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晕车和肥胖(胖子晕车几率)

胖东 0
文章目录:

果然任何生物坐车都会变憔悴,网友:眼里的光消失了

首先感谢小伙伴们的阅读,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祝大家财源滚滚,福气满满!

文丨胖东

编辑丨胖东

今日话题:“果然任何生物坐车都会变憔悴,看网友分享自家宠物的坐车经历!

近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家狗狗长途坐车前后的反差形象,引起了广大铲屎官的共鸣,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家宠物的坐车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真是一下子老了十岁的感觉,哈哈哈[泪奔][泪奔][泪奔]


像刚吸完一样[打脸][打脸][打脸]


狗狗:别看了,快来给我擦擦嘴[晕][晕][晕]


狗狗: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远航![再见][再见][再见]


半小时,这是真晕车啊


哈哈哈,没点开之前我也以为在呲尿[捂脸][捂脸][捂脸]


狗狗:累了


萨摩耶不动了[快哭了][快哭了][快哭了]


好家伙,搁着玩抽象呢


给我家狗哥委屈的[求抱抱][求抱抱][求抱抱]

看完以后,不知道您是否也有类似带宠物长途坐车的经历呢,途中又有哪些搞笑的事情发生?快来评论区留言,期待您的分享!

素材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身体最爱的动作,久坐后试试,做5分钟相当于锻炼1小时

打麻将、追剧、上班久坐容易腰酸背痛的叔叔嬢嬢小哥哥小姐姐们注意啦!

躺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蹲着。

有规律地、正确地蹲,是可以中和“坐”和“站”所带来的不良健康影响的!

没事就蹲一蹲

我不准你们浪费这个好天赋!

不管是姨妈痛、胃痛、晕车、或是走累了,很多人都会下意识蹲下或者蜷缩起来,就会觉得舒服多了。是生理功能方面的原因,还是单纯心理暗示呢?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蹲?

舒服又健康

人们蹲的姿势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非常相像,它既能让我们身体放松,又能给予内心足够的安全感。所以累或者难受的时候,一般会选择蹲下或者蜷缩起来。

久坐或久站的人,颈椎始终保持一个曲度,腿部也很累。这时候多做一做下蹲动作,就可以活动关节、放松肌肉,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延缓关节的老化。

排便更顺畅

说到蹲,是绕不过蹲厕所这个每天都要做的人生大事的!

从理论上来说,蹲式排便更符合人体生理,更顺畅

人在下蹲时,腹部的压力比坐着时要大,而且一定的腹部挤压也能促进排便。

有人说,下蹲时间长了,容易腿麻。

其实腿麻的时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排便时间已经够长啦,小心长痔疮!

同时,蹲姿对预防排便时心脑血管意外可能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上厕所用蹲姿时,腿部和膝盖的受力比较大,又容易发生滑倒、骨折等意外。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蹲姿与坐姿相比未必能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提醒一下,蹲久后,站起来一点要缓慢。否则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表现为眼前发黑,有金星闪闪。

做不到神奇的“亚洲蹲”?

可能真的是你不够健康!

神器的亚洲蹲动作要领:双脚分开,脚跟着地,慢慢下蹲,直至臀部接近脚后跟;注意保持平衡,脚跟不要离地

(脚跟不能翘起来哦,快看看你能不能做到)

据说,歪果仁在中国最尴尬的经历——英雄难过蹲厕关。因为用惯了马桶的他们,蹲下来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会很吃力(据说90%的亚洲人都能亚洲蹲,只有不到5%的美国人可保持),一不小心就这样~

想要完成一个“亚洲蹲”,同时需要腰、髋、膝、踝四个关节协作以及身体多块肌肉相互配合完成。

任何一块肌肉或者关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亚洲蹲”功能的丧失。

如果一个人肌肉过于发达,或下半身过于臃肿、肥胖,特别是肚子大的话,也会限制关节的灵活度,做这个动作就可能失败。

(有多少人中枪了??)

此外,还有一些疾病,比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以及腰椎出现一些病理性改变,同样也不能完成“亚洲蹲”。

但是为什么就连体型正常且关节健康的歪果仁,大多数都不能完成一个标准的亚洲蹲呢?

其实,“亚洲蹲”并非亚洲人专属。无论哪国的小朋友,都可以轻松“亚洲蹲”,所以对于蹲下这个动作,人类是生来就有生理优势的。

但由于亚洲很多人使用蹲厕,从小就有很多机会锻炼蹲姿,所以姿势就会很标准。(所以某些沿袭下来的习惯其实是大有好处的!)

如果掌握正确的蹲法,不仅能改善疲劳,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促进消化和排便等

但要是盲目锻炼,可能造成膝关节损伤。因为下蹲时膝盖弯曲,负荷增加,长时间或频繁蹲起会磨损膝盖,引起膝关节疼痛,甚至发展成骨性关节炎。

久坐的你们,必须蹲一蹲

但请记住正确的蹲法

下蹲5分钟约等于步行1小时。下面介绍几种简单蹲法:

靠墙蹲

首先找一面墙,背部紧贴墙面,缓缓蹲下,膝盖弯曲至90°。双手放在膝盖上,臀部不要低于膝盖,下蹲后要保持不动。女士双脚并拢,男士可以双脚微微敞开。

一开始我们大概只能坚持几秒种,坚持不住不必要硬撑老人应该在身后放置一个板凳,感到疲惫时可以坐下。

每天饭后我们都可以蹲一蹲,慢慢锻炼自己的腰椎关节和膝关节,还有腰腹和腿部的肌肉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并腿蹲

双脚并拢,然后双膝弯曲,大腿腿腹与小腿腿腹紧贴在一起。保持1—3分钟。

全蹲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双膝弯曲小于90度。臀部保持稳定不要左右晃动,距地不超过10厘米,练习时间为1—3分钟。

适合久坐的人作为间歇锻炼,活动身体,但应注意保持一定的下蹲速度,如每分钟20~30次,可促进全身气血循环。

脚尖蹲

两脚前脚掌着地,脚后跟抬离地面。双膝弯曲,大腿压着小腿,时间控制在30秒—1分钟即可。

中老年人注意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应有所控制。

比如,年轻人一分钟能做30次下蹲,老人做8~10次即可;下蹲时不要强求动作一定到位,一定要量力而行,感觉膝盖不舒服就立刻停下,保持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次数。

其他不受场景限制的懒人操

使3分力就能达到目的,小康妹儿一定不选择使10分力的方法。

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大家最好每过1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避免因坐得过久而下肢麻木。

踮脚尖

身体立正,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

坐着踮脚尖

膝盖与大腿保持水平,可将两个矿泉水瓶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

每次踮脚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

躺着勾脚尖

卧床休息时,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可两脚一起做,也可进行单脚练习。

如果感觉小腿不舒服,就停下来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调节。

踮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

如果导致了疼痛,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秋冬又要来啦

不管你是容易手脚冰凉

还是体质太虚弱

都快快运动起来吧

#今日互动#

你喜欢蹲着还是喜欢站着呢?

是喜欢蹲坑还是喜欢用马桶呢?

请蹲友和站友在评论区尽情battle!

本文综合:生命时报、果壳、科普中国

编辑:懒懒

图片来源:123RF、SOOGIF

每周一穴|应对晕车、晕船,就用这个穴位!

由广东省中医院、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联合推出的【每周一穴】专栏在医院官微及《中华医药》官微推送,本栏目由医院针灸科支持。小穴位里藏着大养生道理,不要错过每周的【每周一穴】哦!

很多人会选择暑假去远途旅行。但是,长时间乘坐车船或者飞机,容易让人出现头晕脑胀、恶心欲呕等不适。缓解晕车、晕船不适,不妨按揉翳风穴!

翳风穴

穴名:翳,指华盖,有遮挡、掩盖之意;该穴位于耳后,为耳垂所遮挡,善于治疗风邪病症,故名翳风。

穴性: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具有疏风通络、开窍止晕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眩,指眩晕。容易晕车、晕船的人群,多属平素体内痰浊偏盛。舟车劳顿,引动痰浊上扰头部轻窍,则出现头晕脑胀、恶心欲呕。

三焦经为人体温化水液痰湿的地方,按揉翳风穴不但能疏风止晕,还可促进痰浊代谢,使人体清气上养头目,从而缓解晕车、晕船等不适。

取穴法:耳后取穴,在下颌角与耳后乳突之间的凹陷中。

按摩法:行指揉法,用食指腹稍用力按揉穴位,以微感胀痛为度。当坐车船前、或出现头晕不适时,即可按揉。

广东省中医院大院针灸科医生团队

徐振华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擅长:脑血管疾病、面瘫、颈腰椎病、脊髓及周围神经病等

|出诊时间|大院周一及四下午、周二晚|

段权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

擅长:脑血管疾病、面瘫、颈腰椎病、周围神经病、骨性关节炎等

|出诊时间|大院周二下午|

董嘉怡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擅长:脑血管疾病、面瘫、颈腰椎病、过敏性鼻炎、肥胖症等

|出诊时间|大院周四下午|

钟平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肥胖症等

|出诊时间|大院周三下午|

赵蒨琦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失眠症、骨性关节炎等

|出诊时间|大院周五下午|

古志林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骨性关节炎等

|出诊时间|大院周三下午|

朱杰彬

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失眠症等

徐书君

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失眠症等

袁锋

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与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骨性关节炎等

谢煜

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面瘫、骨性关节炎等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