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排便少(肥胖大便不成形怎么回事)
发胖、胃口差、腹胀便溏都是「湿」的警告!别让一时安逸摧毁余生
本文导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身体长久的小隐患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熬一熬可能就熬到了尽头。文章带你了解常见的脾胃小不适如何产生并慢慢影响人体,进而酝酿疾病危机,并给出了三种调理的思路,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经常食欲不振、吃东西后容易腹胀、容易消化不良,然后大便经常稀溏,经常感觉无力,身形肥胖浮肿或者消瘦,相比上班挣钱,却经常不在意,总说熬一熬就过去。
反正没接触中医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那时我比现在胖20斤,舌上白厚厚的苔也是现在的两倍,舌体也比现在胖大的多。
刚开始没在意,实在不舒服就吃点藿香正气水就熬过了,久而久之就生了一场大病,让我开始了中医的探索之路。
后来我知道了,胃口差、腹胀便溏、发胖这些很可能是湿气在体内集聚的信号。别小看湿气,常年缠绵的湿气积累可能就是让你生一百种疾病的开端。
现代人为何总易被湿困扰
天天听人说湿气重,你肯定是脾胃不好了。到底为什么湿气那么爱和脾胃纠结?!
这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活动的能源依靠于脾胃对每日摄取食物的消化转化能力,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充实都以脾胃的健运为基础。
如果脾失健运了,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四肢肌肉输送,就会出现四肢乏力,形体消瘦或者肥胖;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上输送,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耳聋耳鸣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清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脾胃吸收食物营养转化的能量。
那么清气去哪了呢?清气这股能量当然没有少,只是能量没有很好地实现「脾精四布」,后果就是那些有能量有营养的东西都集聚在了中焦脾胃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脾虚会发胖。
有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这样脾营养就充足了呀?然而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多余的营养物质囤积久了,就会腐烂变臭转为秽浊的垃圾——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内湿」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营养丰富不像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还干农活劳作很多,体内的湿气能经常通过出汗排掉一部分。所以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进入人体后,没有运动又待在空调房里汗也没出一点,多余的营养经常会产生堆积变成「湿气」给脾胃带来很大负担。
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饿着了,所以很多都是痰湿的体质。
很多人顶着个大肚腩说没问题啊,我体检很健康。只能说如果体检都能在检查早期100%发现隐患的话,现代医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难题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虚弱两三天没问题,但如果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久了,那些没能运化的过剩营养就会泛益肌肤,堆积起来变成肚子上的脂肪或者内脏的脂肪,甚者肿物之类的结聚。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抓住两点看脾虚
食物在胃里面腐熟以后,就交给脾来吸收营养了。脾主运化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食物,一部分是运化水液。所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个方面来作为简单的参考。
脾虚食物不运化(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东西后肚子发胀。因为脾自己消化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主动发出身体的信号,告诉你不要吃那么多了,消化不了。
脾虚水液转枢不利:容易出现不喜欢喝水,小便次数少,大便中水份比较多、大便次数多拉不干净而且很黏。脾虚消化不了水液,都集中在脾胃那里,这时脾胃就像一个水库,再往水库里注水就要决堤了,所以身体告诉你不能喝水。
然后脾虚不能把水导引利用起来,水液就只能从排便中流失了,肠道中变成十分潮湿的环境,就会出现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水太多运不走大便稀溏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判断。
脾虚的外貌:皮肤偏暗黄蜡黄、大肚腩、体重超标肌肉松松垮垮、嘴唇暗淡无华、眼袋重等等。
顺应喜好健脾,不做无用功
人困的时候不是说吃鲍鱼燕窝就能补了,人困了休息就是补,人渴了喝水就是补,顺应脾特性的才是补。
而脾喜燥恶湿,在中医里面有说: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所以治脾的基本思路就出来了:
一是补气以健脾。
任何脏器功能的减退都以气虚为先兆,气虚久了就变成了阳虚。我们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食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形的阴份,而消化这些阴的东西就需要阳份的火力。而气属于阳,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补足脾气为健脾第一要务;
二是化湿以健脾。
脾是营养精微转枢之地,稍有疏忽就容易让过剩的营养集聚而产生湿气,干燥的坏境是脾所喜欢的,所以清化湿气的方法能让脾恢复生机;
三是消食以健脾。
有人说,脾本来就是消化食物的。对的,但有时候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就像人馁了,除了给他补充营养外,得让他早点下班休息才能恢复元气。
帮它做完消化食物的工作,减少工作的负担,才能让脾胃有多点时间休息,有自我修复的时间,不然每天食物消化不了产的生内湿反过来又会把脾胃给困厄住。
治脾的方子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
但是对于普通的养生人士来说,一是太复杂严重的情况就直接就医了,容不得自己用药的机会;二是喝中药的方式与慢慢调理身体的原则有点不协调,担心中药用力过猛而变生他疾;三是现代人普遍工作忙碌,若不是病入膏肓,想必是不可能有慢工细活来熬中药的时间了。
如果觉得熬中药麻烦,又不想太正式的喝中药调理,可以尝试一些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什么节食减肥容易导致便秘?四招教你轻松缓解
红网时刻7月28日讯(通讯员 舒丽)小花(化名)今年刚高考完,这个暑假,她开启了自己的减肥之旅,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步入大学。她采取了节食的方式,每餐都刻意吃得很少,而且基本只吃素菜,一开始效果比较明显,因为体重基数比较大,每天都能看到减肥成果,体重秤的数字一直在往下掉。
但没过多久,减肥就进入了瓶颈期,虽然还是吃得少,但是体重秤上的数字却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且她还出现了便秘的症状,两三天才排一次大便,不仅量少而且非常干硬。那么,为什么节食减肥会出现便秘呢?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胃肠专家余仁贵表示,节食本来是为了健康,能防止肥胖甚至减肥,但是过度节食,却能引发便秘等健康问题。因为在肠道内容物中,有一半左右是微生物发酵物,而微生物要靠人体没有充分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来供养。一旦食物量减少到一定程度,食物残渣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不仅引起胃里的饥饿感,还让肠道空瘪,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来刺激胃肠蠕动,自然就会失去正常的排泄功能。
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一直储存,肠粘膜还会一直回收残渣中的水分,导致大便干结,想要排出来就更难了,所以过度节食很容易便秘。同时长期节食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都缺乏,使肠道细胞的更新和修复速度下降,运动力量减弱,很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那么减肥期间如何防止便秘呢?
1、不要过度节食
降低热量而不是降低食量,在减肥期间提倡要少吃,但这里的“少”不是指食量,而是吃少油、少糖、少盐的食物。如果减肥期间便秘,建议主食多吃粗粮,一是热量低,二是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能帮助排便,缓解便秘。膳食纤维除了能从粗粮中补充之外,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多吃这类蔬果也能更好的平衡膳食,均衡营养。
2、多喝水
减肥期间要多喝水,每天喝约2000-3000毫升的水,让大便保持湿润,这样在排便的时候就会通畅很多。有便秘的人,早上起床之后,可以在空腹时喝下一杯温开水,最好能大口地喝,这样水分可以直接到达大肠,能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促进大便排除。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规律的进食、休息,能使胃肠道张弛有序,容易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能更好的促进排便,预防便秘。
4、适当运动
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游泳、健美操、打羽毛球、瑜伽等,能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通畅。运动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便,而且也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身体的负担,促进减肥目的达成。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减肥不能以健康为代价,过度节食不仅不能达到减肥目的,反而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节食减肥不能过度,减肥应该是合理的饮食加上适当的运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健康减肥。
吃得少,瘦不下来,多是气虚肥胖,教你一方,健脾补气,提高代谢
吃得不多,但就是一直瘦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有的人吃的不多,但体型比较肥胖,而且四肢纤细,肥胖的地方多在肚子上,甚至“喝凉水都长胖”,这种肥胖,可能就是气虚型肥胖了,今天沈医生就教你一个方子,健脾补气,提高你的新陈代谢,不再让你“喝水长胖”。
想一想,你是不是除了吃的少,瘦的慢,是不是还经常觉得很懒,不想动,感觉嗓子里总有痰,吐不完,也咽不下去,而且大便也总是溏稀不成形,很容易粘在马桶上。
这些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脾气虚弱了,脾气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液,身上的水湿排不出去,囤积在我们身上,就变成了顽固不化的脂肪,在中医上,我们就把多余的脂肪,称为痰湿。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还是从身体的根本来调理,增强我们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身体水液代谢的能力,脾气强健了,运化水液的能力提升了,痰湿自然也就减少了。
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子,可以健脾补气,燥湿化痰,把你的顽固脂肪赶出去,这个方子就是六君子汤,现在也被做成了中成药,叫做六君子丸。
六君子汤用到的药物分别是人参,甘草,白术,茯苓,陈皮和制半夏。
这六味药里,除了制半夏的作用,主要是燥湿化痰,攻坚散结,其他的五味药物都有健脾补脾的作用。
人参可以大补一身元气,健脾补气,白术,陈皮和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增强我们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同时辅助制半夏化湿燥湿,除了这些,陈皮还可以行气理气,让我们全身的气机更加通顺,调畅。
最后再加一味甘草,健脾补气,还可以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防止药物的偏性伤害我们的身体。
以上就是六君子汤这个方子,如果你通过沈医生的分享,可以确定自己是脾胃气虚,水湿过多的体质,就可以参考六君子汤这个方子,但如果你拿不准,或者同时还有其他的症状,沈医生就不建议你随意使用药物了,可以在正规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正确用药,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