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胃那块肥胖(胃部长胖)

胃肠外科刘殿刚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胖人大多胃不好?肥胖和肠胃疾病有关系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比较肥胖的人,大多肠胃也不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因为胖人通常吃得多,而且对各种甜的、辣的、酸的......各种重口味的食物,更是他们的所爱,这样长久下去很容易加大肠胃的压力,很容易引发胃肠紧张,随之也会使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脾胃湿热等原因导致的肥胖。

十二指肠溃疡的特点是饥饿痛,进食后缓解,患者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并没有问题,所以能够快速吸收营养物质,最终就会出现明显的发胖现象。

另外如果是由于脾胃湿热的原因所致,且有及时选择药物治疗,则可能就会导致身材有发胖的情况。

想减肥,又要防止胃部疾病,要注意哪些?

1,要调整饮食结构

有胃病的人即使没有减肥需求,也要注意饮食,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即需注意减少油腻、甜咸味较重的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以及粗粮、肉蛋奶等。

用餐时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每餐不宜过饱也不宜采用节食法,以免加重胃病。

2,少饮酒少喝饮料

我们聚餐或吃饭时,免不了些酒水和饮料,酒精会损害胃黏膜,而大量喝酒对胃更不好,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加快吸收速度。而饮料又含有大量的糖和能量,爱喝酒和饮料,会无形中增加糖分和能量的摄入,长期饮料,很容易导致肥胖。

3,适当运动

对于有胃病的人可以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减肥,对胃病的不良影响较小,且效果较为明显。

建议可以选择骑单车、快走、慢跑等方式减肥,也可以经常去跳广场舞来促进脂肪的消耗,但是千万不要喝一些减肥的药物,以免使胃病加重,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减肥期间不要吃一些太过油腻的食物。

4,晚饭不要吃太多,夜宵也不要吃了

很多人白天工作比较忙,都是凑合吃一顿,所以大家都习惯在晚餐大吃一顿,而且还经常吃宵夜,这样的饮食方式不仅容易发胖,还会导致各种胃部的不适状况。

要是从人需要输入的热量来说的话,最好的比例应该是早餐占三成,午餐占四成,晚餐为三成。要是晚餐吃太多或者是吃宵夜的话,就会给胃造成很大的负担,并且也可能会导致睡眠不好并且长胖。

胃息肉又是怎么回事?和肠息肉一样?

胃长息肉,你听说过吗?这其实是胃肠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讲其实就是胃的表面长出来一个息肉,可在做胃镜的时候发现。不少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好好的胃怎么就突然长息肉了呢?胃长息肉了怎么办?今日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胃息肉”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由胃黏膜面凸起到胃腔内过度生长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

胃息肉较小时可以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做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的。临床上所称的“胃息肉”一般也就是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为什么胃会长息肉呢?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其实跟胃肠息肉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家里有胃肠息肉的病人,其子女的胃肠息肉的几率比常人的可能性要大。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很多炎性因子出现,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从而出现增生性的息肉。

3、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液中含有胰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炎症增生,出现胃息肉。另外,大量的反流液会导致胃内的PH数值升高,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导致增生性息肉的出现。

4、抽烟喝酒:

长期抽烟喝酒也会损伤胃黏膜,致使胃息肉的发病几率增加。

5、饮食不当:

三餐不定时,经常饱一顿饥一顿,偏食、挑食以及经常吃生冷、辛辣、腌制食物,不爱吃蔬菜等也会增加胃息肉的患病风险。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某些食物: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胃息肉会癌变吗?

腺瘤性胃息肉的性质属于胃黏膜异型增生,有癌变潜质,一般建议在内镜下尽早切除。

其他类型的息肉如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虽然也有癌变风险,但概率很低,无需过度担心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亦可发生胃息肉,主要为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也有癌变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息肉切了还会再长吗?

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抑酸药物的服用、饮酒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由于目前对息肉的病因机制不完全了解,无法保证息肉切除后不再生长。一部分胃底腺息肉可能与服用抑酸药物相关,在停药后可减少此类息肉的发生;其他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增生性息肉形成有关,因此改善生活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等,都是可以减少胃息肉再发的手段。

如有息肉并已内镜下处理者,定期复查胃镜也是必不可少的。

肥胖的克星——胃袖状切除术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了传统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外,减重手术(也称为减肥手术或代谢手术)已成为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众多减重手术方法中,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因其高效、安全且相对较少的并发症风险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胃袖状切除术的原理、手术过程、适应症及禁忌症、手术后的效果与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

一、什么是胃袖状切除术?

胃袖状切除术是一种外科减肥手术,通过切除大部分胃部,将胃变成一个类似袖状的管状结构。这种手术显著减少了胃的容积,从而限制了食物的摄入量。胃部的形态改变会影响消化激素的分泌,尤其是饥饿激素(Ghrelin),这有助于减少食欲,从而有利于减少肥胖。

与其他减肥手术相比,如胃旁路手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和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胃袖状切除术具有相对较短的手术时间和较少的营养吸收障碍风险。因此,它在近几年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减肥手术方式。

二、手术过程

胃袖状切除术通常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持续时间约为1至2小时。手术步骤大致如下:

1. 麻醉与准备:病人被置于全身麻醉下,外科医生通过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工具。

2. 切除胃部:医生使用手术器械将胃部的80%至85%切除。剩余的胃部被缝合成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形似香蕉。这部分胃仍然连接食管和小肠,维持正常的消化道结构。

3. 检查与缝合:医生会检查切除后的胃部是否有任何漏口或出血的迹象。如果一切正常,切口将被缝合或使用缝合钉闭合。

4. 术后观察:手术完成后,病人通常需要在医院观察1至2天,以监测术后反应和恢复情况。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胃袖状切除术通常适用于体重指数(BMI)≥40的严重肥胖患者,或者BMI≥35且伴有与肥胖相关的严重健康问题,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或睡眠呼吸暂停等。此外,一些BMI较低但经过其他减肥方法无效、且存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也可能被考虑进行此手术。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胃袖状切除术。以下情况可能被视为禁忌症:

- 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或暴食症,可能影响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长期效果。

- 食管炎:胃袖状切除术可能加重食管反流,因此患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可能不适合此手术。

- 凝血功能异常:这类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较高,需特别谨慎。

- 妊娠期:孕妇不适合进行胃袖状切除术,且建议计划怀孕的女性在手术后1至2年内避免怀孕。

四、手术后的效果

胃袖状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手术,研究表明,患者在手术后的1至2年内可以减掉约50%至70%的超重体重(Excess Weight)。手术不仅帮助患者实现显著的体重减轻,还能改善或逆转与肥胖相关的代谢问题,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等。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效果因人而异,并且患者需要在术后坚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维持长期的减重效果。手术并不是一种“懒人”减肥法,而是需要患者在术后进行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

五、可能的并发症

尽管胃袖状切除术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但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

- 出血和感染:手术后可能出现伤口感染或腹腔内出血。

- 漏口:胃部缝合处可能出现漏口,导致胃内容物泄漏至腹腔,引发严重感染。

- 营养不良:尽管胃袖状切除术不会显著影响营养吸收,但由于摄入量减少,患者仍需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尤其是铁、维生素B12和钙。

- 胆结石:快速减肥可能导致胆结石的形成,因此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术。

六、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

手术只是减重旅程的一部分,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是长期成功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术后患者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1. 饮食调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逐渐从液体饮食过渡到固体饮食。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和低糖为主,同时避免暴饮暴食。

2. 维生素补充:由于食物摄入量减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维生素补充剂,以防止营养缺乏。

3. 定期随访:术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体重、营养状况及任何潜在的并发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以监测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

4. 心理支持:肥胖常伴随心理健康问题,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心理支持以帮助适应新的身体形态和饮食习惯。

5. 保持运动:术后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减重效果,并促进整体健康。

七、结语

胃袖状切除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肥手术,为许多重度肥胖患者提供了健康的新契机。然而,手术本身并非终点,而是开启健康生活的新起点。患者需要在术后继续进行健康的饮食、维生素补充和定期随访,以确保长期的健康和减重效果。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将帮助患者在手术后获得最佳的健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