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和肥胖(排便与肥胖的关系)
发胖、胃口差、腹胀便溏都是「湿」的警告!别让一时安逸摧毁余生
本文导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身体长久的小隐患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熬一熬可能就熬到了尽头。文章带你了解常见的脾胃小不适如何产生并慢慢影响人体,进而酝酿疾病危机,并给出了三种调理的思路,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经常食欲不振、吃东西后容易腹胀、容易消化不良,然后大便经常稀溏,经常感觉无力,身形肥胖浮肿或者消瘦,相比上班挣钱,却经常不在意,总说熬一熬就过去。
反正没接触中医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那时我比现在胖20斤,舌上白厚厚的苔也是现在的两倍,舌体也比现在胖大的多。
刚开始没在意,实在不舒服就吃点藿香正气水就熬过了,久而久之就生了一场大病,让我开始了中医的探索之路。
后来我知道了,胃口差、腹胀便溏、发胖这些很可能是湿气在体内集聚的信号。别小看湿气,常年缠绵的湿气积累可能就是让你生一百种疾病的开端。
现代人为何总易被湿困扰
天天听人说湿气重,你肯定是脾胃不好了。到底为什么湿气那么爱和脾胃纠结?!
这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活动的能源依靠于脾胃对每日摄取食物的消化转化能力,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充实都以脾胃的健运为基础。
如果脾失健运了,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四肢肌肉输送,就会出现四肢乏力,形体消瘦或者肥胖;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上输送,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耳聋耳鸣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清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脾胃吸收食物营养转化的能量。
那么清气去哪了呢?清气这股能量当然没有少,只是能量没有很好地实现「脾精四布」,后果就是那些有能量有营养的东西都集聚在了中焦脾胃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脾虚会发胖。
有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这样脾营养就充足了呀?然而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多余的营养物质囤积久了,就会腐烂变臭转为秽浊的垃圾——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内湿」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营养丰富不像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还干农活劳作很多,体内的湿气能经常通过出汗排掉一部分。所以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进入人体后,没有运动又待在空调房里汗也没出一点,多余的营养经常会产生堆积变成「湿气」给脾胃带来很大负担。
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饿着了,所以很多都是痰湿的体质。
很多人顶着个大肚腩说没问题啊,我体检很健康。只能说如果体检都能在检查早期100%发现隐患的话,现代医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难题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虚弱两三天没问题,但如果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久了,那些没能运化的过剩营养就会泛益肌肤,堆积起来变成肚子上的脂肪或者内脏的脂肪,甚者肿物之类的结聚。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抓住两点看脾虚
食物在胃里面腐熟以后,就交给脾来吸收营养了。脾主运化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食物,一部分是运化水液。所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个方面来作为简单的参考。
脾虚食物不运化(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东西后肚子发胀。因为脾自己消化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主动发出身体的信号,告诉你不要吃那么多了,消化不了。
脾虚水液转枢不利:容易出现不喜欢喝水,小便次数少,大便中水份比较多、大便次数多拉不干净而且很黏。脾虚消化不了水液,都集中在脾胃那里,这时脾胃就像一个水库,再往水库里注水就要决堤了,所以身体告诉你不能喝水。
然后脾虚不能把水导引利用起来,水液就只能从排便中流失了,肠道中变成十分潮湿的环境,就会出现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水太多运不走大便稀溏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判断。
脾虚的外貌:皮肤偏暗黄蜡黄、大肚腩、体重超标肌肉松松垮垮、嘴唇暗淡无华、眼袋重等等。
顺应喜好健脾,不做无用功
人困的时候不是说吃鲍鱼燕窝就能补了,人困了休息就是补,人渴了喝水就是补,顺应脾特性的才是补。
而脾喜燥恶湿,在中医里面有说: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所以治脾的基本思路就出来了:
一是补气以健脾。
任何脏器功能的减退都以气虚为先兆,气虚久了就变成了阳虚。我们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食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形的阴份,而消化这些阴的东西就需要阳份的火力。而气属于阳,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补足脾气为健脾第一要务;
二是化湿以健脾。
脾是营养精微转枢之地,稍有疏忽就容易让过剩的营养集聚而产生湿气,干燥的坏境是脾所喜欢的,所以清化湿气的方法能让脾恢复生机;
三是消食以健脾。
有人说,脾本来就是消化食物的。对的,但有时候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就像人馁了,除了给他补充营养外,得让他早点下班休息才能恢复元气。
帮它做完消化食物的工作,减少工作的负担,才能让脾胃有多点时间休息,有自我修复的时间,不然每天食物消化不了产的生内湿反过来又会把脾胃给困厄住。
治脾的方子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
但是对于普通的养生人士来说,一是太复杂严重的情况就直接就医了,容不得自己用药的机会;二是喝中药的方式与慢慢调理身体的原则有点不协调,担心中药用力过猛而变生他疾;三是现代人普遍工作忙碌,若不是病入膏肓,想必是不可能有慢工细活来熬中药的时间了。
如果觉得熬中药麻烦,又不想太正式的喝中药调理,可以尝试一些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胖人身上的5个器官会最先“坏掉”,看完之后你还不打算减肥吗?
1、心脏:
我们正常人的心脏非常紧实、有力,而肥胖人群的心脏往往会变得松垮且肥厚,重量上也要远远超过正常人的心脏。如果过多的脂肪堆积在心脏,会使泵血效率降低。同时,罹患中风、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肝脏:
肝脏是我们人体负责脂肪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体内脂肪含量过多,会使肝脏代谢负担加重,形成脂肪肝,严重的还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
3、肾脏:
肾脏脂肪堆积过多,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净化血液的能力减弱,最终因长期负担过重而造成肾功能衰竭。
4、肺:
过多的脂肪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功能,使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风险明显增高。
5、结肠: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罹患结肠癌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5-10倍。
如果你的体重已经超标了,一定要定期观察结直肠的变化,出现长时间大便变细、变稀、腹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拉屎这件事上,你交过多少智商税?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公司聚餐,爱吃的你是不是总禁不起美食的诱惑,忍不住尽情的吃吃吃?
吃完后,你的内心是不是这样的:
"哎呀,一不下心又吃多了!明天就开始减肥!先下单去买点青汁,排宿便、清肠毒,又能减肥,最适合我这种不爱动的人了,棒棒哒......”
可最后愣是没看到一点效果!(这...妥妥的智商税啊~)
那,宿便到底是个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宿便”是什么?
“宿便”根本就不是什么医学名词,它只不过是很多商家为了卖产品造出来的伪概念。可经过岁月的洗礼,它竟然在不入流的养生宣传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它通常是指在体内滞留超过1天,尚未排出的粪便。
(它只是比较留恋你的温暖,不想太早和你说再见罢了~)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先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再进入肠道(依次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被不断的消化吸收,最后当剩余的食物残渣聚集到一定体积时,就会产生便意,如果此时条件允许,你就可以把它排出体外。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3天左右,也就是说,可能你今天吃的美食,正常情况下要到后天才能排出体外。(除非你一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那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凡是排泄出来的大便,都是“宿便”。
“宿便”真的有这么多?
谣言说:
“正常人体含有3-6公斤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有7-11公斤宿便”。
这个说法当然是假的!(这里护妈以6公斤为例)
一个正常人大肠内存留的粪便有1-2公斤还可以理解,可这江湖传言的6公斤是什么鬼?
虽然我们每天能吃进去的东西不少,但哪怕食物全都不能被人体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公斤那么多。
(6公斤的大便可是好大一坨!要是我们的肚子里真能囤那么多的话,那大街上岂不是个个都有大肚腩了?)
所以,还在寄托于“排宿便”减重的妹子们,醒醒吧,少吃多动才是硬道理!
“宿便”不排,危害健康?
什么什么?
除了上面的谣言,竟然还有更离谱的家伙居然谣传说“宿便那么臭,肯定是它里面毒素太多”(因为它臭,你就造谣它有毒的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其实宿便的臭味主要是由由细菌作用的产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粪臭素、硫氢化物等。
但其实它的组成大致包括:
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
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脱落的残片)
上皮细胞和细菌
少量的维生和无机盐。
作为纯天然肥料的它,如此单纯、无公害,竟然还要被造谣,简直太惨了!
哪怕好久不拉,它在肠道内待久了,也只会被分解出更多气体,让你放屁更臭,和毒素压根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粪便长时间积存在肠道里也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
因为积存在肠道的便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最终会变得非常干硬,导致排便费力。
注意:这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突然增加的腹压和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导致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晕厥。
而排便不畅,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肛门处的静脉发生曲张,导致痔疮的发生。
如果你已经发生了痔疮,那还可能会出现干硬的粪便划破你痔疮上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的情况。
(嘶~莫名感觉到了菊花一紧~)
清“宿便”的正确姿势
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清宿便”保健品为保证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都打着排毒的幌子,走着泻药的路子(比如加点番泻叶、大黄等药物)。
喝完的确能够加快肠蠕动、促进排便,但是这些药物中大多含有蒽醌类化合物,会刺激肠粘膜神经,引起排便反射,导致结肠平滑肌收缩,肠蠕动加快,从而促进排便。
长期服用这些保健产品,很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和肌肉萎缩,越来越依赖药物。
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会使色素沉着于肠壁,出现结肠黑变病。
这里,护妈建议如果你平常经常便秘、腹泻的话,平时要多多注意这几点:
1、保持健康的排便习惯
可在早餐后如厕,因为这一时段结肠推进动作较为活跃,易于排便,注意有便意时不要憋着,最好立即排便,及时排便对于预防便秘有很大的帮助。
2、规律饮食
规定固定的吃饭时间,尽量避免吃夜宵,尤其不要在晚上11、12点钟或睡前2小时内进食。
经常食用一些粗粮、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多喝一些含益生菌的酸奶,可以促进消化,调理肠道。
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一些益生菌,也能帮助你改善肠道菌群状况。
3、多补充水分
每天都应该摄入2000ml水,如果能在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就更好啦~
4、多运动
早上起来可以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特别对于某些老年人,这一点非常关键!)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在办公室里多做半蹲动作,也可以锻炼腹肌张力,弥补运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