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阳短(肥胖与阳委有关吗)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是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西医学中的单纯性(体质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属于本病范畴。其他具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肥胖,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于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若肥胖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历代医籍对肥胖病的论述颇多。最早记载见于《 黄帝内经》,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肥胖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并对肥胖进行了分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的描述。《灵枢.卫气失常》根据人皮肉气血的多少对肥胖进行分类,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类型。病因方面,《素问.奇病论》记载“喜食甘美而多肥”;《素问.异法方宜论》还记载“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说明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除此之外,《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其他多种病证有关,认识到肥胖可转化为消渴,还与仆击、偏枯、疲厥、气满发逆等多种疾病有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肥胖的病机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金,李东垣《脾胃论》指出了脾胃功能与肥胖之间的密切的联系,认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虚弱,则少食而肥。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了肥胖具有多湿、多痰且气盛于外而歉于内的特点,认为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宋.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肥人多血实气虚,胰理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可伴气滞血痰的特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读.非风》记载了肥人多气虚、多夜湿,易致气道不利,故多非风之证。清.陈士铎《石室秘录.肥治法》认为:“肥人多费,乃气虚也。”故治痰须补气兼消痰,并补命火,使气足则痰消。清吴本立在《女科切要》中记载:“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空塞之故也。”指出了肥胖与妇人疾病之间的联系。近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学也对肥胖病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
[病因病机]
肥胖多内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 情志所伤、先天系赋等导致湿法提察内果,田着不行,形成肥胖。
1年老体弱 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中年以后,人体的生理机能由致脾之运化功能受损。进一步发展,则导致超量水谷不能化为精微,遂变生膏脂,随郁气之流窜而停于筋膜腔隙,形成肥胖。
3.劳逸失调《素问. 宜明五气》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之说。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4.先天禀赋阳热体质, 胃热偏盛,食欲亢进,食量过大,脾运不及,可致膏脂痰湿堆积,形成肥胖。
5.情志所伤七情内伤, 脏腑气机失调,水谷运化失司,水湿内停,痰湿聚积,亦成肥胖
肥胖的基本病机是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阳明阳盛,胃强者易于化热,胃热消灼,使水谷腐熟过旺。脾为太阴之土,喜燥恶润,易受湿阻,乃生痰之源。胃纳太过,重滞脾土,-则酿生湿热,进而化生痰湿;二则损伤脾阳,脾失运化而生痰湿。痰湿阻碍气机而致气郁。痰湿、气郁均可壅郁生热。痰阻、气郁、内热可形成瘀血。
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多为脾肾气虚,或兼心肺气虚;标实为胃热、痰湿,痰湿常与气郁、瘀血、水湿相兼为病,故痰瘀互结、痰气交阻、痰饮水肿者常见。
临床病机之间的转化常见于三种情况。一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肥胖早期阶段,胃强者过食肥甘,水谷精微超过机体的需要而化为痰湿,聚为膏脂,形成肥胖。但如长期饮食太过,加上痰湿郁遏,则可损伤脾胃,使脾阳不振、脾虚不运,也可导致胃失受纳,后天失养,正气渐耗,病性逐渐由实转虚,久则脾病及肾, 终致脾肾两虚。脾虚失于运化,痰湿内生,停于脏腑,阻于经络,气因湿阻,瘀因痰生,而致痰湿、气郁、瘀血相杂,从而转为以邪实为主之证,或正虚与邪实兼杂。二是病理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爽湿内停日久,阻滞气血的运行,可导致气滞或血瘀,而气滞、痰湿、瘀血日久,常可化热,转化为郁热、痰热、湿热或瘀热互结。三是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他病。(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肥胖与消瘴等病证有关,极度肥胖者,常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形体肥胖为主要表现。
2.起病缓慢,病程长,常伴有身体沉重、头晕乏力、行动迟缓,甚或动则喘促等症状。一旦形成肥胖,不易短时间内减轻体重。
3. 常有嗜食肥甘、缺乏运动的习惯,或有肥胖病的家族史。可因长期过重的精神压力以及不适当地服用药物诱发。
4.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他病,易合并消渴、眩晕、中风等。
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腹围、血压,进行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皮质醇、睾酮等检查,计算体重指数可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腰围或腰臀比可反映脂肪分布,必要时行CT或MRI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检查,也可通过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定体脂总量。
(二)鉴别诊断
1.水肿两者均形体肥胖 甚则臃肿。肥胖多因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先天嘉赋等原因引起,经治疗体重可减轻,但较慢。水肿多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久病劳倦等导致,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严重者可见腹部胀满、全身皆肿。经治疗体重可迅速减轻并降至正常。
2.黄胖两者均有面部肥胖。 肥胖多由于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所伤、先天禀赋等原因引起。黄胖则由肠道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
[辨证论治]
1.胃热火郁
临床表现: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可有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千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代表方:白虎汤合小承气汤。
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小承气汤由大黄、积实、厚朴组成。前方清泄阳明胃腑郁热:后方通腑泄热,行气散结。若消谷善饥较重、口苦、嘈杂,加黄连:若口干多饮较重,加天花粉、葛根;若热盛耗气,症见疲乏、少力,加太子参,甚者可用西洋参。2.痰湿内盛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脆害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理气消脂。
代表方:导痰汤合四苓散。
导痰汤由半夏、天南星、橘红、积实、获苓、炙甘草、生姜组成:四苓散由白术、扶苓、猪苓、泽泻组成。前方燥湿化痰和胃,理气开郁消痞:后方利水渗湿。 若湿邪偏盛,加苍术,意苡仁、赤小豆、防已、车前子:痰湿化热,症见心烦少寐、纳少便秘、舌红苔黄、 脉滑数,可加竹茹,浙贝母,黄芩、黄连、瓜萎仁等;痰湿郁久,重阳气机,以致疲瘀交阻,佯见舌暗或有瘀斑者,可酌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泽兰等。
3.气郁血瘀
临床表现: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性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解郁,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枳壳、柴胡、桃仁、当归、红花、川芎、牛膝、赤芍、生地黄、桔梗、甘草组成。本证易于化热,若舌苔偏黄,可加栀子、知母;兼见便干难排者,加三棱、莪术、大黄:若兼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阳接者,加水蛭、淫羊藿;月经稀少,加月季花、泽兰、益母草。
4.脾虚不运
临床表现: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更为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防已黄芪汤。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山药、茯苓、莲子、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组成: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前方健脾益气渗湿;后方益气健脾利水。若身体困重明显,加佩兰、广藿香;若浮肿明显,加泽泻、猪苓;若兼脘腹痞网,加半夏,或合用平胃散。
5.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可见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化气。
代表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由炮附子、桂枝、白术、获苓、生姜、白芍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获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前方温阳利水:后方健脾利湿,温阳化饮。若嗜热食而恶冷饮者,加炮姜:若气虚明显,乏力困倦者,加太子参、黄芪;若兼肢厥者,加干姜。
肥胖,其实就是体内阴分多了、阳气太少了!
肥胖其实就是体内阴分多了,阳气太少了。
肥胖其实就是体内阴分多了,阳气太少了。其实肥胖的本质就三个字:不平衡。阴和阳的不平衡。要知道现如今社会,现代人普遍阳气亏虚。为什么?因为吃得多,动的少,坐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吃东西需要消耗体内的阳气,时间久了阳气难免不足。
《黄帝内经》上讲:阳化气,阴成型。说白了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东西。没有气化掉的具体是什么?痰、湿邪这些阴邪。因此像那些痰湿内盛型肥胖的人,要想防止发胖就要少吃生痰生湿的肉类、水果。当代人普遍脾胃虚弱,又加上贪嘴动的少,吃进去的东西运化不掉就会变成痰湿,淤堵在身体里面。这个时候我建议用枳实和白术泡水喝就好。
还有中医里面说:动能生阳,管住嘴迈开腿才是关键。阳气足了就能更好运化这些东西,还不容易生病。可是如今大家都不注意养生,这是时代的悲剧。
这5种人,可能不容易“阳”,还有5种人,特别容易重症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最热门的词莫过于“你阳了吗”“能挺进决赛圈吗”。
有些人,每天待在家里,从来没有出去过,还是阳了;有些人,每天都要接触阳性感染者,让人不解的是,周围的人都阳了,他却依然坚挺。
举个例子,我的妻子、妈妈、儿子、同事、患者,清一色都是阳性感染者,但我一直到现在都是阴性的,以致很多人会说,我看你啊,就是不阳体质,天选打工人!
真有天生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的吗?当然没有,三年的时间里,新冠病毒导致了全球6亿以上的人口感染,并夺去了600多万人的生命,直到现在,它的传播力依然很强,没有人生来体内就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抗体,之所以没有被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运气好,另一个是防护措施做得好。
但是也有一些新的研究,不管它到底够不够权威,还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妨看看你占了其中几条。
先说一下,究竟哪些人不容易阳?
第一,素食主义者,可能不容易阳。哈佛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针对接近600,000人(饮食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饮食质量评估使用健康的植物基础饮食评分,强调健康的植物食品,如水果和蔬菜)的大数据分析:以健康植物性饮食为主的人,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中度至重度病情的可能性降低了41%。
柏林大学Charité及其同事研究了饮食是否可能导致各国之间观察到的COVID-19死亡率的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在一些死亡率较低的国家中,传统发酵食品的消费量很高。每天每增加1克发酵蔬菜的全国平均消费量,则新冠肺炎死亡率的风险降低了35.4%。
坚持素食的人,不仅感染新冠的风险低,罹患重症的风险也很低。
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主要攻击呼吸道黏膜,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与该疾病有关,很多人在感染新冠后会出现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情况,早在新冠病毒流行时期,研究人员就已经从感染者的粪便中分离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我们都知道检查新冠病毒有鼻拭子、咽拭子,还有肛拭子,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指出,新冠病毒会与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发生交互作用,可能会加重新冠肺炎患病的严重程度。
我们的肠道菌群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微生态菌群,它与我们的免疫息息相关,坚持素食,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对于维系肠道微生态健康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肠道微生态越稳定,免疫力越强,对新冠的抵御能力也就越强。
第二,戴眼镜的人,可能不容易阳。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魏益平等人在JAMA 子刊 《JAMA Ophthalmology》 上的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每天戴眼镜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更小,说明眼睛可能是新冠重要感染途径。此外,佩戴眼镜也可以防止或阻止佩戴者用手触摸眼睛,从而避免将病毒从手传播到眼睛。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针对19166人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分析了戴眼镜与新冠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约22.99%的从不戴普通眼镜的人感染新冠,但经常戴眼镜的人只有15.63%。
第三,坚持运动的人,可能不容易阳。2022年12月14日,《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简称AJPM)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结论是体育运动与新冠肺炎的不良结果存在保护性关联,运动越多,新冠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风险越低。该研究以南加州凯撒医疗中心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感染新冠的近20万名成年人为样本,根据每周运动时长,将参与研究的人分为:不运动、0~60分钟、60~150分钟、平均大于150分钟、每周均大于150分钟。与运动量最高的参与者相比,不运动的参与者住院风险高191%,死亡风险高391%,每周运动0-60分钟的参与者住院风险高143%,死亡风险高192%,每周60-150分钟的参与者住院风险高125%,死亡风险高155%。
运动之所以能够预防新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运动有利于排痰,可以有效预防肺部发生坠积性肺炎,从而让我们的肺部一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呼吸状态。
第四,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可能不容易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范小红教授团队展开联合科研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题为《2022年春季新冠感染在上海暴发时预先接种疫苗对Omicron BA.2.2亚系的宿主保护作用》,研究提示: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的接种可有效保护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显著减少各年龄组尤其是老年人发生重症的比例。研究还发现,即使老年人更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危重症新冠疾病,但在有症状感染者中接种2-3剂灭活疫苗对60岁以上患者的重症保护率仍达到90.15%。
第五,每天喝咖啡的人,可能不容易阳。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在《Nutrient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咖啡与新冠预防的研究。研究结果指出,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可以将患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10%。同样的研究,还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每天至少食用0.67份蔬菜与感染新冠的风险降低有关。每天食用至少0.43份的加工肉类与新冠的高风险有关。与没有接受过母乳喂养相比,婴儿时期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新冠风险降低了10%。
再说一下,究竟哪些人不仅容易阳,而且更易出现重症?
第一,肥胖人群,更容易出现重症风险,很多人觉得胖子看起来年轻力壮,应该不会出现重症,其实不然,2022年9月2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Sicence Trans Med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报道了脂肪组织在新冠病毒感染中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的SARS-CoV-2感染可能通过病毒在脂肪细胞内的复制以及通过诱导由脂肪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感染驱动的局部和全身炎症而导致重症感染的发生。
还有肥胖的人,脖子往往更短,即便没有感染新冠,他们平时也容易出现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所以这类人感染新冠后,一旦出现重症,肺部情况会更加糟糕。
第二,吸烟人群,更容易出现重症风险。2022年,一篇题为“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disease sever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SARS-CoV-2 infections”的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 ONE上。
研究发现,研究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亡或使用机械呼吸机的几率明显更高,其报告死亡的可能性高出45%,使用呼吸机的可能性高出39%;与60岁以上的患者相比,18-59岁吸烟者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吸烟者发生MACE的几率明显更高。
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更容易出现重症风险。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
第四,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重症风险。中国学者吴尊友2020年4月在JAMA杂志上最早报道了癌症患者新冠死亡率升高。有些患者在感染新冠前就带有一些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支、肺气肿、慢性心脏病、尿毒症、高血压等等。由于自身脏器的储备功能差,导致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来如山倒,很快诱发全身的反应,成为牵一发动全身,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五,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重症风险。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力在下降,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老年人大多有基础性疾病,感染病毒会导致原有疾病症状更严重或更易出现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