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gi肥胖(gi 肥胖)
一直高GI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物质也极大丰富,吃的主食是精白米面,饮料、点心、蛋糕甜品等也都是随手可得,那么一直高GI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呢?
高GI食物是指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 GI)≥70 的食物,通常含有加工和精制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分会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很快释放出大量葡萄糖。我们现在吃得精加工的大米白面,还有各种添加糖的制品都属于高 GI 食物。
在摄入高 GI 食物后,血糖会迅速升高,糖的快速吸收会打乱机体的血糖平衡,破坏从餐后到吸收之间的过渡。食用高 GI 食物后,餐后会出现相对高的血糖,同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依赖葡萄糖的促胰岛素的多肽(GIP)等肠道激素的浓度也会增加。 这些激素会刺激胰岛细胞释放以胰岛素,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由此造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例上升,进一步增加了进食反应,促进组织吸收营养、刺激糖原的生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等。所以在大量胰岛素作用下,血糖的下降也非常快,可以说是“大起大落”。
1、糖尿病风险
高 GI 饮食造成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高胰岛素进一步增加了 β 细胞功能障碍并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正是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2、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发现,与经常摄入高升糖指数(GI)食物的人相比,主要食用低GI食物的人过早死亡和发生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可能性更低。
3、肥胖风险
前面提到高GI饮食,血糖快速上升,快速下降,而快速下降的血糖会造成更多的饥饿感,从而容易导致摄食量的增加引发肥胖。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对健康个体来说,运动前摄入高 GI 饮食之后,能量利用的来源会从脂肪变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在高 GI 饮食餐后数小时内,机体对脂肪的利用都会减少。可以说,高 GI 饮食不但会促进肥胖的进程,而且还会阻碍通过锻炼来消耗脂肪的效率。
4、白内障风险
研究发现相比于低 GI 指数的膳食,高 GI 指数的膳食会带来白内障的风险,其中的机制可能与晶体蛋白的糖基化有关。
5、老年痴呆风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食用富含糖的食物在加速大脑和认知衰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痴呆的风险。高 GI 的饮食(食用过多的糖)可能会从不同的维度影响到认知的表现,包括记忆受损、反应迟缓以及语言能力和空间能力受损。
虽然目前关于高 GI 饮食对人体的具体影响还有很多争论,但是从平衡膳食来说,一直高GI肯定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GI不是考量食物好不好的唯一指标,只是参考指标之一,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我们在选择食物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能量需求和个人的短期需求(控能、运动、脑力活动)等因素,因为这类食物能够很快地被消化吸收代谢转化为葡萄糖,并提供能量,从而引起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因此,这样的食物是脑力工作者或者运动员快速补充能量的理想选择。
最后,我们日常饮食往往是“混合饮食”,以大米、白面为例,作为单一食物时,属于高GI食物,但是吃饭的时候,我们要搭配蔬菜、鱼虾肉类等,整体的食物GI就会下降很多,所以,饮食搭配更重要哦~
升糖、长胖、减寿…14万人研究:这种食物很伤身,要少吃一点
注重饮食健康的人,对食物的GI值应该不陌生。
GI指的是升糖指数,反映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让血糖上升的速度。馒头、面包等精制碳水就属于高GI食物,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比较快;蔬菜水果、豆类食品属于低GI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小。
不难发现,低GI食物更有利于健康。
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再次强调:升糖指数(GI)是健康饮食的一项关键指标,少吃高GI食物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这项研究覆盖了全球20个国家近14万人的数据,发现常吃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会大幅增加中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这次研究的重点是重大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数据还显示,我国是碳水化合物吃得最不健康的地区之一。单独看来自中国的参与研究者的数据,高GI饮食与重大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风险升高76%有关。
一、高GI食物对身体的主要危害我都知道,低GI饮食更贴近我们所追求的“健康食物”,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高GI食物对身体的危害。
- 对血糖
当人体摄入过多高GI食物时,食物在进入胃肠道后会被快速消化和吸收,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中,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的大范围波动是导致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 对体重
我国肥胖人口基数大,是体重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式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高GI饮食、营养摄入不均衡,尤其和高GI食物的膳食模式有关。
我们的饭桌上一般都离不开主食,很多人就算已经吃饱了,还是会勉强自己吃点主食,否则就觉得自己没有吃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来源的膳食习惯,也是中国人和西方人肥胖的区别。
- 对皮肤
很多人觉得自己皮肤不好、爱长痘痘是因为熬夜和清洁问题,但有时候,很可能是因为吃了过多高GI食物。长期吃高GI食物,会使人体的血糖水平快速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导致荷尔蒙发生波动,刺激皮肤,导致痘痘的生长。这就是在痤疮的治疗上,为什么有些医生会提醒患者“少吃糖”的原因。
对于刚接触食物GI指数的人来说,可能不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是高GI,哪些食物是低GI,下面小九就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高GI食物(GI大于等于70)
- 精制主食:精粉馒头、小麦粉面条、大米(糯米)饭、油条;
- 薯类及水果等:土豆泥、煮红薯、胡萝卜、南瓜、西瓜;
- 即食食品:白面包、葡萄糖、麦芽糖、饼干、蜂蜜。
中GI食物(GI在55-70之间)
- 主食:全麦粉面包、小米粥、荞麦面、玉米、燕麦、山药;
- 水果: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葡萄、香蕉等;
- 即食食品:汉堡包、燕麦饼干、披萨饼;
- 蔬菜少的混合膳食:黄油米饭 馒头 瘦猪肉等。
低GI食物(GI小于55)
- 主食:煮过的整粒小麦、几乎没有加工的粗粮,黑米、通心粉、魔芋、荞麦;
- 干豆及制品:红豆、绿豆、扁豆、黑豆、鹰嘴豆、豌豆等;
- 乳类:奶粉、牛奶;
- 水果:含果酸较多的水果如苹果、柚子、樱桃、桃子、猕猴桃、李子;
- 即食食品:高纤维或全麦型食品,如混合谷物的面包、燕麦麸面包;
- 混合膳食:鸡蛋 馒头 芹菜 包子、饺子等。
低GI饮食有利健康,但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容易被改变,我们该如何养成低GI的饮食习惯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低GI食物有利于控制血糖,同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对低GI饮食也有更深的解读:
1.多吃蔬菜、会选水果
增加蔬菜的摄入可以降低膳食的总GI。吃水果也有讲究,与食用一个或不食用水果相比,选择每天吃两个中等大小的低热量水果更好,我们可选择GI指数较低的水果,在两餐中间或运动前后吃水果,每次吃水果的数量不要过多。
2.多吃全谷物
全谷物没有经过精细加工,保留了完整胚乳、麸皮、胚芽等,GI较低,每天的饮食中可以用糙米替换50g白米,能降低糖尿病的风险,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
3.多吃豆类
可以经常食用的豆类包括绿豆、红小豆、花豆、芸豆等,不过大豆除外。在平时的饮食中随餐加入一些杂豆,或者单独吃一些豆类,这样有助于降低膳食中的总GI指数,还能增加饱腹感,以防摄入过多食物,造成肥胖或血糖过高。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尽量选择低GI和中GI的食物,你学会了吗?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中国式肥胖:引发多种慢性病,低GI饮食有利减重化解.羊城晚报.2020-06-24
[2]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NEJM, February 24, 202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
(健康时报记者乔靖芳)“30年前,大家对肥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觉得中国离胖子国还挺远的,但现实并非这么乐观。”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医师陈伟说,中国在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2年分别做过营养普查,结果发现肥胖率每10年的增长速率是非常快,1982年的时候只有0.6%,到了1992年就到了1.5%,到了2002年就跃升到7.1%,到了2012年跃升到11.9%。
现状:底数大、增长快“一胖生百病”
陈伟主任表示,“底数大,增长快”是中国式肥胖最大的两个特点,不仅如此,更可怕的还有我们还是腰围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据2012年的统计,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也达到了6.4%,比2002年足足涨了200%。
我们常说“一胖百病生”,虽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但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确实不少。陈伟主任说,一旦胖了,肥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儿童期开始,一直可延续到生命终结,可能从头伤到脚,累及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系统。比如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甚至已成为影响人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而且,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有研究从4000万人的大数据中发现,肥胖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患病风险。当BMI值每增加5个单位,这18种肿瘤的风险就会相应提高2%~48%。
陈伟主任补充,“腰围每长一英寸,寿命减少一年”,也有一定的道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肥胖=贫穷”,肥胖的人越多,对健康买单越多。而且,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肥胖健康负担》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50年,超重和相关疾病将使各国人口预期寿命缩短约3年;夺走经合组织国家超过9000万条生命。
特点:肚子大、腰部圆跟“四高”饮食有关
“中国式肥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肚子大’,也就是腹部肥胖。”陈伟主任说,东亚人群中腹型肥胖的人比较多,脂肪多在腹部堆积,在发展到如“半吨”的这类巨胖之前,亚洲胖友的生命健康面临的威胁,要比欧美人群要多。这种内脏脂肪的聚积可引起机体代谢的变化,对健康的危害系数要高于全身型肥胖。
2017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男性肥胖及超重的发生率均超过女性2~4倍,35~45岁的男性中,有60%内脏脂肪超标。
“究其原因,中国式肥胖的相关因素涉及遗传、认知、膳食、运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尤其和高油、高盐、高糖的‘三高’饮食习惯和‘高GI’(GI是升糖指数,是指摄入食物后身体中血糖变化的程度,高GI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大)的膳食模式有关,成了‘四高’。”陈伟主任表示,现在我们都在大力倡导“三减三健”,就是要把导致肥胖的油、盐、糖降低下去。
至于膳食结构的影响,陈伟主任认为,这跟国人近些年动物类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精制主食的摄入量高有关。
1982~2012年,中国的营养调查数据显示,30年间,我国精制谷物摄入量减少25.5%,超过80%的人精制谷物摄入量超过最高推荐量,全谷物的摄入量减少了83.9%,达到最低推荐值的人群比例显著降低,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而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说精制主食?”陈伟主任表示,精制糖和低纤维的白米白面都属于高GI食物。通常把GI小于55%的食物称为低GI食物,55~70%之间的称为中GI食物,高于70%的称为高GI食物。像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饭、白馒头等,GI值通常在80~90%之间,但同样的食物,芋头、全麦面条等粗粮则GI就低一些。
陈伟主任感慨,“我们常告诉糖尿病人应该低GI饮食,然而事实上在国际上低GI饮食,对所有的人群及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益,对防治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办法。”
方案:三原则、一平衡“三不吃”“一选择”
“很多人问我减肥有什么秘籍,其实减肥没有什么捷径,不过有三条原则供大家参考。”陈伟主任介绍,首先要有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然后就是生活行为的改变,因为绝大多数的肥胖是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的,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慢慢改掉。最后就是要有大量循证证据来佐证的一些有效方法,比如高蛋白减重、轻断食减重(一周五天正常吃饭、不连续的两天进行适度断食的5 2轻断食)、限能量平衡膳食的方式,还可以打“组合拳”,减重效果更好。
具体来说,在保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些讲究。
“有三类食物是最好少吃或者不吃的,做到了这些,减重也就成功了一半。”陈伟主任说,第一个是降盐,因为盐吃多了一方面会引起水肿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吃盐多会促进食欲,吃得就会多,肥胖也就是必然的了;“降糖”,凡和添加糖有关系的食材,就像甜饮料、点心、饼干、糯米类的食物要少吃;“降油”,不仅建议大家在烹饪时少倒油、少放沙拉酱等脂肪含量高的酱料,还得少吃肥肉、荤油、肉汤等食物,还有高脂的坚果也少吃一点。
另外,陈伟主任还提醒,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如果同样是主食,逐步用“低GI”的主食代替同样量的食物,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要有一半是来自“低GI”的食物,对减肥也是非常有利的,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把“低GI”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当然,光管住嘴也不够,还要“迈开腿”,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不能少的,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减肥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