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过度肥胖证明(过度肥胖会引起什么症状?)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有的人没有超重,却判定为肥胖,为什么?

来源:【健康湖北】

1

肥胖的评估指标

肥胖程度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m)²。其中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判定标准为: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腹型肥胖的判定

而BMI又不能完全准确的评判是否肥胖,腰围是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另一指标,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那么我们该如何正常测量腰围呢?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我国腹型肥胖的判定标准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 ≥85cm。

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体型呈“苹果型”。

3

内脏脂肪和腹型肥胖的关系

还有一个评价肥胖的名词就是内脏脂肪。而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是内脏脂肪超标。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上,尤其是肚子比较大,是内脏脂肪沉积造成的,俗称“将军肚”,这种人的体型称为苹果形体型;而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下,臀部脂肪比较多,是由于皮下脂肪沉积所至,又称为梨形体型;很多人认为体重正常,内脏脂肪就不会超标,其实不然。研究数据显示,体重正常或偏低(BMI

4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哪些呢?

可能是遗产因素、代谢紊乱、药物导致,但绝大多数是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

5

肥胖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

首先,脂肪异常分布、过渡堆积等引起的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有害物质,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使用发生障碍,进一步增加胰岛的负担。

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超重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5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肥胖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0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可见,超重和肥胖时明显增加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

肥胖可以诱发各种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病率,而且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型卒中的病理基础,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危险因素聚集是导致缺血型卒中增高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显示,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与超重和肥胖存在正相关性。

腹型肥胖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增加胰岛素抵抗,并且还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6

合理控制饮食

控制体重和腰围,就控制了健康要塞!

需遵循减少脂肪摄入,降低总热量,复合碳水化合物代替简单碳水化合物,个体化饮食方案的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且每餐的食物总热量减少15-20%。

尽量不吃自助餐,避免暴饮暴食。在外就餐可以用开水涮菜上的油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拒绝一些不健康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肥肉或动物内脏、奶油制品或冷冻甜品、烧烤类食品和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

7

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

在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时,具体要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爱好和环境条件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游泳30分钟、跑步30分钟、做家务120分钟、打网球45分钟和骑自行车95分钟的运动效果是一样的,大约消耗300千卡的能量。

8

监测并记录体重变化

减肥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定期称量体重,给自己监督和鼓励,达到目标给自己小奖励。

记录每次体重变化,并根据体重变化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案。

9

减重可以带来哪些获益

有研究表明,降低体重就相当于降低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每降低10公斤:

降低死亡率

20~25%的全因死亡,30~4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40~45%的肥胖相关死亡

降低血压

降低10mmHg的收缩压,降低20 mmHg的舒张压

心绞痛

减少相关症状91%

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10%,降低15%的LDL,降低30%的甘油三酯,增加8%的HDL

糖尿病

减少50%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0~50%的空腹血糖,降低15%的糖化血红蛋白

点击下方图片,

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

往期回顾:

深夜街头救人!这4名“准医生”,又帅又炫!

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治痛风?

2022年6月18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目前23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你还不来吗?

本文来自【健康湖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来源: 央视财经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来源:环球时报客户端】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