尼教他减肥方法。释迦牟尼建议他节食、多运动、多思考。不久后,波斯匿王减肥成功。每天早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都会跳一会儿舞,以此来保持身形。19世纪浪漫派诗人拜伦患有厌食症和暴食症,他利用戒肉、餐前喝一杯混有三大匙食醋的水、负重击剑等方法减肥,引发了第一波节食运动减肥热潮。1918年,美国营养学家鲁鲁·亨特·彼得斯出版《节食与健康:挑战卡路里的关键》,使得节食减肥法得到推广和发展,计算食物热量的概念从此被大众知晓。
不只西方,古代东方也有许多关于减肥的记载。《墨子·兼爱中》写道:“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音lí)黑之色。”为了迎合楚灵王的喜好,臣子们每天只吃一顿饭,吸气之后在腰间系上带子,再扶着墙站起来。《诗经》中有“以鲤入馔”的记载,鲤鱼汤是西周时期一道消除水肿的美食,服用它可以恢复本来的苗条身材,算是一种消肿减肥食疗法。华佗还发明了计步减肥法。相传有个屠夫很胖,意欲减肥。华佗让他每天备二两瓜子,边嗑瓜子边散步,相当于每天健走5公里。屠夫不知不觉就瘦下来了,为报答恩人,从那以后华佗买肉一律免费。▲
古代大都是以瘦为美,为什么唐代竟以胖为美?
“环肥燕瘦”代表两种形象,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审美有时也以统治者的喜好而转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王好细腰”,到“环肥燕瘦”,再到五代两宋时的女人小脚,到现代的“反手摸肚脐”,人们的审美眼光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说,有的审美是变态的、病态的。
古代美女
环肥燕瘦中对美女的要求有个成语叫“环肥燕瘦”,说的是唐朝的杨玉环长得比较丰满,汉朝的赵飞燕长得比较苗条。这二位都是皇帝宠幸的妃子,他们代表了两种形象,唐朝诗人杜牧在《遣怀》中有这么一句:“楚腰纤细掌中轻”,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审美有时是以统治者的喜好而转移影响于世。
赵飞燕赵合德
赵飞燕是汉成帝宠爱的妃子,苗条得不要不要的,仿佛能在手掌上跳舞。史载“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其他人学不来她这个样子,她和妹妹赵合德迷得汉成帝夜夜临幸,酒色侵骨,最后死在赵合德的怀抱中。赵飞燕与赵合德都是苗条型的,和我们现在的审美没有什么区别。
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本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他从儿子手中横刀夺爱,宠幸之。一般人认为杨玉环是个大胖子,所以形成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印象,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杨贵妃
据考证杨贵妃身高164公分,体重138斤,只是微胖而已,不能说人家肥胖,《资治通鉴》记载她“素有肉体,资质丰艳”,诗歌《丽人行》说她“肌理细腻骨肉匀”,该胖的地方胖,该不胖的地方就不胖了。“骨肉匀”三字,已经表明杨贵妃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长成了一个筒,没有线条的那一种。应该是面宠圆润,胸部坚挺,臀部较大的一个性感女子。而且五官端正,皮肤白晰,所以迷住了唐玄宗,“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杨贵妃最擅长的,是跳舞,“霓裳羽衣舞”,如果没有一个好身材,怎么会跳舞把唐玄宗迷住?
唐朝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得知的渠道一是诗歌及文章描述,一是绘画。但据著名学者丁启阵考证,并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唐朝“以胖为美”,唐朝的仕女画虽然画得美女都比较丰满,但那只是丰满,不是肥胖。
古代美女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又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李氏皇族又有突厥血统,而突厥以“健硕为美”,影响了当时的审美情调,唐朝是一个包容的国度,不排斥胖子而已。但不排斥并不是就认为胖子就是美的,苗条纤瘦反而不美了。杨贵妃只是美女之中微胖的一个,五官端正,会跳舞,性格贤淑,所以特别招唐玄宗喜爱罢了。
当代以瘦为美其实过份了,应以健康苗条为美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来说,不用再担心吃不上饭温饱的问题了,每天三餐四餐都没有问题,而且营养丰富。其实在审美中我们应学习唐朝的开放包容态度,追求什么都不应该过度,过度追求就是“病态”的追求。其实胖有胖的好处,瘦有瘦的美感,“情人眼里出西施”,遵循健康自然的审美,才是正确的态度。
四大美女
比如五代、两宋开始流行的女人“小脚”文化,影响了中国审美一千多年。这就是一种病态的审美,摧残女人的身心健康。现代也有一些女人,过度减肥,节食节出病来,像林黛玉一样病态,来阵风就能吹倒,稍冷稍热点就患感冒,就走上了以瘦为美的极端化。太瘦了,一把骨头,有什么美的呢?如果病了,就更得不偿失了。追求美,第一是健康,第二才是三围身材。任何牺牲健康的审美,都是病态的。
中国历史上评出的美女,四大美人,其实除了长相好以外,品德都是高尚的。西施为了越国忍辱负重,输出情报;貂蝉为了灭掉权臣董卓,巧使“美人计”,王昭君为了汉匈和亲大业,成为和平使者,杨贵妃则代表了皇帝也有爱情,“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们现在忽视的,反而是这些。(陆弃)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胖子,胖的有历史,胖的让你意想不到
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小朋友,大多是因为吃得太好,运动太少。
但是在古代,由于条件有限可不是谁想胖就能胖得起来,身材丰腴那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下面先讲一个古代关于胖子的笑话,出自中国最早的笑话专著《笑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的邯郸淳编写的。
从前有个人叫赵伯公,这个人长得肥胖高大。在一个炎炎夏日,赵伯公喝醉了,就躺在床上睡觉。
赵伯公有一个小孙子,才几岁大,就爬到他的肚皮上面玩耍。玩得高兴了,小孙子将桌子上的几枚李子塞进赵伯公肚子的赘肉里。
后来赵伯公醒了,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肚子的肥肉里还有东西。
几天之后,李子已经腐烂流出了很多的汁水,赵伯公以为自己的肚脐破洞穿孔。他越想越怕,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于是就叫来妻子和儿女,准备安排后事。
赵伯公躺在床上,哭着对家人说:“我的肚子烂了,都淌出水了,看来是快要不行了……”
正说着,赵伯公翻了一个身,肚子上的肥肉一颤,几枚李子核从肉里掉了出来。
赵伯公和家人都大吃一惊,逐一询问后才知道是小孙子塞进去的李子。
虽然最终虚惊一场,但赵伯公大肚腩上的肥肉层层叠叠,也颇为可观。
下面就来介绍几位历史上著名的胖子。
东汉时期,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的文采出众、才思敏捷,在当时很是有名。边韶以教书为生,学生有几百名。
边韶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瞌睡,而且是在课堂上。因为他人非常胖,肚子很大,打起瞌睡来,学生们都看着好笑。
有一天,他又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下面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还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意思是:“边孝先有个大肚皮,懒得读书,只想睡觉。”
不料边韶其实并未真正睡着,听到了这句顺口溜,立即随口作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师可以被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
文章张口就来,可见边韶是一位有学问的胖子。后来就由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大腹便便”。
东汉末年的董卓,很多人都知道,他也是一个胖子。
董卓,字仲颖,是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掌权后招揽吕布,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然后专断朝政。董卓性格残忍,放纵士兵,使得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司徒王允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布联手诛杀了董卓。
董卓死后,百姓欣喜若狂,在大街上载歌载舞,董卓的尸体也被当街示众。
根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意思是:“天气当时渐热,董卓肥胖,尸体的油脂流到地上。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上火放在董卓肚脐眼里,一直燃烧到天亮,这样延续了好几天。”
可见董卓的脂肪是多么的厚实,真的是肥的流油的胖子。
唐朝时期的叛臣安禄山,大家都知道是他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唐朝也从此由盛而衰。
根据史料记载,其实安禄山也是一个胖子。
在《新唐书·逆臣传·安禄山传》中是这样描述安禄山的:“禄山腹大垂膝,每易衣,左右共举之。”
意思是:“安禄山的肚子上的赘肉都下垂到了膝盖上,每次换衣服都要好几个人伺候才能成功。”
“腹大垂膝”,可见安禄山的这个肚腩是有多么的大。别看安禄山体型肥硕,可是身手敏捷,而且还会跳舞。
根据《新唐书》记载,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还能表演胡旋舞,而且跳起舞来动作快得像旋风一样,逗得唐玄宗和杨贵妃满心欢喜。
可见安禄山是一个灵活会跳舞的胖子。
以上就是历史上三位著名的胖子。
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胖子?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