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而肥胖从而(肥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啥意思)

科技工作者 0
文章目录:

多巴胺、生物钟与吃零食、暴饮暴食及肥胖有关

1976年到1980年,美国成年人的肥胖比例为15%。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至40%,并有33%的人体重超标。体重过高往往与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及如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甚至老年痴呆症也可能部分归因于肥胖和缺乏运动。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生物学教授Ali Güler说:“在过去50的年中,美国等很多国家的饮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糖、高碳水和高热量食物成为餐桌常客。”

Güler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大脑中分泌多巴胺的愉悦中枢和大脑中调节日节律的生物钟相关联,而能带来愉悦感的高热量食品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从而导致过量摄入。

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模型,给其全天候提供高脂肪饮食,结果表明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吃零食都可能导致肥胖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保持正常饮食和日常活动的小鼠维持着适当的体重。然而,那些随时被喂以富含脂肪和糖分的高热量食物的小鼠则会变得肥胖。此外,多巴胺信号被打乱的基因“敲除”小鼠,它们无法感知高脂食物带来的快感,即使有全天的高热量饲料,它们也保持了规律的饮食和正常的体型。

Güler说:“我们已经证明,大脑中的多巴胺信号控制着生理节律,使人们在两餐之间和闲暇时间消耗高能量食物。此外,若小鼠在两餐之间或正常休息时间进食高脂肪食物,过剩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最终可能导致肥胖及糖尿病。”

谈到现代人类的饮食,Güler说:“一块巧克力蛋糕或超大杯的苏打水就等于一顿饭的热量。因此人们很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进而导致体重超标。半数疾病都因肥胖而恶化,从而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更高的医疗保健费用。”

经过几千年的进化,狩猎时期的生存压力使人类本能地会尽可能多的摄入食物。“如今,这样的生存压力已不复存在。”Güler说,“但我们的身体仍想尽可能多地吸收能量、储存脂肪。人类现在的食物已经非常丰富,我们不必再为下一顿饭何时到来而担心。鲜美的高热量食物很容易使人摄入过量。久而久之,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此外,在电力社会出现之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彼时,人类的活动节律与昼夜同步。而现在,我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玩耍、联络、吃饭,固有的生物钟已变得紊乱。

Güler说:“这种通宵达旦狂欢、随心所欲吃饭的生活方式改变了饮食模式,影响了身体利用能量的方式。并且,这样的生活方式还会改变新陈代谢,导致肥胖,从而引起疾病。什么时候吃与吃多少同样重要,两餐之间或闲暇时间摄入的卡路里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这是导致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

编译:灯丝 审稿:阿淼 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当代生物学》

期刊编号:0960-9822

原文链接: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1/uov-sfd010220.php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为什么会越来越肥 帮你分析了这5个原因

肥胖是当下人们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亚健康甚至疾病,比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便捷,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肥胖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其引发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

那么肥胖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问题

肥胖遗传是一种先天性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或者两人均肥胖的情况下,那么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而且也可以认为其子女较常人更容易肥胖,所以如果有家族遗传肥胖的情况下,你的肥胖可能会比常人要更容易。

2、饮食问题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大家对于美食的标准不断上升,而且经过了饥荒年代后,很多长辈对于下一代的营养问题格外关注,在没有专业指导下,很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等问题,所以导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发肥胖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现在大家生活的压力很大,为了缓解不良情绪,很多人选择暴饮暴食来疏解烦恼。所以想要减肥的朋友,建议在情绪不好时,选择健身、爬山等方式来消除烦恼,而不是通过饮食,这不仅会使人肥胖,最可怕的是暴饮暴食背后的隐患。

4、运动问题

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便捷,需要消耗能量的运动越来越少,与过去相比,大部分人消耗热量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摄取的能量却日渐增多,从而引发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肥胖的发生也会导致运动的懈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增加减肥的难度。但是运动是减肥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消耗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时,人才会减肥成功,所以想要减肥的群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运动量。

5、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抑郁症、肝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的存在是导致肥胖的间接因素,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从原发疾病下手,先治疗原发疾病,再解决肥胖问题,但如果肥胖程度严重的话,可能也会造成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

以上几点是引发肥胖的常见因素,随着目前肥胖人群的增加,及肥胖所引发的诸多健康问题,减肥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想有效、健康的减肥,最好了解一下肥胖的原因。

来源: 华商网

美疾控中心依据多项研究警告:超重或肥胖患新冠肺炎后重症风险大增

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龙云)《纽约时报》10日刊文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下简称CDC)本周发布警告,美国是世界上肥胖率和超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体重问题,大量人群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几率增加。据最新预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近四分之三的患者或面临更高的重症风险。

CDC医疗官员布鲁克·贝莱博士说:“确保公众意识到这一潜在风险非常重要,应鼓励他们选择健康的食物、增加体育活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CDC的警告依据多项研究。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巴里·波普金回顾了8月份发表的75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或肥胖人士因新冠肺炎住院并接受重症监护的可能性约是前者的两倍。

另一项研究于7月份发表在《大脑、行为和免疫》杂志上,调查了387109名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及风险因素,其中760人为新冠肺炎患者,超重者患病的可能性大约是正常体重患者的两倍;而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超重患者住院可能性大约高出正常体重患者30%。在考察吸烟、饮酒和体育活动等因素的基础上,该论文也得出结论,适度锻炼可以降低感染者的住院几率。

一篇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上的论文表明,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和其他类似因素后,超重或肥胖患者更容易需要机器辅助呼吸,且死亡的可能性也更大;超重者患上重症的风险甚至高于肥胖者,超重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病人高40%,而肥胖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病人高30%。

研究发现,肥胖虽增加了男性的死亡风险,但对女性影响甚微(其他研究也报道了这种差异)。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的腹部肥胖,可能导致膈肌、肺和胸腔压迫从而限制呼吸,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更难治愈。

即使没有感染疾病,脂肪也会加速体内慢性低度炎症生成。波普金博士也提醒,就炎症而言,超重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脂肪组织生成的炎症能形成持续伤害,随着时间推移,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更大影响。

医生们在大流行初期就观察到,超重似乎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风险。但由于肥胖也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所以仍需进一步确认过量脂肪是否是导致重症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