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导致白带(肥胖引起白发)
肥胖不孕最怕“两碗汤”,经常喝排痰去湿,减肥助孕
肥胖不孕,又叫痰湿不孕,取肉生痰,胖生湿之意。
《傅青主女科》有云:妇人素体肥胖,兼膏梁厚味吃的多,以致痰湿内生,流注冲任胞脉这个生殖系统,导致难以摄精成孕。
这类患者除了形体肥盛,还有怠倦乏力,心悸气短,白带量多等表现。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两碗汤,专门针对轻度和重度不孕女性。
轻度症状:陈皮薏仁汤
症状表现:轻度痰湿不孕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肥胖、白带增多以及偶尔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组成:陈皮适量,薏仁适量。
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而薏仁则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两者合用,可有效改善体内痰湿状况,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肥助孕。
重度症状:茯苓半夏汤
症状表现:重度痰湿不孕患者往往体型肥胖明显,伴有持续的怠倦乏力、心悸气短、白带量多且质稠,有时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或不孕年限较长等症状。
组成:茯苓、清半夏、陈皮、炙甘草、苍术、白术、香附、神曲。
功效:茯苓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为治痰湿之要药;清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直击痰湿之源;陈皮进一步理气化痰,助半夏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以补脾益气,顾护后天之本;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双管齐下,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改善情志不畅与月经不调;神曲消食和胃,促进消化吸收,减轻痰湿生成。
这个方剂也是我经常用来调理多囊不孕的一个基础方,在次方剂上加减用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就比如我上半年接诊的那个28岁的多囊患者,体重严重超标,身高160,体重160,结婚3年未孕,月经长期不规律,时常延后甚至数月一行,量少色淡,伴有大量黏液,平素白带量多,质稠如痰,身体怠倦乏力,心悸气短,情绪低落,时有乳房胀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象弦滑。
根据她的情况,我判断她属于痰湿不孕的范畴,且伴有肝气郁结的表现。于是,在茯苓半夏汤的基础上加入柴胡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力,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调和肝气;枳壳理气宽中,助陈皮、香附行气消滞,改善气滞症状;丹参活血化瘀,有助于调经止痛,促进经血排出。
她服用此方一个月后,就自感症状明显好转,体重下降迅速,一个月就瘦了10斤,前后共调理3个月就成功有孕。
中医解读:新型肺炎患者中的元凶“湿浊”从何而来?
武汉肺炎的疫情,随着中医介入,4天治愈的有,集体出院的有,中医眼中无病毒,看的是整体。
同时各地的预防方剂也公布了,但怎么都不一样?有的清热有的驱寒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次的肺炎患者,都有什么共性呢?答案是:湿浊。
北京中医医刘清泉院长从武汉归来,我们从《健康报》对其专访中截取了以下关键内容:
刘院长在采访中,明确指出疾病发生的病机特点是「湿、热、毒、淤」,疾病以「湿毒」为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肺炎患者发烧并不严重的原因之一。
啥是湿浊?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最让人不省心的,莫过于这恼人的湿浊了。
湿气分内生湿浊和外来湿邪气:
内生湿浊:主要是由于脾输布运化津液的功能障碍,身体的水液(不是常说的水,这些津液富含有营养物质)不能去濡养身体,转化成水湿痰浊蓄积停止在身体的不同地方,从而引发身体不适。
外来湿气: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此外,外感湿邪与内生湿浊,二者也常互相影响。湿邪外袭每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滋生内湿。脾失健运,或内湿素盛之体,亦易外感湿邪而发病。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湿浊内外夹击是怎么影响身体的:
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外邪 内在环境不好→生病)
己亥年是暖冬,老天爷提前泄出了点阳气,天地的气机本来就不好,容易致病。这次的疫邪中医辨证属于湿温(瘟),病毒(疫邪)肆虐,这是外邪。
我们自己可不能再zuo了。假如身体本身是个垃圾场,很湿很脏,那么细菌病毒也会喜欢这样的环境啊!一个外邪「接引」到此,那么就会在你这里生出病来。
对于改善外来的湿气,我们可以烧烧艾草,或是点一支藏香或沉香,祛湿祛秽,保证环境的清新整洁,之前的文章中有很多。今天我们着重说说如何改善身体内在的湿气。
别把你的身体搞成垃圾场把身体的内部环境搞好,纵然有外来的邪,也不会轻易被「接引」到,说白了就是让病毒在你体内感觉这不是它的生长空间。
湿气重的人容易生病,或是病恹恹的。你看臭水沟,很容易滋生蚊虫。当身体的环境变得湿哒哒,油腻腻,脏兮兮的时候,各种细菌,病毒也喜欢这样的环境。
想要改变,不是把苍蝇蚊子赶跑就行的,治标不治本。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体本身的环境清亮干净了,才不会招来这些脏东西。
也就是说,这个湿浊之气,是外敌入侵的桥梁。我们把它拆掉、瓦解,你的身体才能让我们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风寒暑湿燥火中,尤以湿气最难去除,也特别容易和别的邪气搞在一起,为虎作伥。风湿,寒湿,湿热。身体中的湿气,简直是我们各种健康问题的隐患。
大家都知道,脾主运化,运化什么呢,除了运化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还担任着运化水液的重任,也就是说你吃进去的水饮、身体自己产生的水液,都要靠脾来吸收、转运、分布。
来的湿气多,脾的运化能力又有限,那么沤在身体里,湿气也会慢慢增多。
最近在家,闷着宅着,真的很容易滋生湿气。看看这些在家的习惯就知道了:
缺乏运动(脾喜欢小劳)想得多,思虑重(多思伤脾,脾运化水湿的效率就慢了)睡得晚(熬夜生湿气)三餐不规律(脾胃受累)
还有一些平日积累的习惯,比如:
常吃外卖,大鱼大肉,辛辣刺激爱吃甜食(甜生湿)饮料必喝冰一年四季都吃冰棍瞅着司空见惯,都是现代人常见的生活方式啊!没错,就是这些(坏)习惯,要么让脾受伤,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要么是食物本身湿气就很重,最后都会滋生湿气。让你变得油腻不干净。
岁月更迭,若是继续放任,油腻的中年男女就要向你招手了。
以前咋没听说谁成了油腻中年呢?是啊,如果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没那么好,像以前那样以五谷为主,一周吃一两次肉;如果没有冰箱,我们不能经常喝到冷饮、吃到寒凉的食物,湿气就不容易生出来。
如果我们经常运动出汗、经常晒晒太阳,而不是长时间坐在空调环境中,湿气即便生出来了,也会无处躲藏,随着汗液、呼吸、小便等排出去。
如果……如果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一个方法,分清寒热,祛湿更好湿气重,很多人分不清寒热,是寒湿还是湿热,搞清楚了再祛湿,才能更有效。
自查一番,简单对照:
湿热:
面部油腻,容易有痘痘、湿疹、脓疮、疱疹等皮肤问题。口臭口苦,腹胀、胃口不好,大便干结或不成形但是粘马桶,舌苔黄腻。尿少黄而且味道重,尿频尿急尿痛,女人白带多而黄有异味,或者瘙痒,男人阴囊潮湿。早晨起来头发蒙、感觉头重、身体沉重乏力
湿热为主的舌头
寒湿:
1.嘴里总是黏黏的,想吃口味重的或胃口不好、舌苔白腻、喜欢喝热水。
2.怕冷、手脚凉、肩颈腰背冷痛,女生宫寒痛经、月经推迟、血块多、颜色暗黑。
3. 容易感冒、时常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4. 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粘马桶;腹部肥胖不好减(啤酒肚、小肚腩)
5.感觉头发蒙沉重、身体沉重乏力不想动,女性白带多但清晰无异味。
如果上面的身体表现,你已经有好几条了,建议还是好好调理一下,既可以防止新冠肺炎(外界湿温和内湿里应外合),也是为了身体更加健康。
①:这样吃,没几天你会生出一斤湿气
首先说一下忌口:忌口不是百分之百不能吃,是有节制的吃:
这些是要少吃的:
肥,油腻的。——特别是猪肉,最是滋腻。
甘,就是甜食。——很多罪恶的来源。
厚味,就是过重的口味。太甜、太咸、太苦、太辣、太酸,太过就会损害五脏,损害五脏,功能就会失常,失常就有痰湿。
瓜,冬瓜,苦瓜,角瓜,哈密瓜,西瓜,葫芦,各种各类的瓜,不要多吃。这些瓜类大部分是偏寒凉的。(寒湿的人不要吃)
果,各种果类,包括圣女果、梨、杨桃、猕猴桃、马蹄、火龙果等,大部分水果是寒凉的,寒湿的人,除了口干舌燥的时候,平常都要少吃。
生,就是生的东西,比如说,生鱼片、沙拉、凉拌菜等 。
冷,什么是冷的呢?凉的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冻的水,饮料、食物等。
茶,主要是是绿茶、生潽这两类,是寒性的,不能多喝,红茶是暖胃的,可以适量喝一些。
特别提醒一句,湿热之人要格外减少甜食和鸡肉的摄入,炸鸡、烤鸡、辣子鸡等类似的食物,最好是不吃。
②:简单的茶饮,祛湿看得见:
说到祛湿的食疗,赤小豆、薏米仁是最强CP,两者加起来,健脾利湿的功力更强。
因为作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薏米,除湿但又不助燥。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本草新编》
而赤小豆利水除湿、消肿解毒自然不用多说,而且红色入心,还能补血脉!所以湿气重的人可以经常用赤小豆、薏米仁煮水喝。但薏米仁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人最好炒过再煮。
“妇科圣手”一句话辨证妇科病
月经病诊断要点
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1、月经周期;(色泽;经质;气味;腹痛;腹胀;)辨虚实寒热;
2、月经提前,多血热或气虚;
3、周期延后,多血寒和血虚;
4、周期前后不定,多肝郁和肾虚;
5、经色淡红,多血虚;
6、经色深红或鲜红多血热;紫色属热,淡色属痰,治痰治热,须以脉参;
7、经色暗黑,多虚寒;经色黑而亮,多血瘀;
8、经色凝块,而色暗黑的,多虚寒;
9、经量多的,多血热或气虚;
10、经量少的,多血虚或血寒;
11、气味臭的,多血热;气味腥的,多属虚寒;
12、经期下腹部冷痛喜按,喜热者,多属虚寒;
13、经期下腹部硬实而痛,按之有块状物,痛更甚者,多血瘀;
14、平时下腹痛,经前及经期加重者,多属热瘀;
15、经期下腹胀满不舒者,多属气滞。
妇科问诊
问月经带下:
1、月经前期:多属血热或气虚;
2、月经后期:多属血虚血寒血滞;
3、月经前后不定期:心脾虚或气郁血瘀或肝郁和肾虚;
4、月经血量过多:多因血热或气虚不摄血;
5、月经血量少:多血虚或血寒;
6、月经血量涩少:多因血虚,血瘀,痰阻等;
7、月经血凝结成块,为气滞血瘀;月经凝块,色暗黑的,多虚寒;
8、月经淡色属痰,治痰治热,须以脉参,洪数为热,滑大为痰;
9、月经色淡,多为气虚、血虚;月经经色淡红,多血虚;
10、月经血色鲜红、深红、紫色属热,为热象,多血热;
11、月经色紫暗,多为血瘀气滞或热结之象;
12、月经色暗黑,多虚寒;月经色黑而亮,多血瘀;
13、平时下腹痛,经前及经期加重者,多属热瘀;
14、经前腹痛,多为气滞血瘀,寒邪凝滞;
15、经期下腹胀满不舒者,多属气滞;
16、经期下腹部冷痛喜按,喜热者,多属虚寒;
17、经期下腹部硬实而痛,按之有块状物,按之痛更甚者,多血瘀;
18、经后腹痛,多为血虚气弱;
19、气虚崩漏,血色清淡,少腹疼痛,气短头眩,畏寒疲倦等;
20、气郁崩漏,色紫成块,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脉多弦涩;
21、虚热崩漏,色鲜红量多,面时潮红,掌心灼热,心烦少寐;
22、湿热崩漏,血紫红,腥秽稠粘,面垢苔腻,食少腕闷、少腹作胀;
23、血瘀崩漏,血紫成块,漏血涩少,少腹胀痛,舌紫脉涩;
24、白带,多属脾虚或肝气郁滞;
25、黄带,多属湿热;
26、青带,多属肝经湿热下注所致;
27、赤白带,多属湿热留恋而腐化所致;
28、带下腥稀,多属寒湿;
29、带下稠臭,多属湿热。
30、气味臭的,多属血热;
31、气味腥的,多属虚寒。
月经病辨证口诀心法
月经病
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 经先期,热与虚。补中汤,气虚与。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经后期,寒虚滞。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经愆期,气血伤。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期延长,瘀虚热。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 经量多,虚与热。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经量少,虚与痰。滋血汤,血虚予。桃四物,血瘀逐。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 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谷不化,参苓术。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 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 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 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肾虚者,分阴阳;左右归,快煎尝。脾虚漏,益气摄;宜固本,止崩汤。血瘀者,小腹痛;四物予,失笑散。
7.绝经前后诸症 经断期,诸症异;易烦怒,昏眩悸;手心热,腰痛戚。因肾虚,辨阴阳,左右归,亦煎尝。 带下病 带下病,任带损;湿为患,内外分;因外感,或内生;脾失运,肾失固。脾虚者,白带淋;完带汤,健且升。肾阳虚,带清冷;内补丸,下元温。肾阴虚,带赤白;柏地黄,虚火滋。湿热侵,带浊浑;止带方,湿热清。有热毒,带腐臭;味毒饮,毒热解。
妊娠病
1.恶阻 恶阻发,孕之初;头眩晕,食即吐;胃气逆,冲脉究。若胃虚,脘闷胀,倦思睡,六君良。因肝热,酸水长,胸胁满,苏连汤;痰滞者,心悸漾,呕痰涎,夏苓汤。
2.胎动不安、胎漏、滑胎 胎不安,漏下频,小腹坠,腰俊甚;调气血,固冲任。若肾虚,尿频遗,寿胎丸,强腰膝;固冲丸,滑胎宜。若气虚,神委糜,血色淡,举元益。固益汤,漏下止;磐石散,坠胎安。因血热,色红鲜,烦且渴,保阴煎;止胞漏,阿胶加。若血虚,黄肿颐;苎麻汤,坠下已。因外伤,跌仆闪,胎气损,圣愈痊。素徽痼,瘀胞阻;摄养失,桂茯丸。
3.子肿 子肿病,气水辨,察肤色,视凹陷,温脾肾行气先。脾虚者,大便溏,白术散,健脾阳。肾虚者,腰酸恙,下肢冷,真武汤。气滞者,胸闷胀,天仙藤,为散尝。
4.子淋 于淋病,小便频,点滴下,疼痛甚;气不化,水不行,勿大利,宜清润。阴虚者,两颧红,烦不寐,知柏祟。实热者,尿热痛,口渴苦,导赤宗。湿热注,尿黄赤,渴不饮,加五淋。
5.难产 难产者,有多样;生理异,手术良;胎不正,早查防;气血乖,调和量。虚弱者,微痛胀,面苍白,难产方。若瘀滞,剧痛样,催生饮,行则昌。
产后病
1.产后血晕 产后晕,眩晕昏,或呕吐,或口噤;虚与瘀,两病因;速急救,促清醒;可针灸,可醋熏。属血虚,恶寒多,面苍白,冷汗作;补血加,独参妥。属血瘀,恶露少,腹拒按,喘促貌;夺命散,补兼消。
2.产后腹、身痛 产后痛,称儿枕;运行滞,疼痛生。因血虚,朽痛吟,且喜按,耳中鸣;肠宁汤,建中增。因血瘀,小腹痛,多拒按,得热松;生化汤,祛瘀通。又身痛,寒与虚;风寒痛,独寄生;血虚痛,芪桂五;肾虚痛,壮肾汤。
3.恶露不绝 恶露淋,责冲任;热虚瘀,三病因。气虚者,色淡红,多而稀,益气宗。血热者,色红鲜,稠且臭,保阴煎。血瘀者,色紫黯,少腹痛,生化汤。
4.产后发热 产后热,阴血亏;阳浮散,腠理脆,邪易侵,虚瘀随;调气血,和营卫。因血虚,身热微,眩晕悸,八珍类。因血瘀,腹痛胀,下血块,生化汤。因外感,头痛强,用四物,加荆防。染邪毒,寒热战,施解毒,活血汤。
妇科杂病
1.癥瘕 徽瘕病,结块生;妇易患,瘀滞成;徽坚硬,瘕无形;辨气血,论久新。气滞者,时聚散,无定处,香棱丸。血瘀者,痛拒按;桂苓先,縻虫丸。痰湿者,脘痞闷;二陈汤,开郁良。
2.不孕 不孕症,责肝肾,气血乖,冲任寻。因肾阳,小便清,腰腿软,毓麟温。因肾阴,面萎黄,经量少,养精汤。因肝郁,乳房胀,经愆期,开郁汤。因痰湿,形肥胖,白带多,启宫方。因瘀血,经后期;小腹痛,腹逐汤。
3.阴痒 阴痒者,甚或痛,出黄水,白带凶;湿热蕴,染病虫;渗湿汤,龙胆从;肝肾阴,虚为痒;柏地黄;滋止痊。外熏洗,效更宏;蛇床方,损痒宗。