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儿童内衣(儿童内衣太大怎么办)

军武次位面 0
文章目录:

擦边球内衣照、大尺度表情包,未成年软色情成了“财富密码”?

有病就去看医生啊,是时候整治一下了!

“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

1968年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物馆举办第一个国际回顾展时,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出了这句著名的断言。

5年后的1972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第一部移动电话;又过了3年,IBM才推出了个人电脑的雏形IBM5100;1年后,乔布斯在自家车库和沃兹尼亚克成立了苹果公司,还需要等待整整31年,那场改变世界的发布会才会将iPhone带到人类面前。

53年后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各种直播的突飞猛进,让安迪·沃霍尔的断言如同先知预言般精准。

但是安迪·沃霍尔一定没有想到,涌上舞台的人里面,很多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是聚光灯的焦点,却没有发现已经成了无数贪婪之人眼中的肥肉。

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提到要“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不仅如此,还要“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成年网红出名的方式五花八门,那未成年网红呢?

去年8月份,一个只有3岁的女孩佩琪成了一个小小“网红”,虽然佩琪确实很可爱,但是她红的原因却是因为体重——3岁的佩琪体重已经达到了70斤。

▲体态非常不健康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3岁的女童体重中位数在28斤左右,达到40斤已经是严重超重了,佩琪70斤的体重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上面的最大值。

佩琪最早的一条视频发布于2018年10月19日,当时一岁半的佩琪虽然看起来胖乎乎的,但是体重显然没有这么离谱,当时还有网友评论,宝宝好可爱,看她吃东西很有食欲!

也许是因为这样,让佩琪的父母发现了一条“财富密码”,仅仅一年之后,两岁半的佩琪就被喂到了50斤。

为了让佩琪尽快增重,汉堡、炸鸡、可乐、泡面……各种高热量食物都被送到了3岁孩子的嘴里,不仅如此,佩琪父母还非常兴奋地表示:马上突破100斤了!

和父母的兴奋不一样,佩琪在视频中一直央求父母,“别弄了别弄了别再加(食物)了”。

最后连网友都看不下去了,在评论里让佩琪的父母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帮孩子减肥,结果父母还是继续喂佩琪烤肉、烤肠、烤串。

有人指责他们把孩子当成吸引流量的工具,佩琪妈妈直接在评论区回复是因为“爸爸溺爱”。但是在之后记者采访她的时候,这个说法又变成了:“我亲生的孩子,我怎么会故意把她喂那么肥,她本来就是这么胖,只是平时吃的食物有点油炸了,但不可能一点都不让她吃啊。”

至于被指责用孩子赚钱,两个人表示拍视频只是为了好玩,“我也没说靠这个赚钱啊,她吃的钱比我发(视频)赚的还多。”

问题来了,把3岁孩子喂到70斤很好玩吗?

网络的发展将成年人的世界事无巨细地展现在未成年人面前,并用五光十色的美景诱惑他们主动踏进去。

当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想要迅速成为“15分钟”的名人,他们能做什么?

2018年,各个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上面开始冒出大量的“未成年妈妈”,这些十五六岁的女生几乎每一个都早早辍学,怀里抱着自己的孩子,有些人甚至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们发布的视频,全都是“14岁早恋生下儿子”,“全网最小二胎妈妈”这样的标题,每一个的播放量都有几十万。在她们眼里,未成年生子不仅没有什么不正常,反而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这些网红中,18岁生孩子的杨清柠粉丝超过了4000万,一次晒孩子的直播点赞量超过280万。成功案例摆在眼前,“未成年妈妈”简直成了当时互联网直播的“风口”。

而更多时候,这些未成年人往往沦为成年人的猎物和牺牲品。

网信办在通告中提到,针对各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网信部门依法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全面清理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对平台实施罚款处罚。”

说实话,如果不是看到公告中提到,我还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儿童软色情表情包”这种东西。

这些表情包里,小朋友的照片被P上“有种和我一起睡”、“馋你身子好久了”、“想睡你不是一天两天了”“来吧!禽兽!我准备好了”等充满暗示的文字。

这些表情包的评论里,基本上都是“可爱”“求图”,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只不过,和其他各种乱象相比,这些表情包马上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在《童年的消逝》开头,波兹曼观察到,“在我落笔之时,十二三岁的少女正是美国收入最丰厚的模特儿。在所有视觉媒介的广告里,她们被设计成像是非常懂事、性感无比的成年人出现在大众面前,仿佛全然陶醉在色情的环境中。”

3月18日,豆瓣上一篇标题为“儿童内衣网店开始走日系擦边球写真风格,真的没关系吗?”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帖子提到有些网店的内衣裤广告上,女童模特和男童模特的姿势“太奇怪了”,完全是模仿性感的成人模特。

当然,上面的照片是否属于儿童“软色情”存在争议,但是有些照片毫无疑问已经突破了正常的范畴。

▲儿童内衣有必要让孩子摆出这种姿势吗?

儿童内衣通常都是家长给孩子买的,模特只需要展示这些儿童内衣的款式和尺寸就可以了,那么这些照片到底是要给谁看呢?

不仅如此,在网友多次反应之后,店铺依旧我行我素,后经人再次反映,商家只把带有隐私部位形状的照片P掉,重新放上去,店铺客服还表示,“思想不健康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

搞笑的是,当网友把帖子的内容转载到其他社交平台时,里面的几张儿童内衣照片被系统自动判定为色情图片……

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宣称,开明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性欲要受到严格的控制,成人须承受巨大的压力把他们的各种冲动私密化(尤其是性冲动),并且在儿童和未成年人面前,对成人的性欲望和冲动三缄其口,维护“保持缄默的密约”。

很显然,许多成年人并没有这样的自制力。

2021年1月,媒体人闵思嘉发现某些短视频平台上面有很多未成年人跳舞的”擦边球“视频,甚至有迎合”恋童癖“的倾向。

在这些视频里,女孩子穿着露脐背心、贴身吊带、短裙,跳着一些扭胯、顶胯等诱惑性动作的“网红舞蹈”,有的还对着镜头半撩起衣服,妆容打扮异常成熟,没有一点未成年的样子。

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更是不堪入目:“等你长大”“几岁了?”“就是喜欢小萝莉”“先别急着撩,等你等到14岁”“把背心脱了跳一个”……说实话,建议这些人还是趁早去看医生比较好。

很难说清楚,这些内容究竟时未成年人自己的选择,还是跟佩琪一样,被成年人当成了吸引流量的工具。

在某些视频中,这些账号甚至会让女孩的男性家属轮番给女孩压仰面一字马,直接让人生理不适。

▲这是正常的舞蹈训练吗?

至于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更是恶臭不堪。

如果你觉得只有未成年的女孩子会遭遇到这些恶心的事情,那你很明显低估了变态们的恶心程度。

闵思嘉随后发现,除了女孩,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大量未成年男孩的擦边球视频。这些视频中,男孩们通常裸露上身,下身短裤,拍摄角度刻意突出下身,肌肉、腿部、臀部等地方。而且,视频下面的评论同样不堪入目。

因为性别的缘故,这些男孩子的视频往往更加隐蔽,但是性质同样恶劣。

说实话,要判定一张照片或者视频是否越界其实很简单,你只要问一句: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出这些动作,在网上被无数陌生人围观?

而当这些孩子被成年人利用做出这些动作时,他们真的明白其中的意味,明白自己为吸引来什么样的围观者吗?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视频和直播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儿童色情和软色情在全世界都是严厉打击的对象。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4条除了明文规定缔约国有义务禁止对儿童进行一切形式的性侵犯,还提到了对儿童的性剥削也同样应被禁止,性剥削即“利用儿童进行淫秽表演/ 让儿童充当淫秽题材”。

1982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直接将软色情判定为儿童色情,“儿童色情物品不要求所限制的物品是淫秽物品。”次年,众议院以400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儿童色情物品法,任何制作、销售、持有儿童色情物品的做法,判处最低15年监禁和10万美金罚款,最高则30年监禁。

中国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探索,1992年《儿童权力公约》在中国生效,2006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加入了性侵害内容;2010年两高对包含了十四岁以下儿童内容的互联网传播做出了规定;2013年推出《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016年浙江慈溪牵头出台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效仿美国对儿童性侵犯罪者进行登记和信息公开。

在《童年的消逝》中,尼尔·波兹曼问道:“我们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消息灵通,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知道长辈知道的一切又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变成成人,或者至少像成人一样。用我自己的一个比喻,这意味着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实时,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

技术的潮流已经让童年变得支离破碎,而那些将未成年人变成工具与玩物的人,则是潮流冲刷下现形的,最阴暗的寄生虫。

凭什么胖女孩不能拥有内衣自由

互联网上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不 CK 最近换了新的广告模特,上网的朋友想必应该也刷到过这张海报:

就是这幅纽约街头的巨幅广告海报引发了不少争议,毕竟印象中的模特似乎都是面容姣好、身材高挑有型、皮肤健康紧致的美女。随便搜一个 CK 以往的内衣广告是这样的:

新广告的主角是一位黑人跨性别活动家、电影演员、制片人Jari Jones。

如图所见,身高172公分、体重90公斤的她,皮肤黝黑五官扁平,更没有传统以瘦为美的身材,跟我们以前看到的大多数模特,从长相到身材都有着巨大差异。

出于好奇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并不是 CK 第一次选用大码模特,早在去年八月,同样有着大码身材的黑人饶舌歌手 Chika 所拍摄的 CK 内衣广告也以巨幅海报的形式出现在街头。

海报一登出便引发了很多讨论,但模特本人 Chika 表示,不会为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也希望能给身材跟自己一样的女性带来力量和勇气。

看到这样的模特出来展示身材,很多人都叫喊着“这个世界疯了”。

首先,美的确不存在标准,不过每个人对于“美”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按照我的审美来看,并不想硬讲“她很美”这种话,但对夸她美的人问“你愿意美成这样?”没必要,对说她丑的人讲“审美狭隘”也大可不必。

审美多元化不是说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或者攻击与自己审美不同的存在。而是应该包容人在外形上的多样化,不被某种标准绑架,对你认为的不漂亮更宽容。

好比说一个人就是觉得“白”和“瘦”好看,那她可以通过美白和身材管理靠近自己的审美,但不该看不起不白、不瘦的人。

况且回到这个广告本身,我并不认为它在传达审美观。

模特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展示服装,给更多身材的人选购衣服时提供更多信息和参考。大部分普通人的身材或许都并不符合大众意义上的“好身材”,那身材不够好的人就不能穿内衣了吗?大码女孩就没有选择内衣的权利了吗?

归根结底它只是想表达,这样的身材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各种身材的女性都可以买到合适的内衣。

好比淘宝买衣服的时候,除了卖家拍的照片,大家更关心买家秀里普通人上身是什么样儿的,请各种体型的模特展示服装,比只有单一的“完美身材”更有意义。

从这点上来讲,不得不说有些品牌做得确实还蛮周到的。

我在逛一家网站的时候观察到,不少品牌会把同一个款式的衣服做成两版,一种适合普通身材的女孩穿,一种专供大码女孩。这样不管是骨感的苗条女孩还是肉肉的胖女孩,都能买到合身的衣服。

可惜的是,这些衣服似乎很少出现在平时所能见到的胖女孩身上。大概也跟环境有关,周围很多身材不那么完美的女孩,都在穿衣上有强迫症。腿不够细的不会穿短裤,小臂上有拜拜肉的不敢露胳膊。

胖子只配穿黑色?吊带只能瘦子穿?我看也未必。

我关注的一位博主,从一个比较苗条的身材变成现在150多斤的大码女孩,也没有一下子陷入身材焦虑急着要减肥,还跟原来一样爱穿漂亮衣服,喜欢打扮。

后来出了自己的大码服装品牌,避开了市面上那种只为了遮肉,宽大却没有版型的t恤。有亮色的短上衣,也有漂亮的小裙子,胖女孩也能随心打扮自己。

前些时日我们提到过现在女孩的“外貌焦虑”,不得不说,女孩们的“身材焦虑”以及“性魅力”焦虑也越来越严重了。

现实生活中没有身材烦恼的人太少了,拿我来讲,在别人眼里是个四肢纤细的瘦子,但只有我知道,自己曾经多讨厌我过于平坦的胸部和不够平坦的小腹。

慢慢才算是想明白,小胸更适合我偏爱的性冷淡风,至于肚子上的肉肉,捏起来软软的也挺可爱的。

仔细想想,造成现在女孩身材焦虑的原因,挺大一部分来源于那些有着“完美身材”的公众人物和模特们。

随便说出来一个漂亮女明星,体重基本都保持在八十几斤,通稿里不乏“蚂蚁腰”、“漫画腿”这样的词汇去称赞她们的好身材。

维密模特的标配则是天使面容、凹凸有致的身材和修长的腿,“今天健身少吃肉,明天维密你走秀”这样话一度成为年轻女孩自我鼓励的口号,好像只有年轻、苗条、性感才配当一名女性。

不是说保持身材不对,但苛求自己像模特身材一样完美就完全没必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来。

有的人因为基因问题不易瘦,或者因为某种变故开始发胖且得不到很有效的控制,再或者现阶段并不愿改变自己,这些都没有错。肥胖并不代表就是自甘堕落,不该被嘲笑,也不必为此感到羞愧。

如果改变很困难,那先从勇敢面对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开始。

外观的美丽是种没有止境的事,为啥很多人整容会上瘾,无非就是割了双眼皮发现鼻子不够精致,鼻子调整好了又发现脸型不够完美。脸搞得差不多了又觉得腿太粗了不如去抽个脂,怎么看都觉得差一点儿,其实你并不需要那么完美。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没有深邃漂亮的眼睛,没有高挺的鼻子,没有雪白无瑕的皮肤,没有标志匀称的身材。

或许脸上有痘印和斑点,腿摸起来不够细腻光滑,穿修身的衣服能看到隆起的小肚腩,但那又怎么样,世界上的人并不是只有一种样貌和身材,外貌上的缺陷也从来不是原罪。

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正视越来越多元化的个体,性别、外貌、身材甚至性格,包容各种态度和表达,这样的人间才更值得。

插图 / 网络

头图 / 阿仁

「今晚22:22的报时员」

你愿意看肥胖的内衣模特吗?

最近著名内衣品牌CK要笑疯了。他们在大洋彼岸换了个海报广告模特,结果中国人在网上吵翻了天,达到了超出预期的宣传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CK把苗条性感的美女模特,换成了全美最“政治正确”的模特。琼斯不仅是黑人,身材肥硕,还是一名变性人。CK将她的大面积海报挂在了纽约街头,激励人们接受不一样的美。

此招一出,美国还没怎么样,国内反而一片哗然。小六子也不明白,为什么女性内衣广告竟有如此多的男性受众,纷纷表示“辣眼睛”“审美有问题”“宣传不健康的生活理念”“模特太丑了影响观感”……

有些男同志事儿怎么这么多呢?

卖酒的模特不美,你瞎逼逼吗?

卖坚果的模特不美,你有意见吗?

那你凭什么认为内衣广告服务的是你的眼睛呢?

事实上,CK 这次的广告恰好反映出了内衣用户的心理转变。在这张大海报上,女性内衣终于是为自己而穿,而非取悦异性而穿。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身材,舒适自然,不卑不亢——这才是CK广告的高明之处,作为一个商家,它精准把握了客户心理的变化,迎合了它的受众。

要不人家是大品牌呢?该它赚钱!

本来只是商家调整营销策略的事儿,但网络上因此而引出的骂战,却涉及到一个社会问题:肥胖。

没错,肥胖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很多人觉得,你胖都怪你自己。谁逼着你吃高热量的东西了?谁拦着你运动了?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你不胖谁胖?

更有甚者,认为肥胖是不自律的表现,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一定性格有问题,要么馋要么懒,要么又馋又懒。

但大多数情况下,肥胖都不是自主发生的,它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遗传、药理、环境。

遗传就不用说了,基因就是这样,喝口水都容易长胖。想要保持好身材,得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药理,有些激素药的确会导致代谢变慢,容易长胖,生生把人给催肥了。

最最重要,也最最常见的,是环境。这个环境不是简单的自然环境,而是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生存环境。

打个比方,研究表明在美国,食用有机食物要比食用快餐每天多支出接近2美元的经济成本。如果你是一个忙于生计的底层穷人,你很难吃得健康又方便,你会被生活推着去选择那些高热量的,低成本的食物。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工作,除非你在工地搬砖,是不需要农耕社会那样大量身体劳动的。两相作用下,穷人会比富人更容易发胖,而且更难减下来。

这些弱势群体,也没有额外的场地、时间、金钱去系统地健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因此,你瘦不代表你是一个更优秀的人,只能说明你遗传基因更好,没怎么生过大病,或者没有沦为底层。

所以,肥胖的问题远远不是个体懒惰这样简单的原因造成的。

现代人以瘦为美,但追求美并不代表就能心安理得地歧视胖子。如果内衣广告上选择的是一个残疾人,网友不会去指责这个残疾人是有缺陷的,甚至会认为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广告。这是因为,在大众心中,残疾不是一种罪,但肥胖是。如果能认清这一点,就不会天真地以为自己没在歧视胖子,只是追求美。

肥胖不是罪!

你可以认为肥胖不美,但你不能因此去指责一个肥胖者,甚至断定她不能出现在内衣海报上。没有任何人存在的意义是取悦你的眼睛,包括模特。模特的工作是展示商品的魅力和精神,不是取悦你。而且无论男女,都有不够瘦,不够美的权利。怎么生活,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