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肥胖不动(老人 胖)
老年人久坐不动当心肌肉萎缩
【来源:汴梁晚报】
全媒体记者 侯利平
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不好,往往选择少动多坐。殊不知,久坐很容易导致肌肉萎缩,从而增加患上一些疾病的风险。
专家指出,肌肉对人体极为重要,它就像汽车的引擎,是全部力量的来源,可以帮助人体完成各种动作。肌肉萎缩,也就是肌肉量减少,会带来多种危害。首先,老年人久坐会使人体的基础代谢降低,热量消耗也随之降低,摄入的过多热量便转化成脂肪堆积于体内,形成肥胖。老年人肥胖会导致葡萄糖代谢受影响,进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其次,肌肉是心脏的可靠助手,肌肉衰弱必然累及心脏,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帮凶”,这也是人老了易患冠心病的因素之一。再次,肌肉少了,关节的负担就会加重,进而产生关节疼痛,导致走路姿势变形、腰痛等症状。当腿肌力量下降,老年人上下台阶就会感到吃力,走路步幅也会变小,很容易被绊倒,易遭受骨折之苦。骨折后长期卧床,会进一步加剧骨骼肌肉的流失,渐渐令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产生肺功能减退、焦虑、抑郁等多种健康问题。
如何避免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呢?专家建议,老年人要避免久坐不动,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运动,加强体能锻炼,并适当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老人久坐不动 易患深静脉血栓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来了一位76岁沈奶奶,经过复查,一切恢复得很好,下肢造影显示静脉血管完全恢复通畅。“三个月前多亏了医生的手术,不然我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沈奶奶高兴地说。三个月前,没有摔、没有碰,也没有撞,沈奶奶右小腿莫名其妙就出现了疼痛、麻木,一直不缓解,特别是站立、行走的时候,小腿还有点肿胀。
据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医师楼文胜介绍,经检查,沈奶奶血栓已经从下肢静脉蔓延到了腹腔内的主干静脉(下腔静脉)。如再不及时手术治疗,随着下肢活动或者血流冲击就可能使血栓从血管壁上脱落,随着血流游荡,最终通过下腔静脉、右心来到肺部。如果有大的血栓堵塞了肺动脉,就会发生肺栓塞,将可能危及生命。虽然沈奶奶有消化道出血,无法进行溶栓等药物治疗。但介入血管科还有清除血栓的利器,用特制的血栓抽吸装置将血栓粉碎并吸出体外,术中抽出大量血栓后,血管的血流立刻恢复通畅。术后沈奶奶右下肢肿胀迅速缓解,恢复活动能力。这次三个月复查也显示右下肢静脉保持通畅,恢复良好。
“沈奶奶这次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了因出血停止抗凝治疗的原因以外,和她前段时间因为疫情,长时间在家缺乏活动也有一定关系。”楼文胜主任说,长时间不活动,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容易凝结,从而形成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块,从而导致静脉血液无法回流,90%都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通常位于腿部深处,表面看不见摸不着。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危险、最恐怖的是血块发生部分碎裂,或者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它就会随着血液流动而卡在肺里,阻碍血液流动,造成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楼文胜主任介绍说:“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久坐不动的人,如白领、IT人士等,其他如长途旅行,持续超过4个小时的旅行,不管是乘飞机、公共汽车、火车或汽车,只要当你一直坐在狭窄的座位上,没有四处走动,你的血液流动就会减慢,就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他如血液高凝状态的癌症患者、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者、骨折后局部制动的、孕妇、老人、烟民、超重或者肥胖者等等。”
专家提醒说,无论任何时候大家都要尽可能避免久坐或其他形式的静止不动,同时一旦发现下肢酸胀甚至肿痛,最好及时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12岁女孩400斤走不动喘不上气心脏衰竭,生命垂危还想上学
文|菁妈
老人家总觉得孩子胖一点更好,胖一点才健康。殊不知,肥胖到一定程度可是要命的!
河南开封有一个女孩从小就比较胖一些,万万没有想到,孩子到了10岁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孩子的身高没有增长多少,但是孩子的体重在快速增长,多的时候一个月会重数10斤,到了孩子12岁的时候,身高只有1米5,但是体重却高达400斤。
400斤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正常12岁的女孩大概是80斤左右,也就是相当于5个同龄孩子加起来的体重这么重。
也因为肥胖导致孩子高血糖,而且皮肤已经溃烂,导致孩子压根就呼吸不过来,因为心脏难受已经心脏衰竭,导致孩子因为体重过重,身体承担不了这个重量,连走路都走不动。
孩子的爸爸妈妈为了救孩子就决定把家里面的房子给卖了,孩子以前虽然说有点胖,但是也没有胖到这个程度,一下子体重增长这么多,肯定是跟孩子本身生病了有关系。
这个孩子的体重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程度了,但其实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肥胖的重视度还是不够的。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肥胖超重率每年都在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总是觉得孩子胖一点会更可爱会更健康一些,因为在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吃不饱喝不饱,就觉得能够吃饱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孩子长得胖才是健康的。
其实现在孩子的营养是不缺的,我们更加要重视的是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避免孩子体重增长过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第一:备孕时就要控制体重
如果妈妈本身是肥胖的,那么在备孕的时候就要开始控制体重,最好是保证我们的BMI指数是在24以下,因为超过24就属于超重了,妈妈怀孕的时候体重正常,在怀孕的时候才不容易出现高血糖。
第二:妈妈在孕期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体重
如果妈妈怀孕前体重正常的话,那么在整个孕期体重最好增长不要超过30斤,控制在20斤左右是比较好的。
因为妈妈的体重增长20斤,有一部分是胎儿重量大概是7斤左右,还有一部分羊水的重量,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增加的血液,胎盘等这些胎儿附属物大概是13斤左右,而妈妈自己也要堆积一些脂肪,这堆积的脂肪就不要太多了,大概控制在几斤以内,也就是20斤以内是比较好的。
第三: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尽量控制糖分的摄入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胎儿会分泌一种激素控制胰岛素的分泌,让妈妈吃进去的食物变成糖分的时候,在身体中停留得更久一些。
所以妈妈本身在怀孕的时候就容易血糖升高,这时候如果再经常吃一些糖分高的食物,比如说每天都是吃大量的白米饭,或者说是吃各种甜食,就容易导致妈妈怀孕的时候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一旦妈妈怀孕的时候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导致胎儿出生的时候就是巨大儿,也就是超过8斤,孩子出生的时候是巨大儿,那么孩子基础的体重都比较重,以后肥胖的概率要比其他的孩子更多一些。
第四:孩子一岁前的体重也不要太重
最好是按标准体重来生长,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一岁之前体重长一点没有关系,但其实在《儿科学》中就提到:孩子在一岁之前增长的是脂肪细胞的个数。
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的话,妈妈饮食中尽量避免摄入太多的脂肪,因为这些脂肪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的体内。
添加辅食的时候也要注意辅食要营养科学,孩子满月之后多让孩子趴,多让孩子翻身,多让孩子爬,这些都能够控制孩子的体重。
第五:体重突然暴涨要就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体重突然暴涨,比如说一个月长个十几斤的,那么建议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尽量多引导孩子参加一项喜欢的运动,当孩子有喜欢的运动就能够很好的控制体重的增长。
孩子胖不是一件好事,身材匀称,才更有利于健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