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率报表(肥胖率图表)
北京发布体检统计报告 超重肥胖成居民最大健康问题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尹力)2015年度,北京共有374.9万余人次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显示,与往年不同,超重肥胖取代血脂异常成为北京民众的最大健康问题。
北京市体检中心于20日发布《2015年度体检统计资料报告》。该报告对全市473.7万体检人次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筛查以及统计分析。在健康体检方面,北京市具有健康体检业务资质的206家医疗机构共完成健康体检374.9万余人次,其中男性体检203.9余万人次,女性体检170.9余万人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2014年“北京市健康体检阳性体征统计表(男/女)”中指标调整,2015年从事健康体检医疗机构使用新统计报表进行报送,异常指标检出率前十位顺位与往年有所不同。
其中,男性健康体检异常体征检出率排名前十位的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甲状腺结节等。女性健康体检异常体征检出率排名前十位的为乳腺增生、超重肥胖、甲状腺结节、血脂异常等。
报告分析指出,从北京近几年的重大异常体征检出率数据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都是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高危因素。
专家表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
此外,报告中还涉及2015年度98万人次专项体检结果,其中高招体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67216人,中招体检(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检)89213人,机动车驾驶员体检798486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驾驶员体检840人,教师资格认定体检20194人,药品从业人员体检12103人。
依据报告,北京青少年健康的高招、中招体检数据显示,其视力不良以及超重肥胖问题仍比较突出。2015年,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9.28%、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20.36%和14.45%;初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1.95%,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4.71%和10.27%。
北京已连续6年发布《体检统计资料报告》,其为北京体检行业的有序发展、合理布局以及保障市民获得良好健康服务权益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是北京医疗卫生数据的有益补充。(完)
东莞成人居民肥胖率超全省平均 每十人就有三人超重
漫画/陈春鸣
金羊网记者 文聪
在传统观念中,家长不怕孩子胖,就怕孩子瘦,但肥胖其实是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基础。记者10月31日获悉,去年东莞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6.55%、成年人的肥胖率为10.1%,超重率更是高达33.3%。为此,东莞市人民医院、康华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都开设了肥胖门诊。
男生肥胖率高过女生
近年来,不断攀升的“小胖墩”数据备受各方关注。根据东莞市近五年收集的《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的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6年,东莞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分别达到了4.32%、7.05%、6.11%、7.1%及6.55%。且整体来看,小学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初、高中生。
东莞市人民医院也曾对2015年三所中学的常规体检数据做过统计,这三所中学的学生肥胖率已达到10.14%,且男生肥胖率普遍高过女生,部分年级还呈现出较大悬殊,高三、初三的肥胖率位居前两位。以高三年级为例,男生肥胖率(占受检男生比例)达到了20.30%,女生肥胖率仅为4.59%,两者相差近四倍。
肥胖容易诱发慢性病
肥胖会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哪些伤害呢?康华医院内分泌代谢医学中心主任李玉钟表示,肥胖是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基础,儿童肥胖往往容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成倍增加。肥胖还使一些女孩容易患卵巢囊肿,一些肥胖患者还容易引发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
“类似体重严重超标的小孩,平时在接诊过程中经常遇到,尤其是假期,一天能有两三个,年龄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据李玉钟介绍,该院前段时间就接诊了一名年仅16岁的“小胖墩”,他身高1.63米,刚入院时体重223.6斤,超标84.2斤。平时喜欢吃肉、吃面食,又不喜欢运动,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过胖,还导致脂肪肝、脂代谢异常、尿酸高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走路时膝盖和脚踝都会出现疼痛感。
每十人就有三人超重
除了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不容小觑外,成年人同样面临肥胖困扰。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调查选取大岭山镇、常平镇、厚街镇、东城街道四个监测点,对1413名18岁及以上东莞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每10人中就约有3人超重,1人肥胖(异常超重);男性更甚,每2人就有1人体重异常(超重或肥胖)。成人的肥胖率达到10.1%,男性、女性则分别为12.7%和7.9%。全市成人居民超重率、肥胖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男性肥胖率更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内分泌科陈宏教授说,年龄越大,肥胖率也就越高。“从门诊情况看,每个月接诊的肥胖治疗患者大概有20多例,以中年人为主。这个就诊比例并不高,究其原因,很多人对肥胖存在两个误解,一是觉得胖根本就不是病;二是还有人误认为胖是一种福气,减肥就是减福。”
陈宏称,其实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肥胖,最常见的就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在排除了由于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肥胖后,市民们常说的肥胖就属于单纯性肥胖。“对于这类肥胖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总的原则就是出大于入,即消耗的能量要多于摄入的能量,也就是通常说的少吃多动。”
TIPS 怎样控制儿童肥胖
“学生肥胖率持续上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相关。”东莞市健康教育所专家称,偏食、不爱运动、遗传、长时间看电视及减少体育活动等,都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此外,偏爱吃洋快餐,喝碳酸饮料,再加上中学生课业繁重,特别是毕业班,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更容易长胖。
那孩子怎样吃才健康?每天多少运动量才算合适呢?上述专家表示,“有些家长怕孩子营养不够,补来补去,孩子的身体反而吃不消。因此一定要先到医院检查,才能适当地进补。”
“适量运动对于减轻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都有良好效果。”专家建议,可以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例如帮忙做家务,多去公园散步,往返学校尽量步行一段距离等。
7岁男童偏胖竟患痛风?医生提醒:要控制好孩子饮食
前几天,一名7岁的男孩因左足底痛由家长带到东华医院生态园门诊就诊,医生一检查,结果诊断这名小男孩是痛风。痛风?这不是老年人才犯的病吗,怎么会发生在一个7岁的孩子身上?
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饮食
医生说,尽管家长很难理解,但检测结果不会错,实际上,不同年龄都可能罹患痛风,只是儿童发病率很低。而孩子之所以会得痛风,与孩子的饮食关系密切,肥胖的孩子得痛风的概率大,儿童时期体重偏高是痛风的危险因素。
如何防控孩子肥胖?医生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脚痛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确诊了,那首先就要从饮食上来控制,避免进食含高嘌呤饮食,多饮水,对症治疗。
而在减少孩子肥胖上,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指出,学生肥胖需要家庭、个人乃至社会的综合防治。
针对那些已经明显暴露于肥胖易感环境的群体,群体内多数学生体重正常,但是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上升,许多个体存在明显的“易感行为”:①建立良好膳食制度,保证三餐热量合理分配,平衡膳食。②纠正不健康饮食行为。③减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等静态活动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④除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外,积极参加各种体力活动。
7岁孩子查出了“老年病”痛风在对这名7岁男童进行仔细检查时,医生发现:孩子左足底中部轻微肿胀、稍红,局部有发热感,压痛明显。但反复询问孩子和家长,孩子并没有摔伤过也没有磕到过。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为了查清病因,医生对孩子抽血查血尿酸水平。很快检验结果出来,孩子的血尿酸水平明显较高,是痛风造成的脚疼。这让家长不敢相信,“医生,你是不是弄错了,才7岁啊,怎么会有痛风,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有痛风?”家属多次不解地问道。
医生解释,痛风常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疼痛常较剧烈,痛风患者基本上都没有外伤史;而痛风患者在之前的饮食上,大多喜欢进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豆浆豆制品、动物内脏等,或饮酒(特别是啤酒),这些人一检测就是血尿酸高。
那7岁的孩子怎么就会得痛风呢?医生说,痛风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但不同年龄都可能罹患痛风,只是少年儿童发病率很低。一般儿童的血尿酸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儿童时期体重偏高是痛风的危险因素。
原因:爱吃海鲜爱喝甜饮家长告诉医生,孩子的痛风不可能是遗传,因为孩子家里并没人得这个病;但孩子很喜欢吃肉,也特别喜欢吃海鲜,还很喜欢喝甜饮料,这应该就是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得痛风的祸首。孩子体重明显增加偏胖时,家长也没有放在心上。
这也正是很多家长疏忽的。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近5年收集的《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的资料显示,东莞中小学生2012年至2016年的肥胖率分别为4.32%、7.05%、6.11%、7.1%和6.55%。
东莞市人民医院和康华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告诉记者,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他们也碰到过小孩子痛风的病例,虽然不多见,但还是有。“现在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家长也不注意,比如有的小孩很喜欢喝甜饮料,得痛风的风险就会高。”医生说。
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血脂、血压及肥胖因素相关。“家长生怕孩子吃不好,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什么,这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医生说。
业内人士:儿童肥胖可致多种疾病不过,并非所有的孩子肥胖都是吃出来的。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表示,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相关,如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
该负责人坦言,儿童肥胖危害大,往往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研究结果发现,肥胖儿童患高血压、高甘油三酯、2型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32.5%、23.3%、0.65%,是正常体重儿童的数倍乃至十几倍。
“肥胖还使一些女孩容易患卵巢囊肿,一些肥胖患者还容易引发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有研究表明肥胖孩子中大约有10%~20%在检查时出现骨密度偏低。这与孩子多喝可乐、缺少户外活动等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该负责人说。
东莞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适量运动对于减轻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或者保持健康身材都有良好效果。要让孩子养成进行身体活动的习惯,如帮忙做家务、尝试一边看电视一边原地踏步、多去公园散步、往返学校尽量步行一段距离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